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观及其意义
简述体育科学的社会学和人文学视角
简述体育科学的社会学和人文学视角
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还包括运动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本文将从社会学和人文学视角简述体育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现象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功能和影响。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体育的社会化过程、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竞技与社会意义等方面。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更好地认识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体育哲学是研究体育与人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学科。
体育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体育与人的自由、公正、平等等价值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中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等方面。
体育哲学的研究对于人们思考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强化体育教育的道德意义。
总之,体育科学的社会学和人文学视角为我们深入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未来,我们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认识体育的本质和意义,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1 -。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类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体育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的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的身份认同,以及体育在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解答真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题目,展示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研究。
1. 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体育与社会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和塑造彼此。
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理念塑造了体育的形式和意义。
同时,体育也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体育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和观众都受到社会的影响。
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发展身体能力、建立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还可以传播并强化社会文化价值观。
2. 体育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认同?体育是形塑个人和团体认同的重要因素。
个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运动员通过运动项目的选择、队伍的加入以及对比赛和训练的态度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同样,体育团体也通过共同的运动经验和价值观来建立团体认同。
体育活动也可以激发个人和团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体育在传播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娱乐形式,扮演着传播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体育活动往往通过体育场馆、媒体报道和赛事直播等渠道,向社会传递各种价值观。
例如,体育赛事常常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勇敢精神等正面价值观。
体育明星也成为社会中的偶像人物,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个人成就和团队荣誉。
4.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学科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体育现象,还能够为社会政策制定和体育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体育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结起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是体育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来塑造个人和团体的认同。
鲁元镇认为体育的人文观包括
鲁元镇认为体育的人文观包括
体育的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体育的人文观上。
卢元镇认为,体育的人文观包括竞争观念、规则观念、民主观念、开放的观念、民族观念、协同观念以及主体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体育运动的集大成者,正强烈地影响着球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调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思想——奥林匹克精神,是当今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易剑东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进取精神、超越意识、整体思想、全球观念、公平原则、艺术追求、科学理念和和合主义。
从人文社会学角度欣赏体育人文
从人文社会学角度欣赏体育人文对于不是专业从事体育事业的人们,我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就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并没有关注它所具有的人文要素,因此认识是肤浅的,而且对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所以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体育、欣赏体育。
体育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现实的反映,具备诸多方面的内涵。
从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体育,运用社会学的功能论、冲突论、过程论、符号互动论等理论审视体育,对体育做出不同层面的阐释,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体育的多维认识和理解。
在用人文社会学的知识来看体育人文时,我们要弄懂两个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学视角和什么是体育人文。
社会学视角就是从社会学学科的视野出发,来分析问题,结构问题。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说要分析一个行动,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具体了解这个行动具体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行为有什么动机,达成什么目标,行动的机制是什么,有没有行动规范,行动主体是什么,怎么执行的等等。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分析这单个行动,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众多的其他的相关方面,从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中去结构这个现象,这个行动,分析众多的社会因子与这个行动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分析。
体育人文就是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文化、精神等要素的集合。
1、体育和人文社会学的关系体育因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并受到人和社会需要的制约。
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以及体育对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决定了体育科学这一对社会人加以探研的科学,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
人是体育的承受者,人与自然是体育的基础,而人与社会才能决定体育运动整体的发展。
按人的社会性来考察体育,或者说将体育作为社会过程来研究,应当具有与人的社会活动特征相应的特点:即从体育的实践性上讲,是体育活动形式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从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是自发性与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从体育发展的社会机制上分析,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
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内容
73作者简介:何黛(1970—),女,陕西西安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教育学;姜伟(1989—),男,山东烟台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教育学。
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内容何黛 姜伟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摘要: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最终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受到了学生高度重视。
本文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人文精神存在的价值,并根据人文精神的现状,总结出其对应的完善措施,以此营造人文精神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校体育;人文精神;陈旧观念;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人文精神在高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更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人格,立足于社会。
