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合集下载

麻 疹详解

麻     疹详解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病毒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6个月至5岁小儿最多见。

年幼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过去本病每2-3年常有一次大流行,普遍应用我国自制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一)病因和发病麻疹病毒在呼吸道内增殖后,经淋巴结、血液到全身广泛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

(二)病人表现1.出疹前期: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及眼结膜炎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即红眼)、畏光流泪等。

有时出现呕吐或腹泻。

病后2-3天约90%的患者在口腔两侧颊粘膜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又叫柯氏斑)。

在日光下易被查见,于出疹后1-2天内即完全消失。

它是麻疹的早期特征,也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

2.出疹期:起病3-4天后开始出疹,最先见于耳后、额部和发际,逐渐延及面颊、颈及上胸部,3-5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波及四肢,直至手掌、足底。

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起初皮疹稀疏分布呈淡红色,逐渐密集融合而呈暗红色,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随着皮疹的出现,体温上升可达40℃以上,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炎症症状加重。

此时易并发肺炎,是麻疹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亦随之减轻,情况好转。

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

皮疹消退处可见糠麸样脱屑和浅褐色斑痕,经l-2周后消失。

无并发症者,通常在10-14天内痊愈。

成人的麻疹中毒症状较小儿为重,体温高,皮疹密集,但并发症少见。

(三)家庭养护良好的护理对病人顺利出疹及防止并发症极为重要。

l.家庭用药(1)高热时可服用少量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等。

可以微温的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纱布包好葱白,放在35%酒精中煮沸约1-2分钟后,按头面、胸腹、背部、上肢、下肢等五部分的顺序进行擦浴。

在同一部位稍加用力,反复擦浴2-3遍,然后敷以柔软毛巾。

(2)烦躁不安者,酌用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等。

麻 疹

麻    疹

麻疹概念: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本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流行。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一、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疫苗免疫稳定)。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

3.人群易感性:未患过麻疹者均易感,与病人接触后九成以上发病,并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年龄6m-5岁。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1.发病过程:病毒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并在局部繁殖,然后通过淋巴组织入血,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导致发病。

皮疹是病毒或免疫复合物;色素沉着因RBC、血浆外渗导致;脱屑:表皮细胞坏死、退行性变。

机体免疫力降低。

三、临床表现(一)典型麻疹:1.前驱期:①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

②上呼吸道炎,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眼结合膜充血、畏光、眼睑浮肿、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③麻疹粘膜斑。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伴发热增高,症状加重,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 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退色,高热可达40℃,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咳嗽频繁。

结膜红肿,畏光,舌乳头红肿,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

、3.恢复期:出疹3~5日后,发热开始减退,皮疹随之消退,按发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皮,历时约1~2周完全消失(二)轻型麻疹:潜伏期长(21~28d),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典型,皮疹少而色淡,病程3~5d,并发症少,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

(三)重型麻疹:见于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或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麻疹

麻疹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 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 病毒性与细菌性。 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 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 好。 2.多核巨细胞检查 3.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2)抗原 检测 4.病毒抗原检测 5.病毒分离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带病 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 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
发病机制
飞沫 呼吸道粘膜 血液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易感者
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儿童\免疫失败的儿童\
青少年 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29
麻疹的新进展
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 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 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3.不典型病例增多。 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 以内。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 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麻疹ppt课件

麻疹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要点一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 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前 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降低, 疹退时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 咽眼结合膜分泌物均含病毒。
要点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体 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 传播。
要点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 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 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 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 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 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 力也下降。
03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麻疹防治工作,如参加疫苗接种、提供疫情
线索等,共同维护社区健康。
THANKS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麻疹防治知识 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度
和自我防护能力。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普及麻疹知识
01
通过宣传册、海报、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麻疹相关知识,
让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
02
将麻疹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儿童应在8-12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并在4-6岁 时接种第二剂以加强免疫。
在麻疹高发期或疫情爆发时,可通过应急接种来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控制疫情 的蔓延。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发热
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
皮疹
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丘 疹,后融合成片,颜色逐渐加深,呈暗 红色。

