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_对中国传播学发展方向的探讨

合集下载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新闻传播领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设定议题的优先级和频率来影响公众的关注和看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其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以及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接着分析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指出了议程设置理论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公众舆论,还能够塑造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和讨论方式,因此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议程设置理论可以进一步结合新技术和多元化传播平台,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传播、应用、基本概念、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局限性、重要性、发展方向、价值、意义。

1. 引言1.1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是指将议程设置理论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帮助新闻机构和媒体更好地引导公众关注的焦点,塑造舆论导向。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哪些事件、如何报道事件以及报道的角度,可以影响公众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在新闻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媒体更好地控制社会话题的热点,引导公众对重要事件和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

2. 正文2.1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产生观点和主题,并将其置于公众视野中,从而影响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

这一理论最早由麦可·麦考姆斯和默里·克伦特西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被认为是对传播过程中议题选择和强调的一种理论范式。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媒体的议题选择、议题的呈现方式和议题之间的相关性。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比如突发事件、社会问题或政治事件,将这些议题放在公众视野的前沿,从而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

媒体还会通过呈现方式如标题、摘要、图片等方式来呈现议题,进一步影响公众对议题的看法。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闻传播在塑造公众思想观念和公共议程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借助媒体平台,通过精心挑选和呈现信息,对社会公众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公共议程设置是指通过新闻媒体,将社会话题置于公众视野的过程。

它涉及到政策议题、社会事件议题等各个方面,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专题等形式,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某些议题上。

公共议程设置的核心在于选择性报道,选择性播放和选择性强调,通过媒体的选择和呈现,将某些议题置于受众的注意范围内,并引导公众对这些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媒介议程设置指的是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决定哪些议题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并通过选择和强调来塑造读者、观众对特定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媒介议程设置并不是简单地反映社会现象,而是通过媒体的选择和重视度,引导公众对某些议题产生关注和思考。

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是将媒体关注的焦点进行聚焦和扩大,改变公众对议题的优先顺序和受关注程度。

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有着内在的联系。

公共议程设置是通过媒介议程设置来实现的,即媒体选择和强调某些议题,从而引导公众对这些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

媒介在选择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公共议程的设置产生影响,因此,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密切相关。

在研究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时,学者们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媒体内容分析,分析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主题和特点,了解媒介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学者们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公众对媒体报道议题的知情度和关注度,从而评估公共议程设置的效果。

然而,公共议程设置与媒介议程设置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传媒的多样性和碎片化特点,如何确立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成为一个问题。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议程设置的源头和概念议程设置的思想可以追朔到李普曼发表于1922年的经典著作《公众意见》中的著名思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图像,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以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展开调查,以夏普希尔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个还未明确投票意向的选民以及影响这一地区的几个主要的媒介,探究媒介报道与选民议题的相关性。

1972年他们根据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了《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并且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

文章指出,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信息,同样作为大事反映在选民的认知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选民的重视程度也越高,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感知。

二、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自议程设置理论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个被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得到许多项目的验证,并逐渐超出了它的原始领域——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涵盖了五个理论研究领域: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性媒介议程,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麦库姆斯都在质疑这个理论的效果是否会与几十年前基本相同还是会最终消失。

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的讲座上,三位理论提出者麦库姆斯、肖以及Weaver 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依然光明,并且确认将议程设置理论由原先的五大领域、两个层面扩展为七大领域和四个层面。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从议题的显著性、政治人物和其他注意力客体方面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

从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开始,在关键公共问题和政治传播的其他方面上,新闻传播学者的很多研究都采用对比分析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准备在 2025 年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2025 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重点内容。

一、传播学基础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在 2025 年的考研中,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仍将是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其核心观点,即大众传播能够通过对某些议题的强调和突出,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认知。

同时,要了解该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自主议程设置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2、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形成之间的关系。

考生要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或者附和主流意见。

此外,还要思考在网络环境中,这一理论的适用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网络匿名性是否打破了沉默的螺旋。

3、培养理论培养理论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长期影响。

在备考中,需要明确培养理论的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媒介内容分析来验证这一理论。

同时,探讨在当下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培养理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新媒体与网络传播1、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考研来说,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用户行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其对社会舆论和公共事务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社交媒体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

