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高职教育会计教学改革初探
3 、 开展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高职校 内实训基地是高等 必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培养 目 标很难达到。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 的显著特征,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 2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建设 , 是新阶段高职工学结合发展的新要求 。 学校用各种优惠
一
系列的问题 , 比如教学课时不够 、 教材缺少专业特色、以及 能力。 2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 1 、会计教学 目标不明确 。从现有不 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 强的专业 , 为了体现高职会 汁专业的应用性特点, 要增加实践
教学手段僵化等。
教育的培养 目 标上看 , 很 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本 性课时比例 , 力争使实践性课时 占课时的 4 0 %以上 , 为此要改 科教育的培养 目标 , 只能做些简单 、重复性的工作 , 谈不上什 革教学计划 ,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增大实践实 么素质和能力 , 只要学会基本 的会计核算就行了, 谈不上什么 训课时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 “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着重加
要 的问题就是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大, 这使得专业课 、 专业基 运 用所学知识 , 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 , 使学生在课
础 课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不够协调 , 与此同时, 各个高职教育 堂学习 、 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 中, 表现出自我管理 、 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大都是为了应对考试 。 会计教学面临着 与人沟通合作 、 解决问题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 、 设计和创新等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探讨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探讨摘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长期受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偏离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制约了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适应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712 1 国内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该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从而否定了以前众多高职院校“大跃进”式发展方向,忽视教学质量的做法。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但是,各院校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一直模糊不清,不仅造成了老师在教学上的困惑,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方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理念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变化。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长期沿用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是本科课程设置的“精简版”。
由于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的特点,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为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高职教育又不同于本科教育。
随着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我们却把高职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补充,以满足高校扩招的需要,只会偏离高职教育的定位,从而造成了专业建设的盲目性。
而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给高职会计专业一个合适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的设置。
目前,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设置照搬本科教育模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目前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与企业工作岗位脱节。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摘要] 本文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借鉴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期让高职会计教育能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高职会计; 课程体系现在高职会计教育已经逐步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的高职会计教育或多或少仍存有本科教育的影子,教学中忽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
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必须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重新构建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市场变化,运用项目教学法基本原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构建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技能体系。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取决于高职会计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教育的会计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计实训课与会计理论课相比,实训课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二是会计实训课与会计理论课教学相脱节;三是会计实训项目单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仍然侧重于工业会计;四是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很少,甚至空缺。
这与会计层出不穷的新业务及会计职业提供的越来越广泛的服务范围是不相适应的。
为此,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会计实务教学,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逐步构建起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案例实训+校内分岗实训+校外轮岗实训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社会需要和符合学生不同个体能力为标准,运用项目教学法原理适当降低理论课的难度和深度,提高会计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一) 课程体系构建应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我院历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大部分是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岗位,只有小部分毕业生从事审计岗位或管理岗位。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摘要: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制约因素的分析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站在专业建设角度,提出对会计专业进行项目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实践途径。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项目课程;课程改革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增长,中小企业会计人员逐步增长,而作为未来会计的培养者——教师也越来越感到会计专业越做越小、越教越难,在现今职教课程改革蓬勃发展、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的有利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如何发展,如何在我们的培养过程中对接企业要求、关注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养成,越来越多地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1.传统的三段式知识课程体系不利于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及综合应用。
