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者
第一章
第一节 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 四、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概念
• 中文:管辖、治理 • 英文:Management——工商管理 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
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 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 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 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 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按工作的专业性质分类: (1)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组织 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2)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组织中某 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
(一)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应对者、资源分配 者、谈判者 信息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1) 管理的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发 起者、执行者,即管理者。
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素 质、经验和技能,影响组 织效能的发挥。
管理的主体——管理者(2) • 管理者的概念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 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 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 实现预期目的作出贡献的责任的各 类主管人员。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管理的历史,才能分析管理的现状 和预测未来 2.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3.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的条件,并观察试验结 果,再与未给予这些试验条件的对照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 行比较分析, 4.演绎法:运用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变量之 间的关系,建立数学经济模型,是一种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个个具体实例的透视,从更深层的规律 性上挖掘、扩展思路,一可认识问题,二可获得方法和技能技 巧。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
高层管理人员 概念性技能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人际关系技能
技术性技能
第三节 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概念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概念
• 管理学是人类长期从管理实践活动中得出的 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为重点,系统研究 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 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 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要素, 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政治法律 经济环境 人 物 权责结构 信息 目标 用户 供应商 竞争者 管理机构 战略同盟伙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技术
人文社会 自然环境
二、管理的目标
• 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 • 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金和原材料以及最大 的个人满意程度来实现群体目标 • 通过正确地使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 • 从以下三个角度全面衡量管理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的情况。 • (1)组织的产出目标 • (2)组织的效率与效果 • (3)组织的终极目标
• 4.控制职能:通过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对 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偏差的过 程,是连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贯穿于 整个活动的始终。 • 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 5.创新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 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四、管理的性质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
三、管理的职能
计划 Planning 创新 Innovation 组织 Organizing
控制 Controlling
领导 Leading
• 1.计划职能:中心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 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 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 • 2.组织职能:组织必要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去 执行既定的计划。 • 组织设计、组织运行和组织变革 • 3.领导职能:带领和指挥该组织的所有员工 同心协力地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 标。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能力: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 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从事自己管理 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人际能力:指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能力: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是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一般性: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 2.综合性:涉及的学科接近二十门。 3.模糊性:很难完全用管理原理去量化 4.实践性:要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5.社会性:一是协调主体最有生命力;二是管理在 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
• (1)组织的产出目标:投入人力资源、物 资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产出产品或服务。 • (2)组织的效率与效果:选择各种有效的 行动方案和途径使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达到 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的绩效高低表现在 效率和效果两大方面。 • (3)组织的终极目标:盈利组织(追求利 润和资本保值增值),非营利组织(满足 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二)我国管理专家所认同的实用管理者角色理论: 1.管理者是一个责任的承担者 2.管理者是一个有效的决策者 3.管理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4.管理者是一个很好的协调者 5.管理者是一个多能的外交家 6.管理者需要有决断力 7.管理者应有临危不惧的魄力以及力挽狂澜的胆识 8.管理者应努力做正确的事并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2.管理者的类型 •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1)高层管理人员 决策性工作:对整个组 织的管理富有全面责任的人 (2)中层管理人员 执行性工作:负责日常 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基层管理人员 作业性工作:给下属作 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 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同别人一起并通过别人使 组织活动得以更有效地完成。 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有所为,有所不为。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4.管理的载体——组织
• 组织的概念:
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协 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 成的人群集合的系统。管理不能脱离组 织而存在,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4.管理的环境 •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干扰管理活动的 内外部环境:组织内部有五个要素,组织
外部有十个要素
2.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指管理活动的 接受者、对象,即组织的各 类资源,包括
• • • • • •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关系资源 时间资源
3.管理手段——管理职能
• 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行为的理论 抽象,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发 生作用和影响的手段,其目的 是为研究管理过程的规律提供 手段,也为概括和总结管理的 理论、原则和方法等管理知识 提供框架。包括
•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 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 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 联系的属性。 • 2.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 会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 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第二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二、管理者的类型 三、管理者的角色 四、管理者的技能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1) 一、组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 由分工与协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 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的系统。
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成员: 操作者和管理者。指挥别 人活动的组织成员被称为 管理者。
管理的主体 —— 管理者(2) • 二、管理者的概念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 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 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 实现预期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 类主管人员。
• 管理概念的五个基本要点: 管理是针对群体的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特定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 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管理是对资源的协调整合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通过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和创新等基本职能)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
从管理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管理包括五 个要素: 1.管理主体——管理者。 2.管理客体 —— 管理对象。 3.管理手段 —— 管理职能。 4.管理的载体 —— 组织。 5.管理的环境。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 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 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 理方式与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 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 条件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管理的社会 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 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 的形式。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者