2、短视频传播短视频在近年来成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形式。

考生需要了解短视频的制作特点、传播规律、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同时,要思考短视频如何塑造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行为,以及其对传统媒体和新闻传播行业的冲击。

3、网络舆论与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和引导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要掌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如情绪化、匿名性、快速传播等。

同时,学习如何运用传播策略和手段来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字数:4251 字号:大中小摘要:本文从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取得的突出成果、研究新领域等方面,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概况作了简要梳理。

按麦库姆斯的观点,议程设置研究已经进入第二个层次属性议程设置,即由研究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的传播转向检验属性显著度的传播。

议程设置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在传播学领域中得以运用,目前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社会其他相关领域。

关键词:议程设置导向的需求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媒体效果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由麦库姆斯和肖(McCombs测& Shaw)首次提出以来,备受国内外传播学界的关注,在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从纵向上将议程设置理论推向第二层研究,横向上扩展到了其他相关领域。

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已然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每个社会制度如果要确定其面临的问题哪些该优先处理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议程,以便它能够决定从何处着手工作。

”①议程设置不仅在传播学领域里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议程设置描述了舆论如何在民主制度中通过媒介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梳理和理清议程设置的理论渊源和研究范式,并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兴研究领域作简要概述。

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的理论渊源议程设置过程是不同议题的倡导者为获取媒体专业人员、公众和政策制定精英的关注而不断展开的竞争。

媒介的议程设置常常表现为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

李普曼和议程设置。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提到“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概念,他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拟’这一媒介进行的”②。

外部世界是通过媒介呈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因此媒介如何选择和报道事件将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李普曼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议程设置的概念,但他被认为开创了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动态等方面,全面概述中国的传播学研究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和学术地位。

接着,我们将回顾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变革和发展趋势。

我们还将介绍中国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等,并探讨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们将展望中国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其在全球化、数字化、媒介融合等背景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通过本文的概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传播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中。

其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对古代文献、哲学思想和社会制度的深入解读,也表现在对当代社会变迁和技术发展的敏锐洞察。

中国传播学的研究者们在借鉴西方传播理论的更注重将这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

在方法论上,中国传播学注重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既强调实证研究的科学性,也重视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传播学研究在深入剖析传播现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传播活动在社会、文化、政治等多层面上的影响。

在理论构建上,中国传播学注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融合。

一方面,它积极吸收西方传播学的理论成果,如符号学、媒介理论、受众理论等;另一方面,它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智慧,如“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形成了如“和合传播”“关系传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小组研究报告《议程设置》研究报告研究题目:《议程设置》小组分工:第一部分来珺第二部分沈源总结与感想法柔扎其他组员裴艾琳、张姝洁指导老师:马凌【摘要】我组分两个部分对《议程设置》进行研究。

第一个部分为“原著解读”,分析议程设置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产生的原因及其效果和差异。

第二个部分为“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结合议程设置原理以及网络传播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剖析。

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原著解读 (2)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概念 (2)1、显要性转移 (2)2、公众议程、媒介议程与现实议程 (2)3、“惊觉”(alarmed discovery) (2)二、议程设置的研究 (3)1、高度相关性 (3)2、相对因果 (3)三、议程设置的原因 (3)1、导向需求 (3)2、容量有限性 (4)四、议程设置产生的后果 (4)1、议程设置的效果 (4)2、议程设置的效果的差异 (5)(1)不同的媒介 (5)(2)不同的议程 (5)第二部分:以“我爸是李刚”为例 (8)导语 (8)一、“我爸是李刚”时间回顾 (8)二、谁设置了媒介议程? (9)三、议程设置课题的特点 (10)1、议题课题的多元属性 (10)2、公众和议题的关联性 (10)四、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 (10)1、传播模式影响议题的转移 (10)2、媒介属性以及目的影响视角的铺垫 (11)五、媒介议程、公众议程、行为界限模糊 (11)总结与感想 (11)参考文献 (11)1第一部分:原著解读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概念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1、显要性转移:大众媒介描绘的关于世界的重要图画转移到我们头脑中,成为我们头脑中的图画。

