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摘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变化情况及其现状的分析,探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现有外汇储备规模,另一方面,也应注意确定适当的外汇储备规模以便对其控制。
参考文献:姜旭朝,刘德军,孟艳。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国研网。
乔伟娟杨宏娟黄兆怀。
《理性看待外汇储备规模》(《国际金融报》 2003.11.26)
王耀中,童文俊。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11.)
一、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概况的分析。
1994年1月1日,我国成功地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和币值稳定,这是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
特别是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更加令世人瞩目。
199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12亿美元,1996年12月突破1000亿美元,到1997年底增至1399亿美元。
从1994年到1997年这四年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近300亿美元。
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资金急剧外流,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没有减少,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
从1998年到2000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257亿美元,也就是说截至200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1656亿美元,三年的增长额不如前四年平均增长额。
但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重新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出现净增466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基本消失,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为国际收支顺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月18日,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
2002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74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末增长35%,月均增加61.8亿美元,每工作日平均为3亿多美元,特别是12月份达118亿美元,为月增储备的最高记录。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由于我国全面落实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了较为稳定、透明、有效的市场环境,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加之西方经济仍处低迷,促使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超过5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外贸也快速增长,总值达6207.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255.7亿美元大大超出预计水平,比上年增长22.3%,进口为2952.2亿美元,增幅达21.2%,外贸顺差为303.5亿美元,比上年增幅高达35%。
此外,由于美元利率不断下降,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加之对人民币汇率的预计早已改善,这也起到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外汇支出的效应。
从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项目来看,金额也出现了减少。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仍然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到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1至6月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601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95亿美元。
总之,截至2003年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160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增加了14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1.9倍。
这在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外汇储备增长这么快,是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稳居世界第二。
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多少为合适?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否有"过剩"之虞?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二、理性看待外汇储备规模。
1、储备范围扩大
理论上,一国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为了满足调解国际收支差额、维持汇率稳定和应付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
有的外汇资产。
即外汇储备仅指政府拥有的外汇,而不包括企事业单位、银行和居民个人持有的外汇资产。
而中国实行的是强制结汇和限额管理制度,即对企业外汇收支和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有限制,这就使得本应由企业或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转移到了政府手中。
因此,中国外汇储备同实行意愿结汇制度国家的外汇储备统计口径不同,无法直接比较。
2、汇率弹性不足
首先,外汇储备的规模与汇率制度的弹性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越高,一国
所需持有的外汇储备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中国内地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实际上允许汇率浮动的幅度极为有限:外汇银行间可在基准汇率上下0.3%幅度内买卖外汇,对客户的外汇买卖在基准汇率上下0.25%幅度内浮动。
中国政府一直将维持汇率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因此,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吸收外贸和外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外汇,这就导致央行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
其次,央行通过外汇市场操作确保汇率稳定的调节机制尚不完善,自1994年成立外汇交易中心以来,央行抛售外汇以稳定汇率的实践经验有限。
因此,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汇率调节机制客观上要求充足的外汇储备。
3、需求压力增大
中国于2001年末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逐步加快开放国内市场的步伐。
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空间日益狭小。
而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势头加大了对进口的需求,贸易顺差出现缩减的趋势。
不断增加的进口需求必然造成对外汇储备的更多消耗。
据统计,2003年1-3月商品贸易逆差额为10亿美元,1-6月出口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而进口同比增长达到44.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6%。
可见,不断增加的进口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压力日渐显现。
4、外债规模上升
一方面,中国外债余额有所增加,改变了1999年以来外债规模持续下降的局面,尤其是短期外债增长较快。
截至2003年6月末,外债余额折合1825.6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40.3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641.9亿美元,占外债总额的35.2%,比25%的国际警戒线高出了10个百分点。
短期外债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12.1亿美元,增速是21.1%。
可见,中国外债规模和短期外债规模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债增速加快。
上半年新增加外债421.84亿美元,其中境内外资银行新增额占全部新增额的77.5%。
外资企业的外债也比上半年增加了30.3亿美元,这其中不乏汇率投机因素的影响。
更需注意的是中国已进入外债还本付息的高峰期,而且外债规模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私人部门获取国外商业贷款的能力有限,国际商业贷款外债余额比例由2000年的65%降至2002年的53.5%。
同时,受贷款国利益、意愿、地区等因素影响,官房贷款规模受限且条件趋于严格。
因此,保持足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证外债安全。
5、保障金融安全
外汇储备不仅可以保证一国的国际贸易支付能力,更主要的是外汇储备已成为对付投机资本攻击和稳定国内经济的有力武器。
尤其是考虑到人民币若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后,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对付资本流动带来的不利冲击,稳定本国汇率和提高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免受冲击,凭借的就是其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强大的外汇储备。
借助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支持,香港才得以维持其联系汇率制度的国际地位。
在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安、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的今天,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障经济金融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6、外汇储备已演变成生利资产
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它正演变为一国的财富。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各类资产中,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是相当高的,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
去年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是5%左右,按照去年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当有上百亿美元的进账。
试问国内投资目前有多少能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呢?
