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教程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众社会及其特征
大众社会:社会理论中,大众社会的形成主要是社会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后果,是在与传统社会的比大众一在较中凸显出自身的特点。
1.大众社会成立的条件(教材P1)
“在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出现的背后,是与土地相联系的劳动为基础的土地所有制的消除,紧密结合的乡村社群的瓦解,宗教的衰落和与科学知识的增长相联系的社会的世俗化,机械化的、单调的、异化的工厂劳动的扩展,在拥塞着毫无个性特征的人群的、庞大杂乱的城市中建立的生活模式,以及道德整合作用的相对缺乏(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这些后果要由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进程来承担)。”(【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P11
2.大众社会的界定(教材P10)
3.大众社会的特征
大众社会的社会结构关系。其与传统社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大众与大众之间、大众与社会权利精英之间关系的不同上。
大众社会理论对大众社会的描述: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的破坏性结果。
二:大众及其特征:
1大众和公众:公众(public)是与大众相对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指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是有理性的,因而卢梭称之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认为公众的意志——公意代表了共同体的最高意志,是不可摧毁的。
2公众与大众的区别: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从5个方面加以区分
①就表达意见和接受意见的人数比例来看,在公众当中,有许多人既表达意见也接受意见;而大众则更多倾向于接受群体意见;②、对大众传播反应的可能性而言,公众可能会有立即的反应,而大众则反应困难;③、就意见转变为社会行动的难易而言,公众比较容易,大众比较困难;④、就在社会中的自治程度而言,公众高,权力机构较难进入自治的公众领域,而大众则低,易受权力机构的操控;⑤、就传播统治的方式而言,公众参与民主运作讨论,大众由传播掌控社会,很少参与讨论。
3大众的特征:
①、人数上看,数量巨大,超过其他的社会群体或集团;
②、从存在形式上看,具有极强的分散性和异质性,呈现出一种原子化的存在状态;
③、从行动上看,具有强烈的同质性,容易受到外部力量(国家或权力精英)的操控。
④、大众——原子化存在
⑤、分散性: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合作程度空前紧密;
⑥、异质性: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和目的;缺少任何有意义的或道德上的紧密联系;
⑦、同质性:行为趋向上,具有极大的同质性——具有相同的行为结构,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控。
三:大众文化的概念:
1大众文化的辩护
对大众文化批判的两种质疑:1、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列数并且批判了大众文化现象,但却没有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说明其本身对自己的批判对象缺乏了解;2、在一些反批判者眼中,大众文化批判是表现了某些知识分子集团中的怨言,起因是大众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带来的大众民主,对这些集团历来享有的特权构成了威胁。
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中,把大众文化批评放在精英/高雅文化、民间文化比较的维度,将对大众文化的批评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指一系列引起对通俗文化作固执己见判断的、未经检验的价值标准,
它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被授予一种特权地位,从这样的地位上可以理解和解释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这种主张认为:只有从高雅文化或高深理论提供的优势地位,根据源于文化精英和知识精英的美学与鉴赏力原则,才可能恰当地理解和解释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
但在斯特里纳蒂看来,至少有以下几
1)被设想成正确和有权威性的精英的价值标准和美学经常都未经考察,未做过推理,换言之,是否是真正的权威;
2)精英统治论没有认识到大众文化可以由社会其他群体从独特的、“非精英统治论”的社会立场和美学立场来理解、解释与评价;
3)倾向于忽视大众文化的范围和多样性,以及他们内部的张力和矛盾。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同质性是他们历来认定的事实。但斯特里纳蒂指出,大众文化并非如此:其一大众文化是形形色色的,因为它可以被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群体做多种多样的利用和解释;其二大众文化本身应该被看成是系列多种多样的、变化的风格、文本、意象和表现。
2本真文化论这类观点认为,大众文化是人为的,是为了特定商业和政治目的人为制造的,既非源自民众,也无法代表民众的意愿。因而和源自民众的生活和体验并与之息息相关的真正的、本真的大众文化或民间文化相比,则显得卑微阴险,别有用心。
3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 所谓精英,根据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概括,是指“某个社会构成中属于支配阶层的少数人,他们凭借某些假定的、被认为仅仅属于他们的优异秉赋而实施或宣传对社会与文化的领导权。”
根据威廉斯的考证,精英最初是指被选举出来的人或被证实挑选出来的人。后来主要表达了由于阶级所产生的社会性差异,也用来表达群体间的差异,并越来越与the best, the most important含义相通。在阶级社会,这个词就指代表了某一阶级的行使某种权力的核心人物或团体,与大多数人或大众相区别。
在文化领域,这样的精英主要就是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阶层,尤其是那些被国家所承认并被赋予一定职务、担负着专门的传播文化任务的知识分子。
精英文化则主要指这些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分享的文化。它通常担当文化领域仲裁者的角色。
4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之类的区别(概念的比较)
(一)1.创造者和受众的不同。前者为精英创造并理论上为全社会享用,后者为大众享用;
2.价值取向不同。前者往往是社会生活恒常价值的体现,宣扬一种普遍的社会理想,传播文明、弘扬正义,后者则追求娱乐性、市场化、商业化,以当下感受为目的,不过多关注价值的恒常性和超越性;
3.审美趣味不同。前者是优秀规范和标准的继承者,关注审美的永恒价值,讲求伦理的严肃性,艺术的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的不可重复性,后者更多以取悦大众为目的,旨在创造短暂的流行时尚,以实现其商业价值。在大众文化理论传统中,大众文化是一种复制文化,追求标准化、程式化、去个性,追求新奇刺激,不太讲求独特的风格技巧。
4.文化功用不同。精英文化承担着社会教化使命,发挥着价值规范功能,以此在社会上确立一种道义和真理的普遍信念;后者更多追求一种个体的享乐与消遣。
(二)高雅文化(high culture):和低俗文化相对,大众文化被认定为低俗从而与高雅文化对立。低俗与高雅主要从品味趣味上加以划分,因而具有相对的模糊性。
四:大众文化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
1大众文化的范式:文化主义范式、批判理论范式、文化领导权理论范式、能动受众理论范式、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结构主义及符号学范式
2代表人物及其相关观点:
(一)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文化的解析
威廉斯是与伯明翰学派关系密切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