显要性转移有两个阶段:一是客体显要性转移,二是属性显要性转移图1 第一与第二层面的议程设置2、公众议程、媒介议程与现实议程芬克毫泽:“媒介报道的模式与任何议题的现实情况都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简而言之,60年代的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在保持高度相关性的同时,却都与这个时期的历史趋势存在一定的距离。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在信息传播和媒介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对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核心思想进行概述,以明确其在当代信息传播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网络议程的识别、测量和分析等方面,以及这些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展望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推动其在媒介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概述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是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与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视为媒体影响公众认知的重要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议程设置理论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主张,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能够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网络议程设置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网络用户的议程感知以及网络社区的议程互动等。

网络媒体通过选择、强调和解释新闻和信息,为公众设定关注的重点和议题;网络用户则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接触和解读网络媒体传递的议程;网络社区则成为用户之间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进一步塑造和扩散议程。

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相比,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更加复杂和多元,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博客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增加了议程设置的难度。

网络用户的议程感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和解读信息,这对议程设置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社区的议程互动更加活跃和开放,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迅速扩散和放大议程的影响力,这对议程设置的控制和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摘要。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为媒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梳理,叙述了该理论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决定其效果发挥的基本条件。

最后结合实际谈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新闻媒体宣传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议程设置;传播效果;应用一、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968年美国学者麦克姆斯与肖对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在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体能够显著的当前公众们热议的话题。

公众对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与大众媒体报道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麦克姆斯与肖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到1972年他们就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种直接探讨媒介如何引导公共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舆论的理论假设。

议程设置理论的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

据台湾学者张锦华分析,这里包含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著性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包括给予的版面位置或节目中的时间先后)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过程议程设置理论之所以被人们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加以接受,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会随着现实环境发展变化,不断提出新的研究发展出新的面向来完善原有的理论体系,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多维研究视野中。

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研究学者发现媒介议程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即理论刚提出时的观点。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作者:狄欣然来源:《今传媒》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由媒介主导到受众主导、由重视内容分析到重视受众分析的现代化转向。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现代化转向进行梳理,总结议程设置的主要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现实启示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时代;理论转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7-0032-04一、引言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唐纳德·肖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提出,强调媒体对人们认知与判断的影响。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介技术和平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形式,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已经转变为互动式多向传播,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议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对公共议题的影响,还涵盖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

随着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该理论、正确看待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Theory)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20世纪20年代,政治家瓦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1972年,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对“议程设置”的概念作出了系统阐释,即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也就是说,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注意”和“兴趣”,而对这种“注意”和“兴趣”的安排构成了“议程”[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且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三重策略

