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

合集下载

浅析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活动的材料投放

浅析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活动的材料投放

浅析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活动的材料投放作者:宋志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创设可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所以材料的投放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探讨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符合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

应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适应的材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如探索水的浮力时,我们为幼儿提供石块、木块、海洋球等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水的浮力。

在探索空气的存在时,我们就准备了塑料袋、充气玩具和水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或充气玩具到处抓空气,然后把有空气的塑料袋放入水盆中,打开袋口挤一挤,就能看见空气在水中变成了气泡。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投放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载体,应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产生动手、动脑参与活动的兴趣。

例如,让幼儿探究和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就需要为幼儿选择几种特点和差别明显的纸(牛皮纸、包装纸、复印纸和宣纸);让幼儿发现磁铁的特性则需要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

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而中大班的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明显提升。

所以材料投放的时候也要有所差别。

如在《吹泡泡》游戏中,小班幼儿可提供成品的吹泡泡材料,而大班的幼儿有了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因此就可以直接引导他们如何制作泡泡水。

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方法

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方法

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方法作者:张倩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13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思维启蒙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整体素质。

科学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个性特点,创新区域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热情,引导幼儿将科学区域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于日常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为此,本文探讨了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集体、分组或者个别活动模式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科学区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发幼儿思维,提升幼儿实践能力,促使幼儿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幼儿潜在能力,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发挥区域活动的最大价值。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应该深入探析科学区域活动的价值,创新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幼儿科学区域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通过科学区域活动,幼儿能逐渐在观察自然现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要以活动目标为教学出发点,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能力不同,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活动。

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设计科学区域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亲身示范和指导幼儿,让幼儿触摸、感知物品,思考、探索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强调幼儿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主张幼儿遇过自身和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注重幼儿主动的建构过程,其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具体的科学教育实践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对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研究其对策,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很有必要。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对策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各界、家长及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意识薄弱科学教育活动无处不在,意味着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与科学接触的机会,在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社会各界、家长及部分幼儿园科学意识薄弱,明显地存在忽视日常生活中、区域活动中的和渗透在其他领域中的科学学习的机会,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园长的检查督导等也都是通过一节教学活动进行,这样做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发展起不到多大的教育意义,轻视了幼儿每时每刻接触科学的机会。

(2)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科学情绪的感知”1.有些幼儿园教育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有些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重传授、轻激励、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幼儿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

甚至,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科学教学重心放在让幼儿掌握科学概念上。

2.孤立地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一些幼儿园认为一节科学活动就是科学教育活动,却不知与其它学科互相结合,不懂得幼儿科学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科学本身的普遍通用性。

3.科学教育活动过于死板,缺乏创造性。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科学活动。

在遇到幼儿提出"意外"问题时,采取不回应或者急于回到预备的活动中,不能创造性的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引发新的活动方案.而经常怀若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

区域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育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区域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育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区域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育活动的延伸或补充新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把幼儿园为幼儿安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看作是课程,就是说区角活动应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角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发展,教师也在探索中获得了成长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仅增强了观察意识,并且开始重视区角活动的反思与本身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区角活动的开展对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因此,我们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必须反思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找根源是关键。

一、角活动成了一种点缀和装饰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一些材料,但他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的,并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藏的各种教育和发展价值,而是将目光更多集中在组织和开展所谓的正规教育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名存实亡,仅仅成了一种装饰和点缀。

二、区域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育活动的延伸或补充许多幼儿园的老师是安排幼儿在正规教育活动中学习了某些内容后再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区域活动虽受到重视,但缺乏独立性,在根本上是依附于正规教育活动的。

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学习活动和区域活动以及各区域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正规教育活动方面。

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可以想象,儿童虽然获得或记住了许多知识经验,但这些知识经验在儿童头脑中是相互隔离和绝缘的,各自封闭在自己的“领域”中,这些知识经验对于个体来说是“死”的。

