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祭祀的_因革损益_观_魏衍华

合集下载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的历史文化
孔庙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祭祀中心之一。

以下是孔庙的历史文化特点:
1. 孔庙的历史悠久: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古代庙宇之一。

2. 孔庙的建筑风格:孔庙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包括宏伟的门楼、庭院式的布局、辟邪的牌坊、大殿和配殿等。

3. 孔庙的文化意义:孔庙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价值观,强调人伦道德、孝道、修身治国等重要思想。

4. 孔庙的教育功能: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还是中国古代的一所教育机构。

在孔庙内设有学宫,供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儒家学问。

5. 孔庙的祭祀仪式:孔庙每年举行多次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春季祭孔大典、秋季祭孔大典等。

这些仪式以郊祀的形式,表达对孔子贡献的敬意。

6. 孔庙的影响力:孔庙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它成为士人学问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之一。

总之,孔庙作为孔子的祭祀场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是孔庙的别称,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孔庙是为了祭祀孔子而建立的,孔子被尊奉为圣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庙祭祀通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祭祀对象:孔庙的主要祭祀对象就是孔子。

祭祀活动通常是在孔子的生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和祭孔日(农历四月二十七日)进行。

除了祭祀孔子外,还会祭祀孔子的祖先,以及历代儒家圣人和文化名人。

2. 祭祀仪式:孔庙的祭祀仪式非常庄重,通常由一位特定的官员主持。

仪式包括献祭、宣读祭文、奏乐、舞蹈等环节。

献祭通常是祭品献给神明,以示尊敬和感恩。

祭文是对孔子和他的思想进行赞美和歌颂。

奏乐和舞蹈是为了增添庄重和喜庆的氛围。

3. 祭祀意义:孔庙的祭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孔子的一种尊敬和纪念,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它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表达。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庄严和崇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它也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的集体行为,弘扬了公共精神和国家认同感。

总之,曲阜孔庙的祭祀通解包括祭祀对象、祭祀仪式和祭祀意
义。

祭祀活动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孔庙精神重在祭礼】中国现存古代孔庙祭礼乐谱研究

【孔庙精神重在祭礼】中国现存古代孔庙祭礼乐谱研究

《【孔庙精神重在祭礼】中国现存古代孔庙祭礼乐谱研究》摘要:孔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著名养生专家孔令谦2009年9月间,孔子七十六代后人孔令谦,赴曲阜参加孔子世家谱颁谱盛会,结语: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孔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一直被人们视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

今天孔庙的作用如何彰显,台湾的很多作法值得借鉴。

台北孔庙每年都举行春祭和秋祭,春祭简单些,秋祭隆重一些。

通过一些古礼祭拜仪式,来展现祭礼之美,同时表达对于孔子的敬意。

《礼记》中说的清楚,祭礼,并不是什么外在事物使人们这么做的,而是出自人们的内心。

内心怀念逝去的祖先和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

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了解祭礼的意义。

贤德的人举行祭礼,必然受福。

这个“福”,并不是世俗所谓的福。

福就是备,备是百事顺利的名称。

无所不顺称之为备,就是说在内能尽自己的心意,对外能完全顺从天道。

因此贤者的祭祀,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礼而行,以乐慰藉,合乎时节地进献洁净祭品,如此而已,此外并不求神灵给自己什么佑助,降什么福祉。

按照西方对宗教的定义,儒家不是宗教。

但如果我们把宗教看作一种对神圣事物即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体验,看作是对终极存在的信任和关怀,儒家传统中是有宗教情怀的。

比如儒家对“天命”“天道”的敬畏,对天地祖先尽忠尽孝的观念,都是使儒家得以安身立命的宗教情怀。

祭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民众追怀先祖,返回本原,不忘自己从何而来。

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祭礼只有致其敬意,发其真情,返璞归真,才能体现对先祖原初的那种虔敬与诚信。

古时祭祀,最尊贵的酒,叫玄酒,其实就是清水。

平时用细软的席子,祭祀时反而用草编粗席,天子祭天时,不能穿华丽衣裳,只穿素朴大裘,最高贵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

因为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与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显尊贵。

孔子庙都有什么景点

孔子庙都有什么景点

孔子庙都有什么景点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孔子庙的景点,希望能帮到你。

景点列表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

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

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

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

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

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

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

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1729年)易为今名。

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个字,意即他的贡献如同一夺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

因此在孔庙第一进院落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质牌坊,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

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

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

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圣时门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

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 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 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 所有礼仪要 求“必丰、必洁、必 诚、必敬”。


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 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 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 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 “以 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 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 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 会作用。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 圣 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 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 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 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 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 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祭典的名称宜改为“释奠礼”。 第二,祭典日期定于孔子诞日9月28日,既不合礼, 又不合理。 第三,建议恢复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八月)上 丁日释奠的传统。 第四,各地文庙举行释奠礼的日期宜有所别。 第五,释奠礼仪节的设计应该充分尊重传统。 第六,在仪节的设置上,应该增加讲经的环节。 第七,祭文应当固定,不必年年撰写。

我想说的:

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祭孔大典,这 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更让世界对 中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些都对孔子的思想乃至 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肯定。但是各地在如火如荼举行 祭孔大典的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被感化了多少。 有多少我们还不知道的”彭宇”,有多少我们还不知 道的”小悦悦”,有多少我们还不知道的百姓贫苦无 人顾,仿佛在祭孔大典面前这些都成了浮云。我们口 口声声说的“和”、“仁”现在又在哪里,这些应该 很多人都会想过的,我们也应该去反思。所以更重要 的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的实践。

试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

试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


孔庙 祭祀 的嬗 变
孔庙 祭 祀是指 在 固定场 所—— 孔 庙—— 举 行 的
逐渐演变成为具备讲学功能的书院, 这至少可祭祀 孔 子 。此 后 , 各 地 书 院
集音乐 、 歌舞和隆重礼仪等为一体 的综合性祭奠活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2
文化生命体 。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 、 积淀与变革 , 孔
庙 祭祀 在 中 国 、 亚 洲 乃 至 全 球 都 产 生 了重 要 影 响 。 尽 管孔 庙祭 祀 的时 间 、 程序 、 服饰 和舞 乐等 在不 同 时 期 不尽 相 同 , 但尊 重孔 子 、 尊 重 以孔子 为代 表 的历代 贤 哲和 以儒 学为代 表 的传统 文化 这一 本质 却是 相通 的。在 此前 提下 , 梳 理 孔 庙祭 祀 的 形成 、 发展 、 兴 盛 及 衰变 过程 , 提炼 孔庙 祭祀 的核 心构成 , 设计 符 合新 时 期需求 的孔 庙祭 祀 新 构 想 , 成 为 当下 世人 需 要 思
试 论 孔 庙祭 祀 的历史 与革 新
魏 衍 华
( 平顶 山学 院 伏牛 山文化 圈研究 中心 , 河南 平 顶山 4 6 7 0 0 0 )
摘 要: 孔庙祭祀是对 ̄ X - ' t L 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 贤哲的释奠活动 , 经历 了从孔子后裔 、 鲁都曲阜
到天 下通祭 的过 程 , 隋唐 以后成 为传 统社会 的“ 国之 大典 ” 。孔庙 祭 祀 的 时间 、 程序、 服 饰和 乐舞等
祭祀 孔子 活动 渐 次展开 , 成为有别于“ 国学 ” 性 质 的 “ 私学 ” 孔 庙 。无论 哪类 孔 庙 , 其 释 奠礼 表达 的都 是 对此 前华 夏文 化 有杰 出贡 献 者 的敬 意 , 具 有 鲜 明 的 文教 性质 。正 因如此 , 孔庙 又多 被称 为 “ 文庙 ” 。 孔庙 祭 祀 最 早 属 于家 庙 祭 祀 的范 畴 , 具 有 家 庙 性质 的孑 L 庙是 由孔 子故 居 改建 而成 的 。在孔 子去 世 后, 虽然 对其 祭祀 的相 关活 动便 已经 开始 , 但 严格 意

孔庙讲解整理版

孔庙讲解整理版

孔庙讲解整理版讲解词欢迎大家参观嘉定孔庙。

孔庙是人们祭祀孔子的庙宇,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219年,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留比较完好的县级孔庙建筑,享有“吴中第一”的美称。

孔庙又叫“庙学、学宫”,古代地方府、州、县的学校都设在孔庙内,嘉定孔庙在古代也是嘉定县学的所在地。

走近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中间的是建于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两边“兴贤”、“育才”两座牌坊分别始建于南宋年间和元朝,表示孔庙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并且选拔有才能的人。

孔庙的第一道门叫做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用它来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与此。

棂星中门上端有一元代的“鱼龙石刻”,比喻读书人如果能考中秀才进孔庙读书,犹如鲤鱼跳龙门,身价十倍。

走进棂星门,我们看到的这个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即半水的意思。

在古代,天子之学叫辟雍,四周环水,诸侯之学叫泮宫,只能开凿这样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来以示区分。

在泮池之上驾有三座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当时孔庙的中门和泮池的中桥只有官员才能通行,进孔庙拜祭孔子或进学读书的秀才们只能走边门和边桥,当然如果你考中状元就也可以走中门和中桥,因为我们嘉定曾经在清代的时候出过三位状元,他们在衣锦还乡之后都是通过中门和中桥进入孔庙拜祭孔子的,所以这座中桥又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状元桥”。

孔庙的第二道门叫做“大成门”。

“大成”的来历是古代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孟子曾经称赞“孔子之谓及大成”,意思指孔子的学说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大成门左右共昂首伏着7只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赑屃是他第七个儿子,而且它擅长负重又好文,所以经常用它来驼碑,这些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代修建孔庙以及县学和祭孔活动的情况。

过了大成门,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主体建筑——大成殿。

孔庙大成殿都奉祀哪些圣贤

孔庙大成殿都奉祀哪些圣贤

孔庙大成殿都奉祀哪些圣贤孔庙作为国家推崇儒学的标志,主祀孔子,并以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家代表人物配享从祀,分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

为报本追源,还祭祀孔子的上五代先人,并以四配之父配享,以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蔡沈等人之父从祀。