麻疹的主要症状

麻疹的主要症状

麻疹的主要症状
一、麻疹的主要症状二、麻疹患者的护理措施三、麻疹的发病原因
麻疹的主要症状1、麻疹潜伏期的症状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2、麻疹前驱期的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3、麻疹出疹期的症状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

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传染早识别)

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传染早识别)

02典型表现非典型表现常见并发症02潜伏期前驱期恢复期03出疹期1.典型表现u时间:一般6-18d,平均10d u症状:低热、全身不适从发热至出疹约3、4天症状临床表现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上呼吸道感染流涕、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麻疹黏膜斑(Kopiik斑)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直径约为0·5~mm的细砂样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迅速增多,互相融合非特异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腹泻等。

偶见皮肤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u时间:一般为3-5天,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u皮疹ü顺序:耳后、发际 额、面、颈部 躯干、 四肢 手掌与足底ü特点:红色斑丘疹 暗红色,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伴痒感u全身中毒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

此期肺部可闻少量干、湿性哕音u时间:一般为3-5天u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皮疹消退,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改善u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天痊愈43212.非典型表现轻型麻疹: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无并发症 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疹出不透或皮疹骤 退循 环衰竭,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

异型麻疹:持续高热、乏力、肌、头痛或伴四肢水肿 皮疹不典型,易发生肺炎。

无皮疹型麻疹:无皮疹,无麻疹黏膜斑,呼吸道症状可有可无02喉炎麻疹脑炎03心肌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u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白细胞可增多u间质性肺炎: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u继发性肺炎:多为细菌性,易并发发脓胸和脓气胸3.常见并发症—喉炎u轻者:声音嘶哑、吠犬样咳嗽、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u重者:喉梗阻、窒息死亡3.常见并发症—心肌炎u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u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3.常见并发症—麻疹脑炎u出疹后的2-6天u临床表现:惊厥、发热、易怒、头痛、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展至深昏迷u罕见但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麻疹(全)

麻疹(全)

传播途径
• 病毒随飞沫排出,主要经呼吸道直接传播。 病毒进入易感者鼻部而感染,经眼结膜也 可能侵入。麻疹病人住过的房间,病人迁 出后,经开窗通风半小时后即无传染性。 麻疹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如被病人污染 的手巾、衣物等,在几分钟内接触易感者 (特别是进入鼻腔)仍可被传染。与麻疹 病人接触过的双手可能携带病毒,在短期 内仍可传染易感者。
典型麻疹
• 其他 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呕 吐、腹泻等症状。此外,胸背部可见 到类似风疹、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的皮 疹,数小时即消退的前驱疹。前驱疹 可能是一种病毒血症的表现。但有无 前驱疹,与出疹期的临床表现的轻重 和预后无明显关系。
典型麻疹
极期(出疹期) 从出疹到退疹一般3~5日。主要表现为 出现特殊皮疹,体温增高,全身症状 加重。
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 异型麻疹,是出疹型麻疹的一种非典型麻疹,它不同于轻型和重型麻 疹,但又具有轻型和重型麻疹的部分表现及某些特殊表现。异型麻疹 潜伏期基本同一般麻疹(7~14日):临床主要特点有:①前驱期卡他 症状轻或无,发病突然和全身症状(全身乏力、肌痛、头痛、腹痛) 明显,预后良好;②无麻疹粘膜斑;③出疹期皮疹不典型,如皮疹出 现的顺序与正常相反,常为多形性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疱疹、 瘀点或瘀斑,偶见荨麻疹)伴四肢水肿;④肺部受损较常见,肺炎症 状轻重不一,肺部X线检查可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胸腔积液, 双肺可见到小叶性、大叶性或节段性浸润等改变,病变可持续数日或 数周,甚至更长时间;⑤出疹期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沉增高,偶可 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现象;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抗 体明显增高可确诊,异型麻疹一般抗体达1:1000以上,而典型麻疹抗 体一般在1:160。 • 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再感染自然麻 疹。接种疫苗到发病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6年,曾有报告相隔长达16 年者。