众所周知,会计日常工作中很多账务处理都受到税法因素影响需进行相应地处理,而在日常教学中,似乎又很难跟学生说清楚涉及税务的账务处理,因为按目前的课程体系,会计和税法是两门不同的专业课程。
这两门课程不同时开设或是即便同时开设教学进度也不一样,那么课程与课程之间知识都不能有效传递,前后补充,从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是孤立零散而不成职业模块的。
2.在现行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和培养缺乏体系性。
“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无疑是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然而职业素养不可能像其他知识那样可按课程来设置,它贯穿于各种职业活动始终,它的养成需要各门学科教师的联系互动,当然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现实培养中,往往由于教师企业经验的缺乏以及对职业岗位认知的差异而导致对学生的锻炼与培养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3.现行离散的技能训练方式脱离行业实际导致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将原先学生单纯纸面的借贷账务处理逐步过渡成运用实际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将业务予以反映。
但是,这仅是一个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而非技能训练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去逐渐体会“凭证—账簿—账表”三者之间数据勾稽的技能“嗅觉”,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自发”而非主动的“促发”。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会计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培养着大量会计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等。
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
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如何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是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讨,结合“课程思政”的视角,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评估改革效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高职会计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等。
通过“课程思政”的视角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需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通过“课程思政”的理念,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前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通过研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可以为培养“四有”新时代青年提供有益的借鉴。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讨,深入了解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1 高职 会计 专 业的 教 育定位
会 计 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科具 有 较强 的社会 实 践性 ,人才 培养 机 制 得 以创新 的支 柱是 实践 教学 与理 论教 学 的统一 。然 而 , 由
2 . 3 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 ,是知识
3 高职会 计 专业 的实践教 学 改革
会计 这 门学科 的应用 性是 非常 强的 ,因此 强调会计 学 的实践教 学是 非常关 键 的 。为了适应 学生 的发展 要求 ,从 培养 学生 的多 种职业 能力 与综 合技 能角度 出发 ,以适应 企 业 的多元 化要 求为基 本立 足点 ,以进 一步 地改革 培养 方案 与教 育制 度 ,大力 实施实 践教 学 。高职会计 专业 教学 的要 求是 “ 高素 质 、强 能力 、厚 基础 、宽 口径 ” ,具 备一 定 的 会计技 能 与理论 知识 ,培养 专业 素质较 高 的复合 型 、应 用 型 的人 才 。要想 实现这 个 目标 ,就一定 要进 一步 实施实 践 教学。只有大 力实施 “ 四 段 一 体 ” 的 实 践 教 学 ,根 据 “ 认识 实 习 、模 拟实训 、生 产 实训 、顶 岗实 习 ” 的 步骤 实 现教学 向 岗位 的转 移 。在实践 教学 当 中设 计 实际 的会 计 工 作 任务 ,以真正地 呈现 教学 过程 的职业性 ,开 放性 ,实 践 性 。根 据 “ 四段一 体 ” 的会 计 教 学模 式 ,可 以 把 这 种 教
于受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的束缚 ,出现了轻视实践重
视 理论 ,实 践教 学和 理论 教学 不统 一 的现象 。 因此 ,在教 学 实践 活 动与课 程体 系改 革下 一定 要重 视强 调实 践教 学 和 理 论教 学 的统一 ,探 究实 践教 学 和理论 教学 的结 合点 ,建 立 综合 性 、设 计 性 、开放 性 、创新性 有 机统一 的 ,跟 理论 教 学相 融合 的教 学模 式 ,需要 更加 重视 提高 学生 借助 会计 方 法与会 计理 论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高 职 院校在 培养 会 计 人才 的过 程 中需要 重 视 提 高学 生 应用 会 计 技 能 的 能力 ,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郑宝凤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合理改革和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就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的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向企事业单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提供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深受关注。
但在历年的招聘会上,还是会遭遇“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和“毕业生找不到单位”的尴尬。
如果把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视作工厂生产的“产成品”,那么如何将生源供给质量和市场人才需求结合,就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现状分析1.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岗位是一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
会计岗位更是一个和“钱”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诚信的职业道德真实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绝不允许弄虚作假,以公谋私。
会计岗位还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主动与周围的领导、各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与交流。
2.扎实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会计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各类银行业务和税收业务的处理等。