曲阜孔庙既是国家礼制庙宇,又是孔氏的家庙,因而还奉祀孔子夫人、孔子母亲、孔子子孙、孔氏四十三代中兴祖。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从祀。

一、孔子孔庙最初由孔于故居改设,只祀孔子,仅是孔氏的家庙。

孔于去世后,改孔子故宅为庙宇,弟子们陈列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按时祭祀。

东汉史晨谒庙时尚无容像。

北魏时“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面,东向;颜母在中间,南面,夫人隔东一间,东向”(《水经注》卷二十五)。

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兖州刺史李埏又“修建容像,雕素十子”。

此后,曲阜孔庙一直为塑像,历代多次重塑。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成殿遭雷击被焚,孔子像受损,雍正七年命内务府良工新塑。

1966年10月,塑像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毁,1979年临时改用画像,1983年按清雍正七年塑像资料重塑,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手执镇圭。

1984年9月孔子2535周年诞辰举行像龛复原揭幕仪式。

二、四配孔庙袝祭第一等。

因有4人配享,故称“四配”。

汉高祖刘邦过曲阜,祭祀孔子,首以颜回配享。

魏正始二年(241年)齐王曹芳因初通《论语》,遣官致祭国学,也以颜回配享孔子。

唐总章元年(668年)命以颜回、曾参配享。

开元八年(720年)以十哲袝祭后,颜回为十哲之首,曾参列十哲之后。

宋元丰七年(1084年)又以孟子配享孔庙,位居颜回之次。

崇宁三年(1104年)增王安石配享,居孟子之次。

靖康元年(1126年)右谏议大夫杨时上言王安石学术荒谬,经朝廷允准削去王安石配享。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命增曾参、孔伋配享,始成四配之名。

当时曲阜在蒙古政权统治下,至元延祐三年(1316年)御史中丞赵世延上言,孔庙南北祭礼不宜有异,曲阜孔庙才有四配之设。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每年的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日。

当天,曲阜孔庙内礼乐和鸣,庄严肃穆,盛大的公祭孔子大典这里举行。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真正的孔庙祭祀典礼。

孔庙的主要用途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这也是孔子后裔的主要职责。

孔庙祭祀即从孔庙设立之日时起。

汉以后,随着孔子地位的逐步升高,祭祀的规格也就逐渐提高。

南朝时期,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5年),皇太子释奠首次用乐《登歌》。

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春二月,定祭孔子庙之制,惟用酒脯,禁妇女杂合。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帝谒孔子庙,释奠用《永安之乐》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

孔庙大成殿内孔子塑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冬十月,运《登歌)乐器于阙里孔子庙;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春正月,置孔子庙雅乐;六年,从孔思晦之请,置阙里孔子庙司乐一员。

此后,曲阜孔庙祭祀便有了专门的司乐。

后逐渐形成定制大成之乐。

明以后,大成乐舞生一般在120人左右,多时可达180余人。

主要乐器有:龠(yuè)、篪(chí)笛、埙(xūn)、巢笙、和笙、编钟、编磬(qìng)、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瑟、柷(zhù)、敔(yǔ)等,配以钟鼓。

祭孔大典孔庙祭祀分为释奠仪、月朔释菜仪、月望行香仪、岁时常祭仪、告祭仪祭中兴祖仪、皇帝亲祭大典、御遣官祭告仪等种类。

释奠每年举行四次,规定在每季的仲月上丁日举行,因此,也称“丁祭”。

“丁祭”的程序最为复杂,所有参加祭祀的官员、族人、执事等人均需在祭祀的前三日开始沐浴斋戒。

临祭之日,设钟鼓于杏坛,鼓三通后,祭仪正式开始。

先由掌宰官瘗(yì)毛血迎神,由太祝、太史接神至殿内。

衍圣公依次在孔子及四配神位前上香、奠帛、献爵、读祭文,然后行初献、亚献、终献礼。

再行饮福受胙(zuò)礼,即由太祝代表神向衍圣公赐福酒和福胙(肉)的仪式。

孔子庙祭祀活动

孔子庙祭祀活动

孔子庙祭祀活动孔子庙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旨在向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表示敬意,并祈求他的保佑和指引。

下面将从孔子庙的历史背景、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孔子庙的历史背景孔子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而修建的庙宇。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圣人。

孔子庙最早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庙宇,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庙宇内设有孔子的神像,供奉着孔子的牌位,以及用来举行祭祀活动的祭坛。

二、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孔子庙祭祀活动通常在每年的9月28日举行,这一天是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祭祀活动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上午的庙庭祭祀和下午的文化活动。

上午的庙庭祭祀是孔子庙祭典的重要环节,由政府官员、学者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仪式开始前,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整齐划一地着装,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首先,主持人会宣布祭祀活动的目的,然后由一位代表向孔子的神像行三鞠躬,表示敬意。

接着,大家会一起高唱《大成至圣先师颂》,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随后,会有一位代表朗诵孔子的《论语》或其他儒家经典,以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

下午的文化活动则是为了丰富祭祀仪式,使之更具文化内涵。

这些活动包括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书法展览、经典诵读等。

此外,还会举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参与,共同研讨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传承。