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三重策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2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Feb.2024  收稿日期:2023-10-15 作者简介:房彬(1978-),男,副教授,法学博士㊂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㊂李坪洋(1999-),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㊂ 基金项目:安徽省 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ztsjh-2022-7-5)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三重策略房 彬,李坪洋(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 要:议程设置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㊂新时代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基础议程设置层级:主动设置议题以赢得先机,选择具有广泛共识性的议题以增强认同,强调议题加深关注;属性议程设置层级,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以形成认知;网络议程设置层级,构建 政府主导㊁多方参与㊁受众呼应”的对外传播格局,主流媒体整合定调,社交平台布局,社会公众参与㊂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议程设置理论中图分类号:D82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2-0077-04Threefol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Stories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enda Setting TheoryFANG Bin ,LI Ping -yang(Shool of Marxism,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601,China ) Abstract :Agenda set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In the new era,we shoul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stories.The basic level of agenda setting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t topics to win the initiative,choose topics with broad consensus to enhance identity and focus on the topic to deepen attention.Thelevel of attribute a⁃genda setting should innovate the expression of foreign discourse,build a discourse system that integrates Chinese and foreign dis⁃course,refine and display the spiritual signs and cultural symbol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form cognition.The level of the network a⁃genda setting should construct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attern of government-led,multi-party participation,the audience echoes”,with the mainstream medium integrating and setting tone,social platforms layout and the public taking part in. Key words :new era;Chinese storie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genda setting theory 广义的国际传播指跨越国界的信息交流现象,狭义的国际传播特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国信息交流与传播活动㊂[1]习近平指出: 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㊂”[2]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㊂”[3]议程设置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㊂因此,围绕基础议程设置㊁属性议程设置㊁网络议程设置,探讨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策略,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㊁立体㊁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价值㊂一㊁基础议程设置层级:赢得关注美国社会学家李普曼在1922年所著的‘舆论“中阐述了媒介在形成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认知和了解外在世界方面的重要性㊂他认为,大众媒介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不是对客观环境 镜子式”的反映,而是选择㊁加工后的结果,是一种 拟态环境”㊂这种拟态环境对人们的认知和实际行为产生影响,人们往往不是完全根据客观真实环境而是根据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提供的信息形成认知㊂虽然当时李普曼并没有明确提出 议程设置”概念,但这却是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的思想来源㊂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正式提出议程设置理论㊂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安排相关议题㊁提供相关信息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影响公众对事务的判断㊂基础议程设置是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一个层级,该层级主要研究大众媒介对受众议程的传递,从议题主题的选择㊁议题发布的时间㊁议题报道的频率入手,核心是 赢得关注”㊂(一)主动设置议题抢占先机传播学视域下,议题是由新闻问题引起的短期内的话题,能激发受众 感知”;议程是媒体对新闻事件或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重要性的一种排序,使受众从 感知”到 重视”㊂设置议题是议程设置关键的一个环节,媒体通过设置议题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并回应这些议题,加深受众的认知,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构建㊂但媒体对于信息的报道不是 