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文综(二)历史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
24.《诗经》中常常有“家邦”或“邦家”的说法;《尚书》中国君常常把治下百姓称为“父兄昆弟”。
这些称谓反映出西周时
A .以血缘伦理建构政治体制 B.周王与治下百姓关系融洽
C.家国同构的基本社会特征
D.礼乐制度维系的等级观念
25.汉代以前,君王均祭祀天地而不祭祀孔子;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儒生博士 70人封禅泰山却不拜孔子;公元前195年,刘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最高规格太牢之礼祭祀孔子的最高统治者。
这一变化表明
A .秦始皇未受到儒学影响 B.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C.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D.天人合一观念深入人心
26.
上表为宋代社会经济的相关史料,对此合理的认知是,当时
A. 土地兼并严重
B.抑商政策松弛
C.社会资本集聚
D.国家财政富余
27.明清之际的部分士大夫对此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用“格致” 翻译Science —词,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历算、军工制造等,统称为格致之学。
这表明
A.西学东渐开阔了士人的眼界
B.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C.古代科学传统得到批判继承
D.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思潮
28.咸丰(1850—1861年)初年,清政府针对军兴省份的地方督抚制定了“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的原则,允许战时统兵将领“就地筹饷”。
这一举措
A.冲击了中央政府权威
B.增强了地方自治能力
C.适应了对外战争需要
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29. 1912年,工商部颁布执行《奖章》,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给予褒奖;1923年,北洋政府进一步完善奖励章程,将方法发明也纳入保护对象,规范了专利吊销。
此举意在
A .大力吸收外来资本 B.激发国人的创造热情
C.培育实业救国思想
D.为发明提供法律保障
30.下图是创作于1943年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作品《减租会》。
据此可知
A.解放区土地革命蓬勃开展
B.农民群众积极支援抗战前线
C.根据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D.土地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
31.1987年,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认真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推广农村改革经验
C.明确市场经济方向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 .公元前3世纪中期起,罗马设立的夕卜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案件时,会综合所涉各国实体法,从中提取内容形成仅适用于该案的实体法,以大法官告示形式展现。
这表明,罗马法
A.发展到成熟阶段
B.具有实用性特征
C.依赖于法官解读
D.对后世影响深远
33.彼特拉克的信徒们不再将他们的儿子送进地方性学校、教堂学校,而是请熟悉西塞罗风格拉丁语的家庭教师到家执教,或者让他们的儿子进人教授人文主义课程的新式学校。
这种教育吸引着富有的贵族和富商,而对其他人并无很大影响。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忽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
B.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D.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34.1854—1913年英
国工业制成品进出
口额(以1913年的
价格为基准,单位:
百万英镑)
综合上表可知,20世纪初
A.多边贸易体系逐渐形成
B.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35.1972年,美国向联合国提交降低其联合国会费比额的提案,遭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烈反对,后联合国大会以81:17的投票结果通过决议,规定从1974年起,美国承担会费比额由
31.52%下降为25%。
这表明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美国未负担起世界大国责任
C.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纷繁复杂
D.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一致反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1575年,西班人在福建首次接触中医和草药。
由此,中国本草学成就通过传教士、医生、药剂;)甲和外交官的书信、日记和游记以及邮包中捎带上的种子传向西方世界。
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医生则更多关注中医脉诊医术、“气血循环”理论和“脏腑”学说,并对中医文献选择性地介绍和翻译术语。
随着科学革命的推进,欧洲医学界试图以近现代医学概念解读中医传统思维,无法接触、不可进入实验室体系的模糊知识使得“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渐成主流。
20世纪后,欧洲中医研究回归典籍的翻译,希望给予有志于应用中国医学于临床实验的人士各种材料,使他们公平地比较东亚与西方医学传统。
——摘编自高晞《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材料二中国人最初对西医存有相当的疑虑和抗拒心态,出现了“挖眼、剖心”等谣传,西医被蒙上了神秘、恐怖的色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医的优势已被许多人认可,相信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
在传教士医生的宣传和引导下,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逐渐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19世纪90年代,西医在某些地方仍然遭到抵制,但总体上已在中国确立了稳固地位。
20世纪初,随着教会医院和西医队伍的递增,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的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这时,有人开始倡导“改良中医学”。
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国粹保存思潮和会通思潮的兴起,西医中出现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废止中医”之论。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西传”的内容和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人对于西医认识的变化,并对“西医东渐” 予以简要评价。
(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税繁役重,造成“闾里小民,游荡失业者十室而九”,给传统的赋役审编带来困难。
明宣德五年,周忱出任江南巡抚,在应天府,他推行“里甲银”制度,里甲银的精髓在以粮补丁,他把按户编排的里甲支费,部分或全部地摊入田粮内,折成银两,以耗米的名义加征。
在苏松,周忱则推行平米法。
平米法中里甲等费取自余米,其实质与里甲银一样,也是以粮补丁、摊丁入地,将徭役的编审基准由户等向丁田进行过渡。
周忱的改革在实践中既保证了国家赋役的正常征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百姓徭役负担的均平。
明朝中后期的赋役制度改革,基本上沿着周忱的思路并使其更加完善和制度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赋役制度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赋役制度改革的意义。
(9分)
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考虑到战后初期战争受害者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美英两国决定动员其本土未曾遭受敌国直接入侵的联合国成员国捐资,对战争直接受害国及其难民提供大规模善后救济援助。
1943年3月,罗斯福总统致函美国对外善后救济署署长莱曼,对拟议中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的工作权限和业务范围作出如下指示:“ 一旦联合国为战争受害者提供善后救济服务的专门组织宣告成立,对外善后救济署将需要适当调整,以便那种安排达到最大可能限度的范围。
” 1943年11月9日,
44国代表在白宫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随后,联合国的第一个专门组织、酝酿已久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终于先于联合国主体而诞生。