一、人文精神(一)人文精神内涵人文精神的内涵需要跟随时代进行灵活变化,其中具备时代性、社会性等特性,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人类精神从懵懂混沌到清晰自觉,然而体育精神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其中体育人文精神不仅指向体育活动,还包括了社会文化精神,对于社会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人文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充分的促进社会与个体的有效发展。
由于体育人文是在体育精神世界进行成长和完善,具体体现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包括:体育精神的需求、体育文化所展现价值、体育尊严、文化理想化等方面,现阶段普遍体育人文精神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对于幸福和体育尊严的思想追求、对于体育本质和客观真理的追求以及体育所产生的意义和理想化的追求。
(二)人文精神特点历史上的人文主义在首次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被提出,企业甚至到国家想要长久生存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文文化和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精神文明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代表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经济结构中去。
人文精神是保证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体育行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体育文化所展现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现代化体育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条件,因此体育中人文精神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在充分的了解后展现出个人文化健康的重要性。
基于人文视角的体育观
基于人文视角的体育观摘要:体育观有如世界观和人生观一样,是人对体育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体育的指导思想、态度、作风、方法以及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等的认识。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结合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及数年来从事体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谈谈自身的体育观。
关键词:人文视角;体育;体育观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角度上看,体育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它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人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这也决定了它的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同时,其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是分不开的,它不能脱离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而存在。
虽然,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顾拜旦”希望体育是纯洁而超脱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模式。
体育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上,决定了体育在微观层面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
体育的真正含义远在史前时代早期的人类生活中便已形成,在那时已经出现以争取胜利为特点的原始、古朴的体育竞赛形式。
此后,这种活动形式又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内容体系上更加丰富多彩,不少运动项目已经初具雏形,其发展中的表现形式为近代运动打下了基础。
1 对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认识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它的产生与发展至始至终伴随这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的过程。
且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活力。
它源于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社会文化生活。
1.1 体育产生的基本动因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为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其基本动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物学动因,人们认识到体育在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及健康程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体育活动中存在的激烈竞争符合人类本身表现出来的竞争的本质特性。
其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在教育、审美、培养等方面具备的社会作用。
1.2 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最早的体育活动形式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芽。
浅谈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
浅谈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问题。
首先对休闲体育的概念做了解释与说明,指出了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重点从文化学的视角阐述了休闲体育的精神、人文价值。
以期为人们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小康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休闲、娱乐、健身、健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追求成功后的体验、自豪感、愉悦感已经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与此相适应,现代体育理论应当跟上现代人对体育的各种需求,把体育活动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
突出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文价值,体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人类对自由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对休闲体育的诠释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自我和舒畅身心而参加的一种体育活动。
它又是现代社会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体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段时间、一项活动和一种心境。
以欣然之心态,择喜爱之项目,娱身心之健康。
休闲体育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旅游活动,还有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回归自然、健身、娱乐、休闲等多重目的。
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旅游目的的休闲,也正满足了现代人“花钱买健康”、“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休闲体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多样性、多元性、娱乐性、健身性、即时性、闲适性等特点。
休闲体育的种类繁多。
诸如:户外运动、室内运动、宣泄运动、表达运动、养生运动、健体运动、探险运动等。
休闲体育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个体生命得到锻造与锤炼;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张弛、动静、劳闲等的协调统一;促进休闲生活结构的多元化,增强个人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改善人的健康状况,降低维护健康的成本;增加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增强身体体能;使人的激情、活力、创造力都得到展现,社会和谐度、生活满意度都得到提高等等。
休闲体育可以作为一种生活的价值观念在人们脑海中形成。
人文体育观名词解释
人文体育观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人文体育观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词儿哟!人文体
育观呀,就好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比如说,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
大家都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拼搏,这就是人文体育观的一种体现呀!
球员们展现出自己的技能和激情,观众们在一旁欢呼呐喊,这充满活
力和热情的场景,不就是人文体育观在现实中的模样吗?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东西。
想想看,
我们去参加运动会,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
不就是人文体育观在起作用吗?它让我们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人的发展,就像我们在运动中不断超越自己,变得更强更好一样!
再比如学校里的体育课,老师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跑步、怎么打球,更是在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这难道不是人文体育观吗?
大家一起合作,一起进步,多棒啊!
人文体育观还意味着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兴趣。
有人喜欢激烈的
篮球,有人钟情优雅的瑜伽,这都没问题呀!每个人都能在体育中找
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这才是人文体育观的核心呀!
