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每月提前超过7天,甚至半个多月一行,连续二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病因病机:多由血热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或气虚统摄无权或闭藏失职致冲任失固所致。
辨证论治:月经的量、色、质为主,结合形气色脉全面辨证。其次注意兼证。治疗重在调理周期,使之恢复常度。宜非经期服药。
分证论治 1.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量多者安冲止血—清经散 <2.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调经。—丹栀逍遥丸 <3.阴虚血热证:滋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2.气虚证:<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2.肾气不固证:补肾益气固冲—加参寿胎丸
月经过多
经血较常量明显增多,称为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多由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或血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阴血流溢失常所致。气虚:脾虚气弱,经血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经多。或流产、手术损伤肾气,以致脾肾气虚,冲任失固所致。血热:肝郁化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血流散溢。
辨证论治:以月经周期、色质为主,参合其它脉诊证辨其虚实,辩证中注意疾病的转化,血热证阳盛者病程日久可致气随血耗,出现血热兼气虚证象,素体阴虚者,失血日久,气阴两虚,常出现气阴两
虚夹血热证象。宜于经期服药,以止血为主,急则治标,务在减少经量。治以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
分证论治 1.气虚证:益气升阳,摄血固冲。—举元煎+炮姜炭、焦艾叶温经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 2.血热证:清热凉血止血—十灰丸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每月推后八、九天,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营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或肾精不足,无精化血,冲任不盈,血海届时不满;或先天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泄所致。亦有因寒凝、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迟滞,冲任受阻而致。虚证中有血虚、脾虚、肾虚;实证有寒凝、气滞、痰阻。
辩证要点:根据月经量色质、全身症状、形气色脉,辨其寒热虚实。
论治原则实证:活血行滞,温经散寒虚证:虚证:养血为主,佐以健脾益气或补肾益精。
分证论治:1.血寒证实寒:温经散寒、活血行滞—温经汤虚寒:温经散寒、养血益气,佐以活血行滞—温经汤 2.气滞证:开郁行气,活血调经。—乌药汤 3.血虚证:补血调经、佐以扶气—人参养营汤 4.肾虚证 <1.肾气不足:补肾养血调经—参芪寿胎四物汤加减 <2.肾精不足:滋肾养血调经—归芍地黄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1.气滞血瘀:素性抑郁,或愤怒伤肝,肝郁气滞,瘀血内阻胞宫、胞脉。2.寒凝血瘀:经期或产后感寒饮冷,血为寒凝,阻滞胞宫、胞脉。3.肾虚血瘀:禀赋不足或多产损伤肾气,致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胞脉、冲任。4.气滞血瘀:素体脾虚,或久病耗气,气虚血行迟滞致瘀,瘀阻胞宫、胞脉冲任。5.痰凝血瘀:素体肥胖,痰湿与瘀血相结,藴结胞宫胞脉。6.热灼血瘀: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热灼营血,煎熬成瘀,瘀阻胞宫、冲任。7.湿热瘀结:素有湿热,或感受湿热之邪,湿热阻滞,气滞瘀阻,湿热与瘀血胶结,阻滞冲任、胞宫。
病机:瘀血阻滞胞宫、胞脉、冲任。
诊断:1.临床表现: <1.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或持续性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2.月经提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3.不孕 <4.性交疼痛等 <5.肠道、膀胱、肺、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见相应的症状。
2.妇科检查
3.辅助检查:<1.腹腔镜:目前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2.B 超 <3.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 <
4.局部活检
鉴别诊断: 1.卵巢囊肿 2.卵巢癌 3.慢性盆腔炎 4.子宫腺肌症5.直肠癌
西医治疗:1.手术治疗2.药物治疗3.介入治疗4.辅助治疗 5.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 2.辨病治疗 3.周期治疗 4.直肠用药 5.中药外敷 6.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根据导致瘀血阻滞的相关病因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1.行气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2.益气活血化瘀—举元煎合失笑散 3.补肾活血化瘀—桂苓消异汤 4.祛痰活血化瘀—化痰逐瘀汤 5.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6.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四妙合失笑散 7.活血化瘀,通腑泻热—桃核承气汤。
周期治疗:1.月经后期:重在补肾调冲佐以活血化瘀—补肾活血汤。2.月经中期:治宜疏肝理气、祛瘀止痛—血府逐瘀汤。3.月经前期:治以养血活血、补肾调经为主—四二五汤加减 4.月经期:消瘀止痛为主—少腹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