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全套8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资料卡片: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部落联盟:以氏族为单位,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组成了部落。
每个部落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
由两个以上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盟,称为部落联盟。
甲骨文: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物,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
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又名“殷墟”,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夏商周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西周建立。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国家是如何形成的?
(2)了解早期国家发展状况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3)“家天下”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4)商代政治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5)简要介绍西周的分封制度。
(6)简要介绍宗法制度。
(7)什么是“礼”和“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学习:
(1)如何全面认识分封制?
概念
形成
完善
解体
作用
评价
(2)如何全面认识宗法制?
概念
内容
维系
瓦解
影响
3、知识整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反映早期政权与神权结合的活动是()
A、祭祀
B、部落会盟
C、“王”手握斧钺
D、黄帝发动战争
2、为适应战争需要而出现的是()
A、氏族
B、文字
C、国家
D、城
3、政治权力的“传贤”演化为“传子”,这一现象不是()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D、历史的进步
4、首开“家天下”制度的是()
A、尧
B、启
C、舜
D、纣
5、采用“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和“家天下”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6、“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二)材料解析:
7、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记》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三)问答题:
8、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五、学习延伸
(一)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近代历史,也影响着今天的中国,想想看,“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对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完成具有什么重要意
义?
(二)相关链接:
①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韦庆远、王德宝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资料卡片:
蒙恬:(?──前210),祖居齐国,祖父蒙骛、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公元前221年,在秦国统一六国之际,匈奴乘机南下,新建立的秦王朝遭到严重威胁。
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有效地巩固了秦朝的北方边防,他的名声“威振匈奴”,终秦之世,匈奴铁骑不敢南下牧马,秦朝的北方获得了一段和平时期。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战国末秦国政治家。
年轻时当过楚国小吏,后来成为秦朝的丞相。
秦统一全国后,他反对分封制,积极维护中央集权。
主张焚《诗》、《书》,禁私学。
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的文字,并著《仓颉篇》(今佚,有辑本),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使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来他为赵高所忌,惨遭杀害。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丞相李斯则认为:“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
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
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
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
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
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秦汉王朝的更替: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秦是怎样统一中国的?
(2)说出秦的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名称?(3)说出秦中央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能?(4)秦是怎样加强思想控制的?
2、合作学习:
(1)你知道“皇帝”制度是怎样确立的吗?(2)如何全面认识郡县制?
(3)秦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初步确立的?有什么影响?
3、知识整合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2、秦朝时,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行政管理
C、军事管理
D、监察事务
3、秦朝监理国家监察事务的中央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廷尉
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5、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有学识素养的人以传统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批评时政
B、欣赏和实践法家的思想
C、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D、钳制人的思想,破坏古代文化
(二)问答题:
6、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分析。
五、学习延伸
(一)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二)相关链接:
①翦伯赞著:《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林剑鸣、赵宏著:《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中国历史博物馆:
④中青网史海泛舟:/history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资料卡片:
三皇五帝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
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
“五帝”,也有不同看法。
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昊、少昊;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政体:政体是国家形式概念的一部分,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为掌握和维护自己的政权,管理国家,实现国家统治的形式。
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尚书台:东汉中枢机关。
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
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5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
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但台官职位卑微,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
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
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
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科举制: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代的科举制度在科目设置、类别划分、科试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趋于制度化。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因此后世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至宋朝,科举制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变革。
明清两代科举制极为兴盛,逐步发展成一种极为规范而又严密的制度体系,但与此同时,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因为无法顺应时代要求,考试内容一成不变、文章形式囿于八股,使得士人学问空疏、八股闭塞民智、科场分清浊流、吏治日益腐败等科举制带来的弊端日益显露。
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颁布了开办学堂、停止科举的诏令,科举制度正式宣告结束。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皇帝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2)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3)古代监察体制是怎样形成的?试作简要评价。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了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5)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2、合作学习:
举例说明君主专制政体的如何得到强化的?
