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健康家长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记者苗家生

■缘起

据一项调查统计,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 约占 20%,而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 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 万人。由于我国公众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 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 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 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至悲剧发生。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声疾

呼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就此问题,我们请三位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表看

法。

特邀嘉宾: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所长王树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邢宝君

沈阳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研训部主任吴文菊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近年来, 心理问题似乎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一个严重问题。从你们接触和了解

的情况看 , 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王树茂:最近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在我们身边看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在大中学生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攀

比现象 , 同学之间 , 不是比学习 , 比健康 , 比人品 , 而是比谁有钱 , 比谁会玩 , 比谁能出风头, 比谁穿的衣服贵 , 比谁的家庭背景好这种攀比, 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

价值取向。再比如, 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 不合群 , 不关心别人 ; 自理能力差 , 不善于约束言行 ; 做事不认真 , 懒散 , 缺少责任感 ; 性情孤僻 , 任性 , 感情脆弱 , 等等。这些心理问题, 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而且构成了种种事端乃至恶性事件的心理条件。

邢宝君:我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 ,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每年都要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从2003 级学生的普查结果看, 虽然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

情况较好 ,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访谈与分析发现, 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抑郁、偏执、迷惘等。和2002 级学生相比 , 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精神压力、孤独感、自卑等心理问题较为明显。

吴文菊:根据一些学者的大面积调查研究, 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应引起人们特

别重视的问题有这样几种一是问题行为 , 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 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

童身上 ; 二是人格缺陷 , 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出现了人格特征和结构的不完善, 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等; 三是心理障碍, 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

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等; 四是心理疾病, 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症往往是青少年多发的心

理疾病。

■我国进入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期

记者:根据你们介绍的情况, 现在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不是个别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青少年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呢

王树茂在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 不能离开大的社会背景条件。一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 人们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

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 青少年也不例外; 二是从上个世纪70 年代以来 , 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

了变化 , 目前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智力发育较好, 但是心理脆弱, 承受能力差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方面是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 另一方面是心理脆弱, 承受能力差 , 两者的交叉是青少年由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

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进入了一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邢宝君: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 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生的心理形成环境和心理发展规律明显不同于以前, 了解新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做好德育工作。

■积极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记者:现在 ,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先后

于 1999 年、2002 年两次在全国中小学部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卫生部最近公布了2004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 健康行为”。目前就全国而言 , 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 相当多的学校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你们是如何看待这项工作的

邢宝君: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

; 德育体系不仅是工作的便利 , 更重要的是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有许多内在联系和广泛的一致性在

教育方法上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之处。

德育的内涵是很宽泛的, 其中不少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交织在一起。例如心理学研

究人的行为动机, 其中的“抱负水平”、“成就动机”、“亲和动机”等内容与德育的理想、信念、

人生教育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内容相吻合。心理学和德育都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德育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强调真诚、友善、宽容、内省等做人的态度, 心理学则从个性的角度研究

这些问题。在意志品质方面, 心理学关于挫折的研究与德育中为崇高目标而艰苦奋斗的教育

相一致。

在素质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虽然角度不同, 但目标一致 , 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之效。在教育方法上, 德育重视知和行, 心理学则认同情绪疏导和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是

一种富有新意的教育方式, 易于被学生接受, 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

径。

吴文菊:我们应有大的举措、更实的行动, 促进这项造福青少年的阳光行动取得更大的

, 实效。首先 , 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常识, 提高他们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至少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求救意识。第二 , 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 有针对性

地开发、选择多种途径、方法与形式组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体活动。比如在中小学可以组

织讲座、游戏、参观、个别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还可利用板报、展览、咨询电话、校园,,

调整、情感上有体验、行为上有尝试。第三, 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第四、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机构, 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