三、祭祀活动的意义孔子庙祭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和纪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祭祀活动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孔子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通过举办祭祀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祭祀活动还具有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庙庭祭祀是一种集体仪式,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孔庙

孔庙

大成殿前露台过去是祭孔时舞蹈奏乐的地方。现在每年9月26日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 两庑大成殿两侧是东西庑,每庑长163米,原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为石刻陈列。东庑陈列着汉、魏、隋、唐、宋、元碑刻44块,堪称孔庙一绝,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文字演变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西庑现陈列100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是研究我国汉魏时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殿内神龛木雕游龙飞凤,精美异常,龛内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夫人,春秋时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关于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宋代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其后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年间寝殿遭火灾,重建时改为神主牌位。圣迹殿孔庙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建造。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连环画。孔庙东路为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为孔子当年故居。诗礼堂是纪念孔子教子学诗礼的地方。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里见儿子孔鲤从身边走过,问:“你学诗了没有?” 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回去后认真地学习诗经>>。隔了一段时间,孔子又问孔鲤,“你学礼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孔鲤又认真地学习礼记>>。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诗礼堂院内有一株唐槐和两棵银杏树,虽历经千载,仍枝叶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银杏,至今仍硕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诗礼银杏”即来源于此。 孔子故宅井位于诗礼堂后,因是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所以历来被称作“圣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 >、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庙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去参观孔府。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释奠用六佾舞、轩悬之乐。
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年
文圣尼父
令祀孔子及周公皆由牧守执事,此为有司祀庙之始。
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年
孝文帝元宏幸阙里,亲祀孔子。诏兖州为孔子起园栽柏,修饰坟垅。
北魏永熙三年
534年
孝武帝亲祀孔子。敕诸大臣讲经。
东魏兴和元年
539年
兖州剌史李珽塑孔子及十弟子像,立碑于庙。
北齐天保元年
诏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十人从祀孔子庙。
元延祐三年
1316年
诏春秋释奠孔子,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此为孔庙四配之始。
元至顺元年
1330年
以董仲舒从祀孔庙,位列七十子后。
元至元四年
1338年
曲阜县尹孔克钦于孔子讲堂旧址创建洙泗书院,设山长一人奉祀。
明洪武元年
1368年
明太祖诏以太牢祭孔子,并遣官到阙里致祭,赐祭田两千大顷,置林庙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历史年号
公元纪年
孔子封号(尊称)
孔庙释奠
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
前478年
尼父
鲁哀公立庙,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
汉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汉高祖至阙里孔庙,以太牢祀孔子。
汉元始一年
公元元年
褒成宣尼公
封孔子十六代孙孔均为褒成侯,奉孔子之祀。
汉建武五年
29年
光武帝刘秀东征,过鲁城,命大司空宋弘以太牢祀孔子。
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
宣父
诏兖州修阙里孔子庙。
唐贞观二十一年
647年
诏以左丘明、谷梁赤、戴蚤、毛苌等二十二人配享孔庙。此为先儒从祀孔庙之始。
唐显庆三年

孔庙从祀的“四配”和“十二哲人”

孔庙从祀的“四配”和“十二哲人”

孔庙从祀的“四配”和“十二哲人”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

但奉祀的又不限于孔子一人,还有从祀的“四配”、“十二哲人”、“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崇圣祠还奉祀孔子上五代先祖先妣等,共计180余人。

可以说,奉祀的是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历朝累代儒家思想继承和传播中的最优秀人物。

现分别介绍如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诞生。

仙逝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73岁。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巨人,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他在政治、教育、哲学、文学、史学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传承者,晚年倾其全部精力收集古籍,著书立说,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鸿篇巨著的编纂。

除《乐》一书失传外,都成为千百年来特别是科举时代中国文人学子们的经典教科书。

孔子又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主张把教育从上流社会扩大到平民阶层。

同时,他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出了一套行为规范。

自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学说成为2560余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正统,被后人推崇为圣人,尊为“至圣先师”。

一、四配四配,指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人。

古时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左右。

颜回、孔伋居东,曾参、孟轲居西。

其始配之年是:颜回为三国魏齐王正始二年(241年),曾参为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孟轲为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孔伋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

四人的封号是:兖国复圣公颜回;伋国宗圣公曾参;沂国述圣公孔伋;邹中亚圣公孟轲。

“四配”是最受儒家门徒推重的孔子学说的四大传人。

其生平如下:颜回(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年),字子渊,鲁国人,孔子弟子。

性格恬静,长于深思,安贫乐道。

一生都追随孔子学习和生活,是孔子最钟爱、最得意的门生。

对于“仁”德的修养,颜回为最高。

荀子:被逐出孔庙的礼学大师

荀子:被逐出孔庙的礼学大师

荀子:被逐出孔庙的礼学大师先秦三大儒,就影响来说,荀子不如孟子,孟子不如孔子。

如果你去过曲阜孔庙,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在孔庙里特别讲究论资排辈:除了享受主祭的孔子外,他的亲传弟子颜回、曾参,第二代弟子子思,还有第四代弟子孟子,皆受配享。

本来,“孔子之后无圣人”,那孔子岂不很孤独吗?于是,除了将孔子尊为“至圣”外,其余四个人也冠以圣者之名: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