3、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看都带有封闭性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3、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散宰相权力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在古代,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者官职是①秦朝御史大夫和郡监御史②汉代州刺史和御史大夫③历史御史台、都察院等④宋中书门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有人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这是指的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取决于什么?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五、学习延伸
(一)科举制度的实施背景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
(二)相关链接:
①陈仲安、王素著:《汉唐职官制度》,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②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资料卡片:
朱元璋(1328~1398) 明朝开国皇帝。
祖籍为江苏沛县,其祖、父为生活所迫,一再迁徙,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
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1387年,统一了全国。
在位31年,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永乐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
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
1424年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宦官:也称太监、寺人、阉人、内侍,是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宫中替皇族服务的被阉割的男性。
宦官是由外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进宫担当。
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清朝皇帝一览表:清朝世系表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有什么影响?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
(2)军机处是怎样建立的?如何评价?
(3)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4)元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过什么变化?(5)结合时代背景说说晚清政治制度的变化。
2、合作学习: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知识整合
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轨迹。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2、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3、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设置的军政机构
4、清朝晚期设置的资政院的职能相当于西方的()
A、国务院
B、议会
C、内阁
D、内务部
5、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初……军国大事,皆交议政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宪庙设立军机大臣……议政之弊始革。
——《啸亭杂录·卷二》
材料二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不得为真宰相。
——《清史稿·刘统勋传论》
回答:
(1)材料一所谓“议院之弊”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大学士非兼军机即为真宰相,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五、学习延伸
(一)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二)相关链接:
①魏千志:《明清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课标要求:
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二、资料卡片: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的工业革命相继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对外扩张。
英国已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领事裁判权(Consular Jurisdiction),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
旧中国从1843年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如何签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举例说明列强侵华的罪行。
(3)简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
(4)结合“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说说这一政策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合作学习:
结合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说说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的?
3、知识整合:
概述1840~1900年间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被西方列强侵占的第一块中国的领土的是()
A澳门 B香港岛 C厦门 D虎门
2、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这里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外,还有()
A俄国、德国 B德国、英国 C英国、美国 D美国、德国
3、19世纪末,同时被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强划为势力范围的省份是
①山东②广西③广东④云南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贸易自由 B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在华势力范围
5、“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二)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总统麦金莱对国会的咨文中说:“对于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列强所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
……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非常事件”是指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美国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那为什么不参加瓜分?
(3)美国要插手中国,真实目的何在?美国要达到其目的,提出了什么政策?
(4)美国提出的这一政策对中国和美国各有什么影响?
五、学习延伸
(一)问答题
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二)相关链接:
①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③苑书义等著:《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④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⑤血铸中华:/
⑥近代中国网:/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资料卡片: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
清末大臣,洋务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
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神话船政局。
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
”督陕某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
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
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
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
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
1885年因病退职去世。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
原名永昌,字正卿。
广东番禺人。
幼年随外国人习英语、算术。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该校首届毕业生,毕业后,以五品军功先后任“琛航”、“东云”、“振威”、“飞霆”等舰管带。
1879年,以“熟悉管驾事宜”调至北洋。
1882年随丁汝昌赴朝鲜平息“壬午兵变”,阻止日本侵朝计划,因功升游击、参将。
1887年春奉命同叶祖珪等赴英、德接收定购的“致远”、“经远”等4舰,任致远、经远等营务兼致远号管带。
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英勇奋战,率舰拼力冲撞日“吉野”号,以期与敌舰同归于尽,不幸舰中鱼雷,与全舰将士250余人一起殉国。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
幼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
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在广西归顺(今靖西)一带活动。
1864年带领二百余驻守安德,制七星黑旗一面,作为军旗。
次年率黑旗军赴越南。
1870年率部进驻保胜。
1873年法军进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约率兵抗法。
12月在河内近郊击毙法军头目安邺,法军退出北圻。
次年被越南政府任命为三宣副都督。
1883年5月在纸桥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等。
中法战争爆发后,在越南战场西线与清军共同抗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并受到清政府收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入关,黑旗军被裁至一千余人,次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
1917 年1月,病卒。
慈禧太后:(1835-1908)清穆宗的母亲。
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
公元1852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1857年封为贵妃。
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
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
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
戊戍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
卒谥孝钦。
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