外汇储备功能的转变,是顺应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而且,反过来想,如果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且获利甚丰,国际投资者对于该国经济运行的能力就会有较好的评价,因此会更愿意同该国加强经济往来。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投机者冲击该国金融市场的动力会大大下降,因为其成功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了。
7、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调节总供求。
我们知道,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总需求由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部分构成。
所谓国外需求,是通过进出口来体现的:如果我们是顺差,则国外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正向的拉动,反之,如果是逆差,则国外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
众所周知,进出口出现顺差,就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增加。
这就是说,外汇储备增加,对于增加需求,对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外汇储备的增加,同时还有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大家都很清楚,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在相当大意义上就体现为外资的大量进入;正是大量外资进入,才促进了我国很多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而所谓外资流入,在外汇储备上的反映就是其数量的增加。
因此,现有外汇储备是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
而且外汇储备的流向通常也反映了全球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因为你经济比较好,所以人家才愿意来,这是世界各国看好中国经济的一个表现。
三、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当规模。
在理性认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的同时,我们也因加强警惕,注意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当水平。
应此,如何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当规模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涵义有两种最常见的解释:一种是支付手段说,即外汇储备是用于对外支付的准备金;一种是干预资产说,认为外汇储备是货币当局进行外汇干预的手段,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其实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情况来说,它的内涵与外延都要比这两种学说的涵义大得多。
比如就有人把外汇储备的功能分为营运资产、储备资产及投资资产。
而“特里芬难题”直接引发出的则是信心问题,即外汇储备作为一国资信的象征与国际社会对该货币体系的信心密切相关。
因此,过去那种把外汇储备规模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如一是在没有任何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下,现存外汇储备足以支付3个月的进口;二是在没有任何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下,现存外汇储备足以让当局有能力支付短期债务;三是当汇率出现波动时,能有足够的外汇用来干预汇率,使之保持稳定),可能不合适了。
因此,一个国家外汇储备水平究竟应该以多少为宜,并不存在一个由理论模式推导出的确切的衡量标准。
特别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交往的程度不同,因此对外汇储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外汇储备水平差异很大。
面对这种差异性,并不是从量上来确定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少,而是根据本国的约束条件来评估所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与效率。
般来说,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增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对外信誉,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缓解通货紧缩压力,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等。
但是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经济吗?货币当局对过大的持有外汇储备进行过成本收益分析吗?如果不经济,其效率又如何?存在的风险在哪里?这些都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占主流的看法是,目前中国早走过资金紧缺的时代,剩余的资金以外汇的方式持有也是合理的;外汇储备的职能已不在于实实在在地用真金白银去满足进口和支付债务的需要,而核心是放在增强对本币的信心上;还有,用外汇储备购买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其投资收益率是相当高的等。
这些看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首先,在全球金融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过大也就会让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
比如,我国的外汇储备通常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1999年欧元上市之后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估计调整的比例不会太大。
可是,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涨跌在30%以上,汇率如此之大的波动,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自然生发。
最近美元急速的贬值,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也就不可避免。
而由汇率波动所导致的损失要想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偿是十分不容易的。
其次,中国内地外汇储备的结构与日本、港台相比可能有很大差别,后者是自有储备为主,而中国则借入储备的比例比较大。
过高的借入储备也就表明容易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
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如果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借入大量外债,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还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
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借入储备比例过高时,过多的持有外汇储备既不经济,也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只要用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一算就明了。
再次,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
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
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增加了74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现有比价,就有6000多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
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
因为,当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时,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必须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购、发行央行银行票据,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
据报道,今年2月至4月,为了控制货币投放量,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通过正回购回笼资金规模达1760亿元人民币。
至4月22日,央行发出公告,将以发行中央持有国债的形式,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对央行持有国债不足,并将发行三个短期银行票据。
正如有人指出的,面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除了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央行已在制度内尽了力,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使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从而显示出货币当局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无奈。
如果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那么,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近段时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有国际资本“潜渡”中国。
人民币升值自然是好事,人民币的坚挺可以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促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两面刃,它同样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特别是,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会影响
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当然,其他的一些负面影响还会有,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总之,一国外汇储备是多是少,并非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特别在外汇储备越来越演变为一国的财富的功能的情况下,尽管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已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它仍然与一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联。
尽管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货币当局作为方面不多,市场是最终的裁判者,但是我们必须从目前的汇率制度来检讨国内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之原因,看看它是市场作为的结果,还是制度缺陷所为,而且还应该以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来检讨国内外汇储备迅速增长风险与效率,从而探讨出一条降低外汇储备风险、提高其运作效率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