镜子式”的展示,而是一种有选择㊁有目的性的信息筛选,媒体可以根据想要传达的价值观设计报道方式,从社会环境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加工,然后传播给受众㊂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便是大众媒介,媒体对于新闻议题的编排和设置无形中决定了什么对于受众而言是最重要的,媒体对议题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议题的关注㊂譬如,新冠疫情发生后,西方某些媒体不顾事实设置疫情议题,制造抹黑中国㊁攻击中国的虚假新闻,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影响㊂中国媒体批判回应了西方媒体恶意抹黑中国的行为,围绕 中国抗疫”议题进行大量报道,并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纪录片作品,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出品的纪录片‘对决新冠病毒“在CGTN纪录频道面向全球播出,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最真实的抗疫情况,有力反击了国际上一些针对中国的不实言论,传播了中国声音㊂这表明,国际传播中主动设置议题㊁抢抓议题设置时效性的重要性㊂为此,我国应及时应对,主动出击㊂积极回应国际热点议题,对西方媒体复杂多样的负面议题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㊁增强鉴别力,找出问题破绽,及时回应;针对一些国际涉华议题,及时㊁适时㊁实时报道事实㊁表达观点,减少西方部分别有用心的媒体对中国故事带有偏见的解读与传播,让国际社会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直面国际舆论场,从事实维度讲清楚中国声音的合理性㊁科学性与正当性㊂[4]对于突发性议题有效应对,打好 突发战”,做到不滞后㊁不拖沓㊁不烂尾;对于长期性议题,持续关注,跟踪报道,打好 持久战”㊂不仅如此,我国媒体更要主动设置议题,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国际受众真实客观地认识中国㊁了解中国㊂(二)选择共性议题形成共情传播要达到效果, 共情传播”较为重要㊂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议题选择需要实现共通共情,即传达者所要传播的信息是受众所关心需要的[5],在此基础上受众才更能接受信息㊁产生认知共识,形成情绪共情和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㊂譬如,2021年我国云南野象北迁事件报道引发国际众多媒体关注,象群成为 国际网红”,其备受世界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象群形象可爱,还有象群北迁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自然风光” 民众风貌”和 社会进步”等内容,这些也成为国际媒体热议最多的关键词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疑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次事件中象群更像是导游,国际社会通过迁移的大象看到的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状,因而激发了受众的兴趣,实现了此议题在国际社会的传播㊂再如,贫困一直是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扶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㊂中国就此热点议题抓住时机㊁主动设置议程,‘人民日报海外版“㊁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频道等媒体积极对外宣传中国扶贫,讲述中国扶贫故事,展现中国扶贫成就,阐释中国扶贫方略,获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是中国在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上打的 漂亮仗”㊂为此,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应该选取具备共通性㊁能够激发各国广泛共识的议题,从小视角讲故事,讲普通人的故事,讲中华文化故事,讲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㊂转变传播理念,避免强烈的宣传色彩,增强新闻的故事性㊁可读性㊂(三)强调议题加深关注媒介与受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㊂议程设置理论有一种机制 0/1/2”效果或者 显著性模式”认为,媒介对某个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受众对议题的格外重视,那些在媒介中被反复强调的议题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较深印象㊂大众媒介通过媒体反复就某类议题进行新闻报道,或者从不同角度报道,使一个新闻事件和多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能够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议题上,强化该议题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提高受众对议程信息的关注度和接受度,加深受众深层次的认识㊂一是反复报道,增加议题曝光度㊂如2021年我国云南野生大象北上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关注,与媒体反复强调议题㊁多方报道分不开㊂据不完全统计,对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进行报道的国内媒体超过1500家,海外媒体也超过1500家,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㊂[6]这些报道生动讲述了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㊁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㊂二是多角度报道,解读议题深层涵义㊂如此才能更能提高受众的关注度㊂如 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通过话语群设置,把 中国共产党领导”㊁ 共同富裕”㊁ 和谐共生”㊁ 和平发展”㊁ 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议题联合输出,清晰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议题间合力作用能够形成 1+1>2”的效果㊂于中国媒体而言,对于重大题材的中国故事,可将相关议题逐渐展开,深度挖掘,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滚动报道㊁追踪式报道㊁多方面呈现,以加深国际受众对议题的关注,满足国际受众了解中国的需要㊂ 三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㊂大众传播,不仅是简单地报道 当下发生了什么”,还要解决 