三、区角利用率低,材料投放盲目区角的设置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但在区角的创设与利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区角缺少开放性,许多幼儿园为了开展区角活动,都想方设法地挖掘潜力,利用走廊、午睡室、活动室角落等空间创设区角,教师也花了很多精力收集、制作,为区角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然而在玩的次数上却限制幼儿每周只玩2~3次,教师的说法孩子太多轮不过来或玩得多了孩子就腻了等等,区角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再如:有的园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缺乏层次性,创设区角只考虑区角设置的场地,投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是盲无目的的、无层次性的,材料不能够及时更换,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得不到满足。

论文中的观察记录怎么写

论文中的观察记录怎么写

论文中的观察记录怎么写摘要: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适当的记忆,特别是大班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引导幼儿尝试做观察记录,是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们在主动观察、记录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丰富表象,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为孩子们今后深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活动区记录幼儿积极探索教师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他们对周围很多的事物的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探究事物发展的秘密。

喜欢说出自己发现的不同结果,有时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还要亲身试一试才肯相信。

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尝试做观察记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年我们班是科学活动试验班,在孩子们与活动区中各种材料进行互动地小实验中,有一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探索结果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简单的观察记录,班级为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展示平台又促进了幼儿尽一步积极快乐参与其他的科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探究的氛围。

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活动区中应当提供更多多样地物质材料,唤起幼儿的记录兴趣。

作为大班的科学活动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如用硬纸板回形针自制地天平,用来搭桥地塑料材质纸条,还有不同的花布,各种量杯,各种汽车模型等,看着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科学的王国,孩子们不知不觉中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

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分析作者:周燕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9期摘要: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活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扬长避短。

本文在分析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对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喜好与倾向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阐释了在以探究、体验、发现为一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动态变化与积极互动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集体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是指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的教育活动。

[1]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

相对而言,集体活动具有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各有优缺点。

区域活动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但有时效率比较低,容易成为一种没有目标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玩耍”。

相对而言,集体活动效率比较高,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但对幼儿个别差异关注不够,由于受单位时间的限制,一些操作活动不容易充分展开,甚至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的现象。

[2]处理好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扬长补短,这是“探究、体验、发现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分离与对立1.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倾向于集体活动,轻视甚至忽视区域活动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关注与强调相对固定的结果,如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等,不同程度地忽视个性化的过程,如科学探索等。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科学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科学

浅谈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科学区域活动【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为幼儿创设有趣的、多样性的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区域活动主动探索正确引导兴趣【正文】《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

同时,幼儿科学教育也强调去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以此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十分强调儿童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相结合。

在当前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积极支持和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为有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一、科学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1.科学区域活动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2.科学区域活动既弥补了集体活动的不足,又可成为集体活动的铺垫和延伸,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3.科学区域活动促进了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二、幼儿的主动探索…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一)激发兴趣,拓宽孩子探索空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

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

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

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

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

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

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

以下是一个老师的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区域活动内容:调制泡泡水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浅谈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的交互运用

浅谈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的交互运用

浅谈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的交互运用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的两种重要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

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它在活动室划分出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等,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与个性化等基本特点。

集体活动则是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教育活动。

相对而言,它具有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

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各具优缺点:前者更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因而活动内容和形式具有丰富性。

但如果过于松散,缺少反思则易沦为“重复”,进而限制其丰富性。

后者有明确目标,控制性强。

但如果对幼儿个别差异关注不够,因时间限制使活动展开不充分,控制过于严密,则易导致“丰富性”不够。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学习,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提供指导,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宝贵的经验。

它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挖掘幼儿的潜能。

而集体教育活动是教师针对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设计教育内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益。

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的交互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区域活动中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内容。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从中找出具有继续探索价值且有助于提升幼儿经验的内容,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区域活动可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先行”。

当教师根据目标设计一些集体教育活动时,先在区域操作中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及发展层次后,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论题库(含答案)(精品)

幼儿园课程论题库(含答案)(精品)

幼儿园课程论题库(含答案)(精品)5、赞同“学校如工厂”的隐喻,强调教育目标的统领作用的课程模式属于()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问题模式D.结果模式标准答案:A8、下面哪个选项不被认同是课程目标确立时需要考虑的依据()。