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孔伋,孔子的孙子。

这4人就是孔庙里的“四配”,配者陪也,作为圣人孔子的陪衬而享受祭祀。

之外,还有十二哲、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加起来有一百多号人呢,构成一个庞大的儒家圣贤系统。

但是,所有这些人里面,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人,他就是荀子。

司马迁《史记》里将孟子、荀子合传,称“孟子孙卿列传”,明摆着是孟荀比肩,不分伯仲,为什么后来的荀子就默默无闻了呢?我们今天觉得荀子的影响不如孟子,实际上,荀子在宋代以前影响比孟子还大。

而且荀子在孔庙里面本来是有牌位的,后来却被逐出孔庙,连配享资格都没有,让人匪夷所思。

下面我们来分析荀子的身份之谜。

一、荀子身份的变化儒家作为一个学派是孔子创立的。

孔子以后的数百年间,儒家演变为种种派别。

到战国晚期,“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儒家分出八派,墨家分出三派,这是韩非说的。

造成这种复杂的分化的原因,主要是时代变了,诸子百家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荀子思想的多元性、多样性是他的时代造成的。

1、荀子是战国晚期最有学问的学者荀子是赵国人,比孟子晚出约70年,这个时候已经是战国晚期。

荀子的生平事迹记录很少,我们根据相关材料,整理出荀子经历的几次关键事件:其一,在秦国与秦昭王讨论儒家的作用。

秦国重视法家,富国强兵,效果明显。

荀子见秦昭王,秦昭王问他:“儒家有用吗?”这确实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从孔子到孟子以来,儒家的以德治国理想四处碰壁。

荀子后来写了《儒效》、《非十二子》、《富国》、《王霸》等等文章,都是荀子对于儒家本身的反思。

孔庙小学试卷

孔庙小学试卷

孔庙小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庙是纪念哪位古代思想家的?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2. 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因材施教B. 学而不厌C. 知之为知之D. 无为而治3. 孔庙通常位于城市的哪个方位?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4.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孔庙的建筑中,哪一项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A. 大成殿B. 钟鼓楼C. 藏书楼D. 讲经堂6. 孔子的故乡是哪里?A. 曲阜B. 洛阳C. 成都D. 杭州7.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A. 政治改革B. 文化教育C. 经济发展D. 军事战略8. 孔庙中常见的“杏坛”象征着什么?A. 教育B. 政治C. 经济D. 军事9.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勇敢D. 智慧10. 孔子的学说在哪个朝代被正式列为国家教育体系?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孔子的学说主张“________”,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

12. 孔庙的建筑布局通常以________为中心。

13.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________”,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14. 孔子的学说中,“________”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15. 孔庙中的“________”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16. 孔子的学说在________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17.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________”的品德。

18. 孔庙中的“________”是存放孔子著作的地方。

19. 孔子的学说主张“________”,即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和谐。

20. 孔庙的建筑通常采用________风格,以体现儒家文化的庄重和典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2. 请描述孔庙的建筑风格及其象征意义。

两汉至南北朝鲁城孔庙祭祀废兴考论

两汉至南北朝鲁城孔庙祭祀废兴考论

两汉至南北朝鲁城孔庙祭祀废兴考论摘要:自从汉高祖刘邦亲祭孔庙,孔庙地位提升,而汉武帝开启独尊儒学的政治传统,使鲁城孔庙变得崇重。

经西汉元帝为孔子立祀负责孔庙祭祀、东汉为孔庙设立百石卒史,鲁城孔庙受到国家保护,成为显赫的孔子纪念地。

至西晋,孔庙祭祀成为国家祀典,此后至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年间的三百年里,孔庙成为正统政权的象征之一,因此,虽然由国家领有的孔庙祭祀屡经停废,但东晋、刘宋王朝重视孔庙的领有权,使得孔庙祭祀能够屡毁屡立。

北魏占据孔庙所在地区后,恢复国家主持的孔庙祭祀,改革民间的孔庙祭祀习俗,并在京师平城为孔子立庙。

所有这一切为日后曲阜孔庙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鲁城孔庙;四时祭祀;继祀对于曲阜孔庙所拥有的崇高地位而言,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鲁城孔庙逐渐成为国家祭祀。

由于战乱、分裂以及政治斗争等原因,鲁城孔庙屡次被弃置于国家保护之外,却总能屡毁屡立。

学界对孔庙祭祀已有系统研究,但是对于汉至南北朝时期鲁城孔庙祭祀的废兴史尚少关注,考察这一过程有助于了解孔庙历尽磨难却渐趋兴盛的因由,故笔者将愚见罗列于此,以求大家指正。

一、墓祭与庙祭孔子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地和庙祭祀他。

在西汉之前,墓地祭祀更具有社会性,当地人在墓地祭祀孔子,一些礼仪活动也在墓地进行。

司马迁记载道:“孔子葬鲁城北泗上,……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

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1](P1945)鲁人岁时祭祀孔子墓,也在那里举行讲礼、乡饮礼和大射礼等礼仪活动。

从这条资料看,社会对于孔子的纪念活动是在孔子墓地进行的。

孔子去世第二年(前478年),弟子们以孔子“故所居堂”立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1] (P1945),据郦道元记载:“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面,夫人隔东一间东向。

