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公卫教育
麻疹的诊治及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麻疹的护理
居家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02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03
饮食清淡,多喝水,补充维生素
04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05
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减少外出
06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医院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监测体温,预防发热
6
诊断方法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麻疹患者或疑似病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
皮疹检查:出疹顺序、形态、分布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等
确诊标准
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皮疹: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最后结痂
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水肿
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
心理护理
01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和恐惧
02
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04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谢谢
3
2
1
4
5
6
辅助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02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增强抵抗力
03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04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05
预防并发症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发病机理
• 麻疹病毒在全身淋巴样组织和器官中
增殖时致敏T、B淋巴细胞,致敏T细 胞与受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 和其他组织的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引 起迟发型变态反应,造成细胞损害及 局部炎症
麻疹病毒 呼吸道黏膜及眼结膜 引流淋巴结病毒增殖 初次病毒血症 感染网状内皮组织
第2次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全身 发热及卡他性炎症 麻疹黏膜斑出现
并发症
• • • • • • 支气管肺炎 心肌炎 喉炎 肠炎 脑炎、脑脊髓膜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麻疹脑炎
• 发生率:1/1000 例 • 后果
– 耳聋 – 癫痫发作 – 精神异常
实验室检查
•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相 对增加 • 早期诊断:分泌物沉渣检多核巨细胞 和病毒抗原 •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 • 病毒分离
皮疹出现- 全身皮疹出齐 发热减退 皮疹开始消退
皮疹尽退 留浅褐色色素斑 糠麸样脱屑
麻疹和免疫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免疫力持久的原因 • SSPE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6 ~ 18 d ,平均 10 d 。曾接受 被动或者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 典型经过;分三期,即前驱期,出疹期 和恢复期。病程约10~14 d • 非典型表现:轻型、重型、成人、异型
出疹期-皮疹
时间:第3~4病日,少数第2~7病日出疹
顺序:耳后及发际--额、面、颈--躯干、四 肢--手掌、足底, 2~5d出齐
特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 皮肤,皮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渐 后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少数呈出血 性皮疹
出疹期
• 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达 40℃,眼
诊
• 易感者
麻疹诊疗常规
麻疹诊疗常规【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后,不但存在症状典型的麻疹,而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前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后者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或麻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发热(38℃或更高)。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辅助检查】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诊断】【处理原则】病人的隔离与治疗: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对易感者的应急措施: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
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
【麻疹的免疫预防】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
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
【疗效标准】1、治愈2、好转3、无效。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同样也容易感染。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可传染他人,因此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麻疹的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随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感冒样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面部出现红斑,逐渐扩散至全身,伴有高热和咽喉炎症状。
在皮疹出现后,患者体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麻疹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腮腺炎、中耳炎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麻疹的治疗,首先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对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咳嗽等。
此外,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外出,以减少传染他人的风险。
对于麻疹的并发症,如肺炎等,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防病情恶化。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充分补充营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麻疹的预防同样重要。
目前,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出生后12个月即可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之后在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剂。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也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此外,避免接触已感染麻疹的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措施同样有助于预防麻疹的传播。