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学科的发展D.学习者父母的需要标准答案:D15、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中心内容是() A.幼儿园课程评价B.幼儿园工作评价C.幼儿园环境评价D.幼儿发展评价标准答案:A4、通常被看做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是()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问题模式D.结果模式标准答案:A2、来自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实验传统,强调实证的求知方法,具有科学主义的价值判断倾向的课程评价类型是()A.定量评价B.定性评价C.过程评价D.总结评价标准答案:A24、选出不属于行为课程教材经验来源的一项()A.本身个体发展而得B.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C.从社会环境交际而得D.教师精心布置的环境而得标准答案:D15、教育评价实施的最基础性工作就是() A.搜集信息B.整理信息C.分析信息D.交换信息标准答案:A12、第一个竖起“幼儿教育”大旗,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皮亚杰1D.埃里克森标准答案:A22、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第一步是() A.选择确定合理的主题B.确定主题活动的目标C.梳理学科的知识D.思考主题的潜在方案标准答案:A1、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学校体系,强调人类知识是支撑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柱的,是近代分科课程的鼻祖的()。

A.赫尔巴特B.卢梭C.福禄培尔D.夸美纽斯标准答案:D14、一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变革理念的重要载体是()。

A.教具B.教材C.培训机构D.专家指导标准答案:B19、单元主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核心课程标准答案:A29、1987年的美国纽约瑞吉欧展览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其深刻含义是()A.儿童语言能力很强B.成人对儿童特点、精神世界的承认C.要注重对儿童的语言训练D.儿童的语言能力超越成人的想象标准答案:B2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幼儿园课程改革B.幼儿园师职培训C.幼儿园体制改革D.幼儿园教学改革标准答案:A14、教师是课程的消费者,依据专家的课程“使用说明”实施教学的课程实施的取向是()A.忠实取向B.目标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标准答案:A6、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定了过程模式是()。

幼儿园中班班级教研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中班班级教研活动记录表
何:是的,而且我们还要善于使用幼儿记录的结果,分享经验,丰富认知。
余:同时,我们可将记录结果布置到科学活动区,既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又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教师也可根据记录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情况,协助幼儿梳理思路,即时协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使教师的回应和推动能建立在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上。
四、小结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看起来很复杂,事实上它的确复杂,是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和努力去学会的技巧。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记录表要简明易懂、设计科学、方便幼儿理解。
余:是,这样采取每一项操作任务图示与记录空格单对应的方式,一目了然,让幼儿知道往哪儿记录记录什么;不论是横向式记录表还是纵向式记录表的设计,都应明确指示操作内容和准确记录的方位,操作材料尽可能和相对应的记录表摆放在一起。
丰:我觉得老师还需要形象讲解记录表,讲解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记录的含义,掌握操作与记录流程,学会记录的方法。当然,这种讲解不但仅局限于操作前,还应贯穿于操作的过程中。包括引领幼儿解读记录结果,初步实行科学活动的分析与归纳。
丰:对的,记录表要设计科学,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易懂的原则,规划适宜的内容格式和符号。
何:我查阅过,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记录对象一次不可太多,以 2—5种为宜,而且记录表要让幼儿看上去是一目了然,一看就能明白该怎样去记录,例如:在颜色变变变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就应该调整用1滴、2滴、3滴,比较明显的数值来实行调配。 起初我们只画了滴的过程,让幼儿尝试,最后发现幼儿操作的随意性太大,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用了多少的比例去调配。所以我们可以标注明确的混合比例让幼儿根据操作单来来操作,并完成记录。记录表改成这样以后,幼儿就会很好理解,一看就知道用多少颜料来混合。这样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不需要每个幼儿再去指导了。

大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使用感官、多种方式实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所以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使每一个幼儿在充足的材料,愉快、自由、合作的氛围中实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发展,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动幼儿的思考。

幼儿时期,特别大班的幼儿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们的一些直观经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准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所以我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对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上。

综观一些幼儿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现在相关区域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虽然很多,但是针对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研究尚没有发现。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我们对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往往存有很多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材料投放盲目性:有些教师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导致有些区域人山人海,有些区域无人问津;(二)材料投放无序性:有些区域材料的投放没有和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缺乏系统与必要的序列;材料更换无序,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孩子觉得越来越没兴趣;(三)材料投放无情趣:材料游戏趣味性差,幼儿机械化操作摆弄,无法获得愉快体验。