难道不是吗?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收获友谊,这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文体育观带给我们的呀!所以呀,人文体育观可
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更加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揭示体育的社会功能: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活动,在传统的体育学研究中主要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而忽视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体育对身体健康、社交交往、群体凝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深化对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的理解。
2.研究体育与文化的关系: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探讨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揭示体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意义。
比如,研究体育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体育的态度和理解,推动体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发展和传播。
3.研究体育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活动,还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探讨体育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如体育公平性、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社会不平等等。
通过研究体育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公正、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4.探索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观: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代表着人们对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达。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体育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认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观,可以引导和规范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文化地位。
5.推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为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对体育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政策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对体育在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的理解,揭示体育与文化、社会问题的关联,探索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观,推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
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将促进体育学科的多元发展,拓宽体育学的研究视野,为体育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
(七)主体意识 在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的门口,竖着一块 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就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就在这样一个人类主体意识 开始巨大觉醒的时代,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不言而喻,现代体育仍然高举着主体精神的旗臶, 它高度重视参加者自身的内在需要,重视人的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说,体育的参与过程是 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体育比赛的场合里,人的 自由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 分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种族、肤色、性别、 财产、门第、政治见解的不同,而受到歧视。
(二)规则观念 竞技体育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规则 的活动。它在选材、训练、管理及资源配臵等 方面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求公平、公正、公 开地遵守“游戏规则”的特点,平等参与但结 果不同的法则,与市场经济颇有相通之处。认 同人类共同遵守的规则来进行“游戏”,接受 公平竞争的观念并担当起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角 色,非体育莫属。
体育因缺少意识形态的隔阂而率先于其他领域 走上国际舞台。随着中国与外国及国际体育组织的合 作与交流日益扩大,我们很快适应了按世界通用的规 则办事的契约关系。继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奥 委会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已成为几乎所有国际体育 组织的成员,同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体育交往。 中国直接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管理,全面参加和承办 各项国际体育赛事与体育会议。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派 出了大量援外教练,并为之修建了大量体育场馆。从 80年代起,中国退役运动员以各种方式流向世界各地。 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人担任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大 批外籍教练和球员开始进入中国的体育俱乐部。几年 后,中国球员到欧洲足球俱乐部踢球;篮球选手也开 始进入世界最高水平的NBA。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国际 地位不断提高,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共同遵守 的规矩办事。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 遵守规则在现代国际社会里生存的重要性。
体育人文知识点总结
体育人文知识点总结一、体育与文化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体育活动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古代,体育曾是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罗马的角斗赛等。
在现代,体育也成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象征,各国均以体育比赛为契机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
另外,体育在各种文化中的传统、礼仪和价值观念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比如,日本的相扑、中国的武术、印度的板球等体育项目在其文化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和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体育与文化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体育与教育体育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学习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自我管理等重要品质。
另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通过挑战自己的极限,学生们能够建立自信心和勇气,培养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体育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此外,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等重要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体育与社会体育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团结,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一方面,体育活动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缓解社会紧张情绪,提升社会幸福感。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如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等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在社会中,体育活动也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的举办,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经济和文化形象,还能够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