第一章
第一节 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 四、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概念
• 中文:管辖、治理 • 英文:Management——工商管理 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
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 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 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 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 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按工作的专业性质分类: (1)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组织 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2)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组织中某 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
(一)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应对者、资源分配 者、谈判者 信息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1) 管理的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发 起者、执行者,即管理者。
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素 质、经验和技能,影响组 织效能的发挥。
管理的主体——管理者(2) • 管理者的概念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 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 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 实现预期目的作出贡献的责任的各 类主管人员。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管理的历史,才能分析管理的现状 和预测未来 2.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3.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的条件,并观察试验结 果,再与未给予这些试验条件的对照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 行比较分析, 4.演绎法:运用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变量之 间的关系,建立数学经济模型,是一种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个个具体实例的透视,从更深层的规律 性上挖掘、扩展思路,一可认识问题,二可获得方法和技能技 巧。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
高层管理人员 概念性技能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人际关系技能
技术性技能
第三节 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概念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概念
• 管理学是人类长期从管理实践活动中得出的 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为重点,系统研究 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 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 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要素, 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政治法律 经济环境 人 物 权责结构 信息 目标 用户 供应商 竞争者 管理机构 战略同盟伙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技术
人文社会 自然环境
二、管理的目标
• 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 • 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金和原材料以及最大 的个人满意程度来实现群体目标 • 通过正确地使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 • 从以下三个角度全面衡量管理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的情况。 • (1)组织的产出目标 • (2)组织的效率与效果 • (3)组织的终极目标
• 4.控制职能:通过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对 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偏差的过 程,是连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贯穿于 整个活动的始终。 • 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 5.创新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 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四、管理的性质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
三、管理的职能
计划 Planning 创新 Innovation 组织 Organizing
控制 Controlling
领导 Leading
• 1.计划职能:中心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 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 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 • 2.组织职能:组织必要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去 执行既定的计划。 • 组织设计、组织运行和组织变革 • 3.领导职能:带领和指挥该组织的所有员工 同心协力地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 标。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能力: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 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从事自己管理 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人际能力:指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能力: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是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一般性: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 2.综合性:涉及的学科接近二十门。 3.模糊性:很难完全用管理原理去量化 4.实践性:要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5.社会性:一是协调主体最有生命力;二是管理在 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
• (1)组织的产出目标:投入人力资源、物 资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产出产品或服务。 • (2)组织的效率与效果:选择各种有效的 行动方案和途径使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达到 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的绩效高低表现在 效率和效果两大方面。 • (3)组织的终极目标:盈利组织(追求利 润和资本保值增值),非营利组织(满足 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二)我国管理专家所认同的实用管理者角色理论: 1.管理者是一个责任的承担者 2.管理者是一个有效的决策者 3.管理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4.管理者是一个很好的协调者 5.管理者是一个多能的外交家 6.管理者需要有决断力 7.管理者应有临危不惧的魄力以及力挽狂澜的胆识 8.管理者应努力做正确的事并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2.管理者的类型 •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1)高层管理人员 决策性工作:对整个组 织的管理富有全面责任的人 (2)中层管理人员 执行性工作:负责日常 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基层管理人员 作业性工作:给下属作 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 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同别人一起并通过别人使 组织活动得以更有效地完成。 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有所为,有所不为。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4.管理的载体——组织
• 组织的概念:
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协 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 成的人群集合的系统。管理不能脱离组 织而存在,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
4.管理的环境 •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干扰管理活动的 内外部环境:组织内部有五个要素,组织
外部有十个要素
2.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指管理活动的 接受者、对象,即组织的各 类资源,包括
• • • • • •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关系资源 时间资源
3.管理手段——管理职能
• 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行为的理论 抽象,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发 生作用和影响的手段,其目的 是为研究管理过程的规律提供 手段,也为概括和总结管理的 理论、原则和方法等管理知识 提供框架。包括
•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 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 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 联系的属性。 • 2.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 会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 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第二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二、管理者的类型 三、管理者的角色 四、管理者的技能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1) 一、组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 由分工与协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 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的系统。
组织中有两种类型的成员: 操作者和管理者。指挥别 人活动的组织成员被称为 管理者。
管理的主体 —— 管理者(2) • 二、管理者的概念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 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 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 实现预期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 类主管人员。
• 管理概念的五个基本要点: 管理是针对群体的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特定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 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管理是对资源的协调整合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通过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和创新等基本职能)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
从管理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管理包括五 个要素: 1.管理主体——管理者。 2.管理客体 —— 管理对象。 3.管理手段 —— 管理职能。 4.管理的载体 —— 组织。 5.管理的环境。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 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 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 理方式与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2.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 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 条件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管理的社会 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 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 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