未来会发生什么”㊂挖掘新闻事件的积极意义,发布对策性的报道,打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性新闻,使受众在传播中获得的新闻信息有实用性价值,这是国际传播新走向㊂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也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围绕各国之间的关系或者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把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处理矛盾以及提供可操作的方案上,这样以积极应对为主题的国87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际新闻和中国故事更能够激发国际受众的热情和关注度㊂二㊁属性议程设置层级:形成认知属性是用来描述客体的特征,议程作为一个客体有多个属性,同一客体的不同属性也存在差异性㊂1997年,麦库姆斯和肖再次合作,在基础议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这是议程设置理论发展的第二层级㊂相对于基础议程设置对公共议题即客体的关注,属性议程设置则聚焦于每个议题的特点和特性㊂[7]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不仅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受众对事件的关注,还可根据需要突出强调客体某种属性或刻意忽略某种属性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㊂这对新时代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具有启发价值㊂(一)创新对外话语表述考虑海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和特点,要小切口㊁小角度切入,精心选择故事和细节,选用合适的表达形式,把中国传播中宏大叙事的传统与西方传播中以个体感受为主和戏剧性情节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㊂例如,‘中国日报“推出的五集系列视频 艾瑞克睡前故事”,以一位美国父亲为小女儿讲述睡前故事的亲子对话形式,结合动画,用外国民众听得到㊁听得懂㊁听得进的方式,解释 一带一路”的起源㊁内涵与意义,为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㊂(二)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大众媒介除了能够突出强调议题,还能够构建体系框架,以不同的 术语”把复杂的议题和议题的属性以便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报道,从而引导受众在大众媒介提供的不同框架下做出不同的理解㊂[8]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话语表达方面要避免两种误区:一种是完全中国式表达,另一种是迎合西方受众,全盘西化的表达方式㊂中国和西方世界处于不同的话语体系之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既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西式表达,而是要创新话语表达体系㊂创新话语表达体系,关键是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㊂一是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㊁新范畴㊁新表述㊂这些新概念㊁新范畴㊁新表述既能解释中国实践㊁具有中国特色,又能融通中外㊁为国内外受众所接受㊂这要求话语主体既要深植于中国这片土壤,又能够融入国际话语场,以国际视野研究国际受众的习惯和接受特点㊂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世界发展需要和国际社会民众的认知,中国提出许多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㊁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表述㊁概念和范畴, 中国梦” 亚投行” 一带一路” 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大国关系”等概念形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共同构成了融通中外的核心概念体系㊂[9]二是善用中西方文化㊂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无穷的魅力㊂创新对外话语表达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善用中西方文化㊂譬如,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议会发表的讲话中,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语,回忆起自己设法寻找莎士比亚作品的往事,并谈到同时代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㊂(三)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属性议程设置关注人的认知和态度变化,关注媒体内容对人的认知㊁情感和行为的影响㊂传播者能够针对受众需求,给出满足受众想象的传播符号,完成传播目标㊂[10]基于此,我们可以凝练㊁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挖掘其代表性的符号,通过标识和符号载体传达背后的中国文化精髓㊁品质㊁属性等,使受众形成深层次的认知㊂譬如,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提到中国,西方民众想到的就是长城㊁兵马俑㊁丝绸㊁旗袍㊁瓷器㊁汉语㊁京剧㊁中国功夫㊁春节㊁大熊猫㊁龙等一些传统符号,我们还可以从冬奥表演传达的中国符号看到大国的主流文化和大国风范,从武汉方舱医院的广场舞㊁太极拳了解到中国民间智慧和幽默,看到疫情之下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㊂再如, 孟晚舟事件”中,中国媒体通过报道孟晚舟回家,孟晚舟出舱身穿中国红,胸前戴着国旗徽章等细节的描写,以 中国红”符号设置议题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既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㊂为此,在国际议程设置中,我们要积极塑造国家形象,文化互鉴,打通中国各领域信息在本土和异域㊁自我和他者之间传播的空间区隔㊂[11]媒体应结合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深入挖掘中国符号背后的中国故事,引导国际受众深入了解中国㊂三㊁网络议程设置层级:协同发力互联网时代,媒介环境发生变化,议程设置理论也演变到第三个层级:网络议程设置㊂网络信息的复杂性㊁多元性㊁碎片化以及网络自身的包容性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一成不变的单向撒播模式,媒体与受众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受众根据网络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递,从而形成多元主体的传播格局㊂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多元,有时一个议程的设置就是在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㊂基于此审视,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不应只是主流媒体的 独唱”,而应奏响 交响乐”,发挥多元媒体的力量,协同发力,构建 政府主导㊁多方参与㊁受众呼应”的对外传播格局㊂在传播策略上,从官方视角向民间视角下移,由宏伟大事向具体叙事转变,由主流媒体向社交平台分散权力,从宣传观点向讲述故事转变㊂(一)主流媒体整合定调在我国,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和表达人民的意愿㊂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主流媒体有其自身先进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事件性质,并能巧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走向,做到准确有效的信息传播,为后续的传播奠定基础㊂譬如,党的二十大开幕前,以海外华人为重要目标读者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从2022年9月2日起便持续发布关于党的二十大的相关报道,并成立 喜迎二十大专栏”,每一期以不同省份的相关报道向读者展示安全㊁绿色㊁小康㊁幸福的现代中国形象,如 河南加快建设物流通道枢纽” 