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文化探析

合集下载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文化传承背景下河南省区域典型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编号:16A630033)。
13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9月下半月刊
积极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增强传承人对民俗文化的掌握。 同时,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进行指导,确保传承人对传统民俗 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13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要积极加强对民 俗文化继承人的培养,保障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互联网技 术进行传播,有效弘扬优秀民俗文化,提加强对民俗的宣传;建 立自身民俗文化品牌效应,增强民俗文化的竞争力,促进民俗文 化的有效传播;将民俗文化与伏牛山旅游业充分结合,提高民俗 文化整体发展质量;有效建立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为 自身的整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 的问题
(一)传承意识薄弱 伏牛山文化圈的范围广泛,包含的传统民俗种类丰富,在 现代化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传承意识薄弱,所以其文化并 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导致伏牛山民俗文化缺失。在民俗文化的 继承中,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良好的规划,使民俗文化开发程 度不同,受欢迎的项目得到全面开发,用以吸引游客,导致民俗 文化受到过度消费。而对经济效益低的民俗文化项目不进行开 发,使其被遗忘。同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民 俗文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 丢失。相关领导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不充分,对其进行盲目的开 发,导致传统文化开发的连续性不高,传承过于独立,与整体不 符,从而降低了民俗文化传承质量。 (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不协调 传统民俗文化的过度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保护不 足,影响其在现代化中的发展质量。在传统民俗的开发中,受经 济发展的影响,民俗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民俗文化开发与 保护的不协调,影响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使其失去了特色民俗文 化的发展动力。 (三)品牌战略营销配合不默契 在民俗文化品牌的战略营销过程中,品牌战略营销与市场的 需求不同,导致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没有自身独特的品牌特色。 同时,在民俗文化品牌的建立中,民俗文化品牌产权保护不足, 在宣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侵权,影响了品牌战略的建设。特色 民俗宣传效果的不理想削弱了品牌的效应,所以无法达到宣传的目 的。传统的宣传方式落后,不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受众。 (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密切

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一嘿,你知道牛姓不?这牛姓啊,那可是有老多故事了。

咱先说这牛姓的历史。

我就感觉啊,这姓就像一颗古老的大树,根儿扎得老深了。

据说牛姓是源于子姓呢,这就好像从一条大河里分出来的一条重要支流。

商朝的时候有个官儿叫牛父,他老厉害了,可能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超级英雄一样,打仗贼猛。

但是很不幸,他在一场战争里牺牲了。

他的子孙啊,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为姓,这就有了牛姓。

你说神奇不?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在历史的长河里,牛姓也出了不少名人呢。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牛僧孺。

他就像是牛姓家族里一颗璀璨的星星。

他在唐朝的时候当官,那政治才能就跟开了挂似的。

他参与了好多朝廷里的大事儿,就像在一场超级复杂的游戏里,他还能玩得转。

他还写了好多文章,我想那时候他肯定是个文化界的“大V”。

不过我也有点疑惑,为啥他能这么厉害呢?也许是他家教好,也许是他自己天生就聪明,谁知道呢。

再看看现在的牛姓吧。

我发现身边牛姓的人还真不少。

我有个同学就姓牛,他呀,长得高高大大的,就像一头强壮的牛。

他性格特别豪爽,感觉就是那种很典型的有着牛姓“基因”的人。

我就问他,“你知道你们牛姓的历史不?”他挠挠头说,“不太清楚,就知道自己姓牛呗。

”我就觉得挺可惜的,这么有故事的一个姓,好多人都不了解它的历史。

现在牛姓的人分布也挺广的,到处都能看到牛姓家族的身影。

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有当医生的,救死扶伤就像天使一样;有当老师的,教书育人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奉献。

这就好像牛姓家族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花园里,开着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花朵。

不过呢,我也有点担心。

现在好多人都忙着过现代生活,对于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好像越来越不重视了。

我就想啊,要是再这样下去,像牛姓这么有趣的姓氏文化会不会就慢慢消失了呢?这就好比一颗珍贵的种子,如果不精心呵护,就可能长不出美丽的花朵。

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保护和传承牛姓的历史文化呢?你说呢?《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篇二牛姓啊,真的是个很有魅力的姓氏,可别小看它哦。

