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摘要: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不同环节分别承担创建者、引导者及教育者三个角色,教师角色扮演的实现路径如下:教师应实现由“传授者”角色向“引导者”角色的转换;教师结合实际扮演好案例“创建者”角色;教师应衔接好案例教学法中各种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师;角色扮演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意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j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后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案例教学法经过百年的实践,已取得巨大的效果,并且愈来愈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1]。

然而,真正使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并非易事,它是以“案例”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互动,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即要规范双方的角色扮演,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所谓角色扮演,有的学者称之为角色行使或角色承担,是指个人根据角色期待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承担某一社会角色。

一般而言,角色扮演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个体对所处地位和社会期望的内在解释、传递与选择,取决于行为受社会期望调节的程度和角色扮演技巧与能力,取决于角色扮演的社会环境和情景状况等等。

传统的教师角色扮演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甚至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知识传输机角色,实现多种角色的融合。

在案例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建构互动式关系的关键。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策划者,是互动式关系建立的创建者。

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学生特点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精确、合理地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是案例内容要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二是案例材料要与所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紧密相结合;三是案例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认知程度、知识水平相结合,做到难度适中。

另一方面,教师应确定教学组织形式,以调研策划、课堂讨论、角色模拟等其他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引导者是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的核心角色,更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中引导者角色扮演的内涵也不相同。

一般而言,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好组织者。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组织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者角色扮演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教师应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准备工作。

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将案例、教学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事先告知学生,给学生一段准备时间,可以使课堂讨论有的放矢,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工作。

引导学生着重围绕三个方面内容展开:一是讨论论题要相对集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常常予以提示,使案例讨论的整体过程始终围绕论题的中心展开。

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案例中提到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从个别到一般,从案例的具体实例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分析,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三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主导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做到放和收的良好结合[3]。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争辩,去思考,学生自己创造方法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并从案例中总结知识,获得自己的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究案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并总结案例的前因后果,探索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显著提高[4]。

第二,当好协调者。

一个案例讨论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复杂的互动过程。

一旦互动被良好建立起来,教学会取得明显成效。

因此,过程的培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对教师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更要当好课堂互动关系的协调者。

1.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是
“师生互补,教学相辅”。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课堂关系,把主角让给学生,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讨论、问题分析、材料选择、答案组织等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协调好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一方面,要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现,也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营养,拓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营造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应注意在可控冲突的范围内,适当地发展冲突。

应鼓励在几种相反观点中发展冲突,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激烈论辩的课堂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要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意识。

案例教学法中通过教师的角色扮演,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其最终目的必须回归教育,致力于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角色是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角色扮演的最终落脚点。

首先,教师通过总结案例教学使课堂讨论得以升华。

课堂讨论结束之前,教师应对所讨论的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和恰当作出评价。

通过总结,让学生从具体事实上升到理论上来,使学生将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案例教学的过程,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总结做人、做事等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全面反映案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具体需要明确以下三点:一是要学会从大量材料中选择对案例分析有用的材料,论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充分;二是要正确选择理论与原理去分析相关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恰当结合;三是一般按照判断、原理阐述、案例分析、结论等基本思路形成分析报告[5]。

再次,教师应坚持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常态化。

每一次案例教学结束,教师都要详细批阅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围绕教学目标,以详细的教学指标为基准评价教学效果,积极反思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状况等进步与不足,为下一次开展案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发挥。

三、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扮演的实现路径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扮演着“传授者”角色,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倾向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往往是接受知识、服从权威的被动者角色。

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即由“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

“引导者”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探究知识的主动者。

一方面,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教学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恰当的地点开
展案例教学。

时机、地点、方式等方面不妥都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衔接关系。

教学活动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约束,因此进行案例教学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接受水平为标准进行选择。

课前收集资料、选择材料、分发材料,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先行分组讨论,完成“创建者”的角色扮演;课中营造具体的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灵活地操控课堂过程,完成“引导者”的角色扮演;课末精辟地总结,课后结合案例分析报告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乃至启发学生的人生思考,完成“教育者”的角色扮演。

可见,三种角色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既要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作用,又要充分认识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扮演的角色,更要明确不同角色扮演的具体内容与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为此,教师应衔接好案例教学法中各种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

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各个角色的角色内容,清晰各种角色扮演的责任,灵活机动,注意衔接好案例教学法中各种不同角色之间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于超.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3]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07,(23).
[4]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5]郑文昭.浅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