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江山易改城头变幻一声叹息诚成文化苦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江山易改城头变幻一声叹息诚成文化

苦旅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江山易改城头变幻一声叹息--诚成文化苦旅!

2003年08月01日17时59分来源: 文/《知识经济》王水诚成文化的前身是武汉长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1998年8月,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入主武汉长印,随后更名为诚成文化。

然而,宣称要做“中国文化概念第一股”的海南诚成,却在操持了4年之后,将持有诚成文化的法人股2350万股以6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湖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出版集团成为诚成文化的第一大股东。

更出人意料的是,9个月之后,湖南出版集团又将持有的诚成文化法人股悉数转让给广东奥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成为诚成文化第一大股东,随后诚成文化易名为“奥园发展”。

当年的诚成文化,大有文化产业第一股的概念,如今却变成地产商的文化道具,江山易改,城头变幻,一声叹息。

刘波其人

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主角,诚成文化故事的主角就是刘波。

对于刘波,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可是如果提起着名影星许晴,恐怕不知道的人就甚少了,而刘波正是许晴的先生。

2000年9月,刘波在北京补办了与许晴的结婚仪式,这个仪式搞得热闹非常,颇具声势,光是与会宾客就有一千多人,其中不乏京城政界与商界的重量级人物,身着盛装的许晴与佳宾们频频举杯,应付自如,此前不久他们还搞过一个同样热闹的订婚仪式。而这两次以公关为目的的大型酒会已经显示出刘波非凡的策划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波,湖南人,14岁就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他出人意料地进入湖南中医研究院学起了中医,并拿到了硕士文凭;之后,他又考上北大哲学系的博士生,师从季羡林先生学习东方哲学。

对刘波的师承学历,我们难以考证,而他与季羡林的关系是否像他描述的那样源远流长也无从得知。但他却成功地依靠季羡林这块权威招牌打赢了他商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波去了海南,而在此之前,他还只是湖南株洲《新闻图片报》的一个普通记者。当时海南疯狂的“大好形势”使他很快融得了一笔资金,并成立了自己的企业“诚成集团”。

不过,当时名为“集团”的诚成公司却一直名不见经传,做的也就是几千家海南企业都在做的事情。

然而,刘非等闲之辈。

1994年刘氏开始策划编制出版浩瀚139卷(亦说123卷)的《传世藏书》,并成功说服季羡林挂名担任该书的主编。藏书汇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学术经典,总印数一万套,市场售价高达每套万元。

虽然如此高的售价使该书的实际销售状况大打折扣,可海南诚成却获得了出版界孜孜以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社会效益体现在刘氏在文化圈里声誉鹊起,经济效益体现在按如此高“市场售价”评估出的一万套“传世藏书”,使得海南诚成获得多达数亿的资产评估值。

与此同时刘波的另一场人生战役也开始打响——投巨资为许晴拍写真集。这部普通的集子再一次显示了刘波的品味与经典的商业手法,写真集不仅招来娟子、黑冰等十几位中外摄影师,更是邀请了红得发紫的文化名人余秋雨作序,不知何种原因余秋雨竟也欣然提笔,顶着学界的骂声写下许多诸如“许晴美在深奥”的文字。

从这两次重大策划来看,我们已经感觉到刘波过人的策划能力。然而,在资本市场上玩弄资本魔方更是刘波的擅长。

《希望》难载希望

从刘氏斥巨资为许晴拍写真集,余秋雨欣然作序事件看来,余秋雨等文化名人出现在诚成文化的董事名单中不属偶然。余说他是以经纪策划者的身份代表海南诚成进入武汉长印。于私,他将以实践克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贫寒化、低效化的弊端;于公,他在帮助武汉长印探索一条

既保持国际品牌又能为今天读者接受的文化产业之路。什么阶级的人说什么阶级的话,正如毛主席所言。

刘氏是否听懂余董的肺腑之言

真正让刘波和诚成文化奠定传媒格局的是它进入《希望》杂志。在入主“武汉长印”前,刘波就已经进入《希望》杂志。

事实上,刘波是“借壳”《希望》在资本市场玩了一桩惊心动魄的游戏。

在刘波准备以“资本”的身份进入《希望》前,当时《希望》杂志的总经理江松营在1996年底实际已经以这个身份进入了广东人民出版社旗下的《希望》杂志。“希望模式”此时已经初显“原形”:原《希望》杂志编辑部重组;把江松营看中的办刊高手曾昭仁调入广东人民出版社,由曾昭仁承包;再由他把经营权转由江松营承包,但江要投入800万元,作为运营费用,而《希望》依旧归广东人民出版社所有。当时约定办刊的三条方针:全彩色印刷、办成女人刊物、32开;如果不是这样,江不会出钱。在这个结构中,曾昭仁是主编,江松营为总经理,而与投资《希望》相配套的是新希望广告公司,它也是江行使经营权的机构。当时,具有开放意识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卞恩才,完全同意这个方案。这样,双方在1997年3月正式签订5年期限的合同,7月1日新的《希望》面世。在1年投入了数百万资金后,开始赢利。

1998年中期,刘波出资720万元购买了《希望》60%的经营权,实际上相当于他控股了新希望广告公司;当时双方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合同:在新希望广告公司的股份安排上,刘波占60%,江松营占40%;而在原来5年的合作期限上,又补了5年,刘波获得了《希望》10年的经营权。

1998年6月19日,双方签订了合同。这样,刘波以个人名义“进入”《希望》,而他入主上市公司武汉长印却是两个月后的事情。尽管这样,刘波却再一次显示了他经典的运作手段,“借壳”江松营在《希望》实验出的相对成熟的媒体运营体系,作为一个大股东,“获得”了一本正在高速成长中的杂志。

然而,刘波的运气并不都是这么好,他参与投资的其他媒体《华夏时报》、《华声视点》、《华夏》杂志、《舞台与人生》、《这一代》、《少年文摘》、《多媒体世界》、《中国医药导刊》、《视觉21杂志》、《北京纪事》、《都市生活》等二十多种报刊却并不赢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点从诚成文化2002年中报也可看出。在2002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发行只获得万元的销售收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不过,刘氏有着高格调的情操:“这些媒体实际上还处于培育期,做文化产业,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20多种刊物中只有《希望》能赢利,那么诚成旗下的其他杂志到底对上市公司有怎样的业绩支撑呢一本杂志的利润,如何能够支持一个上市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