麻疹风疹的防控ppt课件

麻疹风疹的防控ppt课件

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4
传 染 源:麻疹病人:(口鼻咽眼分泌物、血、尿) 出疹前5天~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出疹后14天 传播途径:飞 沫:咳嗽、喷嚏、说话
间接:日用品、玩具传播少见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6~8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少患病
5
二、临床表现及经过(典型麻疹)
麻疹诊断要点:
⑴ 流行病学史(是否密接、是否易感) ⑵ 临床表现(前驱期柯氏斑,皮疹形态、顺序,糠麸样脱屑、色素
沉着)
⑶ 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
鉴别诊断: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
19
与风疹鉴别
⑴ 风疹前驱期短,发热1~2天内出疹,发热及卡他症 状较轻;
⑵ 不合并畏光、流泪等结膜炎症状; ⑶ 出疹快,1天内可布满全身; ⑷ 退疹快,1~2天内消退; ⑸ 无色素沉着,不脱屑; ⑹ 口腔内无粘膜斑; ⑺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22
猩红热---“杨梅舌、草莓舌”
23
猩红热---皮疹大片脱落
24
25
四、麻疹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空气流通,湿润
避免强光刺激双眼 保持皮肤及五官(眼、鼻、口腔、耳)的清洁 饮食予流食或半流食,富有营养,水分充足
2. 对症治疗:烦躁、咳嗽、激发感染者可对症治疗,体温
--接触麻疹病人后5天内注射,可防止发病; --接触麻疹病人第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丙种球蛋白免疫有效期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29
六、麻疹监测与疫情处置
按出疹顺序消退,糠麸样脱屑,棕色色素沉着,伴全身 情况好转(发热减退、食欲、精神好转)

荨麻疹

荨麻疹

A+医学百科 >> 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基本信息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荨麻疹临床图片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

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

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

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但可反复发作;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5.临床的特殊类型: (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皮疹伴发热

皮疹伴发热
•麻疹病毒是借助继发性肺炎、喉炎、 心肌炎这些帮凶来杀害病儿
麻疹病毒的弱点
•人类是麻疹病毒惟一自然宿主 •麻疹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太弱 •天下麻疹一个血清型
麻疹减毒活疫苗
所产生的免疫力并不能持续终生
强化免疫(8个月初种,1岁半复种, 6~7岁再次复种 )
原发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 脑衰退,1~2年内死亡。 •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有高效价的IgG或 IgM抗麻疹病毒 •脑组织中的病毒为麻疹缺陷病毒(由于在脑细
实验室检查
•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

相对增加
• 血清学检查:麻疹抗体: 发疹后34天出现,2-4周后达峰;
• 病毒分离:取患者发病早期的血液、咽洗液或咽拭子经抗生
素处理后,接种于人胚肾、猴肾或人羊膜细胞中培养。病毒增殖缓慢, 经7~10d可出现典型CPE,即有多核巨细胞、胞内和核内有嗜酸性包涵
胸部X线检查: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改变或肺纹理增多
图 麻疹出疹期皮疹
恢复期
• 一般恢复较快 – T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仍可恢复
• T细胞缺陷:可能无皮疹, 病情严重甚 至致死
• 成人患者病情可能较重
成人(30-40岁)麻疹
临床症状更重,主要是 •高热,可达40℃ •并发症多,如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 •肝损坏发生率高 •引起心肌损害者亦多 •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 •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 •孕妇易引起流产、死胎 •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 •眼部疼痛多见,畏光少见 •但只要经过对症治疗,一般预后均较好
• 变态反应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某些特殊皮肤病 • 恶性肿瘤

小儿常发的麻疹

小儿常发的麻疹

小儿常发的麻疹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

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

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

不伴痒感。

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疹的表现及图⽚⿇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疹是以往⼉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斑丘疹为特征。

【流⾏病学】天(⼀)典型⿇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般为10~14天,亦有短⾄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般为3~4天。