这些都是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同时在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手工记帐流程前提下,还应熟练掌握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如金蝶、用友、管家婆等。
3.专业的税收法律法规知识近年来,随着税制改革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是否具备税收法规知识已经成为衡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标准,尤其是纳税筹划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浅探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当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要求,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具体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经济、管理领域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会计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较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依然受制于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及完整性,教学仍以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环节为主。
因此,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地综合各孤立专业知识点,更无从深入地转换知识为职业能力。
在教学模式选择上,很多学校仍然使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高职特色基本无体现。
即使部分高职院校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也相应地调整了教学计划,但因条件受限而无法充分付诸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大多匮乏,很难充分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从会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应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办出本专业特色和以岗位设置为依据,办出专业特色为指导思想,把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必须对现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缩小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的差距。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分析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门类,侧重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具有经济管理、会计、统计和法律等意识,系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提供决策依据,能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一)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本文首先结合市场分析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并探讨和分析了当今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后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标签:课程体系市场定位课程设置现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其职责是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
我国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活动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就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的现状与市场需求来看,其教育模式却滞后于市场要求。
所以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改革尤为迫切。
一、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市场定位高职高专的学生来源是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招生录取分数线一般在200多分~400多分之间,且分数偏低的居多,学生的专业基础一般较差,所以学习方法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理论的深度不能要求过高,要克服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的教学愿望。
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应结合市场对会计人员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做出合理的市场定位:即培养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掌握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中层应用性会计专业人才。
具体的说要具备如下的专业技能:熟悉国内外财经法规,财务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理财、财务核算、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初步管理技能。
二、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现状1.对高职高专的重视不够高校教育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育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而高职高专教育,由于我国经济开放的时间不长及高职高专本身特殊性,一直以来未受到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缺乏宏观调控、指导、规范,以及体制上的协调。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改革探析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改革探析摘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大潮中,数学课程唯有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其教学目的。
本文就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数学课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1 高职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素质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大量删减。
我校会计专业的数学课程就由大一一学年128学时改成了一学期48学时,这样大幅缩减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方面,学生的基础薄弱,理解速度慢;另一方面,会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将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全面了解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达到其应用的目的[1]。
2 数学知识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本校会计专业分企业会计、注册会计及会计电算化三个方向,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实务、现代财务管理、税法与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
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
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
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及多元一次方程组。
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
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
财务管理中要用到大量数学方法,其中在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段的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 , 制
约 了高 职 教 育 的发 展 , 以大 多数 高 职 会计 专 业
考 试 为例 。