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徐正英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河洛文化就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与东南西北四个文化圈相衔接的、上古至北宋时期的传统文化圈,其核心为夏商周文化.在河洛文化的众多特征中,河洛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性文化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根源性.所谓根源性,一是指在诸种文化中发端时间早,对文明发展方向有引领作用,二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思想富于原创性.史前考古文化足以说明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根源性的文化符号和标志,思想元典的原创性是河洛文化根源性的最有力证明.
【总页数】6页(P138-143)
【作者】徐正英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与创造根源——徐复观论工夫体验 [J], 刘毅青
2.伏牛山文化根源性特征概说 [J], 陈建裕
3.在传承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综述 [J], 杨佩;雷耀勇
4.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J],
5.论当代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特征及其民族主义根源 [J], 刘昌明;盛作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全国研讨会资料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全国研讨会资料

一、伏牛山山秦岭的余脉:广义的秦岭,西起四川、甘肃交界的岷山,东到河南境内。

狭义的秦岭系指陕西省境内的一段,海拔在2000米~3000米左右,主峰太白山为3767米;从陕西延伸至河南的一段称“小秦岭”,海拔降为1000~2000米,最高峰为老鸦岔脑,海拔2413.8米。

从地质构造看,伏牛山地区属于东秦岭地盾区,包括豫西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地区。

其东部和北部为豫西褶皱区,南部为南阳凹陷区和东秦岭地槽区。

二、伏牛山属于豫西山地:伏牛山区属于豫西山地,是豫西山地的主要山峰。

豫西山地位于河南西部和西南部、黄河以南和南阳盆地以北的地区。

这里的山地比较散乱,包括西南东北走向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西北东南走向的伏牛山等。

各山在西部丛集于一处,构成海拔2000米以上的雄伟山岭,向东则逐渐分散低落。

三、伏牛山的得名与走向:鸟瞰伏牛山,形似“犍牛横卧”,长约400多公里,故有“八百里伏牛”之称。

伏牛山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端与西南——东北走向的熊耳山相接,中部则与西南——东北走向的外方山相连,略呈“F”形。

主峰老君山在西峡县北部,海拔2192米。

四、伏牛山在中国自然地理中的地位:伏牛山是黄河、淮河、汉水支流的分水岭,北有伊河、北汝河、沙河,东有澧河、洪河、汝河,南有淅川、湍河、白河、唐河,地貌多为山丘和峡谷。

伏牛山又是两个自然地理带的分界,伏牛山以南为北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一些地理学家又将伏牛山与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华北区与华中区的分界线。

五、伏牛山区及其自然环境:1、伏牛山区的地域范围伏牛山区的西面隔丹江与陕西商洛地区相望,北、东、西与伊洛平原、淮河平原、南阳盆地相连接。

伏牛山地区主要是指伏牛山地,包括中低山峰、丘陵地以及山间河谷的小冲积平原、盆地,附近大的盆地平原,如南阳盆地、伊洛平原、淮河平原,都不应包括在内。

伏牛山区应包括熊耳山和外方山在内。

北面的崤山由于洛水将其与伏牛山分开,不应在伏牛山区之内。

嵩山虽然也是小秦岭的延伸,但有潁水分隔,应自成一区。

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文化.-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文化.-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文化第一节伏牛山地区方言的基本特征伏牛山地区方言是指伏牛山文化圈所涵盖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等地,这些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属于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属于官话的核心地带,而伏牛山文化圈所涵盖的地区位于中原官话的中心地带。

中原地区在中华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伏牛山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与南北交通要冲,古官道的重要交通隘口,交往便利,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交流也很活跃。

而一种语言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伏牛山地区方言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伏牛山地区的“洛阳话”就一向被古代文人视为天下“语音最正”1,并一直作为历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重要基础方言,对汉民族其他方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牛山地区方言在内部虽有差异,但整体差异不大,有着很强的一致性。

可以说伏牛山地区的方言是今天河南方言的主体,其发展现状可以代表河南方言的发展现状。

一、语音特征伏牛山地区不同方言点的方言都属于中原官话,各地区之间语音差异不大。

中原官话与普通话语音结构的相似性很强,与其他官话相比,中原官话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声调上。

最主要的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古入声字调类21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1。

除此之外,本地区方言在语音方面还有以下四点大致相同。

1、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少数字读[ts] [ts'][s],其他大都读[tʂ][tʂ][ʂ],洛阳话读[ts] [ts'][s] 的多一些。