总之,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接受规范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麻疹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共同努力防止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重视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为主要症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1.潜伏期:自6-18日不等,多在3周之内。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是最显著的症状,可达39℃-40℃,伴见眼结膜发炎,眼皮发肿,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音哑,自第2~3日始,颊黏膜上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约0.5-lmm,可有红晕环绕,迅速弥漫整个颊黏膜。
3.出疹期:约2~5日。
一般于发热的第4日开始,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至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达四肢,手足心及鼻尖见疹为出齐。
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也达极点。
重症麻疹可见出血性皮疹;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疏淡而不能透发;有重度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患儿,皮疹往往于显现后隐退或减弱,或完全消失。
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
疹退时,原出疹处可见麦麸状细微脱屑,存留棕色色素沉着,经1--2个星期才完全消失。
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仍持续高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诊断]1.前驱期注意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接触史及是否未曾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等流行病学情况。
2.见到麻疹黏膜斑和典型皮疹,即可诊断。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有合并症时白细胞数可升高。
鼻咽拭物涂片检查到多核巨细胞,可帮助早期诊断。
[治疗]1.西医药治疗(1)对症处理①降温:②止咳:伴咳嗽者可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每次lml,每日3次),美可糖浆(复方右美沙芬糖)0.5-7.5ml/次,每日3次(每日量~lml/kg)。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
麻疹的诊断及治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的最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数可获得终生免疫。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死亡原因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50%,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消灭了麻疹。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
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s细胞。
皮肤科麻疹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麻疹患者诊治常规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
对一般消毒剂也敏感。
主要经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染。
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免疫力尚未消失,故不易感染。
病后有终生免疫。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用减毒的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1)潜伏期9~11天,发生高热,眼结膜充血、羞明、分泌物增多。
流涕,呈黏液脓性,咳嗽,有时出现呕吐、腹泻。
在第二白齿对侧的颊黏膜上出现Koplik斑。
(2)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颜面,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为一种玫瑰色的斑丘疹,压之褪色,疹盛时可互相融合,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在2~5天内出全。
(3)出疹时有高热,中毒症状加重,颈淋巴结和肝、脾可肿大。
出疹5~7天后,体温下降,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消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并有细小的糠秕状脱屑,整个病程约2周。
2.实验室检查在前驱期鼻咽拭子涂片用Wright染色,可见有多核巨细胞,尿沉淀中有巨细胞及胞质内包涵体的单核细胞。
3.病理在皮疹及Koplik斑处,有局灶性角化不全、角化不良及海绵形成,真皮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需与某些病毒性发疹性疾病相鉴别,如风疹、传染性红斑、幼儿急疹、埃可病毒疹、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
2.对咳嗽、高热、惊厥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3.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和结膜炎,随后出现白色斑点的 Koplik斑,最终全身皮肤出现红疹。
麻疹对儿童和成人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麻疹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麻疹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麻疹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咳嗽、流涕和结膜炎,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等呼吸道症状。
3. Koplik斑,在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出现后,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斑点,称为Koplik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现。
4. 皮疹,发热3-7天后,患者全身皮肤会出现红色丘疹性皮疹,通常从耳后开始向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蔓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麻疹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可发现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
2. 病毒分离和鉴定,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尿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或通过PCR技术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三、流行病学史。
1. 接触史,患者是否有接触过麻疹患者或疑似病例。
2. 疫情流行地区,患者是否来自或曾到过麻疹疫情流行地区。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对于典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即可做出诊断。
2. 对于非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总结,麻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
医务人员在诊断麻疹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希望本文所述的麻疹诊断标准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处理麻疹病例,保障公众健康。
麻疹的定义、分期和治疗方法
麻疹的定义、分期和治疗方法1.麻疹是什么?麻疹属于儿科的常见病,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每年开春时易得。
6个月内的婴儿可受母传抗体的保护,因此,麻疹多见于6个月~5岁幼儿。