——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作用。
(6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夕卜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梁启超是极少数理解近代中国外债问题的晚清政治人物之一。
1898年,他怒斥列强争当债权国以达到无形瓜分中国之目的,认为借债兴业的张之同、盛宣怀等人都是误国之臣,激烈抨击清廷向比利时银团借款修筑芦汉铁路的举措将使“中国多开一铁路,即多一亡国之引线”。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对外债问题的认识有所变化。
在1904年所著《中国国债史》中承认积贫积弱的中国大举外债实属无奈之举,如不借债早已亡国。
只要政府财政基础稳固,管理运用适宜,外资不仅不会病国,反而是“利多而害少”,可以“利用他国母财,以殖吾产而兴吾业”。
他主张在完成宪政改革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政府举借外债以壮大国有资本,从而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余治国《梁启超经济民族主义外债观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在外债问题上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成因。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初梁启超的外债观。
(5分)
文科综合(二)
24. C【解析】抓住材料中“家邦”“父兄昆弟”的信息,表明西周时的政治结构是家国同治,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5. C【解析】材料中君王从不祭祀孔子到以最高规格祭祀孔子,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于巩固统治是有利的,故C项正确。
材料中秦始皇率儒生博士封禅泰山显示已受到儒学影响,故A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D项深人人心一说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26.C【解析】表格中史料反映出社会资本财富巨大,故C项正确。
A、B两项不能全面解释材料中的现象,A、B两项错误;D项与宋代财政积贫史实不符。
27. A【解析】明清之际随着早期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故A项正确。
B项“广泛传播”与史实不符;C 项“批判继承”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成为社会思潮”与史实不符。
28.A【解析】材料中时间信息是关键,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了应对危机,清政府允许地方就地筹饷以备军需,这对原有的中央集权的财政转运体系是巨大的冲击,故A 项正确。
B项增强地方自治能力与史实不符;“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不是对外战争,C项错误;允许地方就地筹饷对中央财政产生冲击,没有解决危机,D项。
29. B【解析】材料中民国政府奖励发明制造目的在于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A项吸收外来资本没有在材料中体现;C项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主要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D项为客观作用,并非主观意图。
30. D【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延安时期和《减租会》信息,图中地主正与农民理论,这表明当时边区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广泛宣传,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夺取土地,土地政策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故D项正确。
A项中“土地革命” 与抗战时期的政策不符;B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31.A【解析】材料中“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意在打破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
B项属于方法,而不是目的;明确市场经济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中共十四大后,排除C、D两项。
32. B【解析】材料中外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案件时会综合各国法律并根据需要形成仅适用于该案件的实体法,说明法官审理案件时能够根据现实需要灵活处理,表明罗马法具有实用性特征,故B 项正确。
题干材料体现不了罗马法的成熟,A项错误;罗马法依赖于法官解读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错误。
33.D【解析】材料中强调彼特拉克的信徒们对他们的儿子进行人文主义课程教育,但对其他人并无很大影响,表明文艺复兴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故D 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
34. 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从其他工业国进口的工业品增长明显,说明英国并不限制他国工业品的输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 项正确。
A项多边贸易体系在20世纪初还未建立; C项“世界各国”明显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35. C【解析】材料表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本次联合国成员国围绕降额问题的斗争,成为国际政?台舞台上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的缩影,故C项正确。
A项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中美苏对抗矛盾;B项与材料无关;D项团结一致反美与史实不符,中苏关系破裂,没有投反对票。
41.(1)内容:采集研究中医本草;介绍研究中医技术与理论;翻译中医文献典籍。
(6分)
特点:传播载体以西方人士为主;从试图西化中医转向尊重中医传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由疑虑抗拒到认可接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借用西医改良中医到主张用西医取代
中医。
(6分)
评价:丰富了中国近代医学;促进西方文化的传播;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人生活方式的进步。
(5分)出现了否定传统医学的过激理论,不利于传统医学的发展。
(2分)
42.示例一.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2分)
阐述.16—18世纪,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和农业革命、圈地运动、早期手工工场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此后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影响到整个世界,推动了世界现代化。
18世纪后期的法国大革命,将启蒙思想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由法国传播到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法治化。
所以说,双元革命共同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10分)
示例二.
论题: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内涵。
(2分)
阐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发展遭遇重大危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即集中一切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也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10分)
45. (1)特点.将多种赋役合并征收;赋役货币化;赋役征收逐渐以田亩为主;限于部分地区。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意义.保障了国家赋役的征收;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赋役改
革提供了借鉴。
(9分)
46. (1)背景:二战带来的巨大战争创伤;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英两国的提议。
(9分)
(2)作用:促进了战争受害国经济的恢复;挽救了大量难民;发展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二战后的和平与发展。
(6分,任答三点即可)
47. (1)变化:由认为外债导致亡国到主张有条件地利用夕卜债;认识从消极转向积极;对外债的认识逐渐客观理性。
(6分)
成因:个人视野逐渐开阔;清末新政的开展。
(4分)
(2)评价:体现出爱国‘性和进步性;因民族不独立,不可能实现。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