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立民、钱华和李敏仪(2003)11以我国四家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为分析框架,统计分析了2001年和2002年A股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结果表明与2001年相比,2002年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有些公司还是存在披露的信息前后矛盾的情况,从而提出建议:强制要求ST公司披露标准的内部控制报告,且该内部控制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外部审核,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管理。
三、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研究
李明辉等(2003)⑩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其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需要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三)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杨)
仇莹(2005)14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模型是对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及会计报表认定目标、COSO报告中内05)认为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陈良民(2。。4)认为我国出台的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和规定的有效执行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议。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陈共荣和刘燕(2007)13结合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发现: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年报公告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较之简单披露的公司显著为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略程度与事件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张步阔和杜滨(2008)º以2004年至2006年沪深两市474家上市公司样本,通过差额收益法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公司类别和审计师意见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比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比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公司规模大股价上涨的幅度越小;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的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好,股价显著的高。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和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方面,如何结合我国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验,特别是《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还极其缺乏。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复杂,国内外缺乏深入的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影响因素已经有研究,但是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综合性观点,国内的研究更少。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深人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机制和规范。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究也不够深人。美国有很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和公众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大多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应该加强对重要性的研究。对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规范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现行规范中仅仅要求将审计师的评价报告上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未要求其公开对外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严肃性和不利于审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
报告和审计师报告均不影响投资者对买卖还是持有公司股票的信用风险的理解。
Page和Spira(2004)通过调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关系,指出关于内部审计和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强调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增强,并在基础研究中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促使管理者学习更多的内部控制知识的专门方法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专门的方法对那些在会计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外。结果表明这些专门的方法对那些在会计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外工作的管理者有帮助。并且还研究了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对内部控制价值的实证测试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用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Mcmullen,Doroth,K.Raghunandan,D.V.Rama.Internalcontrolreportsandfinancialreportingproblems[J].AccountingHorizons,1996,(14).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和唐予华(2003)12对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以及配股说明书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l)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2)大多数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价值不高;(3)对内部控制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4)内部控制不健全。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完善披露环境,采取措施鼓励管理当局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杨有红、汪薇(2008)李对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具有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呈多样化的特点,而我国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状况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如何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验,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提出相关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研究
李明辉等(2003)⑩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其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需要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三)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杨)
仇莹(2005)14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模型是对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及会计报表认定目标、COSO报告中内05)认为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陈良民(2。。4)认为我国出台的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和规定的有效执行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议。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陈共荣和刘燕(2007)13结合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发现: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年报公告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较之简单披露的公司显著为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略程度与事件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张步阔和杜滨(2008)º以2004年至2006年沪深两市474家上市公司样本,通过差额收益法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公司类别和审计师意见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比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比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公司规模大股价上涨的幅度越小;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高;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价显著的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的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好,股价显著的高。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和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方面,如何结合我国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验,特别是《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还极其缺乏。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复杂,国内外缺乏深入的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影响因素已经有研究,但是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综合性观点,国内的研究更少。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深人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机制和规范。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究也不够深人。美国有很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和公众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大多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应该加强对重要性的研究。对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规范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现行规范中仅仅要求将审计师的评价报告上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未要求其公开对外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严肃性和不利于审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
报告和审计师报告均不影响投资者对买卖还是持有公司股票的信用风险的理解。
Page和Spira(2004)通过调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关系,指出关于内部审计和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强调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增强,并在基础研究中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促使管理者学习更多的内部控制知识的专门方法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专门的方法对那些在会计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外。结果表明这些专门的方法对那些在会计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外工作的管理者有帮助。并且还研究了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对内部控制价值的实证测试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用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Mcmullen,Doroth,K.Raghunandan,D.V.Rama.Internalcontrolreportsandfinancialreportingproblems[J].AccountingHorizons,1996,(14).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和唐予华(2003)12对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以及配股说明书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l)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2)大多数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价值不高;(3)对内部控制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4)内部控制不健全。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完善披露环境,采取措施鼓励管理当局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杨有红、汪薇(2008)李对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具有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呈多样化的特点,而我国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状况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如何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验,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提出相关建议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