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界革命”
★最早是梁启超在1899年《夏威夷游记》
中提出的。并先后在主编的《清议报》 《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业上予以 实践。主张以“欧西文思”启发和激活 汉语思维,目的在于把文章从八股文、 桐城古文和骈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 立一种新文体。
3.“小说界”革命 ★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
③狭邪小说: 对人性中情欲的关注 a 溢美类: 《花月痕》 →才子佳人的妓女版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欢场如情场 鲁迅评价:“平淡 而近自然”
韩 邦 庆
b 溢恶类: 《九尾龟》 欢场如官场 展示了整个社会总的 道德危机。
张爱玲:“张爱玲五详 《红楼梦》,看官们三 弃《海上花》”。
张爱玲《海上花开》
侯孝贤《海上花》
晚清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① 谴责小说:提出了价值观的问题 ② 科幻乌托邦小说:重塑了关于时间 和空间的意识 ③ 狭邪小说:对情感和欲望的关注 ④ 侦探小说:提供了对正义的新的想 象 总结:晚清正是五四的一个丰富的源泉。
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原因
文学变革
笔记
背景
社会原因 动因 新文化运动 思想的启蒙 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1:Biblioteka 诗界革命“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19世纪末的文学变革 小说界革命
文界革命
提高思想教化功能 平易畅达
打破古文藩篱
呼吁提倡白话文
域外小说的翻译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2:混乱而又比较自由
废科举、兴学堂 新式教育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倡“诗 界革命”(我手写我口),维新变法失 败以后,梁启超倡导了“小说界革命”, 还提出了与“新民说”相适应的“新文 体”。
★ 1.“诗界革命” ★始于1895年秋冬之际,倡导者有夏曾佑、
谭嗣同、梁启超。诗界革命的宣言: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主张 “采纳方言俗谚”“用古文学伸缩离合 之法以入诗”,使诗歌“适用于今,通 行于俗”。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上的准备
1 文体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结构:诗文为正宗,小说与 戏曲为边缘文类。 小说功能:“补正史之阙” 晚清的文学结构:小说为正宗 诗文(抒情文类)正宗向小说(叙事文类) 正宗转变的背后隐示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过渡,从对农业社会的歌咏转为对工业社 会的叙事。 文体结构的转变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职业作家诞生
印刷业发展、报纸刊物盛行
军阀割据长达10年之久 思想统治松动、自由
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
1 、 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 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 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寻找救国的方 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自珍 、魏源等人是先驱。 2 、到 19 世纪 80 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 推向高潮。他们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 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务,人人谈西学” 。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 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刘鹗《老残游记》
②侦探小说: 传统:公案侠义小说 二者间区别:a 关于正义的不同想象; 公案小说的正义观:明君和清官(个人操守) 侦探小说的正义观:法律 道德的善恶之判 b 破案方式与手段: 公案小说:清官+侠客 侦探小说:借助科学方法来解决难题 刘鄂《老残游记》: “清官比贪官更可怕”
⑵区别: 晚清对待白话文取二元态度 →背后隐含有一个“上智下愚”的 观念,策略性的提倡。 五四时期为一元态度 →文言/白话: 平等

晚清文学的“实绩” 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⑵实验性质的文学样式 : ①科幻小说:吴趼人《新石头记》 徐念兹《新法螺先生谭》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 “未来完成式”的叙述法 为时人对现代的想象提供了一种新的 时空观念
2 变革的“新声”:从晚清白话文运动 到五四白话文运动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 ⑴二者的内在逻辑一致: 启蒙主义立场 裘廷粱《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愚天 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 若”,“文言兴而实学废,白话行而后 实学兴”。 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最终还是服从于启蒙 主义的方案,以“开启民智”为主旨。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又称“五四”时期的文学:五四时期 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特征: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封建。
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
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为五四文学革命提供了文学基 础。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 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 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 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 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作者肯定小说具有“浅而 易解”、“乐而多趣” 、“导游他境” 、“发露 新声”等等作用,而其最吸引作者之处在其“新民” 之作用。亦即思想启蒙作用。在梁启超的大力提倡 下,小说一跃而成为文学之最上乘,并且担负起 “振国民精神,开国民智识”的政治重任。
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 主人,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 五十六岁。
文学革命爆发的文化背景
1 、 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 经看到了中国国力的严重不足,他们最先产生了 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追赶世界潮流、拯救中华的 紧迫感 。 2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的变革中,应首功应归 诸梁启超。他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3、白话文运动 4、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