这⼀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条明显充⾎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点,外有红⾊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齿的颊粘膜上,但在⼀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合并症发⽣的情况下,⾷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7~10天痊【并发症】(⼀)喉、⽓管、⽀⽓⾳炎⿇疹病毒本⾝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由于<3岁的⼩⼉喉腔狭⼩、粘膜层⾎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需⾏⽓管切开术。

临床表现为声⾳嘶哑、⽝吠样咳嗽、吸⽓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肺炎由⿇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黄⾊葡萄球菌和嗜⾎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胸。

AIDS病⼈合并⿇疹肺炎,伴有⽪疹,常可致命。

(三)⼼肌炎较少见,但⼀过性⼼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1、⿇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麻 疹

麻     疹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无疹型麻疹 注射过麻疹减毒活 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 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 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 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 确诊。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 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 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 无口腔黏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 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 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 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处开始,2~3天 摩擦及受压部
遍布全身。疹退 位多。皮疹呈
后无色素沉着, 斑丘疹、疱疹
有大片脱皮
腥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白细胞总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 高
鉴别诊断
l.感冒
2.幼儿急疹
风 疹
风 疹
风疹
鉴别诊断
猩红热(远看一片红赤, 近看粒粒可数)
麻疹
猩 红 热
猩红热
猩红热
猩 红 热
猩 红 热
感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 咳嗽、流涕、流泪、咽充血,以眼 症状突出,结膜炎、眼睑水肿、泪 水增多、畏光、下眼睑有一条明显 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 麻疹极有帮助。
典型麻疹—2.前驱期
③口腔麻疹黏膜斑 :系特殊体征,1895费 拉托夫,1896Koplik .
部位:两侧对着第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 形态: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出现、消失时间:发病后2-3天出现,出
玫瑰色斑 疹或斑丘疹 ,较麻疹细 小,发疹无 一定顺序, 疹出后1~2 天消退。疹 退后无色素 沉着,无脱 屑
风疹
5~25天 发热,咳嗽流 涕,枕部淋巴结 肿大 发热1~2天出 疹
耳后,枕部淋 巴结肿大
玫瑰色细小斑 丘疹自头面→躯 干→四肢,24小 时布满全身。疹 退后无色素沉着 ,无脱屑

麻疹

麻疹

(二)对症治疗
1、高热:
治疗
“麻疹不怕天火烧,不烧更让人心焦” 所以在疹子未出或正出时,不可强行退热,过早服用退热药,使疹出艰 难,疹毒透不出反而内陷。体温超过39.5℃,可酌用小剂量退热药物 或头部冷敷,但不能降的太快、太猛。
(二)对症治疗 2、其他症状:
咳嗽用祛痰止咳药
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用少量镇静剂
1.血凝素(H),是表面主要蛋白,在病毒粘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 2.融合蛋白(F),在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
3.基质蛋白(M),它与病毒繁殖有关。
病原学
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 耐寒及耐干燥,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全身症状
呼吸道症状加重,全身中毒症状达峰。 重者可有谵妄、抽搐 全身浅表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 肺部常有干湿性啰音 可出现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出疹3~5天后,皮疹出齐出透 全身情况迅速改善,皮疹随之消退 皮疹消退按出疹顺序依次进行 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是麻疹所特有的 无并发症者整个病程为10~14d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互相融合,有时融合扩大
成片,2~3天内消失
意义: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麻疹黏膜斑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出疹时间: 于发热第3~4d开始出现皮疹。(一水风,二猩红,三天 花,四麻疹,五斑疹,六伤寒。) 出疹顺序: 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 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3d播及全身。

麻疹

麻疹



1.邪犯肺卫(初热期)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目赤胞肿,畏光羞明,泪水汪汪,倦怠 思睡,饮食不振,或大便稀溏。发热第2—3天, 口腔两颊粘膜红赤,出现麻疹粘膜斑,舌苔薄 白或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本证以邪犯肺卫,肺失宣发见发热、咳嗽、 目赤、流泪、麻疹粘膜斑为证候要点。 治法 辛凉发表,宣肺透疹。 方药 宣毒发表汤加减。
方药 宣毒发表汤加减。 方中升麻、葛根、浮萍辛凉发表透疹; 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以助透疹;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前胡、牛蒡子、 桔梗、甘草宣肺化痰、利咽止咳, 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苏叶发散风寒; 发热较高者,加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解 毒;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浙贝母化痰 止咳;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加藿香、佩 兰解表化湿。本证也可用银翘散加减治 疗。