实际中的种种问题都大大削弱了科学区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应有价值。

所以,改变这个现状,解决这几个难题,不让这些困惑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展开,使材料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成为不说话的老师的研究已然迫在眉睫。

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

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

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摘要: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所涉内容繁多,在其中进行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优化组合一系列教学内容和形式,使用游戏化情景和提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赋予他们主动探索参与学习的机会。

提倡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拓宽幼儿的视野和思维范畴。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区域活动1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意义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幼儿个性化成长与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容小觑。

有效性指导是幼儿园组织与构建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能促进幼儿知识增长、智力开发、陶冶情操与提升审美能力。

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发挥有效指导的作用,确保幼儿享受和体验科学区域活动带来的无穷魅力。

2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的设计准则2.1主题化为了让幼儿乐于体验和参与各类科学区域游戏,持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就需要定期设置一系列鲜明的主题,让游戏和科学紧密关联。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身心特征、掌握地方科学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匹配游戏、实验、教学环节,更好地发挥出游戏教学的导向功效。

教师可以考虑将开幕式和闭幕式相结合,规划差异性的主题创意活动,让幼儿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懂得更多实践应用技巧,并在和他人竞赛、交流中发现科学领域的神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发现的浓厚兴趣。

2.2游戏化除了定期设置鲜明的主题外,更应该科学规划对应的游戏内容和环节。

因此,在实施原本课程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调查了解不同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和幼儿共同收集整合各类科学主题的游戏,期间要注意游戏内容、环节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并在实践的同时探索更多的游戏形式,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活动的途径和探究相关科学知识的进取心。

2.3日常化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率地设置和组织科学区域中的游戏,还需要教师及时站在宏观视角调查了解相关游戏的日常化要求,确保实施过后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大幅提升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区域材料幼儿园中班区角材料投放

幼儿园中班区域材料幼儿园中班区角材料投放

幼儿园中班区域材料幼儿园中班区角材料投放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索。

幼儿在操作游戏时主动去操作,不但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更能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

在幼儿园每日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

科学角里的孩子也很多,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很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

所以材料的投放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可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思考学龄前儿童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在科学活动中他们不是在“听科学”,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而是主动地探索科学。

所以操作的材料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材料的引导性。

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门,对操作没有任何意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一、投放适合幼儿的材料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如: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幼儿园课程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幼儿园课程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幼儿园课程论是连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A:对B:错答案:A2.幼儿园课程论的主要任务不包含经典的课程方案。

()A:对B:错答案:B3.对幼儿来讲,只有以()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A:直接经验B:游戏C:活动D:知识答案:A4.()是课程实现其促进学习者发展的价值的关键与核心。

A:课程评价B:课程目标C:课程实施D:课程内容答案:C5.幼儿园教育以集体活动为主,区域活动是对集体活动的铺垫、延伸或补充。

(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

A:全面性B:整合性C:生活性D:启蒙性答案:A2.将课程视为学生获得的经验或学校提供的经验,反对将课程视为客观、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课程观源于教育家()。

A:杜威B:斯宾塞C:陈鹤琴D:陶行知答案:A3.对课程的典型定义包括()。

A:课程即学习的科目或教学计划B: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D: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答案:ABCD4.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包括()。

A: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总和B:幼儿园课程是活动C:幼儿园课程只包括教学活动D: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答案:ABD5.幼儿园常见的课程形态有:()。

A: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与活动课程D: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答案:ABD6.陈鹤琴认为,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且这种经验来源于两处:()。

A:通过社会活动B:与物体的接触C:通过学校获得D:是与人的接触答案:BD7.分科课程,它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A:对B:错答案:A8.生成课程是根据儿童兴趣开展的,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A:对B:错答案:B9.隐性课程不是通过正式的教学活动进行的,不用考虑其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课程论述题

幼儿园课程论述题

论述题1.试论述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答: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要能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这种实质,我们必须确认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第二,幼儿园课程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

第三,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答:幼儿园课程在整体上和整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的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2)幼儿园课程内容以直接经验为主;(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式的生活性和游戏性;(4)幼儿园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