而无法考核学生搜集 、 整理、 分析资料的能力及
整合 资源 的 能力 , 因此 也无 法 测 出学生 素 质 的
( ) 试 内容 重 理 论 轻 能 力 。 传 统 的会 一 考 计 学业 教 学模式 都 以灌 输理 论知识 和 基本 技能
一
l6 — 1
通过了考试 , 也没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能力 。
( ) 试 目的与 “ 四 考 一教 双证 ” 脱节 。“ 一教
作相结合 ; 开卷、 闭卷相结合 , 建立全面综合性
考试 新模 式 。如 我 学 院本 专业 2 1 下 半 年 00年 开始 对原 有 的考 试 方 法 进 行 了 改 革 , 做 一 以“ 套 帐” 的考 试 方 法 代 替 了原 来 的 试 卷 考 试 , 这 种与会 计整 个工作 的流程 紧密 的结合 在 一起 的 考 核 方式就 是一 种全新 的探 索 。
e.2 1 p 0 1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考试改 革初探
蒋湛波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 院 传媒管 理系 , 湖南 长沙 4 0 0 ) 110
[ 摘
要] 会计专业是一 门技术性 、 实践性很强 的专业 。做好会 计工作不仅 需要扎实 的理论知识 ,
更需要丰富 的实践经验和 动手操作 能力 。为 了使高职会计 专业毕业 生在就业 时能尽 快适应 会计工 作岗
双证” 就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 的培训和考核纳
入 教学 总体 目标 , 在教 学计 划 、 程 内容 中充分 课 体 现 国家 职 业 资格 标 准 的要 求 , 生 在 校期 间 学 完 成 教学 计 划 要求 的学 习任 务 后 , 即可 获得 专 科 学历证 书 和相应 的国家职业 资格 证 书 。高职 院校 考试 完全 与 国 家职 业 资格 认 证 考 试不 “ 搭 界” 。这 种 校 内 考 试 和 社 会 职 业 认 证 考 试 现 状 , 以实 现 学 生 就业 和 社会 职 业 岗位要 求 的 难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摘要我国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方法为什么需要改革,弊端在哪里,如何解决?本文从分析传统会计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入手,找出制约教学效果的负面因素。
据此研讨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进而对创新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方法弊端新思路创新探索会计科目无疑是会计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提高其效率,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我们不是说旧的教学方法一无是处,只是有些方面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一)课程设计缺乏考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在本科的层次上作减法,而在高职性质的实用上强化不足。
课程门类纷杂,贯通性不强,适用性较差,导致教学方法呆滞,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学历教育的痕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分,以毕业为目标,忽视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目的。
由于过分强调了学科的大学属性,实践课程处于弱势,有头重脚轻之感。
(二)机械背书缺乏灵动职专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灵活有效的应用,会计专业更是如此,学而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不少的院校的教学方法还局限在应付大量的通用课程,超量的课时需要反复背诵和记忆,和会计工作并无必然的联系,只是为了完成考试。
学生在就职后独立的应用很差,眼光浅显,没有大局观,机械教条。
同时,也给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出了难题。
(三)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需要高职高专会计教学针对性强,时效性也强,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我们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还停留在书本上,有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财务工作,更谈不到应用。
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体系中,普遍缺少针对新兴的、细分的、专业的岗位类别,如互联网、物联网会计结算,保险精算,上市公司年度决算等等。
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先进的教学手段未能发挥其真正 的作用 ;四是教学过程局
限于课堂 ,师生 间缺乏课后的交流。因此 ,要适应现代经
务 要求 ,为其编排不 同场景 ,让学生在 角色扮 演的过程 中 进行学 习。二是典型案例导入法 。每 次新课前 .都要认 真 钻 研教材 ,看看材料本身能否 引教学 。因此 ,会计 图解是 会 计 图解教学方法 的核心 内容 。 选择好会计 图解 教学方法 的应用 时机有利 于更好 地发 挥 会计 图解法的作用 。会计 图解的合理应用时机一般是学 生对会 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一定 的了解之后 。因为 当学
调 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潜力 ,提 高教 学效果 。
【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教 学方法 ;案例教 学法;情景教 学法
【 中图分类号 】G 4 【 6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10 44 (00 3 05 — 2 09— 18 21 )0 — 1 0 2
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是理论课
的角色 。如在讲 利 润核算 时 , 学生 分别 站在 经 营管理 让
・
学 , 应了当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 。根据不同教学任 顺
收稿 日期 :2 1 o 1 0 0一 4— 1
作者简介 :孔
12 5
焱 ( 94一 ) 17 ,男 ,安徽宿县人 ,湖南科技 职业学 院经 贸商务 系讲师
法 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方式 的目标是培
提供 的环境 中,充 当会计 的角色去分 析问题 、解决 问题。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构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结合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本文初步探讨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以及与会计信息服务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会计诚信和敬业精神,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重点掌握从事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及其相关技能,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或自学考试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
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就要不断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学方法落后。
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进行会计教学时非常注重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要求一毕业,就能够直接从事实务工作,而不是埋头搞研究。
目前在我国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课堂理论教学占2/3或3/4,实践教学非常少。
仅有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会计模拟室中填写凭证、编制报表或大量地做会计实务题,没有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经济业务挂钩,缺乏真实性与实践性。
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必然是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会计实务操作人才,而非会计理论研究人才。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模型对此财务管理模式的安全进行评估 , 虽然在安全等级和各
指标 权重 系数 的确 定等 方面仍 有待 于 实践 中进一 步 完善 , 但评
估结 果表 明 , 评估 方法具 有可 行性和 指导 性。 ● 【 参考文献 】
[ ] 肖军, 1 熊健. 园一卡通平 台下财务管理模 式研 究[ ] 校 J. 安徽农业
.
