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17_18世纪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了再次体验生命历程, 浮士德不惜与魔鬼梅菲 斯特订下”灵魂契约”: • 魔鬼给他第二次生命,赌 他终会堕落. • 浮士德以灵魂做代价,获 取第二次生命,再赴生命 价值的追寻之旅.
• 梅菲斯特结论:
• 人生本是虚无,爱情 只是瞬间,理想只是 难以追逐的幻影.
浮士德 与 • 第一段生命历程: 爱情美感来自苦痛与破碎 玛加蕾特
孟德斯鸠 Mmontesquieu
伏尔泰 Voltaire
狄德罗 Diderot
卢梭 Rousseau
• 1,反对神权控制,提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 • 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 2,反对王权统治,提出新的社会理念 • 民主国家制度
• 3,对于人自身的高度肯定 • 1)崇尚人的经验与人的能力:对科学技术的空 前追求 • 人具备最大的创造力,人可以不断地改造自然, 社会以及自身.
• 对于政治成就的追求, 让浮士德变成一心要 博皇帝欢心,懦弱而且 委曲求全的人.对于现 实黑暗有清醒的认识, 却敢怒不敢言的人.
第三段生命历程:对美的追寻与幻灭
• 浮士德的学生练出” 人造人”—人的精粹. • • 在”人造人”荷蒙库 鲁斯的指引下,几经 失败的浮士德再次振 作精神,继续探索人 生.这次,他把人生价值 的寻访之旅定在了希 腊.
• 美德虽使我们在世上分离,但将使我们在 天上团聚。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死去:用 我的生命去换取永远爱你的权利而又不犯 罪,那太好了;再说一次:能这样做,那 太好了!
•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 烦恼》同样在美德与 情感的悲壮关系中, 表现人类道德的高雅, 清洁和美
• ——“维特!”她声音窒息地喊道, 同时向一边转过脸去,“维特!” 她那娇弱的手把他的胸脯从自己 的胸上推开;“维特!”她叫道, 冷静的声音里流露着高尚 的感 情。——她站了起来, 心里又怕 又乱,又爱又怒,浑身颤抖,说: “这是最后一次!维特!您不要 再见我了。”说 完,她以充满爱 意的目光朝这位不幸的人好好看 了看,便奔到隔壁房间,锁上了 门。
• 海伦: • 美与生命激情和欲望完 美结合的化身.
• 欧福里翁: • 美的产物,爱的结晶,代 表着艺术天赋和灵感.
• 欧福里翁: • “我要越跳越高,我要越望越远!” • 不甘平凡和安宁生活的欧福里翁为了追求不 平凡的成就和荣誉而夭折.
• 美的总是短暂的.
• 第四段人生历程:建设自由社会
• 填海造田,挖掘运河;却造成了一对老人的丧生. • 发展海上贸易,却带来海上强权.
• 二,德国作家歌德((John wolfganag von Goethe) 及其<浮士德>(Faust)
• 主要作品: • <少年维特的烦恼> • <浮士德>
• 在确定自我的道路上永不停足的《浮士 德》。 • 在这部作品中,歌德思考的最大问题,就 是“自我的不足”。
中世纪书斋里的浮士德博 士.
• 真正的生命是亲近自然,而不是面壁书斋: • “哦,盈满的月光,惟愿你是最后一次看见我的 忧伤,多少个午夜我坐在这张书桌前把你守望------但愿我能借你的光辉走上山巅,在山洞周 围和精灵们一起翱翔,活动在你的幽光下面的 草原之上,摆脱一切知识的乌烟瘴气,健康地 沐浴在你的露水之中!”
• 真正的生命是感受人生百味,拥有心灵的激情 和追求,而不是沉溺于陈腐的学理和观念: • “我觉得有勇气到世界去闯一趟,去承担人间的 祸福,去跟暴风雨搏斗,在沉舟的碎裂声中毫 不沮丧.”
• 三,古典主义文学
• 17世纪流行最广的文学思潮。 • 理性,秩序,均衡,和谐。
• 1,主要特征: • 内容上: • (1),强调维护王权,为王权服务,歌颂宫廷.崇尚 集体和统一,消除无政府状态. • (2),强调理性精神,主张欲望的克制. • 艺术上: • 强调统一规范和法则. • 戏剧上的“三一律”:一个情节线索;一个地点; 一个昼夜.
• 英国作家奥斯丁的 《傲慢与偏见》 • 达西和伊丽莎白这 两个人物形象的光 彩来自与世俗格格 不入的个性以及高 尚,纯净的品格.
•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 (Jane Austen) (1775—1817) 热衷于表现个性与理性 的关系. • 主要著作:《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曼斯 菲尔德庄园》、《爱 玛》 .
• 4)肯定个性独立,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我真希望有人胆敢当面指 责我,我好一刀戳穿他的身子; 要是见到了血,我心里兴许会 好受 些。啊,我已经上百次 拿起刀子,想在胸口捅上一刀, 好透一透憋在心里的闷气。据 说有一 种宝马,要是被激怒 了,赶急了,它就会本能地咬 破自己的血管,好透透气。我 常常也是这 种情形。我也要 割断一根血管,使自己获得永 恒的自由。
• 奥斯丁的社会背景: • 英国的天主教控制严密. • 传统道德和观念的无形约束. • 淑女出身和教育是潜在的约束.