2021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2
2021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 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自由、民主、和谐的人文理念的价值追求。
在和谐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人文精神也在迅速发生着时代变迁,其在追求健康需求的前提下,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注重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发展目标,极大的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一、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关于体育人文精神,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内涵界定,其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提炼出来的文化思想,同时体育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的衍生出新的内涵。
根据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其以人类的生存、自由和发展为目标,不断追求人类精神解放,正是基于人文精神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这一核心内容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为体育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由此也获得了基本的界定。
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衍生于人文精神,具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但是因其与体育事业的结合也体现出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其是将人文精神的内容折射到了体育事业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并将"和谐"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将人的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存在的永恒性内容,这是体育人文精神的主体层面的含义;同时,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人们的各类需求增加,体育人文精神得以在多层面丰富其内涵,在价值原则层面体现出对于公平、正义、平等和自由等社会和谐价值的迫切性追求和渴望,在道德层面上,对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的诚信有爱的重塑和追回,在科学层面,对科学知识、发展规律、真理与实践的重视与探索。
二、体育人文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1.体育人文精神是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助推力 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其以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和精神,其所传载的顽强拼搏、进取精神、平等友爱、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发展的"精神内核",蕴含着和谐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传播载体,并不断的推进其向前发展。
浅谈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 ) 四 采用 单一 的教 学评 价方 式 ,追
求技 能量化 的考核 标 准。终结性 的评 价
一
缺失人 文精神 ,探 讨在 高校 体 育教 学 中 构建人文体育观的有效策略。
直 都是高 校体育 教学 中所重 视 的 ,这
【 关键 词 】 文体 育观 人
学 构建
高校 体 育教
在 实 际的高校体 育教 学 中这些新 确定 的 教 学 目标 却没有 得到 重视 ,仍然 是 以教
模式 的最终结 果是 不但难 以全 面培 育学
生的 主体 意识 ,反 而容易 压抑 和埋没 他 们的 主体意识 ,使得 他们 缺乏实 践能力
正是高校体 育教 学中人文性 的缺失 , 导致运 动被 异化 为动作技 能 的不 断重 复 和强 化 ,生 动活 泼 的体 育活 动被演 化为 枯燥呆 板 的身体练 习 。大部分学 生体 质
本文结 合实 际 的教 学经 验 ,从 现今 高校
体 育教 学 中的不足 人手 ,探 讨在 高校体
体 育人 文 社会 学 成 为一 门 正式 的学科 , 显 示 出体 育理 论 界开 始重 视 人文 学 科 。 人 文体育 观的核 心就是 要主 动表现 出体 育 对人 类 生存 意义 及 价值 的终极 关 怀 , 回到 以人为 本的体 育世界 ,强调 的是 对
体 育 的认 识倾 注 以人 为本 的人文 精 神 。
体 育教学 的组织 形式 ,都是沿 袭着 “ 教
师传 授一 学生接 受 ”的 “ 注入 式 ”教学 模式 。这种教 学模 式 的特 点是 教师 主导 和 主动 ,学生接受 和被 动 。而 这种 教学
中人文性缺失 ,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
( ) 一 高校体 育教 学的 目标 以掌握 体 育基本技 能为主。随着课 程改革的深入 , 以掌握 基本 技能 为主 的教学 目标 已经 改 成 了培 养学 生参 与运动 、养 成 习惯 、学
人文体育观的建构:体育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与布特博士的讨论提纲
e au t h s a i u sinso a t a p r, n oc n tu tist e rt a y tm.I h sp p r t esini c le so ce c h sc ul r n v laetoeb scq e t fprci ls o a d t o sr c t h oei ls se o c t c n ti a e, h ce t an s fsin eo p y ia c t ea d i f f l u sot n t c mbn t nwihh ma im a ic se ,tesu ya dla igo p r a u n sin e i rc s fe a nn rla d d v lp p rsa dis o iai t u ns w sdsu sd h td n e r n s o t sah ma ce c sap o eso x miigmoa n e eo — o n f
nn sbtne iso l b ert a sbet f u neu ai , n i i ei e a ea dm d r i icneo otT eato rp sdso o—u s c,t h ud eat oei l ujc o ma d ct n adt s s xs dv u n o ens nf a c s r. h uhr ooe pr a h c h o h t l gi f p p t
Co s r c i n o n t u to f Huma n Sp r Viw: Hu an s a d S i n i c l s o i nc ot e m im n c e tf a ne s f Sce e of Phy i a Cu t e n i sc l lur a d S rs po t -Dic so Outi t .But s us i n lne wih Dr e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欣赏体育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欣赏体育体育人文观与社会观一、前言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体育,或者可称之为身体运动文化,足矣涉及人类身体运动的一个亚体系,这个亚体系由各种要素构成,包括:竞技、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等。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体育是一种人文社会现象。
但是,体育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层面看待体育,只注重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
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体育作为人文精神的弘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个体走向社会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体育运动是如何让人走向社会化,如何满足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就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体育”的概念体育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体育”这一术语却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据史料记载,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的法国,在此之前,外国和中国都没有现在这样明确而较为完整的“体育”概念。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三、体育人文观体育人文观的核心就是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其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体育社会观就是关于体育的基本社会观念,包括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内部制度、体育的社会功效等问题的阐述。
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
人文科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技术,而在于为人类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浅谈传统射箭运动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作用