. . — . . t . 舢 S ; 5 S S
. S
1 . 隶属度 原则 最大
安全等级 所 占比重达 到 3 %,是 各安 全评 估等 级 中最高 的 , 3 但
最 大隶 属 度 原 则 即选 定 一 个 明 确 的 评 价 等 级 , 若 “ 好 ” “ 较 、一般 ” 的安 全等 级 比 重合 计 占到 4 . , 此得 出的 64 故 % b。m x j则 选 v j a b, = j 为评 判结 果 。 由 计 算 结 果 可 知 b o作
1
m
校 园一 卡 通平 台 下财 务 管理 模 式 的安 全 受到 多 方面 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 , 所以很难对其进行全面 、 准确、 定量的评价。本
1
运用 多级 模糊 综 合评 判数 学 的评 判结果 , b‘b∑b k 12 … , 表 示评价 等级 v在 综 文在 构 建安全 评估 体系 的基础 上 , 即 k k . = , , m) = ( k 合评 判结 果 中所 占的百 分 比 , ’( 。b 一,’ 给 出 了 m 个 B= b ,。 b) 评价 等级所 占百分 比的分 布 。
2模 糊分 布法 .
果说 明该财 务管 理模式 安全 水平 为“ 很好 ” 。
对综 合评 判 结果 B进 行 归一 化 处理 ,设 B ( b,… , = b ,
浅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浅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专业在职业发展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然而,传统的会计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行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
传统的会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实习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拓展会计专业的知识面。
传统的会计课程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而在现代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知识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设置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会计专业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会计专业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国际会计标准的教学、引进国际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学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注重实践性、多元化和国际化,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会计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 1 -。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丰 壮 丽
( 东理 工职 业 学 院 5 8 0 ) 广 2 2 0
【 摘 要 】 文 将 以课 程 体 系改 革 这 一 基 点 出 发 , 讨 高 职 会 计 专 业 的 本 探 建 设 , 力培 养 会 计 专 业 知 识 、 业 能 力 和 专 业 职 业 素 质 ( 努 专 包括 社 会 能
建 设 这 一 基 点 出发 , 讨 高 职 会 计 专 业 的 建 设 , 力 培 养 会 计 专 探 努 业知识 、 业能力 和专 业职业 素质 ( 括 社会 能 力和 方法 能 力) 专 包 “ 合一 ” 高级 应 用 型 会 计 人 才 。 三 的
一
从 课 堂 到 Βιβλιοθήκη 堂 、 书本 到 书 本 单 一 的 教 学 形 式 , 用 启 发 引 导 、 从 采 实 物直 观 教 学 、 学 案 例 、 拟 情 境 、 范 操 作 、 场 教 学 等 教 学 方 导 模 示 现
力和方 法能力)三 合一” 高级应 用型会 计人 才。 “ 的
是 指 既具 备 教 师资 格 证 , 要 同 时 取 得 职称 证 书 , 中 级 会 计 师 、 又 如
中级 经 济 师 等 , 求 教 师 到 企 业 实 际 锻 炼 一 段 时 间 。这 些 措 施 很 要
好 的解 决 了青 年 教 师 有 理 论 缺 乏 实 践 经验 的 问题 。 3 教 学方 式 单 一 , 生 的 主 体 观 还 未树 立 。在 教 学 方 法 上 , 、 学 很 多课 程 仍 以 教 师 讲 授 为 主 , 学 评 价 的 指 标 也 是 围绕 教 师 教 课 的 教
法 , 据教 学需 要 灵 活 采 用 。 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第2 期
济 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J i y u a n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1 2 No. 2
一
、
会计 专 业课 程体 系 改革的 必要 性
全 部如 此 , 但 仍能 反 映 出现在 的教 学 学 习 中理 论 与实践 的不 连接 。这种 问题 之所 以存 在主要 原 因 在 于教 师讲课 偏 重 理论 知 识 缺 少 实践 举 例 , 艰 深
晦涩 、 沉 闷无 趣使 课堂 缺少趣 味性 J 。
( 二) 改 革流 于形 式不切 合 实际
高 职会 计 专 业毕 业 生 就业 较 难 , 出现 这样 的 原 因除 了高职 院校 学生 基础 知识 和学 习能 力等 自 身 的一些原 因之外 , 主要 是 因为 学 生 在 校期 间所 学 知识 跟不 上 市场 需 求 , 软 技 能 与 硬技 能达 不 到 直接 上 岗的要 求 , 这些 问题 多是 课 程设 置 不合 理 造成的¨ 。所 以高 职 院校 应 根 据 市场 需 求 , 为会
学计 划 也是 高 职院校会 计 教学 中应 当研究 和 探讨
的一 个 重要课 题 。
排配 套 的实训课 程 和实训 设备 来满 足学 生 的实践
性教 学 。在实训 环节 内 , 各 个 角 色 之 间 的关 系 职 责不 明 , 仅是为满足实训 教学, 得 到 的效 果 不 明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2
当前 , 在 全球 经 济 一 体 化 、 知 识 经济 化 、 中西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大 门 出来 , 脚 又 迈进 了学 校 的 大 门 , 有 经 历 过 公 司 、 后 没 企业 的 业 务历 练 , 实践 性 的 教 学 当 然 无 法 达 到 炉 火 纯 青 的 地 步 。 目前 , 多 院 校实 践 教 学 指 导教 师 由会 计 专 业 的教 师或 实 验 很
方 面投 入 了大 量 的精 力 , 课 程 体 系 和 师 资 队伍 的构 建 上 下 从 了很 大 的功 夫 , 在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 然 也 采 取 了一 些 而 虽 办法 比如 开 设 会计 实 践 教 学 , 请 有 实 践 经 验 的 会 计 专 业 人 聘
是教学辅助工具 , 各高 职 院校使用 实验 教材普 遍 内容陈 但
实践两个方面 , 各院校理论课程体系根据 国家高职 院校会计
教 学 要求 结 合 自己 的实 际情 况进 行 了精 心 的设 置 , 与 之 相 可
员担任 , 其指 导与解 释缺乏真 实性 和权威性 , 无法 向学生充 分解读业务的真实情况 , 因为他们 当中部分人对具体 的业务
环境 也 未 亲 身 经历 , 拟 实 验 过 程 中只 能 靠 自 己 的知 识 和 在模
冢 白 c 入 t E j J I
l u平 昂 Q朋 、 膈 l 剐 ,
高职会计专业“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会计专业“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挑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行“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实施途径改革成效一、“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为了适应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校的领导和广大会计专业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努力开拓,大胆创新,在“会计专业”中率先运用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为会计专业教学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
“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中的一条线是学生由“学习工作——学会工作——理解工作”,另一条线是教师(含企业兼职教师)由“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
“融合”是指校企双师融合、工作学习一体、课内课外融合。