”[2](P376-373)庙祭主要为家族祭祀。

比较一下早期的墓祭与庙祭,前者更隆重一些。

首先,孔子墓地规模远大于庙,裴骃《史记集解》于“孔子葬鲁城北泗上”下引《皇览》曰:“孔子冢去城一里。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大成殿奉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孔庙东庑奉祀先贤先儒合计七十四位。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

)1 先贀蘧瑗字伯玉,卫国人,仕灵公称贤大夫。

2 先贀澹台灭明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贀原宪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4 先贀南宫适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贀商瞿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6 先贀漆雕开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贀司马耕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8 先贀梁鳣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贀冉儒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10 先贀伯虔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贀冉季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12 先贀漆雕徒父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贀漆雕哆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14 先贀公西赤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贀任不齐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16 先贀公良孺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贀公肩定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18 先贀鄡单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贀罕父黑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20 先贀荣旗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贀左人郢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22 先贀郑国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贀原亢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24 先贀廉洁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贀叔仲会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26 先贀公西舆如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贀邽巽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28 先贀陈亢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贀琴张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30 先贀步叔乘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贀秦非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32 先贀颜哙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贀颜何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34 先贀县亶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文庙,又叫孔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象征,主要用来祭祀孔子及历代贤儒。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希望你喜欢。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文庙祭祀时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祭”。

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孔子去世那年(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

此后,它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至今仍在海外盛行,堪称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公元3世纪左右,朝鲜就开始举行文庙祭祀。

11世纪,越南开始兴建孔庙祭祀孔子。

15世纪起,日本在江户时期建立了大量孔子庙。

有庙就有祭祀,这就是文庙释奠礼。

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9月28日上午,祭孔活动在曲阜、上海、衢州、建水、武威、长春、香港、台湾、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同步隆重举行,反响巨大。

如今,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韩日欧美等国家,每年都有释奠礼等纪念孔子的活动。

文庙释奠礼为何能在海外传播千年而不绝?首先,是因为孔子学说有世界性意义。

孔子心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孜孜以求的是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他主张从调适自我、完善人格出发,以和睦家庭,均衡社会,平治天下。

有学者将孔子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并称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奠定者”、“人类文化史里的四大智慧巨星”。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体大思精,作为一种实践性文明,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一个“儒家文化圈”。

孔子学说对东亚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伦理观念、政治制度、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并不亚于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这些国家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孔子的教导;又“祭神如神在”,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其次,是因为文庙释奠礼可以因地因时而变。

在孔子看来,每个历史时期的制度都有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世事变迁,礼法自有损益。

冬至孔庙祭祀习俗

冬至孔庙祭祀习俗

冬至孔庙祭祀习俗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孔庙祭祀。

本文将探讨冬至孔庙祭祀的习俗内容及其意义。

冬至孔庙祭祀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封建社会。

孔庙是供奉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地方,被视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每年的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孔庙,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敬意。

孔庙祭祀习俗的具体内容包括:1. 祭拜孔子和先贤:当天,人们会准备各种祭品,如猪、牛、鸡等食物,以及水果、蔬菜、米酒等供品,用于祭拜孔子和先贤。

这些祭品象征着人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祭祀仪式:祭祀仪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宰杀祭品、焚香拜祭、诵读经文。

在宰杀祭品环节,人们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将祭品宰杀,并将血洒在祭坛上,以示诚心。

然后,人们会点燃香火,向神明行礼,并将供品摆在祭坛上。

最后,由负责祭祀的人员带领众人一起诵读经文,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3. 表演文艺节目:在孔庙祭祀期间,会有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如舞狮、舞龙、戏曲等。

这些表演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向神明献上的一种礼物,以表达人们的敬意和喜悦之情。

冬至孔庙祭祀习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意义:1. 儒家文化的传承:孔庙祭祀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家学说的认同,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2. 社会和谐稳定的期许:冬至孔庙祭祀习俗传承于古代封建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期许。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伟大导师,通过祭祀向孔子表达感激之情,并借此祈求来年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3. 众人团结向上的力量:冬至孔庙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手段。

通过祭祀仪式和表演节目,人们可以在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下团结在一起,增强凝聚力和向上的力量。

总之,冬至孔庙祭祀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行祭祀仪式和表演节目,人们向孔子和儒家学说表达敬意,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

孔庙三碑述要

孔庙三碑述要

龙源期刊网 孔庙三碑述要作者:董伟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9期孔庙三碑即《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

中国古代为歌功颂德,常立碑刻铭,以传永远,汉代此风盛行,东汉两百年间,所立碑碣甚多,直至今日,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遗留下来且保存完整的碑石数百种之多,可以想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毁坏的更是不知凡几。

汉隶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

史载;明朝学者欲得孔庙汉碑,求之多年而不得。

孔庙三碑成于隶书发展的黄金时期,且为那个时代公认的经典之作,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故学书者视之为瑰宝。

《乙瑛碑》又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孔庙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孔龢碑》等。

碑高198厘米,宽91.5,厚22厘米,凡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立于汉桓帝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十八日。