例如把“支”读为“资”,把“争”读为“增”,把“师”都为“斯”等。

2、古精组和见组声母字和细音[i] [y]的韵母相拼时,大部分地区分尖团音。

例如“聚jü”念成“zü [tsy]”,将“秋qiu”念成“ciu [ts iou]”,我们把这种舌尖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叫尖音。

伏牛山文化根源性特征概说

伏牛山文化根源性特征概说

等 。伏牛 山地 区地 表形 态 复杂 多样 , 山地 、 丘陵、 盆 地、 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 。这里山水 相间 , 森林茂密 , 气候宜人 , 为远古人类 穴居野处 , 滨水 而居 , 提供 了很
好 的栖息场所 。独 特 的地 理位置 和优越 的 自然 生态
元, 构成 了一个新 的地域文化体 系, 2 0 0 9年 7月 , 正式

9 8・
平 顶 山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
化陶器刻符距今约 5 0 0 0~ 4 0 0 0年 , 有些刻符与 甲骨
二、 华 夏 文字 之 源
文字相似度 比较 高。考 古工作 者在登封 王城 岗龙 山 文化晚期灰坑 出土的一件 陶器残底外部 , 发现 了一个 在烧制前刻画在 陶胎上 的文字 。此字 构形 与甲骨文
化序谱 , 由此可证伏牛 山文化圈是华夏人类 的起源地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教育厅 2 0 1 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 目《 伏 牛山文化 圈与 中华早期文明关 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陈建裕 ( 1 9 6 3 一 ) , 男, 河南信阳人 , 平顶山学院伏 牛山文化圈研究 中心教授 , 主要从 事历史文化研究 。
2 0 0 6年 , 以张 清廉 教授 为 首 的科研 团 队首 次提
出了“ 伏牛 山文化 圈 ” 的概 念 , 经 过 3年 认 真 调 查 论
大流域 的分水 岭和一 些支 流的发 源地。发源 于伏 牛 山区 的河流 主要 有伊 河 、 沙河 、 汝河 、 老灌 河和 白河
证, 确认 “ 伏 牛 山文化 圈” 是 一 个相 对独 立 的文化 单
卢 氏人 : 距今 1 O~1 5万 年 , 属早期智 人 , 发 现 于

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以徐玉诺、曹靖华等为例

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以徐玉诺、曹靖华等为例

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以徐玉诺、
曹靖华等为例
秦方奇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6)005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初创期,地处中原大地西南部的伏牛山地区,曾诞生了一个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圈作家群。

它由徐玉诺、曹靖华、于庚虞、冯沅君、姚雪垠领衔,引领河南现代文学新潮走向全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章节。

从地域文化视角审视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集成,既是该地域明清以降启蒙传统的现代延续,得益于此地积极吸纳"面海的中国""小传统"后所形成的"新传统";也与地域人文精神的驱动密不可分。

惟其如此,才使徐玉诺、曹靖华等能在中国新文学产生初期即可大有作为,分别在新诗、小说创作、翻译文学和新诗批评等领域独领风骚。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秦方奇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8
【相关文献】
1.地域人文传统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引领意义
2.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的建构(下篇)
3.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概念与理论评析——兼论伏牛山文化圈及其特点
4.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的建构(上篇)
5.伏牛山文化圈与五四以来河南作家的小说创作刍议——以徐玉诺、姚雪垠、阎连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乡美系列之一家乡的伏牛山

家乡美系列之一家乡的伏牛山

家乡美系列之一:家乡的伏牛山我的故乡——中馆驿镇铁树岗村,那里有不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丽的传说。

距中馆驿镇区10公里的伏牛山,就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风景地。

铁树岗村有个小村庄叫张周家,顾名思义,这个名不加经传的村子里,主要住着张周两性的人家,后来亦有其他姓的人家移民到这里落户,现在是一个有着多个姓氏的的住户了。

这里历史悠久,相传张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

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

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张姓分布极广,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

约有五千年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就居住在此。

再后来,周姓人氏也迁至如此,两姓和和睦睦,宛若一家,因此取名张周家,并相传至今。

秦朝时期,我国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穷人经常忍饥挨饿。

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钱粮,百姓没有活路,到处都是造反的人。

朝中一个奸臣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上朝奏道:“皇上,世上人多容易生是非,不如多杀些刁民。

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百姓就不造反了。

”秦始皇听了,觉得有理,就派人铸了头万斤铁牛,让官兵们把铁牛拉到百姓家,并规定:铁牛推到谁家,限三天推到别家去,推不走就杀掉全家!这万斤铁牛成了吃人兽,推到哪那儿,哪儿的老百姓就哭声一片。