“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经过会计专业几年的教学推广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来安排、组织教学,校企双师融合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始终围绕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及能力需求来设计。
以实际工作任务来带动教学,将知识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校企联手教学,学校聘请企业资深财税专家作为课程主讲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全过程,每班配备1名专任教师和1名实践专家共同实施教学,校企联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教学中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从课堂入手,培养职业会计人。
同时学校教师走出校门,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培训财务人员,积累教学案例,反哺课堂教学。
2.教学任务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教学任务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企业资料,均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业务,经校企双方精心组织挑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会计专业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在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时,应结合市场需求,着重构建培养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块,根据对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分解,形成以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应按项目教学法原理以项目模块组建。
就高职会计专业来讲,应设置四大模块:基础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会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灵活设置多门选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后,在每一个大模块下,再划分若干子模块,如会计知识课程模块下再细分成会计基础模块、会计核算业务模块、纳税申报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每一个子模块中相关的课程应该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各个具体的项目,如会计核算业务模块再按资金流通过程分成筹资项目、供应项目、生产项目、成本项目、销售项目、投资项目、利润分配项目。
教师按各个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体系应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过去职业院校的实训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实训,但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等到学习实训课时,过去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忘掉了大半,还需要重新去学,不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重新构建的会计课程项目模块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随时穿插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这样既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周按理论教学时数的两倍安排上机实训。
在所有专业课程学完后应安排会计综合实训,实训课程应分岗位进行,按会计工作的流程设置岗位,并让学生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实训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并行,实训结果可以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所学的各种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经过不断的会计实训,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
在校内实训完成后,还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进行校外轮岗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会计工作,为其毕业后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我国现在各单位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更需要会计各岗位工作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及需求的重要筹码,各种会计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都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因此,教学时应考虑以学历教育与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还让每个高职会计毕业生轻松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证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岗位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总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依据会计职业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基本原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内容简介: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就是要按照教育生态系统要求,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的人生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下面是我搜集的一篇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理论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就是要按照教育生态系统要求,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的人生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下面是我搜集的一篇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理论依据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空前的生态危机,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
1968年,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所长菲利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中指出,教育体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正是这场世界性教育危机的实质所在。
菲利普库姆斯认为,教育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就业之间不相适应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平等;课程内容的陈旧落后与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学生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20世纪70年代,生态教育迅速发展并成为时代趋势。