碑文所载;鲁相乙瑛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执掌礼器与祭祀诸事暨孔庙日常事务。

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和,所以此碑又称《孔和碑》。

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

其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且书风严谨,体势方整,秀丽隽永,深具宗庙之美。

此碑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其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灵秀中体势雄浑。

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清方朔跋此碑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

”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清方朔跋此碑曰: "《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中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王若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10-11[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孔庙祭祀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11CLSJ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魏衍华(1982年-),男,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孔庙祭祀的“因革损益”观魏衍华(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典活动,它经历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国家通祭的过程,成为隋唐时期以后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

在不同时期,虽然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不尽相同,但变化都遵循“因革损益”的原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此项遗产,也为当前探索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孔庙;祭祀;改革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38(2014)01-0107-04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记载来看,早在上古时期,祭祀就已经成为时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避免祭祀过程中出现“淫祭”和“谄媚”现象,先秦时期的祭祀对象有着明确规定,如《礼记·祭法》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类似说法亦见于《国语·鲁语上》,孔庙祭祀无疑应是遵循此原则的产物。

它在继承上古时期庙堂祭祀的传统,也从当下社会的变革与演进中汲取诸多有益营养,成为相对稳定而又随时因革损益的文化生命体。

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承、积淀与变革,孔庙祭祀早已成为影响中国、东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尽管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舞乐等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但尊重孔子、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贤哲和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这一本质是相通的。

在此前提下,梳理孔庙祭祀的形成、发展、兴盛及衰变过程,提炼孔庙祭祀的核心构成,设计出符合新时期需求的孔庙祭祀构想,就成为摆在当下世人面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孔庙祭祀孔庙祭祀,顾名思义是一场在固定的场所———孔庙———举行的集音乐、歌舞和隆重礼仪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活动。

据统计,从山东曲阜出现首座孔庙伊始,至清末废止,中国历史上曾建有1560多座孔庙,分布于自中央政府到偏远山区的各个区域,构成中国的文庙群体。

随着孔子思想跨出国门,影响世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也相继建有规模与性质不尽相同的孔庙,构成海外孔庙群体,以韩国成均馆、日本汤岛圣堂等为代表。

然而,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此类孔庙建筑虽曾几经修葺、重修,甚至迁建,多数都已消失,但在落成后举行的各类释奠活动,理应属于孔庙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为孔氏后裔、各级政府和文人墨客参谒的专属场所。

然而,由于地域、性质和规格的差异,其承载的历史功能则存在明显差异。

有的主要是以孔氏后裔为参祭者,如曲阜孔氏家庙和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有的主要是以中央政府官员为参祭者的太学孔庙,其建筑风格基本仿照皇宫规制,规格较高,具有“国庙”性DOI:10.16140/ki.ydxk.2014.01.025质,如曲阜阙里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为代表;其余为数众多的是国立地方孔庙,自唐贞观四年(630年)至清末,地方州县都建有其“学庙”,祭祀对象主要是孔子,还有少数当地的儒家代表人物。

此外,受唐代朝廷设立书院的影响,以私人治学为主的书堂也逐渐变成具备讲学功能的书院。

自岳麓书院仿国子监祭祀孔子始,各地书院祭祀孔子活动渐次普及,成为有别于“国学”性质的“私学”孔庙,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尼山书院、洙泗书院等。

无论哪类孔庙,释奠礼表达的皆是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敬意,具有鲜明的文教性质,这亦是中国人习惯称孔庙为“文庙”的原因所在。

孔庙祭祀最早是家庙祭祀,具有家庙性质的孔庙是在孔子故居上改建而成的。

在孔子去世后,虽然祭祀孔子活动就已经开始,但严格意义上的孔庙祭祀则是在将孔子故居改作庙宇后的事情。

据学者考证,孔子故居改为孔子庙的时间应该在子思去世(公元前402年)或略后[1]。

隋唐时期以前,由于传世文献中有关此项祭祀活动,仅有“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祭祀的环境和规格都不太清楚,大体源于民间礼俗,仅有醴酒稻粟,“牲用犬”,等等。

孔庙家祭活动在唐代基本固定下来,主祭孔子,以伯鱼、子思配祀。

而宋代之后,北方家庙添加“兴祖”中孔仁玉,南方家庙中还祭祀孔端友。

尽管家祭性质的孔庙祭祀开始很早,但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仍然是“国祭”的孔庙祭祀。

唐代之前,孔庙祭祀时有浮动甚至混乱,至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孔子在国学祭祀中的独尊地位得以确立,至少在皇太子亲释奠时,迎神、太子行、登歌典币等仪式都有专门的乐章,称为承和、肃和、雍和、舒和等。

唐太宗之后,孔庙祭祀虽然屡有变革,但释奠礼作为大祀,笾豆用十二之数,规格皆与社稷相同,甚至明清时期释奠礼还由六佾升为八佾,笾豆等礼器的数目皆与天子等同。

在“国庙”祭祀中,除主祭孔子外,还有大成殿内的四配、十二哲和孔庙两庑的历代圣贤。

以乐舞为例,自隋文帝时期专用祭祀乐舞开始,经宋元明清时期逐步完善,孔庙祭祀形成完整的仪式,主要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和送神等。