3.试举例说明成熟学说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答:成熟说一直以来都对幼儿园的课程产生过直接的影响:首先是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即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看法。

儿童观又是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从整体上左右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决策;其次,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选定。

根据成熟理论,幼儿园的课程在考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时,一定不能忽视儿童的成熟水平和遗传信息所决定的发展顺序,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可能性来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进度。

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应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3.结合实际说明认知学派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答:一般来说,人们从皮亚杰的理论中受到的启发主要有:(1)认为知识是儿童通过和物体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灌输进行了批判。

认为教学中应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对物体的操作,这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实施策略,环境的设臵和活动区域设计成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2)受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幼师资格证是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学教育类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

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带来的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

【考点一】活动区一、常见活动区的分类和功能明确区域活动设置的要求之后,就要对所要设置的区域进行命名和归类。

一般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决定活动区的种类,应尽量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

如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在语言和社会性方面发展不足,同时发现幼儿在动手操作方面十分感兴趣,就可以依此设定以下活动区:某某某书区(语言区)、角色区、积木区、科学区(操作、探索区)、美工区。

当然,教师也可随时根据幼儿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规模。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活动区的名称是为了便于分类和记录而确立的,只是一个代号,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视教育功能而定。

比如投放剪刀、纸张、树叶、水等材料的区域,如果是以探索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命名为“探索区”、“科学区”;如果是以发展美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命名为“美工区”;如果是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命名为“操作区”。

以下材料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二、对活动区进行合理布局环境的设置要为儿童服务。

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既要有多个有利于儿童个别活动的不同活动区域。

又要有集体活动的空间:既要有活动室环境的整体布局.还应有细节的暗示及空间划分的动静区分等。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及指导策略摘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科学奥秘的过程。

只有利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的记录,幼儿才能实事求是地把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出来,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指导幼儿记录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年龄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实施有效的指导,发展幼儿的记录能力。

【关键词】:活动记录幼儿科学活动记录方式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适当的记忆,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一、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特点4—5岁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知周围世界。

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

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二、中班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特点的原因1.探究记录是一项有难度的活动科学活动的记录是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展开操作,并能将或微弱或显著的操作变化准确细致地记录下来需要有较强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专注力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2.中班幼儿心智发展尚不完善,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只是初步萌发,相对较弱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复杂的任务。

3.材料提供和记录表设计不合理记录表设计的格式和内容不仅相对单一乏味,有时不加说明也较难准确理解,这阻碍了幼儿的理解记录,也阻碍了他们正确及时地搜集整理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战场,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本人今天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

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其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

下面简单说说对这几点的认识:一、科学区角活动的三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

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

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

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

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

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

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科学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

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试从一个案例说说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在设置科学区域活动“会变的颜色”时,科学区角的材料、层次做了四次改进:第一次:借鉴了中2班用腊笔涂色变色的方式,但发现幼儿涂色的力度和均匀度不强,蜡笔的颜色杂乱,许多孩子都不能变正确的颜色,容易混淆。

第二次:借鉴中5班用色卡插卡的方式,初步确定了幼儿材料的雏形,但是这是结果的呈现,只是对探索结果起了帮助。

第三次:综合了上述经验,教师制作了“会变的颜色”的可操作记录单,并提供彩泥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满足幼儿探索过程和结果的双赢。

记录单上预设的色块,潜意识中引导幼儿操作的方法,使幼儿与材料对话。

同时,从另一纬度考虑,不光橡皮泥可以变色,用水彩笔在彩色卡纸上实验,也能产生变色的效果。

最后一次:幼儿实验成品的展示,可以促进整个集体中的幼儿共同学习,因此,幼儿的变色卡片应当展示,什么会变色呢最典型的就是变色龙,最后,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之下,将色卡展示到了巨大的变色龙中,更趣味,更贴切。

通过四次的尝试,更加凸显了自由性、层次性、针对性。

当然认识到了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重要性,就需要在日常的科学区角活动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更加自主愉快地玩、做、学。

美工区在结合主题投放美工材料时,因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活动内容的开展也应是由浅入深的。

