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射线检测确定缺陷(裂纹)深度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射线检测确定缺陷(裂纹)深度的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因工作需要对N08810进行无损检测,之前用TOFD对焊接试验试板及工艺评定试板进行了检测,基本未发现超标缺陷。本次针对44mm厚,N08810焊缝进行了射线拍片检测,共拍17张底片,发现5张有裂纹。其中产品试板拍了一张,同样发现裂纹。

焊缝坡口形式如上图,a1=a2=50°,板厚h=44,h1=16。

由于N08810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晶粒较为粗大,所以普通横波斜探头超声检测不适用。分别采用国产中科创新HS800和进口以色列Isonic 2007 TOFD检测设备对发现裂纹处进行检测,什么也没有发现。HS800采用了5M fai6 63°探头对以及3.5M fai10 55°探头对,双通道进行扫查,未发现缺陷信号;Isonic 2007 采用5M fai6 60°探头对同样未发现缺陷信号;按书上说,奥氏体不锈钢,采用斜射横波检测不适用,但是采用CSK-3A (由于没有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试块调节横波斜探头对射线检测出的裂纹进行检测,却发现一非常小的疑似裂纹缺陷反射波,波幅在评定线之下,深度33.4。虽然斜射横波信噪比不是很高,但是至少能将缺陷信号与噪声区分开来。

我公司现有的TOFD检测工艺对该焊缝裂纹看来是不适用。但是,不知道用2.5M fai6-fai10 45°斜楔块tofd检测工艺是否能发现?相控阵是否会有效?

我公司焊接工程师,提出利用裂纹影像距离熔合线的长度L,利用坡口角度确定裂纹深度的办法,估算裂纹实际深度。受此启发得到如下公式

裂纹最大深度h=L/tg(a1/2)

L为裂纹影像距离熔合线的长度

利用超声发现的疑似裂纹反射波进行反向计算,得到的长度l的与在底片上用尺子量的结果非常一致。难道是巧合?

利用该方法对缺陷定深基于如下假设:

1,裂纹缺陷一般不会在母材当中出现

2,焊接坡口严格按照WPS加工而成

同时,在盖面时,会使得熔合线向母材侧偏移2mm左右,这会给计算带来一定的误差。计算的深度,是缺陷最大可能深度,主要是无法定深时,方便焊工进行返修。如果不知道深度信息,将会对缺陷处整个焊缝进行打磨或者铣掉,工作量惊人,而且修补后,更容易出现裂

纹。一般采用焊好1/3或2/3先拍一张片子,合格后再焊接剩下的焊缝,这样返修比较有目标一些。但是加大了无损检测的次数和导致了增加了探伤成本。

该焊缝为碟形封头拼焊缝,平板焊接后,需外协冲压压制成型。压制之前,需要打磨焊缝余高。在打磨余高过后,距离焊缝熔合线15mm左右,着色检测发现断续小裂纹,返修过后,重新着色原缺陷处无显示,但是在距离熔合线15mm其它位置,PT检测又出现小裂纹,深度与第一次发现的裂纹差不多,大概5-7mm深,重新观看第一次、第二次拍的底片,底片无显示。后来将该处断续裂纹打磨连通,发现至少400mm长全部是裂纹。并且在该焊缝正反面都有。位置大抵上距离某一熔合线15mm附近。

有几点疑问,第一该材料射线检测是否有细微裂纹漏检的可能?第二,该材料着色检测出的裂纹,应该是连通的,随着应力释放,逐渐开裂?

第三,着色检测时,未出现裂纹显示,且处于裂纹断续处是否存在淬硬组织?裂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据焊接指导老师分析,可能由于焊工在夜班接班操作的时候,更改了焊接参数,调大了焊接电流,降低了焊接速速,使得本来四道焊缝盖面,变成三道焊缝盖面。裂纹出现的位置处于最后一道盖面与上一道盖面焊缝重叠区域,裂纹深度为距表面8-10mm处,产生于最后一层焊接深度范围内。从反面测量应该就在34mm左右。

这种新材料焊接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需要了解材料的焊接性能

希望有焊接过N08810的焊工和对该材料进行检测过的检测人员参与分析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