在孔庙大成殿前所举行的各类祭祀仪式,习惯上称为“释奠礼”,即在祭祀过程中,将特定的音乐、舞蹈、祭品等陈设、呈献于至圣先师孔子面前,以表示崇敬之意。

当然,最初的孔庙祭祀原本属于个人行为,祭祀者主要以孔子后裔、孔门后学和各级官吏。

此后,祭祀活动则呈献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早期祭祀仅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两次,至东汉明帝时期又增为春、夏、秋、冬“四大丁祭”和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一、中秋节、重阳节、十月初一、腊八节、除夕节等“八小祭”,形成非常完备而严格的祭祀体系。

1934年国民政府又将孔子诞辰日的农历8月27日,列为国家纪念日而上升为“大祭”。

此时孔庙祭祀对象,除孔子外,历代先贤、先儒还以动态方式出入于孔庙而受到祭祀。

至民国时期形成四配、十二哲、一百五十六位从祀者的庞大规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孔庙祭祀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社会,孔庙祭祀曾被视为“国之大典”,有极其完备的祭祀场所、礼乐制度、组织机构、经济基础和服务队伍,并且世代相延、与国咸休。

孔庙祭祀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应和孔庙祭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度有关。

首先,孔庙家祭源于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亲属活动。

然而,由于孔子的儿子伯鱼先其而去世,其孙子思尚且年幼,祭祀活动主要由孔门弟子承担,如“岁时奉祠孔子冢”、“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陈设孔子“衣冠琴车书”于“故居所堂内”等。

即是说,孔子故居、孔子冢都成为孔门后学寻求“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直至今日此项功能仍为中华民族重建“精神家园”时所倡导。

实际上,曲阜孔庙祭祀具备的此类“拟血缘性”和“血缘性”的双重性质,贯穿于孔子以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在中国传统祭祀史上占据显赫位置。

作为“国祭”的孔庙祭祀其依据应是古代学校的释奠礼,荀子曾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礼论》)。

其实,至迟西周时期中国就已设置官学,周代的官学则分为都城国学和地方乡学两类,根据礼制都要对先师进行岁时祭祀,如《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

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虽然当时何人为先师?何人为先圣?都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自隋开801殷都学刊2014年皇元年(581年)赐孔子以“先师尼父”后,孔子为“先师”地位逐渐得到后世认同,如独享的“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称谓就是最好的明证。

配享和从祀则是孔庙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秋之前,虽然以弟子陪祀先师接受后人拜祭并没有明确记载,似乎属于后世的创举,但梳理传统礼制则会发现,它与古代郊祀、社稷中有主、有配的传统密切相关。

如《礼记·祭义》中有“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的记载;而宋代方悫也说:“有其祀,必有其配。

故主以日,而又配以月也。

犹之祭社,则配以句龙;祭稷,则配以周弃焉。

”[2]据史料记载,祭祀社稷的仪式已通行于汉代,“配位”之典也已成为惯例。

如汉武帝时期的“礼达”“后土”(《汉书·郊祀志》)、王莽时期的“祀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后汉书·志第八》),光武帝三十三年正月辛未举行的郊祀,更开启了“别祀地祗,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坛上,地利群神从食,皆在坛下”(《后汉书·志第九》)的先例。

这也是后世孔庙配享从祀制度的重要依据,如台湾学者黄进兴先生说:“后世孔庙‘配飨’诸儒位居殿堂,而‘从祀’之儒只能忝列两庑,其渊源即在此。

”[3]孔庙祭祀使用的乐舞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庙堂祭祀用舞乐本是周朝旧制,称为庙堂雅乐。

拥有“四代之器、服、官”和“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礼记·明堂位》)的鲁国尤重此法,凡大祭大祀时必定使用舞乐,如“鲁有禘乐,宾祭用之”(《左传·襄公十年》)、“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等等。

遵照这一传统,当孔庙为历代皇朝修缮和扩建时,庙堂舞乐的应用也自然会被纳入到祭祀的议程,古老的鲁国庙堂乐舞借此机缘也得以传承。

如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6年)章帝曾至阙里鲁祠“作六代之乐”,南北朝时制定“轩悬之乐”和“六佾之舞”,成为永久定法,此类乐舞一直流传至民国时期。

当然,由于朝代的更替,祭孔舞乐在体现孔子精神前提下也有所更新,如乐器配置、服装设计、出舞人数、表演形式等,都展现出新时代的元素。

当然,在持续两千多年的孔庙祭祀中,不仅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孔庙祭祀的各个环节,而且孔庙祭祀也反过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一方面,孔庙祭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得以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而古老的雅乐、舞蹈等在“损益”中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孔庙祭祀对中国传统社会士人的心理、灵魂及民间习俗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以从祀制度为例,明代学者瞿九思曾说:“从祀大典,乃乾坤第一大事。

”[4]即是说,死后能从祀于孔庙两庑的信念,直至清末仍萦绕于士人的脑海之中,如一位自称“梦醒子”的清代文人曾感叹说:“人至末世而莫能分食一块冷肉于孔庙,则为虚生。

”[5]他能有如此的感慨,无疑是受到了孔庙祭祀现场气氛和文教意义的深刻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