• 奥斯丁对个性解放,平等 和自由的追求,是温和 的.她笔下的个性人物多 表现为冷眼旁观的态度.
• 奥斯丁是在现实和理想, 个人与社会,个性与理性, 叛逆和节制的夹缝中寻 求平衡.
• 爱情的悖论:
• 玛加蕾特在付出中感受爱 情的价值与快乐.她的爱与 肉体远,与信仰近;与生远, 与死为邻.
• 爱情对浮士德是生命 热情的迸发和狂欢, 而不是约束和压抑.
第二段生命历程:政治生活的追求与幻灭 • 政治生活的悖论: • 政治的成就,依托于与 权力阶层的联手.
• 为了取得权力阶层的信 任,必须出卖良知和人 格.
• 虽然过程艰难,也 负有罪孽,但自由 国的建设终于让浮 士德感到了满意.
• 于是,浮士德的死 期即至. • 在上帝的援助下, 浮士德的灵魂得以 进入天堂.
• 如何理解<浮士德>的内涵: • 1,<浮士德>中的悖论. •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而追求总是以失败告 终. • 2,”浮士德精神” • 对于精神最高价值的不断追求和永不放弃. • 3,梅菲斯特是什么? • 是与人类如影随形的人性之恶.
• 二,清教徒文学 • 1,关于清教徒: • 反感天主教会的统治,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 主张只听从”新约圣经”,做最圣洁的 教徒 • 提倡勤俭节约,但也提倡赚取金钱,目的是慷 慨付出.倡导高雅洁净的精神生活。
源自文库
• 2,英国诗人约翰· 弥尔顿 (略) • 《失乐园》 • 《复乐园》
• 思考“理性”与“欲望 与诱惑”之间的关系。 • 歌颂人类的理性精神, 歌颂人类对权威统治的 反抗。
•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
• 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人 性的高贵与善良
• 自从爱情占据我的心,使我有了矢志爱一个 人的想法以来,我向上天祈求的,不是和一 个可爱的人结合,而是和一个有美好的心灵 的人结合,因为我认为,在人们所能获得的 一切快乐中,只有美好的心灵不会变成令人 憎恶的东西;品行端正和重荣誉的人,他心 中的感情必然是美好的。
• 第二节,十八世纪与启蒙运动
• 一,启蒙运动 • • • • • 从十七世纪后期到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一 场知识分子干预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思想运动,对于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大胆设想,充满锐利的 社会现实批判. 启蒙运动至今对于世界产生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四大启蒙思想家):
• “我劳神费力把哲学,法 学,医学,天哪,还有神学, 都研究透了.现在我,这 个蠢货!尽管满腹经纶, 也并不比从前聪明;称什 么硕士,称什么博士,十 年来我牵着我的学生们 的鼻子,天南地北,上下 四方,到处驰骋----这才 知道我们什么也不懂!想 到这一点,简直让我五 内如焚!”
• 浮士德的警醒和绝望: • 知识不等于智慧. • 与生命感悟脱节的学识 和理论,无法证明生命的 价值 • “这道由成百个书格堆 成的高墙把我团团围住, 用千变万化的花样把我 困在这个蠹虫世界里的 旧家具,它们可不就是尘 土?”
• 4,从文学上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变 化,就是平民形象的大量出现;语言上 追求平易亲切,通俗易懂.
• 前厅里六个十一岁到两 岁的孩子围拥着一位容 貌秀丽的姑娘,她中等 身材,穿一 件简朴的白 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 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 她手里拿着一个黑面包, 根据周围 孩子的年龄和 胃口一块块切下来,亲 切地分给他们.
• 丹尼尔·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 《鲁滨逊漂流记》
• 对于人的经验与能力的 歌颂
• 2),崇尚人的主体理性:制度和秩序建设成为社 会管理的中心
• 人的理性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精神权威. • 这一理念成为创造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以及法 制社会的根基.
• 3),崇尚人的道德理性,提倡追求人性的善良, 高贵和优美. • 人的精神是自足自在的整体.人的美德是人 性的组成部分
• 第三章 理性精神的延伸与发展: • 十七与十八世纪文学
• 第一节 十七世纪概述
• 一,巴洛克(baroque)文学 • 以豪华,浪漫,夸张为风格,内涵比较贫弱.
• 盛行于意大利与西班牙。
• 巴洛克建筑
( )
德 鲁 本 斯 巴 洛 克 绘 画
• 巴罗克文学: • 用词华丽,词汇夸张,比喻新奇。 • 结构严谨,情感热情浪漫. • 巴罗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 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 生了直接作用。
• (法)莫里哀Moliere
• 主要作品描写他所痛恨 的人性阴暗与世间荒唐: • <伪君子><堂璜><吝 啬鬼>
<伪君子>剧照
<伪君子>
• 《熙德》 • 在个人爱恨与国家利益 的矛盾中,歌颂个人对 于国家利益的服从与付 出。
(法)皮埃尔﹒ 高乃依
• (法)让﹒拉辛:
• 《安德洛马刻》 • 《菲德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