浅谈传统射箭运动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作用【摘要】传统射箭运动是一项古老而具有丰富文化传承的体育运动,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包括对技艺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团队合作的重视等。
传统射箭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习射箭可以培养人的耐心、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传统射箭运动也对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民众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合作。
在教育领域,传统射箭运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传统射箭运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射箭运动、人文精神、价值作用、文化传承、精神内涵、修身养性、社会建设、教育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传统射箭运动的定义传统射箭运动强调射手在射击过程中的技艺和精准度,注重射手的心理素质和专注力。
射箭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射手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传统射箭运动的定义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体现了一种精神境界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通过射箭运动,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渊源和传统的魅力,体验到射箭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传统射箭运动的定义不仅仅是一种体育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历史积淀的体现。
1.2 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有关人类处世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的一种精神风貌。
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注重人性的尊严和价值,强调道德、伦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在传统射箭运动中,人文精神体现在对射箭技艺的尊重和维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参与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
传统射箭运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包括尊重、谦虚、坚韧、忍耐等品质。
射箭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需要耐心细致地训练和不断修炼自身,这符合人文精神中对人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在传统射箭运动中,运动员们不仅仅是在搏击对手,更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境界和境内。
对构建高校“人文体育”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 : 8 7 G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6 3 1 (0 5 1 8 0 1 1 0 — 3 2 1 )— — 0 5 0 3
、
加 强 教 师 对 人 文体 育 思 想 的 认 识 。 重视 体 育 的 人 文 性
长期 以来 , 我们 的体 育教育专业 、 运动训练 专业 、 民族传统 体育专业 的主要课程多为技术性 、 技艺性课程 , 教学 目标多确定 在技术层次 , 偏重运动成绩和结果 , 在课程 的设置上较少考虑人 文知识的含量 。这样 , 导致体育教 师在教学 中的重心过度偏移 , 甚至是忽略人文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一直在“ 生物体育” 的观念 下发展 , 巨大的运动负荷背后隐藏着对身心 的摧残和扭 曲, 是体 育人文精神的“ 异化” 。可喜的是 ,人文奥运” “ “ 、绿色奥运” “ 、科 技奥运” 的提出, 标志着人类体育观念 的更新 。人们参加体育活 动 的动机 、 目的已远远超过了在“ 生物体育观 ” 指导下的认识 , 体 育 的“ 人文魅力 ” 1益显现。 育价值真谛在于创造文化意义 、 在 3 体 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构筑理想 的人文世界 ,从价值实现形式上 看, 体育是通过教育 和学 习等途径 , 转化为人 的身 心素质 、 价值 观念 、 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 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贯 彻这一任务的前提 , 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 。
二 、 变 传 统 师 生观 念 。 视 学 生 主体 地 位 转 重
由于几千年 的封建传统 , 形成 了师道尊严 的教师地位观和 师生关系观 , 在这种 观念 下 , 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 , 而学生的尊 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 三中心” 理论 , 即以教师为 中心 , 以课堂 为 中心 , 以书本为 中心 , 是作为传统教学论 的突 出问题 。在体育
体育运动文化与人文精神
体育运动文化与人文精神摘要:针对运动、人类身体活动和人文体育的含义进行了一步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在正确认识体育人文对于体育与人类人文精神的结合十分重要,在体育中十分需要人文精神,并指出大学体育是贯彻和培养人文体育的良好所在,应该从改革大学的体育进行入手。
关键词:体育;运动文化;人文精神一、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并将研究出来的科学性和理论性成果运用到体育运动中去,这也将极大地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体育的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认清体育将来的发展前景。
因此,我们必须将体育科学和体育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本文就体育科学与人文精神以及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揭示体育人文精神。
二、人类体育运动的本质要求我们知道,人类竞技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
目前,我们已经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
但是,这些纪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究竟又是什么呢?其实,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每一天生活以及将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各种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平、理解和文明,使人类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更快乐,这才是现代人类体育运动追求的目的。
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科学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
它不仅仅是在兴奋剂或者自然科学领域里研究竞技运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掌握人类体育运动发展最本质的要求——“运动的原始要求”,即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身体健康和人类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
三、人类运动与体育科学在科学界,我们都知道我们要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够正确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因此,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我们努力去学会控制事物,利用一切可以控制和利用的物质和资源来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地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人文观及其意义
摘要:体育人文观的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让每一个体育参与者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人文关怀。
体育人文观强调在对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而传统的生物体育观,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对人的生物性效果上,看重体育锻炼给人体在能力和结构上的改变。
在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协作、友善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体育人文观;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关怀;价值
一、前言
在体育发展的历史中,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的,启蒙于清王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当时,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国内民众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外国列强借机强行侵略。