麻疹的特征性表现有持续咳嗽、高热,嘴里有发灰色的小疱(口腔麻疹黏膜斑)。
除了发热、流涕、咽部肿痛等常见的流感症状,麻疹患者眼部的症状最为突出,会出现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等。
如不及时治疗,麻疹会合并肺炎,严重时并发脑膜炎,令患儿和家属更加痛苦。
如果接种过麻疹疫苗,那么症状较未接种者会轻。
麻疹散在,色淡,不留色素沉着,可无麻疹黏膜斑。
2.麻疹的分期前驱期:起病到出疹3~5日,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见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1毫米左右的灰白色的小点,周围可见红晕。
在一天内就会增多累及整个颊黏膜及唇黏膜,黏膜斑在出疹后就逐渐消失,留有暗红色小点。
出疹期:发热3~4天后,皮疹首见于耳后发际,逐渐累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抵达手足心,2~5日遍布全身。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其直径在2~5毫米,分布稀疏不规则,疹间皮肤正常。
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啰音,嗜睡或烦躁不安,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等。
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遗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体温减退,逐渐康复。
整个病程10~14天。
3.如何治疗麻疹?1)常规疗法麻疹治疗主要强调护理和对症治疗,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1)一般护理:隔离、休息、加强营养。
将患儿安置于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在出疹期间要给孩子吃富有营养、易消化、含高维生素类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及海鲜发物。
每日少量多餐,多喝温开水,保持眼睛和口腔的卫生。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退热剂,但禁用糖皮质激素。
麻疹诊断治疗指南
麻疹诊断治疗指南【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注意有无急性期病人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及既往麻疹病史。
接种疫苗后发病年龄向大年龄推移。
任何季节可发病,流行高峰在亚热带为冬春季。
2.临床表现:潜伏期10天(6~18天)(1)临床经过1)前驱期:2~4日,发热,一般在39℃左右,伴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咳嗽等其他症状。
于发热后2~3日可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2)出疹期:3~5天,多于发热后第4~5天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向面、颈、驱干及四肢蔓延,2~3日遍布全身。
为暗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皮疹。
此期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3)恢复期:2~3天,皮疹出齐出透,体温随之下降,1~2日内降至正常。
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遗留褐色的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2)临床类型:除上述典型麻疹外,尚有:1)轻型麻疹:病情较轻,病程短,皮疹散在稀疏。
2)中毒性麻疹:中毒症状重,高热,大片融合性皮疹或出疹不透或刚出疹又隐退,伴气促,心率快,发绀,循环或心力衰竭,昏迷,抽搐。
3)出血性麻疹:少见,皮疹为出血性,伴高热等全身严重中毒症状。
(3)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与脑炎。
3.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或正常。
(2)鼻咽部涂片或尿沉渣染色:找多核巨细胞,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血清学检查: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为早期、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血清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长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常见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主要为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疹、过敏性皮疹等。
【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1)隔离、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温暖。
(2)口腔、鼻、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3)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烦躁不安可给少量镇静剂。
(4)体弱多病者早期可给丙种球蛋白0.2~0.6ml/kg,肌注,q.d,共2~3日。
2015事业单位公共卫生重要知识点:麻疹治疗
2015事业单位公共卫生重要知识点:麻疹治疗
1月24日重庆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
中公网校事业单位考试网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流行病学的部分知识以思考题的形式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加强护理。
在出疹期间提供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不能直接吹风。
2.对症治疗
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退热药,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镇咳剂;烦躁选用镇静剂。
3.中医中药治疗
透疹解表,葛根升麻汤加减,出疹期用银翘散加减。
并发症的治疗
1.支气管肺炎
常选用青霉素,再参考痰菌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2.心肌炎
有心衰者宜及早强心治疗。
有循环衰竭者按休克处理。
注意输液总量及电解质平衡。
3.脑炎
参考流行性乙脑治疗。
4.急性喉炎
尽量使患儿安静,蒸汽吸入以稀释痰液,选用抗菌药物,重症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喉部水肿。
麻疹诊断与治疗
5. 前驱期:麻疹前驱期可见科氏斑。
37
7.经验与规律:
如:猩红热病程规律为“2、4、6”,即病程第 二天出疹,第四天疹子出齐,第六天疹退热降。 麻疹出疹规律为“1、4、7、10”,即病程第 一天发热,第四天出疹,第七天疹子出透,第十 天疹子消退。
19
成人麻疹临床特点
① 前驱期参差不齐 第3—4日出疹者仅占半
数,第5—9日出疹者占40%以上,少数可于发热第2 日出疹
②出疹过程大多较重 颜色深,大片融合。皮
疹和Kop1ik斑存在时间长,超过7天者约占15%; 硬、软腭粘膜疹出现率为56.3%一100%;羞明等眼 卡他症状多不明显,而常表现为眼痛
基因型的改变导致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一 些国家分离到的麻疹野毒株在抗原性、细胞培 养敏感性和血凝等生物学特性上出现差异。
15
现有疫苗株的免疫血清能中和已知的病毒基因 型,说明现在的疫苗仍然对所有流行株有保护 作用,但是中国株(基因组H)的免疫血清滴度低 于中和Edm株和Chi株的滴度的2~5倍。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6
(一)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d。 发热 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 上呼吸道炎 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
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
眼险浮肿。 麻疹黏膜斑 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期诊断
价值,发生在病程2—3d,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 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 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 2d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似鹅口疮,2—3
麻疹临床诊疗
麻疹临床诊疗【概述】麻疹( 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成人麻疹也时有发生。