江苏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 山东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传播效果较好㊂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应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沉着应对,缜密分析,及时发出中国声音,坚守人类的共同价值,彰显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宣传和谐共处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㊂网络时代也是信息碎片化㊁海量化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关注方便快捷㊁耗时短㊁更迭快的信息,如短视97 第2期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新时代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三重策略频㊁热搜头条等,但多数受众只停留在信息的表层印象,不去深度挖掘,这导致获取的信息碎片化,不成系统㊂受众对信息的这种选择也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及其思考问题的方式,造成其认知和思维上的片面化㊂新闻媒介能够为受众认知信息建立某种关联,将不同的信息碎片组合联系起来,发挥信息整合功能影响受众㊂主流媒体可通过整合,为碎片化信息建立关联,把显著性信息传达给受众,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㊂[12](二)社交平台布局在网络议程设置层级,新闻议题的设置发生了些许改变㊂互联网时代,受众表达言论的权力增强,受众在社交平台可以参与新闻议题的生产和传播,个人议题在社交平台可引起网友的阅览㊁点赞㊁热议或转发,甚至上升为大众议题㊂社交平台不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社交媒体成为当今海外用户获得资讯㊁传播资讯㊁交流资讯的主要阵地㊂近年来,中国多家官方媒体已经在Facebook㊁Twitter和YouTube三大国际社交传播平台上建立了官方社交账号㊂其中视频㊁多图形式的内容最受欢迎㊂以Facebook 为例,文化社会类(中国传统文化表演㊁中国饮食和自然景观)结合短视频形式最受到海外用户喜爱㊂我国应进一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途径,打造自主可控㊁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媒体新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进一步提高媒体国际传播的公信力㊁感召力㊁影响力和引导力[13],努力形成以 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元传播形式,构建全方位㊁多维度㊁宽领域的对外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㊂[14](三)社会公众参与网络议程设置层级,受众地位显著提升,受众的兴趣和需要是传播必须考虑的㊂如果说在基础议程设置层级,媒体是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新闻传播影响受众,促使受众参与其中,那么在网络议程设置层级,传媒的地位受到挑战,受众的选择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受众走出了单一㊁单向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成为嵌入性的围观者㊁转发者㊁评论者,有些甚至成为了新闻生产或事件发展进程的推动者㊁参与者㊂受众可以设置个人议程甚至以个人议程影响媒介议程,如微博设置有超话的功能,受众可以自己设置议题登上热搜㊂受众设置感兴趣的议题后,一旦此议题获得广泛关注,媒介也可能跟进报道,并利用其传播优势,将议程做得更深,以其权威性带给受众 新闻背后的新闻”,由此形成更深入的传播效果㊂这意味着受众可以通过集体力量把个人议程变为媒介议程,这时候个人议程和媒介议程相互交融成为一体㊂[15]我们可以利用受众的个人议程赢得更多受众的支持,主流媒体对复杂多样的个人议程担负指导监督的责任,把有宣传意义的个人议程上升为媒介议程,向国际社会传播高质量㊁正能量的中国故事㊂针对国外受众对一些非官方传播渠道传播的故事较为关注,颇感兴趣,我们还可利用海外力量讲好中国故事㊂譬如,美国记者埃德加㊃斯诺20世纪30年代的著作‘西行漫记“在西方引起较大反响,堪称红军故事国际传播的典型案例,这对新时代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具有启发意义㊂一些对华友好人士的采访报道具有说服力,对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起到独特作用㊂另外,我国是个侨务大国,华侨数量大㊁分布广,海外华侨㊁海外华人媒体在中国对外传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借助这些群体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㊁发出中国声音㊂总之,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要善于谋篇布局,巧妙进行议程设置,以赢得受众关注;通过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等,强调某种属性,使受众形成认知;多元协同发力,整合碎片信息,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㊂ 参考文献:[1]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8.[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4]刘涛.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修辞学观念与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02):6-19+126.[5]唐俊.议程设置科学话语共情传播 纪录片‘对决新冠病毒“的国际传播策略与启示[J].国际传播,2022(02):74 -79.[6]本刊编辑部.2021中国十大绿色事件[J].绿色中国,2022(01):8-19.[7]张蓓.互联网语境下媒体与公众的议程网络研究 基于 孟晚舟事件”的个案分析[J].图书馆,2020(04):85-90.[8]彭泰权.大众传播的议题属性设置效果 美国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进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05):50-53.[9]罗令辉.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探析[J].现代视听,2021(07):80-84.[10]寇佳婵.对外传播中的中国符号分类重建:认知㊁标签与价值观[J].对外传播,2021(04):52-55.[11]丁一.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J].对外传播,2020(09):51-53.[12]曾振华,曾林浩.网络议程设置:理论㊁方法与展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91-99.[13]史安斌,童桐.世界主义视域下的平台化思维:后疫情时代外宣媒体的纾困与升维[J].对外传播,2020(09):4-7+1.[14]史亭玉,李子硕.在国际传播中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N].南方日报,2022-08-02:11.[15]苗海洋.从媒介议程设置到受众自我设置: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30-33+45.(责任编辑 董翔薇) 08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理论背景和基础。

