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题:
\ 1、工序同期化:所谓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的工序时间定额,使它们等于流水线节拍或者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
2、劳动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3、期量标准:就是经过科学分析和运算,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组时间和数量标准。
4、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定的控制目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种费用支出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5、狭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产品制造完毕为止的过程。
6.网络计划技术:是指在项目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时间、费用、资源等要素的不断调整,寻求实现项目目标的最优计划方案的一种方法。
7.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的连续而制定的必要的在制品数量标准。
8.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9.工序:指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设备)上,一位工人(或一组工人)对劳动对象连续实施的生产作业,是生产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10.投入提前期:是指制品在某工艺阶段投入生产的日期比成品完工日期应提前的天数。
11.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的连续而制定的必要的在制品数量标准。
12. 广义的生产过程:即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包含了生产技术准备、加工制造、辅助生产和后勤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称。
13、柔性制造系统:是指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为基础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14、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设计、规划和
控制的过程。
15、工作设计:是关于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一项管理职能。
16、企业资源计划(ERP):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
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衔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17、生产周期:是指加工对象从投产起,到它完工时止所经历的日历时间。
18、生产物流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主要是对加工过程中的物料进行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
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19大规模定制: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单件(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制加工制造任意多数量的产品,是为了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20、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
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21、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同种工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22、设计能力:是指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23、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件、组件、
部件、产品的总称。
24、出产提前期:是指制品在某一工艺阶段出产的日期比成品出产完工日期提前的天数
25、工序能力:指工序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是衡量工序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
26、设备管理: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27、工作轮换:为避免对工作的厌烦感而定期把员工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
28、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和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它们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29、新产品:在产品特性、材料性能等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可分为全新产品、改进新产
品、换代新产品。
30、工作扩大化: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适当扩展,使员工有更多工作可做。
31、质量功能展开: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充分倾听顾客的声音。首先利用各种技术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然后把顾客需求转换为技术需求。
32、5S活动: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达到提高素质的活动。
33、全面质量管理: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个部门有关质量管理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运营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2、运营战略是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用以支持(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
3、生产管理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工作的总称。
4、产品竞争力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适合(市场需要)的能力,该能力可以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
5、产品开发是一个从产生(概念产品)开始到制造出成品为止的完整过程。
6、市场需求是由人们的消费需求构成的,以人们的消费能力为极限,其总和构成(市场容量),或称有效的市场需求。
7、企业内部基本生产单位是指直接从事企业(产品加工)的生产单位。
8、按产品专业化组成的生产单位其主要缺点之一是对产品变化的(应变能力)比较差。
9、构成企业生产过程的最基本单位是(工序)。
10、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如供电、供气、工具模具制造、设备维修等活动。
11、工作设计的目的是使工作分配能符合(组织)的技术要求以及能符合承担工作任务的员工的个人要求。
12、批量是指一次投入生产的同种(制品)的数量。
13、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14、企业在年度计划中规定本年度要达到的实际生产能力称为(计划能力)。
15、企业总体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生产资源。
16、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支,理论上最完善,实际应用得最广泛。
17、流水线作业指示图表是根据流水线的(节拍)和工序时间定额来制定的。
18、在大量流水加工生产中,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有(在制品定额法)和定货点法。
19、在生产任务稳定的条件下,日产量不变,则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成(正比)关系。
20、生产提前期是以生产周期和生产间隔期为参数,以成品的(出产日期)作为计算基准,按产品工艺过程的相反顺序计算的。
21、项目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的成功,即保证项目在限定工期内按(预算)和预定的质量标准完工。
22、网络图的关键线路是(作业时间和最长)的线路。
23、灵敏度是一个反映(控制系统)采取控制行为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24、对生产活动实施控制,主要是运用控制论中的负反馈控制(寻的性)原理和前馈控制的预防性原理,两者的作用都是为了把系统的输出量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25、在企业实际生产进度控制中,制定控制措施与实施的职能由(生产调度)部门一家承担。
26、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流水生产进度的关键因素是(设备)。
27、从库存控制的目标看,影响库存决策的因素主要有需求、定货/生产、库存费用和(库存策略)。
28、一个库存系统中,库存量因(需求)而减少,随补充而增加,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29、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它是一个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30、企业成本控制中心应该由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由(总会计师)领导。
31、节拍是(大量流水生产)类型中的期量标准。
32、生产管理发展的规律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明确自己应该向市场提供怎样的产品。其次,需要考虑采用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制造产品,才能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