麻疹病毒经飞沫进人人体后,病毒直接侵入细胞引起病变,也可由病毒感染诱发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而引起病变。
目前认为麻疹的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型麻疹,与其免疫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麻疹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若患儿免疫力低下或有并发症及重型麻疹患儿病死率较高。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
我国计划免疫规定于8月龄以上时初种,7岁时复种。
每次接种皮下注射0.2ml。
未患过麻疹的儿童与成人易感者也可接种疹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对体弱、患病、年幼而且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采取被动免疫注射,即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0.2~0.6ml/(kg.次)。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日(6~18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诊疗1. 典型麻疹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1)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有骤发高热伴惊厥者。
2)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3) 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4) 麻疹黏膜斑:见于90%以上昀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在病程2~3日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旁颊黏膜上,可见约0.5~lmm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2天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
黏膜疹在2~3日内消失,黏膜斑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
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可同时伴伞身不适、食欲减退,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鬟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麻疹的重要性。
本文档旨在为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
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
以下是麻疹的典型症状:
- 高热
- 红色斑疹
- 结膜炎(眼结膜充血)
- 咳嗽、流鼻涕和喉咙痛
- Koplik斑点(口腔黏膜上白色小颗粒)
治疗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麻疹的常规治疗措施:
-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控制发热,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降低体温
- 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止咳药和消炎药
- 确保充足的营养和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中耳炎和肺炎
预防
麻疹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有效预防,常见的疫苗是麻疹疫苗(MMR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WHO推荐所有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第一剂在12-15个月龄,第二剂在
4-6岁。
结论
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应遵循该诊疗指南,以确保对麻疹患者提
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医治小常识-治疗麻疹(1)
医治小常识-治疗麻疹
【症状诊断】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潜伏期约八至十二天。
早期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跟结膜充血、畏光等。
两至四天后口腔颊粘膜粗糙,有细小的白点,以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五疹,自耳后颈部开始波及躯干四肢,疹出齐后热渐退,疹亦依次渐退,而出现脱屑及棕色斑点。
常可并发喉炎、肺炎、中耳炎、口腔炎等。
六个且以内的婴儿,很少患麻疹,半岁到五岁的儿童发病率高。
中医认为,麻疹系时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之经所致。
临床上分为潜伏期、初热期、见形期、疹没期。
1.潜伏期: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这个从病毒侵入人体到第一次病毒血症形成的时期为潜伏期。
潜伏期没有什么症状出现,一般十天左右。
2.初热期:又称前驱期。
由发热至皮疹出现约三天。
发热渐高,咳嗽流涕,目赤灼光,眼睑浮肿,泪水汪汪,神倦纳呆,口腔颊部近白齿处可见白班,舌苔薄白。
3.见形期:又称出疹期。
皮疹开始出现至消退。
约三至四天。
高热不退,肌肤灼热,口渴欲饮,咳嗽加剧,目赤眵多,烦躁或嗜睡,皮肤出现玫瑰样之疹,如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先发于耳后发际、颈部、渐及头面、胸背、四肢。
手掌足底见疹则透齐。
如注射过疫苗等,则症状不典型,手掌足底可无疹。
4.疹没期:又称恢复期。
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
样脱落,留有棕色斑痕,热退身凉,精神爽快,食欲恢复,舌红少苔。
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陆海英一、概述麻疹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上呼吸道炎和结膜炎等,而以颊黏膜上出现麻疹黏膜斑( Koplik's 斑)和皮肤依序出现的红色斑丘疹为主要的特征。
并发症主要有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和喉炎,少数人可以出现脑炎,远期的并发症主要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二、病原学病原主要是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是单链负链 RNA 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 100 ~ 250nm ,病毒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血凝素有溶血的作用。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所以抗原性比较稳定。
麻疹病毒对热、干燥、紫外线及脂溶剂都很敏感。
三、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麻疹在 1 ~ 5 岁小儿孩发病最高,接种疫苗后麻疹的发病人群发生了改变,目前发病的病人主要是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或免疫失败的十几岁的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
小儿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四、发病机理当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在局部的黏膜先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人的血液,此后病毒可以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的复制,大约在感染后的 5 ~ 7 天,病毒大量的进入血液。
五、病理改变以网状内皮细胞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
表现为全身的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胸腺等可以看见多核巨细胞。
可以引起颊黏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病变有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生,形成 Koplik's 斑。
六、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约 10 天( 6 ~ 18 天)。