譬如,1998年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宏图》报告中,美国教育促进基金会首次提出大学生态系统的教育理念,指出一所理想的大学应该在教学与研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校内与校外事物、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保持自然的平衡。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教育问题也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教育生态主义从系统论观点出发,认为教育本体是一个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与其他事物及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体现自己的属性、功能和价值。
生态教育不仅是教育内容的生态化,更是教育本体的生态化,在发展演化进程中,形成一种自然、开放、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在系统内部,教育主体、教学活动和各种教育资源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
同时与系统外部环境又形成一种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和生态有机体。
因此,生态教育系统不仅应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应将一个个子系统放在教育大系统中考察,从生态学的角度,建立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和协调机制。
正如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所指出的,教育生态学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现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新福特主义主张减少国家或组织干预经济,通过建立完善、灵活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主张通过政府、工会和雇主的合作,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薪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实体经济竞争加剧,后福特主义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先后把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X年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社会开始由生存型进入发展型阶段,经济增长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经济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优化转变,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输出优质的人力资本、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和畅通的社会流动路径,保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正,是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教育生态本性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在发展演化进程中,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资源、能量交流,诸要素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系统网络,并维持基本平衡,实现整个系统良性运行。
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功利化破坏了教育本身的生态平衡,出现教育危机。
如高等教育在结构上表现出教育类型、层次结构、专业设置、区域分布等方面的失衡;在管理方面如政策拟定、科研导向、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都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显而易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构合理、组织完备,形成内在协调性,避免或减少内部冲突和矛盾,现代职业教育对内对外的各个正向功能才能实现。
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教育主体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教育生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以促进主体的职业发展、人文精神和生命质量为目标,尊重教育主体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诉求,着力塑造主体人格和精神思想。
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就是要按照教育生态系统要求,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人的多元化需求与全面发展,满足不同的人生价值诉求和实现路径。
这种理念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满足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需求,从而有效避免职业教育生态失衡。
因此,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主体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发挥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现代职业教育在提供人们就业、生存、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基本需求的同时,更能够创造合理的社会流动平台和通道,提高社会底层及广大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发展需求,找到发挥其能力的平台,帮助人们参与社会竞争与选择,从而获得幸福,享受美好生活。
三、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发展的路径选择指导思想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分析和研究教育与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揭示其发展规律与运行机制的一门交叉学科。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系统由在教育生态环境中对教育发展产生各种作用和影响的环境要素构成,如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政策、文化、道德、民俗等要素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等,教育本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以不同的路径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转化,并表征教育发展的生态特点和规律,如动态平衡规律、发展协同规律等,教育生态系统只有在良性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综合效益和功能。
同时,在系统内部,在不同的子系统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交流与资源转化及其生态特征和规律。
因此,在教育生态观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与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和谐相处,而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或技能。
为此,高等教育应该把人置于教育生态系统中促进其生态性发展,并通过这种和谐机制反哺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
建设原则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本质属性。
从系统的观点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生态属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系统性原则要求以系统的发展眼光,注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动态效应,综合考察对象,才能正确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从而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生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整体功效,实现整体优化,保持其发展的整体平衡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