2.麻毒攻喉 证候 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咳如犬吠, 声音嘶哑,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 胸高胁陷、烦躁不安、面唇青紫,疹点 稠密紫暗,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 纹紫滞。 本证邪毒上攻咽喉,闭阻气道见咽喉 肿痛、吸气困难、声音嘶哑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 清咽下痰汤加减。

逆证 1.麻毒闭肺 证候 高热不退,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鼻翼煽动,甚则摇肩撷肚、面唇青紫、 烦躁不安,疹出不畅,或疹稠紫暗,舌 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本证以邪毒内陷,郁闭于肺见高热、 咳嗽、喘促、鼻煽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解毒,开肺化痰。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味。

概述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感受麻毒时邪,从口鼻而入, 侵犯肺胃(脾),肺胃热炽,外透肌肤 而发病。按不同阶段,又有邪犯肺卫、 肺胃热炽、肺胃阴伤等不同病机变化。 其中肺胃热炽为病机演变中心。 若正不胜邪,麻毒炽盛,则可见麻毒闭 肺、麻毒攻喉、毒陷心肝等逆证,尤其 麻毒闭肺最多。

麻疹

麻疹

典型麻疹(Typical 典型麻疹(Typical measles)
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 面部→ 耳后、发际 额、面部 躯干→四肢 达手掌、 颈→躯干 四肢 达手掌、足底 躯干 四肢,达手掌 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红色斑丘疹,
流行病学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 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 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5天)内 即出疹前后5 均有传染性。 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 麻疹发病后可获得持 久的免疫力,极少有第二次感染麻疹的。 久的免疫力,极少有第二次感染麻疹的。
返回
六.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约占麻疹病人的 12%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 约占麻疹病人的12 % 一15%,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多数 15% 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发生在出疹期, 发生在出疹期 , 年龄以 5 岁以下 , 特别是2 岁以下, 特别是 2 岁以下小儿多见。在麻疹出疹期, 岁以下小儿多见。在麻疹出疹期,可由于麻 疹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病毒性肺炎, 疹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病毒性肺炎,表现 轻微气促,肺部出现粗湿罗音, 轻微气促,肺部出现粗湿罗音,皮疹出齐或 进入恢复期,由于抗体产生,以上症状消失。 进入恢复期,由于抗体产生,以上症状消失。 当继发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时, 当继发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时,中毒症状加 重,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 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 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麻疹小讲课PPT课件(2024)

麻疹小讲课PPT课件(2024)

01
注意事项
2024/1/29
02
03
0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麻 疹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 童对麻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1
2024/1/29
07
总结与展望
32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麻疹病毒的特性与传 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鼻 咽分泌物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 措施,同时也可通过提高人群 免疫力来消除麻疹的传播。
11
2024/1/29
03
麻疹实验室检测
12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采集标本
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尿液 或血液等标本。
2024/1/29
病毒分离
将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 如人羊膜细胞、Vero细胞 等),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
病毒鉴定
2024/1/29
21
并发症风险评估
年龄因素
免疫状态
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和护理不当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 现并发症。
2024/1/29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 易感染并出现并发症。
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越高。
不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可 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2
处理原则和方法
及早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 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2024/1/29
及时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等。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皮 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继发 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增 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

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后得病。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

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

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肌阵挛消失,出现其他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冰、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

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
年以上。

3、其他格-巴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五)结核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者不鲜见。

(六)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
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二)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l岁者每日给10万单位,年长儿20万单位,共两日,有维生素A缺乏眼症状者I~4周后应重复。

【预防】
(一)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0.05ml/kg仅能减轻症状;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

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二)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

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

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

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l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1989年美国免疫咨询委
员会提出:4~6岁儿童进幼儿园或小学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人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

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三)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

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

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四)切断传播途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