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
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
少爱山水,尚嘉遁。
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
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
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
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人有致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
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
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
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
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
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
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
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
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文以.语人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所以相.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C.文不肯就.船车金就.砺则利
D.今将用先生以济.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B.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C.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D.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字文举”,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字和名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系。
古人通常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服毕”,指子女为父母守丧结束。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任官者必须停职守制,这种制度称“丁忧”,亦称“丁艰”。
C.“弥旬忘反”,弥旬意为满十天。
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十岁也可为一旬,如:八旬老母。
旬也可指十二年,生肖的一个周期,民间俗称“大一旬”。
D.“区种菽麦”,菽是豆类的总称,属于“五谷”之一。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是指麻、黍、稷、麦、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每次游玩山水,往往流连忘返。
后来父母去世,他守孝结束后,也不想娶妻,干脆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
B.郭文在山中居住时,总是穿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块土地,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并靠卖盐来供给自己生活。
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
竟安然无恙。
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而毫无倦色。
D.王导听说郭文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并把他安置在西园。
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却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人有致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贺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
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
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被人誉为“绝唱”,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诗尾句被称为“贺梅子”。
这似是一首恋词,但却写于词人的晚年,其中想必另有寄托。
B.起首三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尘,罗袜生尘”,美人凌波微步,不过横塘,翩然径去,只能目送芳尘,惆怅极矣。
“但”犹言仅、只。
C.“锦瑟”一句提问,化用李商隐《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悬揣佳人抚琴何人聆听,既是问人,也是自问,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际。
D.“月桥”两句,想像其人的住处,笔触由内及外,月桥花院言其环境幽美,琐窗朱户言其房室富丽,佳人深闺幽居,外人不可得至,只有春光可及。
可见,词人不独目送,亦且心随。
美人迟暮之寂寞可见。
E.“飞云冉冉蘅皋暮”是作者所居之地眼前的景色。
谓词人独自痴立于暮色中,望佳人渺无踪迹,心中无限惆怅,提笔写下了断肠词句,自诩为“彩笔”“新题”。
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请分点作答)
三、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绳子的故事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
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坍台:吴方言,丢脸。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10.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1.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2.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 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五、选择题
1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juàn)处.方(chǔ)倥偬.(zǒng)翘.首回望(qiáo)B.吐蕃.(bō)庇.护(bì)拓.本(tuò)一语成谶.(chèng)C.横.财(hèng)恣.意(zì)泥.古(ní) 按捺.不住(nà)D.饮.马(yìn)赝.品(yàn)落.枕(lào)拈.花惹草(niān)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
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为人父母者,需要多多审视自己的家庭。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须积极地承担起家庭教育,不要仅仅给孩子一个背影。
D.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的现象,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那以后,施特劳斯圆舞曲才登堂入室
....,从普通舞会的通俗伴奏舞曲成为正统的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旋律。
B.检阅《万国公报》登载的由林乐知等西方传教士署名的文章,可以发现,这些文章
不仅明晓畅达、浅显易懂,而且寻章摘句
....,颇具文采。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
工作者责无旁
...贷.的职责。
D.近来,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一些共产党员对于封建迷信活动
不但不管,甚至还参与其中,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狠毒、阴险狂妄,刘备礼贤下士、忠厚仁义。
另外次要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生动,个性突出,如纸上谈兵的蒋干,自作聪明的马谡等。
B.《红高粱》是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
和一般的战争小说、革命小说不同,它的重心不在战争的场面,而放在了对热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现和歌颂上,火红的高粱就是生命和激情的象征。
C.《官场现形记》是晚明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作者李伯元,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蝉联而下。
作品集中描写封建社会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为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D.《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和《西游记》“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不同,《聊斋》中的精怪鬼狐已经完全幻化成人形,不再具有物类的特殊属性。
六、语言表达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小说的主题具有普遍性意义,能够超越历史。
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小说对恒定主题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
小说在以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时候,浸透了作者的历史观、价值观。
历史表达他思想的材料,而不是他们的目的。
并且,这些思想是超越一个时代,超越一个时期的。
18.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
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
七、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1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作者为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心理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
谈及此事,该教师说:“其实事情真的很简单,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在来得及的时间,愿意的时候,脱离安逸生活,想要用自己的目光去触摸这个世界。
”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奸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1)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剩余的谷物,就会救济那些贫穷的人。
别人有来给他送东西的,他总是接受里面不太好的,表示不拂(不违背)人家的好意罢了。
(2)先生一个人住在人迹罕至的山里,如果生了重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这难道不残酷吗?
【分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A项,介词,把;连词,因为。
B项,动作偏指一方,你。
C项,坐;靠近。
D项,救济;渡。
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注意代词“之”,结合句意断句。
“众客”的谓语是“共集”,不要断开;“文”“跨”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
句意: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
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
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A项,古人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故选A。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此处“贸”为交换之意,采摘竹叶果实交换盐来供给自己生活。
故选B。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恤:救济,致遗:名词,来送东西的,粗:不好的,不逆:不违背、不拂。
(2)穷:人迹罕至的,疾病:名词活用动词,生了重病,为……所:表被动,顾:难道。
点睛: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
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
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
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满十天都忘了回家。
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娶亲,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
洛阳陷落后,于是他挑着担子步行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深谷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把草盖在树上,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
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最终没有遭到祸患。
他经常穿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片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
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去集市)交换盐来供给自己生活。
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
后来人们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
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
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违背人家的好意罢了。
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人们取了麋鹿把它拿去卖了,分钱给郭文。
郭文说:“我如果需要这些钱,我就会自己去卖。
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呀。
”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
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然后带着他一起回来。
顾飏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一件熟牛皮制成的皮袄,郭文没有接受,辞别了他们,郭文回到了山中。
顾飏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再离开,郭文也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在小屋中烂到底,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
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
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
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
温峤曾经问郭文说:“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郭文说:“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来到这里”又问他说:“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
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郭文说:“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
”又问他:“先生—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生了重病就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这难道不残酷吗?”郭文说:“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又问他:“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郭文说:“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
”又问他:
“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
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郭文说:“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
”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
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
郭文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不曾出来过。
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
后来郭文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
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
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6.CD
7.(1)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
(2)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
“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比喻忧愁的深广;“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3)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可见。
【分析】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
C项,词中“锦瑟华年谁与度?”典出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
“锦瑟”并非实指,而是形容华年之美好。
D项,“笔触由内及外”错,应该是“由外及内”。
故选CD。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赏析。
首先,分析手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及情感等。
“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比喻忧愁的深广;“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表现出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