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摘要: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彰显幼儿自主探究、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方式,建构良好的班级科学活动区域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科学领域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的用

于幼儿科学探究的场所,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建构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要求以及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设形态丰富的班级科学区域,营造温馨自主的活动氛围

(一)构建班级科学发现区

科学发现区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发现与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科学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班级科学发现区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丰富的材料:包括一般设备,

如放大器械,包括三脚架、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实验的基本设备,如勺子、滴管、镊子等;用来分类或储存的容器,如分类盒或玻璃瓶子;用来测量长度与质量的器械,如天平、砝码、直尺等;用来记录观察过程与结果的卡片、纸笔等;用于清洁的器械,如抹布、水桶、簸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特殊领域的器械,如光电学领域的器材:电池、灯泡、电线等;教师应根据孩子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多种领域的器材。[1]

2.不同班级的科学发现区应体现差异,各有所侧重,并努力实现不同班级科学发现区的开发与共享。如有些班级科学发现区以光与影为主题,为幼儿提供三棱镜、放大镜、手电筒、图画纸等材料,有些班级则以磁力为主题,提供各类磁铁、磁粉、指南针、铁制品等材料。

(二)设置班级植物角

《指南》在科学领域表述到“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由于种植是长期的、持续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观察、交流、探索,在与它们频繁接触中,逐渐明白生命的奥秘,这对于他们获得有关大自然丰富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设置植物角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同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与种植与管理植物,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结果,并对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可以使幼儿获得关于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的经验。同时,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的求知欲,幼儿的数量概念、责任意识、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计划能力等也能够得到发展。[2]

为此,首先要做好空间和时节安排。班级植物角应利用班级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空间,如在教室阴暗的角落放置喜阴性盆栽,在阳光充足的阳台放置喜阳植物。除此之外,种植时节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不同的时节种植不同的植物;其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种植材料,包括不同的植物种子、花盆以及土铲、浇水器等种植器材;再次,要制定种植计划,引导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与管理。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直接参与植物的种植,并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角的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变化细节,并做好记录。

(三)创设班级饲养角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参与饲养活动,既可以帮助幼儿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相关

动物的名称、类型、生活习性等生活经验,还能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生命的存在,持久地观察并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真正地去感受、了解、珍惜生命。[3] 为此,首先要合理规划班级饲养空间。班级饲养动物一般较小,如乌龟、金鱼、昆虫等,既可在教室内部,也可放置在室外的走廊、窗台等处;其次,丰富班级饲养动物的品种。一方面可以在饲养角投放当地常见的小动物。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节,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使班级饲养的动物品种不断变化与丰富,既可以拓展幼儿对不同动物品种的认知,也可以增加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兴趣;再次,将饲养活动纳入班级课程之中,优化对饲养活动的指导。饲养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级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饲养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既可以将幼儿在饲养活动中生成的兴趣点作为主题的来源,也可以将饲养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最后,要注意班级之间饲养活动的联动,班级之间饲养角应有所差异。

二、投放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操作的对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媒介,也是教师教育意图的载体。因此,在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对科学区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一)材料的目的性

班级科学活动区是班级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科学区活动与其它区域活动乃至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等都紧密相关。因此,班级科学区活动材料不是随意的、零散的、盲目的投放,而是有目的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投放。教师正是通过对材料有目的的选择与投放,将教育目标“隐性”在材料之中,从而实现对幼儿引导。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如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不善于从整体出发或多角度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难以长时间关注同一个物体,因而投放的材料应突出简单、直观、有趣、生活化、可操作性,能引发、促进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心理活动的目的性、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他们不再满足与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知,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追根问底,因此,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多变化、多功能的活动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观察和发展提出继续探究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答案并设法验证,并引导幼儿制作观察计划和记录。(二)材料的层次性

班级科学区材料的投入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进行。如果把大量材料不分层次、不分类别直接投入班级区域,反而会干扰科学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