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范围 2019最终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课程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强化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强化理论可高度概括为: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分为不同类别:正强化和负强化。

2.劳动力多元化

劳动力多元化是指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不同种族和民族团体,在生理或心理能力上各不相同的个体;年龄和性取向不同的人。

3.投射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4.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追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欲望。自我实现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的过程,是一种称为具有完美人性的人的趋向。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内容。

5.头脑风暴

一种激发想法与观念的过程,旨在克服互动群体中会抑制创造力的从众压力。它鼓励成员提出各种备选方案,不允许对这些创意提出批评。

6.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对工作任务进行正式划分、组合和协调的方式。

7.绩效期望

绩效期望是人的一种知觉,就是他想要达到的一种结果,并试图去证实它,即使这种知觉是错误的,也还是会坚持下去,这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沟通的要素及过程。

沟通发生之前,必须存在一个目的,也就是将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递的信息。首先这个信息先被编码(转化成信号形式),然后通过某种媒介(渠道)传送至接受者,由接受者将受到的信号解码。这样,信息的意义就从一个人那里传给了另一个人。

下图描述了沟通过程。这个模型包括八个关键部分:(1)发送者;(2)编码;(3)信息;(4)渠道;(5)解码;(6)接受者;(7)噪音;(8)反馈。

发送者把头脑中的想法进行编码从而生成信息,信息实际上是发送者进行编码后产生的一种物理产品。当我们说话时,说出的话语是信息。当我们撰写时,写下的内容是信息。当我们做手势时,胳膊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是信息。渠道是传送信息的媒介。它由发送者进行选择,以确定是使用正式渠道还是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由组织建立,它传递与员工的工作活动有关的信息。从传统上说,正式渠道沿着组织中的权利链条延伸。其他形式的信息,例如个人信息或社交信息,在组织中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这些非正式渠道是自发形成的,是个体选择的结果。接受者是信息指向的客体,接受者必须首先将接收到的符号转化为可以理解的形式。这个步骤就是对信息的解码。噪音代表那些能使信息失真的沟通障碍,例如知觉问题、信息超载、语义问题或文化差异等。沟通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反馈回路。反馈是对信息传送是否成功以及传送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本意图进行的核实。它被用来确定信息是否被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书本P290 P291)

2.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的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

效能期望比结果期望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结果期望:人们认为他们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导致某种结果。

效能期望:人们认为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某种结果。

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和相信自己能让某件事情发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信念。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就越有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特点

他们可以对付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认为自己能克服障碍。这些人寻求挑战,并能坚持到底,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可以成功,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低自我效能感个体的特点

感觉无助、无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影响所面临的情境。当他们面临问题时,如果最初解决问题的努力失败,那么就可能放弃。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控制自己的命运。

(心理学流派)

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有五种研究设计方法,分别是:1、案例研究2、现场调查3、实验室实验4、现场实验5、聚合定量评价。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材料来自真实的生活情境,所以案例研究提供了对一种情境的深层次分析。它们一般有非常详尽的描述,提供了关于某一个体、群体或者组织的翔实资料。案例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观察,有时还借助于访谈以及查阅文献资料来加以补充。

案例研究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观察者的认知偏见和主观解释。案例的阅读者也会受到观察者或案例撰写者所选择的案例内容的限制。同时,案例研究也会因为信息的深度和大量的具体细节而致使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削弱。因为基于一个样本得出的结论要推广到其他情境的话往往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案例研究很难证实或反对某个假设。但是,你又不能否认案例研究常写提供了深层次的分析。对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组织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评估,案例研究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场调查现场调査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公开上市的美国大公司的100名高管人员)来代表更大的待考察群体(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司)。研究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特点,采取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让被调査者回答。调査项目的标准化设计便于研究的量化、分析和总结,使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代表性样本推断更大的总体。

现场调査使得做研究很经济。它只调査总体中的样本,而不必调査总体中的每个成员,因此减少了费用。现场调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了解人们对有关事项的看法或者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另外,现场调査的数据极易量化。

但是,它也具有潜在的弱点。第一,邮寄问卷很少能够全部回收。答复者得出的调査结论是否也适用于那些未做答复的调査对象?第二,通过调査的形式较容易了解到被调査者的态度或想法,却不容易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