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一年度上

古诗词鉴赏一年度上
古诗词鉴赏一年度上

古诗词鉴赏

校本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中和镇东夏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组编著

梅河口市中和镇东夏小学

校本教材开发组

主任:牟春玲

副主任:崔志颖

主编:郭强

责任编辑:郭强

编著: 郭强

刊首寄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佚浩繁,在中国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结合艘一次美的洗礼。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精华,对美的强烈追求,促使我们在诗歌的土壤里不懈耕耘。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词鉴赏更是如此。2002 年古诗词鉴赏被列入高考内容,不仅高三毕业生,还是高中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应该提早做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古诗词鉴赏》就是在为同学提供这方面的

知识素材。

让我们漫步在古诗苑中,去领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课。。。。。。。。。。。。《江南》

第二课。。。。。。。。。。。。《小池》

第三课。。。。。。。。。。。。《画鸡》

第四课。。。。。。。。。。。。《悯农之二》

第五课。。。。。。。。。。。。《咏鹅》

第六课。。。。。。。。。。。。《敕勒歌》

第七课。。。。。。。。。。。。《春运》

第八课。。。。。。。。。。。。《鸟鸣涧》

第九课。。。。。。。。。。。。《画》

第十课。。。。。。。。。。。。《绝句》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

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说明】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

最后“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3、画鸡

明唐寅(yín)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声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翻译】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

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门窗了。

【赏析】

唐伯虎说:"我这是题我画的白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他好像又在说自己,他说,我美丽的,天生的冠如大官员头上的帽子,我披着满身雪白的羽毛慢慢向你们走来。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因为我是时间的使者,一旦我说话了,你们就要开始新的一天了!

红冠,当时是当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红冠,是自己长出来的。满身雪白,因为我是从冬天走过来的;“走将来”,将,是助词,向你走来;我背负冬天的雪向你走过来!因此因为我有重大责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随便说话,因为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君临天下了的呀;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告诉你们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长官也不能例外,有钱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应该起床了……

从此看,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来。转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4、悯农之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 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

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5、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

等传说。

6、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释】

①《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 l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显露,露出来。

【译诗】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7、春运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赏析】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诗人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8、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

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

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译文

一、

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二、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9、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

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

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

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

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

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课外古诗词赏析一

一、山水田园 (一)村居(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二)野望(南宋翁卷诗作)南宋诗人。工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诗是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诗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三)村行(北宋王禹偁七言律)王禹偁[chēng同“称”]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二、爱国忧民 (一)塞上曲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二)秋叶纪怀[宋]陆游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中考古诗词鉴赏选择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六二使安西》。 B、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D、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的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D、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也写出了诗人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

古诗词鉴赏试题12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100道 一、选择题 1.在宁国府客厅有一幅《燃藜图》,配有对联,它是()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D、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2.第十五回“凤姐弄权铁槛寺” ,贾家用于家族亡人停灵的铁槛寺,不远处有一馒头庵,两寺名字极有深意,正合宋朝诗人()的名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A 范成大 B 苏东坡 C 杨万里 D 陆游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4.屈原《国殇》用于祭奠 A.楚国已故的国君B.为国捐躯的将士 C.未成年而死的人D.在他乡死去的人 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 )人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6.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飞鸟相与还B.心远地自偏C.结庐在人境D.悠然见南山 7.“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A.李商隐B.杜牧C.杨万里D.李清照 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1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 )的文章。 A.《庄子》B.《孟子》C.文天祥 11.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 A.蜻蜒飞上玉搔头B.芳草萋萋鹦鹉洲 C.桃花流水鳜鱼肥D,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 1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古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古诗词鉴赏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古典诗词鉴赏 题目:苏小小之墓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班级: 09级市场营销 学号: 20091200926 姓名:潘子怡

苏小小墓·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翻译:在西陵坟墓间,在幽兰上的每一滴露水,都犹如一双双泛泪的眼睛。没有可以用来做同心结的物件,而青烟里瞬间绽放的花朵,又总是很快地隐没在无边的黑暗里。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一样清冷的衣裳,水一般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夕阳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般冰冷的烛光,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他自称"陇西长吉""成纪人"。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生当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辉煌的时代,然而后起的李贺却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一层幽婉冷艳凄戾的色彩。他的诗至今存有241首,而他写的“鬼”诗不过十首。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诗词鉴赏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浅谈诗词之美 论文序号:80 姓名:陈恩燃 院系:会计学院会计三班 诗宋词,中华民族之瑰宝也!古往今来,多少大诗人,大词人用了无数传颂不衰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的空间。诗词在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词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我看来。诗词美的审美体验就是诗词对人的情感的一种激发过程。当人们与诗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融合的时候,诗词中的体验也就给予了人最真实的感受。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可见人们对美的体验带有主观性,而同文学作品一样,诗词的来源的现实,只不过是经过了提炼,使得人们对其有了更深的体会。 诗词的美体现在句子的凝炼,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意境之美,哲思之美,自然之美,声音之美,语言之美等等。数不胜数的美在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 意境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便以简洁但意味深长的诗句来体现他的那种意境。而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用了三句诗词来表达三种意境,从而说明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三句诗词,这是多么简练的概括。仅仅用了三句便将创业时的无人理解,创业中的劳苦,创业成功的喜悦写了出来。而且不仅仅于此,其实不论是在创业,还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都可以用这来形容。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李煜的诗词中充满了泪水,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恰恰就是他在国破家灭之后取得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最后的词中,到处都充满了伤感。优美的句子,体现出的却是他的绝望。正如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哲思之美。我想,李商隐的诗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特别的他的《无题》系列,在艺术上,在思想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来歌颂老师辛苦工作,表现一种奉献的精神,我想是再贴切不过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表现了恋人之间那种默契和爱意。而在《登乐游原》中更是一句千古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种艺术哲思,虽经千年而不变色,人们总能够从中得到共鸣。一种悠远的,更加接近于本质的东西从人们的内心中分离出来。而苏轼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气势,也很有哲理。正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写出来的诗词也分外的有气势,有分量。“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自然之美。借景抒情,是一种常用的诗词表现手法,写景的诗句也是很多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认为都是写得非常好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满了恢宏的气势。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 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考点之古诗词鉴赏(一)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 ..的一项( C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3、对本诗的赏析错误的是( B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对)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错)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

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对) D、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对) 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 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古诗词鉴赏解析

古诗词鉴赏解析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

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 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 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 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 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 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 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 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 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 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 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 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 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 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 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 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 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 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 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 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 意愿。 >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 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 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 凭吊。 {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 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 ?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 ⑴描绘画面型: 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 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答题要求: (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例: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概括介绍。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李清照《声声慢》)、恬静优美(王维《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可分三步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前两句描绘的意境。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三)。 ?二、分析技巧型 1.题型: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 (1)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春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托物言志,如王冕的《墨梅》、借(墨梅)来表达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思想感情.)于谦的《石 ④托物寓理,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 源头活水来”,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哲理句赏析专题辅导

古代诗词哲理句赏析 我国是诗的国度,在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之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的明珠,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哲理。仔细品味优美的诗句,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看到哲理的光芒,受到哲理的启迪和教益。因此古诗词哲理题成了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以202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为例,主要有两种形式: 1.根据提示默写哲理句。 (1)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 (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 (2)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现人生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东省济宁市)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东省烟台市) 2.根据提供的诗词(句)进行哲理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示例: 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江苏省南通市)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感悟古诗词中蕴涵的哲理,系统地复习好古诗词,现将课本中古诗词名句蕴涵的哲理集释如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诗词赏析积累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赏析积累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f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 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中考指南)答:(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