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专题2-第2单元-第1课时.ppt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专题2-第2单元-第1课时.pptx
【答案】 D
【问题导思】 ①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相同吗?
【提示】 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猪、牛、羊等家畜体内的脂肪和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 物的种子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家禽和水产品中油脂含量较 低;某些植物油和鱼油中的不饱和酯含量丰富,而动物脂肪 中饱和酯含量很高。
②人体摄入饱和程度大的脂肪太多对身体的危害有哪 些?
【提示】 容易发胖,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 硬化等疾病。
1.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 成的酯。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结构式里的R1、R2、R3分别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 基,它们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果R1、R2、R3相同, 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同,就称为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而果糖、蔗糖、淀粉分子中无醛基,不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 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少量参与机体的构成或发挥其他生理作 用 B.葡萄糖与菲林试剂混合加热煮沸一段时间,会看到 有红色沉淀 C.如果摄入淀粉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 存在皮下 D.淀粉在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水解为 葡萄糖
说明:①在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习惯上称为 油;动物油脂一般呈固态,习惯上称为脂肪。②天然油脂是 混合物,有其他杂质。
2.油脂的转化: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 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氧 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出能量。这个过程为:
●教学地位
本课时介绍了六大类营养素中的两大类,它与上节课所 讲的人体必需元素和下一课时要讲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第一 专题讲到的水,完整地构成了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素。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的 不同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建立霸业;后者 是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专政,实现统一。 2.内容不同:前者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后者主要是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 励农业、军功,建立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 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 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 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 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 度,建立和强化_封__建__专__制___统治。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 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法__家____学 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史料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史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 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 多。
——商鞅
课前自主导学
3.思想上 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法家 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 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魏国在战国 诸雄中率先 强盛起来
楚 国
吴起
前382年
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 顿吏治、改良社会风气
楚国成为战 国中的强国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国家 主持者 时间
内容
作用或影响
前408~ 选拔贤能者做官,并 封建政权得
赵国 赵列侯
前387年 “节财俭用”
以巩固
“循功劳,视次第” 诸侯不来侵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人士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思维导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课前自主导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二、工商业发展三、首席执政官梭伦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颁布“解负令”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三、建立“四百人会议”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二、富国强兵的秦国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二、设巧计迁都洛阳三、移风易俗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二、富国之法三、强兵之法四、取士之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二、积贫局面的改变三、积弱局面的改善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九十五条论纲”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加尔文宗教改革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土地制度二、促进经济发展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第3课改革的后果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三、改革的意义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一、俄国的农奴制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三、新思潮的涌动四、克里米亚战争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的酝酿二、“二一九法令”三、进步与局限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政治的缓慢变革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二、黑船事件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尊王攘夷”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三、戊辰战争第3课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二、发展新经济三、倡导“文明开化”四、建立新军队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一、1889年日本宪法二、崛起为东方强国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第3课百日维新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二、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 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二、工商业发展三、首席执政官梭伦第2 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颁布“解负令”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三、建立“四百人会议”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第3 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确立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 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第3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二、富国强兵的秦国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 课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三、冯太后和孝文帝第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二、设巧计迁都洛阳三、移风易俗第 3 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 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第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二、富国之法三、强兵之法四、取士之法第3 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二、积贫局面的改变三、积弱局面的改善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 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第2 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九十五条论纲”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第3 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一、加尔文宗教改革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 课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埃及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第2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土地制度二、促进经济发展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第 3 课改革的后果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三、改革的意义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一、俄国的农奴制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三、新思潮的涌动四、克里米亚战争第2 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的酝酿二、“二一九法令”三、进步与局限第3 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政治的缓慢变革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 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二、黑船事件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第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尊王攘夷”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三、戊辰战争第3 课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二、发展新经济三、倡导“文明开化”四、建立新军队第4 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一、 1889 年日本宪法二、崛起为东方强国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 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2 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第3 课百日维新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二、百日维新第4 课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4)途径:变法
封邑制: 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 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 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 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 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 世袭。
一、背景
3.军事方面: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为改革变法(富国强兵)提供了动力:
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 会 的 发 展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经 济 基 础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层 各国展开变法 建 封建制度确立 筑
决定
阅读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 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 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 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 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1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 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 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 1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 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请回答: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

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机构
机构 性质
职能
人员 构成
产生 方式
作用与 意义
公民大会
提高公民参政
所有公民
最 高 权 力 决定国家大事; 所 有 雅 典
议政积极性,
机构
选举公职人员 公民
都有权参加 削弱贵族长老
会权力
为公民大会拟订
公民大会常
前三个等
议程,预审提案,
四百人会议 设机构
准备决议,执掌 级的公民
选举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社会发展,并借鉴汉 族的一些统治方式
2、北魏统一后面临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 ①政权制度建设欠缺,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混乱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③矛盾激化使得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冯太后和孝文帝学习汉文化借鉴汉族经验决定改革
可能性 变法的根本目的: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对象
第 2 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举措:○1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
○3 统一度量衡 2)军事、政治举措:○1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2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 普遍推行县制 ○5 “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3)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等 2.商鞅变法的特点:①全面性 ②有成效(有效性) ③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法律性) 商鞅变法的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2、其他的改革举措 ○1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 ○2 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改革的后果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百日维新
第4课戊戌政变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精品导学案详解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精品导学案详解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第1课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呢?这是怎样的张若虚呢?面对这样的夜,这样的月,他徘徊,他迷茫,他失落……但他终在江畔的斜月下,在汀上的白沙上,在空中的流霜中偷得了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美江美,花很美,月很美,情很美……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两首:一为《代答闺梦还》,这首诗写闺情,诗风近齐梁体,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2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脚下的春江溢满了潮水,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点评: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点评:诗人面对美丽奇绝的景色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但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而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陷于颓废与绝望,这是缘于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译文:月光在思妇楼上徘徊,照在主人多时不用的梳妆台上。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潍坊高二联考)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X―→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开垦增多↓土地逐渐私有化←“公田不治”现象增多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

