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2011年8月20 日晚“史料教学”讨论总结
(2011-8-21)
总结人: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张旭
2011年8月20日晚上20至22点,全国历史资源分享群按照事先拟定的六个问题,就“史料教学”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究。下面,从史料的地位和史料教学的意义、史料教学的一般操作技巧两个方面对此次讨论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以期引领参与讨论的教师们获得一个成体系的整体认识,并希望对增强大家史料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有些借鉴和启发。
一、深刻认识史料的地位和史料教学的意义,增强史料意识,自觉搜集和运用史料
(一)史料的类型和地位
一般来讲,历史学科的史料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文字史料。(1)史书;(2)档案文书;(3)思想或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国时代人的想观念,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皇朝经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的问题等等。(4)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5)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日记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6)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7)口述史料: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借由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8)其他:包括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二是非文字史料:(1)图像类;(2)实物类;(3)风俗类: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像的依据。(4)实物类: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教材中的史料主要有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种。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史料是历史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中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教学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
(二)史料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史料教学,首先体现在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傅斯年说,历史学即史料学;其次,史料就是论据,历史学讲究的是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历史距离学生较远,通过史料,学生能比较完全的了解和理解历史,能深层次的与历史进行对话,提高对历史理解和认识,并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2、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可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图像类史料,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等,能帮助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审美观等。低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低,感性思维水平较高,直接接受和理解史论、史观的能力不足。而史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能从中获得更多历史信息,感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透彻抓住和理解历史线索。通过史料让学习和理解史论、史观,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有助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的容量,拓展历史教学的视野。从量的角度来讲,史料占了历史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史论和史观只占小部分内容。通过史料的教学,让史论和史观鲜活起来,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的视野宽广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需要恰当的运用史料,令学生耳目一新,或令学生的注意力为之一震,往往能收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有助于增强学习能力。通过史料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阅读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逐渐掌握和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学生学习的后劲和潜力。
因此,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不可或缺,史料教学意识必须增强,史料教学技能必须提高。当然,在史料教学中,如果史料太难,过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史料选择过多,会本末倒置,舍近求远,会妨碍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史料的展示渠道单一或呆板,会造成学生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二、掌握史料教学的技巧,增强史料教学的效果
(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史料教学的主体。要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和史料教学的主人,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选择好史料。选择的史料要与教学知识点、特别是难点、重点有很强的关联性;让学生参与搜集史料,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找身边的史料,或者地方史料;可以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某个考点、学生疑点来选择史料;根据教学时空的差异来选择史料,课堂上适当多用音像史料,作业和考试多用文字和图片史料。
2、适当展示史料。除了发挥好黑板这个传统的展示媒体外,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史料,激发学生阅读、观察和讨论归纳史料的兴趣。
3、善于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读懂史料是正确运用好史料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以设置问题、启发思考、鼓励讨论等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史料,促进学生与史料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史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这是史料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过程中,要高度尊重学生。如果学生基础一般或较差,将教材读懂就得了;如果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适当增补和运用史料,让学生得到提升。
(二)切实用好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史料。教材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而且是经过了精心地选择的,所以一般是比较贴切的。如果忽视了教材史料的运用,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教材观点理解的困难,而且舍弃教材中史料不用而去找其他的史料,是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教材上有了相关的史料,学生自己看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教师要区分教材中史料的类别,采取适宜的办法,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以理解和认识历史,掌握相关史论和史观。
课本上的史料大概分三类,一类是需要讲解的,与课标直接相关的,比如说高中教材经济史中第一节中的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就必须重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二类是需要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史料。三类是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和理解的。根据不同的难度和要求,教师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来加强史料教学。
(三)自觉搜集和补充史料
从教材、学生、教学需求和增强教师史学素养来讲,自觉搜集和补充史料都非常的必要。但是,搜集和补充史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形式要多样。在史料中如能适当地运用一些地方史料,或先贤名言、或诗歌民谣、或与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或音响电影资料、或漫画等等,效果是非常好的。二是影片和文学作品作为史料要慎用和巧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经过加工过的史料,有真有伪,有夸张有侧重,所以在应用中要注意去伪存真,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