因此,美工材料应满足各层次幼儿的需要,并且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这样才能贴近主题,易于全体孩子接受通过各区角的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模仿大人们做的事情,孩子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他们了解了各种社会性行为,以及与人交往的方法。

区域游戏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关注个体差异尊重自由选择实施环境育人关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钱亚娟心理学家戈尔曼说:“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幼儿认知、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幼儿情感体验。

积极情感的体验对幼儿健全和谐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区域活动是通过幼儿亲自操作活动材料,亲自体验活动过程而获取知识经验的教学形式,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他们能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结伴玩耍,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在这里他们能无拘无束的游戏;在这里他们的思维活跃,动手愿望强烈;在这里他们能积极的探索,思考与尝试。

在体验中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获得自信,萌发爱心,学会分享等。

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我十分注意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一、活动之初,激发幼儿兴趣。

二、活动之中,学会自信、萌发爱心。

1、学会自信。

2、让幼儿萌发爱心。

三、活动后,培养孩子的分享。

表演区:戏剧表演、歌剧表演建构:大型、小型建构类游戏选择适时的指导时机。

阅读区域区别于其它游戏区域活动,要求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幼儿阅读时的行为、表情、语言,分析幼儿阅读状况,判断幼儿内在的需求,适时地把握介入的时机。

如果幼儿游离或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活动之外;出现影响他人阅读活动的负面行为;长时间固定看一本书或一页;频繁换书3次以上;不断向同伴询问书中内容,或主动向教师提出帮助要求。

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

在每次阅读区域活动开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的“新书推荐”,教师选择新投放的图书,简单的向阅读区的幼儿介绍。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二)4.区域活动的指导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教师对活动区的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从创设活动区到完全开放活动区,使幼儿达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的水平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过渡阶段这是幼儿尚无活动区活动经验的时期,对于该阶段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他们很愿意进入活动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样做,于是,容易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介绍活动区时,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做法:①先介绍,后开放。

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

②开始最好以小组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活动区。

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助于幼儿很好的领会和掌握。

④介绍的同时,就可以给幼儿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

(2)自主阶段这一阶段,幼儿不再按组进入活动区,而是按各自意愿有序地进入活动区。

此时,教师的角色、工作重点、指导方法都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

其主要任务:一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二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可见,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以观察与评估为前提:一方面是对活动区设置情况的观察与评估;另一方面则是对幼儿活动状况的观察与评估。

对活动区的观察与评估包括:①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②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③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的关系;④事故与环境的关系。

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包括:①幼儿的兴趣;②活动参与情况;③社会交往水平;④认知发展水平;⑤遵守规则情况。

活动指导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活动区活动的指导的一般性的原则和方法:①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条件之不足。

③要坚持必要的教育管理。

④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活动安全。

⑤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要急于提供答案。

⑥要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⑦要注意进行个别指导。

⑧要进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活动区活动的指导是一种灵活、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具体活动中的指导,要根据自己本班的情况,根据不同活动区的情况,根据孩子在玩的情况变化,是一种情境性的指导。

6.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1)区域活动的性质问题对区域活动的利用:①把活动区视为分组教育活动的场所;②把活动区活动视为作业教学的延伸;③把活动区看作自由游戏场所,看作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由活动环境。

可以说,这三种做法都是有道理的。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活动区是与教育者采用的课程模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应该既不能过度放任,让孩子绝对的自由,又不能高度控制,而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2)材料的投放问题在选择投放的材料时,考虑的应是材料对孩子的学习的价值,而不应盲目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而应给孩子相对原始而基本的半成品材料。

因为这样的材料对孩子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大。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几种类型进行分析,可发现以下两点:①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和自身固有的性质学科活动——学科知识、技能,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追求的结果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相对而言偏重于教师中心,结构化程度较高;单元主题教育活动理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师中心的痕迹还比较明显。

项目教学中,更强调儿童,偏于儿童中心,强调问题的解决,并主要以问题解决的逻辑为主线组织活动,强调活动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生成性。

区域活动,较自由、自主。

但它只是一个舞台,而在上面表演什么,主要取决于人的观念,特别是“导演”的观念,因此,区域活动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结构化程度要有很大的变化。

②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借鉴、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在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