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

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

2.(2012·昌乐一中月考)“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

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

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

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解析:选A。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四次改革或变法的性质。

管仲改革发生于春秋初期,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4.(2012·南通高二检测)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C。

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

5.(2012·临沂一中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商鞅变法
——(宋代)王安石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一)、历史意义(积极性)
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
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4、综合国力:前343年得到周天子和各诸侯的认可
总之,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 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结合变法的措施分析其历史局限)
探究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前秦 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材料1: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 分,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 之邦”。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 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 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 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秦 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BC4世纪初秦 迫切性
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条件
民风:质朴、尚武;
其 他:三家分晋;士人游说各国;孝公雄心 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求贤令

★高中历史第2单元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泰国历史机遇课件选修一

★高中历史第2单元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泰国历史机遇课件选修一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 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商鞅(约前390 年—前338年),战国 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 代表人物。他热热衷于 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 政愿望。
在魏国不得志
起初,卫鞅投身魏国 丞相公叔痤门下,曾被公 叔痤推荐为丞相执政,但 一直得不到魏惠王的赏识 和重用.
大变革
经 济 基 础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上 层 建 筑
Hale Waihona Puke 决定小结:(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日趋活跃: 生产力发展 决 定
1、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私田增多
生产关系改革
铁器、牛耕使用
井田制瓦解
小结: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 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 革已经开始。著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 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 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 有权。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 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 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 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 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决 定
上层建筑改革
【学思之窗】
当时兵家、法家为什么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 战争?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 “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 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 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 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 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 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主要内容: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二、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四、鼓励工商业发展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2019年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课件

2019年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课件

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二 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三 变法措施
材料一: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 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 食货志》 1、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注重实用功利的法家学说; 尚武风尚
“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 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 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 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 “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 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 首级”。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 鞅 变 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背景 内容 影响
第2课 “为秦开帝
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阅读教材,探究如下问题:
• 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 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探究2: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变 法?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 探究3: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 利条件和机遇?
百家争鸣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 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

答案:B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的是商鞅,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

答案:A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等,可知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一孔’的重要性”。

结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强中央集权。

据此可知:A项“深刻反思”,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变法带来的变化是( )A.以礼治国取代以法治国B.血缘宗法制度从此消失C.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度转变D.国家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员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希望富国强兵,韩非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因此依法治国是发展趋势,而以礼治国作为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受到冲击,但不是从此消失,宗法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因此原来的贵族制逐渐被官僚制度代替,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主要实行军功爵制度,并未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目录(必修1,2,3+选修1,2)

高中历史目录(必修1,2,3+选修1,2)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缘教学设计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法家思想的特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缘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2)明白得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3)探讨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缘。

进程与方式:(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熟悉,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秦穆公、秦献公。

、秦孝公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明白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力的进展必然会引发社会关系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进展时期;(2)改革变法是时期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3)抓住机缘,迎接挑战。

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阻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进程★新课导入: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份组成。

战国时期,群雄比赛,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

教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明白得引言内容。

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掉队,但是,恰正是偏远掉队的秦国在群雄比赛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什么缘故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新课商鞅变法的背景(一)社会转变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期背景(必然性):【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大体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进展·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趋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慢慢确立;·大进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进展,商品经济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铁器、牛耕的使用 社 会 的 发 展 私田增多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上 层 建 筑 经 济 基 础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展开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决定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的概况
改革 时 国 者或 间 家 名称 齐 管仲 春 国 改革 秋 鲁 初税 国 亩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 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 鞅 变 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主观:(有利条件、可能性) (1)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三家分晋、“士人”追求建功立业、秦孝公重 任 商鞅,支持变法。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与秦国历史机遇
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
业”----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 第1目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鞅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时代背景 变 法 第2目 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概况 的 背 第3目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景 秦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春秋战国概念:
(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 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思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图片: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牛耕穆公称霸西来自,但仍落后中原; 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
⑴有利条件 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⑵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士人要求” ⑶主观因素: 秦孝公发愤图强;商鞅来秦
赵 魏 韩
商鞅变法的原因条件
客观:(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 (1)经济: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废除奴隶制度; (3)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 (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提供理论。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3.政治: 上层建筑的变化 ①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 封建专制统治 ②变革内容:
世卿世禄 封邑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俸禄制 中央集权制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4.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 内在动力 5.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推动):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 中率先强盛
《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也被 都促进了政治的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 其他诸侯国特别是秦国当作立法的蓝本。 进步和经济军事 其它诸侯 申不害改革
的发展壮大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遂开 益 霸地 国 西千 十 戎里 二 ,,
改革必要性 ⑴.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⑵.秦国的落后:
(1)从图片一和图片二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 问题是什么?
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据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 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魏 李悝 国 变法
——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变法内容 作用
增强了齐国实力,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使齐桓公成为春秋 (“相地而衰征”) 第一个霸主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平籴 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井田制瓦解 私田增多 1、经济:铁器牛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 2、政治: 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统治; 3、军事: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社会动荡 4、思想: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 改革
富国强兵
法家顺应时代需求
政治:制定《法经》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李悝是先秦法家的开创者。他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 战 楚 吴起 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方 变法 国 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 国 针。这正是后来法家所奉行的法治原则。他所制定的 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1.经济(生产力的进步): 社会经济发展
①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进步:……
③商业日趋活跃:……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2.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①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部分贵族、商人 平民、逃跑奴隶 新兴地主 自耕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