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来拯救我们的国家,在教育上主张“费八股、兴西学”,提出对学生要进行“德教、体教、智教”的全面的教育观点,认为“体育是教育中不了缺少之物”。
五四
新文化运动是继改良主义运动以来对我国封建传统思想与文化冲击最大的一次运动。
其中毛泽东等人用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提倡体育,也对学校体育中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封建教育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过于偏重脑部教育,而忽视了身体锻炼,把“健全体魄”作为青年爱国的条件之一,主张“全身的教育”,特别应当注意以“体操发展全身的力量”,使学生都能成为“意志顽强、体魄强健”的新青年。
在改良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为我国近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思想上起着启蒙的作用,同时也宣告了几千年来中国思想史中几乎没有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就此终结。
1.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发源于军国民教育思想,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即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成为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1.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相比军国民主义的机械、呆板及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工具的性质,在“五四”前后由基督教青年会传入的“自然体育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还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逐渐取代了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成为之后一段时期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
1.3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社会背景,我国正在全面想苏联学习,在这样的趋势下,通过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培养研究生以及我国学者对苏联体育论著的翻译介绍,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很快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成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
1.4我国学校体育思想
从清朝末期到现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移植和借鉴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的形成了多种学校体育思想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如本文所强调的“体育人文观”,注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融入人文精神,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还有“三维体育观”、“快乐体育”等等,一起形成了当今丰富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
二、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人文观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人”和“文”的统一。
“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问”强调的是“以文化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根本地位,人既是根本目的也是根本手段。
在处理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措施。
以文化人是指通过文化的方式教化、转化、涵养和培育人,也就
是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手段不断地更新人的思想观念,通过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实现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其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也是伟大的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根由所在。
体育人文观是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在体育精神中加入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的一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观念。
2.2体育人文观的作用
2.2.1激发社会情感
由于体育运动具有竞赛性、对抗性特征,竞赛结果又有不确定性,因此,它不仅能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而且能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感情刺激和感情体验,调整失衡心态。
人文精神的体现极易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
2.2.2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体育教学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生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都能得到具体、真实的锻炼。
当学生失意的时候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走出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
2.2.3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的。
在合作的社会背景中个人所得有助于团体所得。
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
2.2.4有助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
通的联系过程。
体育人文观强调的是对人施以人文关怀,体育人文观的教育能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逐渐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
三、结论
我国学校体育是西方的舶来品,长期以来我们只接受其形式而未得其理念。
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吸收西方体育之精髓,回归到体育文化的本位上来,牢固地树立体育人文观念,弘扬体育人文精神,指导改革深入发展。
我们舶来的体育,一直没有很好地吸收西方的文理念。
而常常给学校体育赋予了太多的社会功增强体质成为学校体育课始终不变的目标,无视学个体要求,无视个体和个体的差异,到处是整齐划一标准和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体育为社会服或从人的生物属性上来理解体育,体育的人文内涵严重误解,缺少对人文精神的领悟。
因此,学校体育改革始终无法突破陈旧观念的羁绊,仍然是主观意愿过改头换面,重新占领学校体育,忽视体育运动自身学生的作用。
体育人文理念虽经讨论得到确立。
但很难深人下去,得到贯彻。
各种各样的学校体育
改革难以形成亮点。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体育的具体性和运动的感知性,使体育回归到它的文化本位上来,体育人文观念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得到实实在在的确立。
只有找回西方体育文化的那些普世性的价值,理解和吸收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体育文化财富,我们才能够把握学校体育知识传播的精髓,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出真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法,并且经得起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检验而流传。
人文精神标示着人类对未来的追求方向。
以西方为主的体育文化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体育人文精神是学校体育传播的核心和精髓。
时代高扬人文精神,学校体育改革就必须深刻理解和贯彻体育所表达的人文理念,牢固确立人文价值观。
我们只有高高地树起体育人文这面大旗,学校体育改革才能涌现出真正有份量的成果。
我们期待着有更加深层次的学校体育改革成果出现。
参考文献:
[1] 郝勤.体育与运动的文化特质和价值[ J ] 体育文化研究,2000,( 4) :1 8—20.
[2] 王忠武.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 J ].科学学研究,1999,( 3 ) :3 —9 .
[3] 杨文轩.2 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J ] .中国学校体育,2001,( 2 ):7 —9.
[4] 马仲良,王鸿春,黄亚玲.人文奥运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2.
[5] 刘庚碧.论体育人文观及其构建路径[ J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 0 7 ,21(2 ) :55 —56.
[6]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