有一天,万斤铁牛窜到了张周家,人们望着那头吃人兽,眼睁睁望着它为非作歹,只好撕心裂肺地哭喊。

正哭哩,感觉有人喊道:“别哭了,让我来制服它吧。

”人们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赶忙跪地下磕起头来。

白胡子老头儿亮出一样东西,亮晶晶的像根绣花针。

他对着绣花针吹了口气,说声:“变!”眨眼间,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鞭子。

老头拿着这根神鞭,走到一个英俊的小男孩面前,对他说,这头牛就交给你处置。

小孩接过神鞭,对着铁牛猛地抽了一鞭,只见那铁牛“哞”地一声倒在地上。

接着又照着老头儿的样说了一声“变”,那铁牛马上变成了一座山。

伏牛山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伏牛山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

伏牛山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作者:温泉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5期摘要:伏牛山文化圈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带,不但秉承中原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区域人文背景。

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将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与乡村经济统筹发展,从现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社会条件来拓展乡村旅游产品领域。

针对目前两者结合在深度开发上、布局上、政策管理上等的不足,从全域旅游理念出发,系统研究伏牛山历史文化的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的全方位促销模式,为河南省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伏牛山;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伏牛山居“天下之中”,地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汇点,延绵八百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幅员最辽阔、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保存相对完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山区。

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演变、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伏牛山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伏牛山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既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是当地居民生计模式变迁的推动力。

从乡村旅游的角度进一步开掘伏牛山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达到生态、文化、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一、伏牛山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中原地区乃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期为政治经济中心,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而伏牛山地区地处中原西南,不但秉承中原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华夏文明根祉重要所在地,还以自身的历史文化细细雕琢伏牛山地区的人文传统。

对洛阳、南阳的地域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构成本区独特的区域人文背景。

中原文化的积淀,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给伏牛山地区留下了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的历史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上,冶金、陶瓷业最为发达,生产的宝剑、兵器、汝瓷、钧瓷等驰名遐迩。

精神文化上,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寻根文化和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比比皆是。

伏牛山的名人故事

伏牛山的名人故事

伏牛山的名人故事
伏牛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富集地。

以下是关于伏牛山的一些名人故事和文化传说:
1. 唐自在禅师:在伏牛山的历史中,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唐自在禅师的典故。

唐自在是唐代著名的禅师,他在伏牛山修行,留下了许多与禅宗相关的传说和教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风俗习惯:伏牛山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也构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秦朝时期由于地少人多,人们在石板上堆土种植庄稼,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勤劳的精神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3. 姓氏起源:伏牛山地区还是许多姓氏的起源地,比如刘姓研究等,这些姓氏的起源和流传与伏牛山的历史紧密相连。

4. 方言研究:伏牛山地区的方言也是研究中国语言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5. 人类起源:伏牛山地区在人类文明起源的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里发现的一些古迹和遗址为研究人类早期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姓氏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关系

姓氏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关系

姓氏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关系姓氏是人们在命名中所使用的代表特定家族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标识符,同时也是家族血脉的象征。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姓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姓氏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姓氏在农耕文化中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以及当今的变化趋势。

一、姓氏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部落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常以氏族来组织生活,在氏族中使用一种统一的姓氏来标识归属。

随着氏族的发展演变,农耕文化逐渐兴起,并对姓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中,姓氏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纽带。

人们通过姓氏的延续来维系家族的血脉,并且将土地作为传承的核心资源。

中国的姓氏多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为名,如“王”姓源于种植玉米,“张”姓源于种植杂粮等。

这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二、姓氏在农耕文化中的社会功能姓氏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社会组织和生活秩序的基础。

在农耕社会中,姓氏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姓氏在农耕文化中具有家族传承的功能。

姓氏代表了家族的血脉,通过命名传递给后代,保持了家族的传统和凝聚力。

家族成员在共同的姓氏下,共同维护农田,传承农耕技术和经验,形成了稳定的农耕社会。

其次,姓氏在农耕社会中也起到了社会组织和治理的功能。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以家族为单位,家族间通过姓氏来划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确立社会秩序。

在农耕文化中,姓氏往往也与地方行政单位紧密相关,例如古代地方官员通常会用姓氏来命名乡村社区,以体现家族血脉的连接和治理的秩序。

三、姓氏在当今的变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农耕文化和姓氏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