接着,文章将回顾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然后,本文将重点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包括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新趋势。

文章将展望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议程设置理论,源自于传播学领域,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媒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换言之,媒体虽然不一定能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在早期阶段,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如何设置公共议程,即哪些议题受到媒体关注并被广泛报道,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并证实了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议程设置理论逐渐扩展到对媒体议程如何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学者们发现,媒体不仅通过设置议程来影响公众的关注点,还能通过选择性的报道和呈现方式来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媒体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决策,比如影响选举结果、塑造社会规范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外,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也逐渐成为议程设置的重要渠道。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实务以及新闻传播伦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包括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传播实务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的探讨等。

本文还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闻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新闻传播学如何适应和引领新闻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实践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旨在探讨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的业务技巧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媒介、受众等。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公开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和反馈等环节。

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受众是指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广泛,主要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方面。

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对中国传播学发展方向的探讨

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综述——对中国传播学发展方向的探讨
二、 中国议 程设 置理论 研究 和应用 中存在 的 问题
( ) 究视 野狭 隘 , 究 方法局 限 一 研 研
学 研究较 少运用 实验 、 查、 调 访谈 、 内容分析 等科学方法 进行较 大
规模 的学术课 题研 究 。 ( ) 二 去媒介 中心 化 , 充分 注意研 究 中的社会情境 , 建立社 会
三、 透过 议程设 置理 论看 中国传播 学 的发展 方向
议程设 置理 论作为传播学研 究当中的一个经典理论 在国外的
和唐 纳德 ・肖的 《 众传播 的议程 设置作用》 正式将 “ 大 , 议程设置 ”
这 一概念提 出来 。但 议程设 置 的思想却 可 以追 溯到 12 年 , 92 李 发展 已经 比较成熟 , 比之下, 相 中国 的议程 设置理论存在着较 多的 普 曼 曾在 其著 作 《 论学 》 舆 中指 出:新 闻媒 介影 响我们头 脑中 的 问题 , “ 在这里很有必 要对中 国传播学研 究的发展方 向做 一些 探讨。
身生命 力强大 , 得益于 美国政府对 社会科 学实证研 究的大量投 也
对 议程设 置的研究 数量大 幅增长 , 并开始与 中 国社会情 况相结合 入 。 对于 学术研 究经 费较 为充裕 的美 国传播 学研究 , 相 中国传 播
被运 用到 实际操作 中 , 尤其 是 20 年 以后 , 均每年 的著述高达 学界 由于政府对传 播学这样 的社会 科学研 究投入甚 少, 04 平 使得传 播 3 7篇。研 究的 范围也 在逐步 扩大 。
中图分类 号 : 2 0 F 7


议程设 置理 论的产 生及在 中国的发展 历程
与议程 设置理论相 结合 , 而且依 旧处在对 议程设置 理论最 浅显层

新闻传播学对社会议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新闻传播学对社会议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新闻传播学对社会议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社会议程设置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新闻媒体如何在公众舆论中引导和影响社会议题的选择和跟踪报道。

本文将从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学在社会议程设置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二、理论基础2.1. 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媒介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报道的内容会影响公众对事件和议题的关注程度和重要性评判。

新闻媒体通过决定报道哪些议题以及如何报道来引导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关注。

2.2.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中立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而是参与社会现实的构建和塑造。

媒体的议程设置活动可以影响社会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

三、研究方法3.1.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通常通过对大量媒体报道进行分析,来揭示媒体在社会议程设置中的行为和效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媒体的关注度、报道角度等议程设置特征。

3.2.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更注重深入理解和解释社会议程设置的过程和机制。

研究者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者在社会议程设置中的行为、决策和动机。

四、实践案例4.1. 新闻媒体的议题选择新闻媒体通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决定报道哪些社会议题,并将这些议题呈现给公众。

研究发现,媒体的议题选择会受到政策、经济、社会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2. 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框架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框架对社会议程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媒体可以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框架,以强调某些议题的重要性,或将某些议题与特定价值观联系起来。

4.3. 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个人用户也具备了议程设置的能力。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评论等方式,推动某些社会议题的讨论和传播,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五、影响与挑战5.1. 影响新闻传播学在社会议程设置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媒体对社会议题的影响机制,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议题参与能力,促进社会民主和公共决策。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