(二)前驱期主要是 3 ~ 4 天。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这时候比较有特征的是颊黏膜的 Koplik's 斑,直径大约 1.0mm ,呈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的晕圈,如果在病人的颊黏膜上发现Koplik's 斑,这对临床诊断麻疹是很有意义的。
《麻疹的症状及治疗》课件
02
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 然后迅速扩散至颈部、 躯干和四肢。
03
04
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 小不一,疹间皮肤正常 。
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 内消退,不留痕迹。
01
麻疹的诊断
流行病学史
接触史
患者近期是否与麻疹患者有过接 触,特别是在麻疹的潜伏期(通 常为2周内)。
旅行史
患者近期是否去过麻疹高发地区 或接触过来自这些地区的人。
《麻疹的症状及治疗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麻疹的症状 • 麻疹的诊断 • 麻疹的治疗 • 麻疹的预防
目录CONTENTS
01
麻疹的症状
发热
发热是麻疹的早期症 状,通常在接触病毒 后1-2周内出现。
发热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通常为34天。
隔离
麻疹传染性较强,患者应隔离至出 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 。
对症治疗
01
02
03
发热
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使 用退热剂,但应避免过度 使用。
咳嗽
轻微咳嗽无需特殊处理, 若咳嗽严重,可适当使用 止咳剂。
眼部不适
可用生理盐水湿润眼部, 避免强光刺激。
并发症治疗
肺炎
对于并发肺炎的患者,应 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保 持呼吸道通畅。
的流动。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空气流通
在公共场所和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在空气中传播 的风险。
个人防护措施
鼓励人们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以降低病毒接 触传播的风险。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眼泪、鼻涕、口水等分泌物,以防止病毒传播 。
健康教育讲座---麻疹
健康教育讲座---麻疹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麻疹疫情有所增加,引起了人们对麻疹的关注。
为了增加公众对麻疹的认识,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健康教育讲座是非常必要的。
一、麻疹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1 麻疹的病因: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2 传播途径:麻疹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传播给周围的健康人群。
1.3 潜伏期:患者感染麻疹病毒后,通常在感染后10至14天内出现症状。
二、麻疹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2.1 临床表现: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随后出现皮疹,皮疹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
2.2 并发症:麻疹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中耳炎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2.3 预防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途径,建议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
三、麻疹的诊断和治疗3.1 诊断方法:麻疹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如鼻咽拭子检测麻疹病毒的核酸。
3.2 治疗方法:对于麻疹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补液、休息等。
3.3 隔离措施:患者确诊为麻疹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四、麻疹的预防措施4.1 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
4.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等。
4.3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患者发病期间。
五、麻疹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5.1 公众教育:加强对麻疹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2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
5.3 政府干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麻疹的防控工作,保障公众健康。
结语: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增加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减少麻疹的传播和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并积极参与麻疹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呼吸系统疾病—麻疹的临床诊疗
三、病理
病理变化:病毒侵袭后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和形成多核巨细胞。
四、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病程分三期。
1)前驱期: 从发病到出疹一般持续3-4天,但体弱、重症或滥用退热
剂者。 可延至7-8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
四、临床表现
起病2-3天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灰白 色小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科氏斑。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可在人、猴、犬、鸡的组织细胞中 生长繁殖,无致病性。外界生活力弱,对日光和一般消毒剂 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不耐热,在 55℃15分钟即被破坏,但耐寒、耐干燥,在0℃可保存约1个 月,-15℃~-70℃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麻疹
一、概述
1.概念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 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为主要症状,以口腔黏膜斑及皮肤 斑丘疹为特征,可引起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程多 为7~10日,传染性强,主要发生在儿童,易造成流行,病后 有持久免疫力。
一、概述
2.流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5天有 传染性。眼鼻咽分泌物、血、尿中均含有病毒。前驱期传染 性最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病后有较 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冬春季多见。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诊疗题目1
题干
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是单链正链RNA病毒
√ b. 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
c. 属于黏病毒科
d. 有两个血清型,抗原性不稳定
题目2
题干
麻疹的传染源是()
选择一项:
√ a. 麻疹患者
b. 血液
c. 口腔分泌物
d. 唾液
题目3
题干
前驱期最特征性的表现是()
选择一项:
√ a. Koplik’s 斑
b. 发热、咳嗽
c. 咽部充血
d. 淋巴结肿大
题目4
题干
()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选择一项:
a. 恢复期
b. 前驱期
√ c. 出疹期
d. 潜伏期
题目5
题干
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
选择一项:
a. 四肢
b. 颊部
√ c. 耳后、颈部
d. 躯干
返回课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