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姓氏在身份认同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人口流动、跨地域婚姻等因素也导致了姓氏的多样化和变化。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家族使用相同的姓氏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姓氏的血脉传承功能逐渐弱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加入个人的名字作为辅助,以突出个人的特征和独立性。

伏牛山文化与汝颍文化比较论

伏牛山文化与汝颍文化比较论

伏牛山文化与汝颍文化比较论
赵星
【期刊名称】《天中学刊》
【年(卷),期】2014(029)004
【摘要】伏牛山地区与汝颍地区山水相连,声气相通,虽一以山为根柢,一以水为源流,却各自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受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伏牛山文化与汝颖文化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鲜明的差异.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牛山文化与汝颍文化在历史上都经历过盛衰起伏.发掘伏牛山文化和汝颍文化的内涵必将对豫南地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赵星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
【相关文献】
1.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与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之二 [J], 陈建裕
2.论汝颍文化 [J], 余乐
3.汝颍文化与荀悦思想的形成 [J], 余乐
4.“汝颍”文化及唐五代许、陈、蔡(豫)三州诗人考 [J], 卢燕新;杨晓宇
5.“汝颍”文化及唐五代许、陈、蔡(豫)三州诗人考 [J], 卢燕新;杨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

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

[专题研究与新论][摘要]文章界定了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涵和外延,阐述了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思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来思考如何建设伏牛山文化圈馆藏。

[关键词]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158-03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4期Sep2012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思考张庆玉(平顶山学院图书馆,河南平顶山467000)一、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平顶山学院为整合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力量,采用以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伏牛山文化圈的历史变迁、语言文学、文化生态、民间艺术等展开全面的研究,并于2009年上半年成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对于伏牛山文化圈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张清廉教授认为,伏牛山文化圈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

其范围包括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黄河以北的济源和焦作、新乡的部分县市,湖北的襄樊、十堰的部分县区。

伏牛山文化圈概念是近年来对伏牛山区域考古发现、古籍整理、旅游开发、墨学研究、尧文化、夏文化、应文化、姓氏文化、观音文化、佛文化、瓷文化、酒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认识的概括,是源于对伏牛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光、热、水)等诸要素对人类影响的综合分析。

二、伏牛山文化圈馆藏建设依据伏牛山文化圈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其馆藏建设,促进伏牛山文化圈的深入研究,完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有助于科研队伍建设,有效地扩大伏牛山文化圈的影响,更好地吸引社会人士积极投身文化圈的建设。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综述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综述

中心 自成立 以来 , 一 直以华 夏历史 文明传承创 新 为 己任 , 以挖掘 和整 理地方 文化 资源 为主线 , 开展 了 系列卓有 成 效 的研 究 活动 , 取 得 了 丰硕 的科 研 成

域( c u l t u r a l a l ' e a ) 。……是指 由伏牛山及其源 出水系之 流域地 区所产生 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 ” … 张清廉教授“ 伏牛 山文化 圈” 的概 念逐渐得 到学 界的认可 。王孟洲 、 许然先生从文化生态 学的角度对 伏牛 山地 区文化进行 研究 , 认为“ 伏 牛 山作为 一个地 理单元 , 早在 战国时代 即已为人们 所认 识 , 伏 牛 山的 名称至少在唐初 已经形成 , 并一直沿用 至今 。如果 简
第2 9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2月
平顶 山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9 No. 6
D e e . 2 0 1 4
五 年 来 伏 牛 山文 化 圈 研 究 综 述
地, 郑州大学与平顶 山学 院联合培养 中国古 典文献学 硕士研究生基地 ,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 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 , 河南省重点学科 中国古典 文献学学科 建设平 台, 河南 省文化 产业 发展研 究基 地 , 河南 省 陶 瓷艺术考试基地 。
趣, 并展开 了较 为深入 的研 究与讨论 。 ( 一) 伏 牛山文化 圈概 念研 究 张清廉教授率先对 “ 伏牛山文化圈” 的概念进行 了
张清廉 , 陈建裕 , 魏衍华
( 平 顶 山学院 , 河南 平项 山 4 6 7 0 9 9 )

姓氏寻根与文化源流的理解与赏析五百字

姓氏寻根与文化源流的理解与赏析五百字

姓氏寻根与文化源流的理解与赏析五百字
姓氏源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

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

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

郑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

后为韩国所灭。

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

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宝,回族。

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