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总结PPT课件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总结PPT课件
为C30防腐蚀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海域隧道二次衬砌为C45高性能防腐混凝 土,抗渗等级为P12,同时采用具有抗海水侵蚀的喷射混凝土,钢筋网为V级,风 化槽采用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取消系统锚杆,钢拱架接头处设锁脚钢管,在初 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选择PVC防水板和系统盲管做排水系统,确保满足隧道 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5
厦门大桥
翔安区
海沧大桥
漳州
厦门东通道 (翔安隧道)
厦门岛
金门
鼓浪屿 翔安隧道地理位置图
6
该工程于2005年8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车。建成后 ,翔安区到岛内将缩短50km的路程,厦门岛到翔安只需要15min。厦门海底隧 道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对于提升厦门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 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厦门市的投资环境,加快厦门国 际化港口建设步伐,都将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作为我国内地第一条海 底隧道,对于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为类似工程的动工兴 建,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都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深 海交通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标标 Z

标标
安标
A2:3.14Km(YK5+930.5~YK9+700 )
A4:3.655Km(YK9+700~YK13+355 ) 标 标 标
N
标段划分示意图
15
8)环保、水保、文明施工要求高 厦门岛是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地域特色明显,翔
安隧道设计施工理念新颖,隧道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对环保、水保、文 明施工要求高。
11
4)断面大,工法多 主隧道按3车道设计,最大开挖断面尺寸为17.04m×12.55m(170m2);

海底隧道施工方法

海底隧道施工方法

• 3. 4 T BM法施工技术 • 隧道掘进机(TBM)有两种基本类型:部分断 面掘进机和全断面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用 于断面一次开挖,通常用于圆形隧道断面 ,这类掘进机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全断面隧 道掘进机己经成功地用于很多海底隧道, 如最著名的英法海峡隧道.
海 底 隧 道 图 片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洞口处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过程图1
施工过程图2
施工过程图3
隧道贯通图1
隧道贯通图2
各国海底隧道发展
已建海底隧道: 世界上己修建了许多海峡隧道,未建的地方也在 积极筹划中.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关门海峡修建的海 峡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峡隧道,之后又在关门海 峡修建了两条海底隧道.日本于1988年在津轻海峡建 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隧道—青函隧道,隧 道长53. 85 km ,最大水深为140 m,海底埋深为100 m,隧道实现了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铁路运输.英法海 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00年)起就种两次开挖,但都 停了下来,到1993年隧道全部贯通.隧道长50. 5 km ,最大水深为60 m,海底最小埋深为21 m. 1996年, 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该隧道长7. 26 km ,最大水深 为53 m,海底最小埋深为巧m.日本跨越东京湾的渡海 公路隧道,也是近期完工的一项令人注目的工程,隧 道长9.5km,最大水深为28 m,海底最小埋深为15 m.挪 威也修建了18座海底隧道,总长度超过45 km,最长 的一条隧道为4.7km,最大水深达180 m.
海底隧道的特点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有: (1)盾构法(一种掘进机),该法对地面(或海底 面)的影响很小。其施工时,主要为盾构掘进 机在地层中推进,利用其面的刀盘切割土石并 将弃砟运出隧道外,同时拼装预制好的隧道管 片(结构)。 • (2)沉管法。沉管隧道就是将若干个预制段分 别浮运到海面(河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 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以此方法修建 的水下隧道。目前沉管法施工已经比较成熟, 一般与盾构法进行方案比选。而使用最多的为: 盾构法。如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等由盾构法修 建。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水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水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水工程关键施工技术潘建立【摘要】介绍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施工措施及几种措施组成的防水体系.论证了"以堵为主,排堵结合"的可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右线隧道在穿越F1风化深槽不良地质段时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阐述了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效果评定,总结了帷幕注浆在穿越F1风化深槽过不良地质段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及土石交界面的作用.【期刊名称】《新型建筑材料》【年(卷),期】2010(037)001【总页数】6页(P55-59,79)【关键词】海底隧道;防水措施;全断面帷幕注浆【作者】潘建立【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71 工程概况翔安海底隧道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连接厦门市岛和翔安区陆地的重要通道,是厦门市的第3条进出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

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1条大断面海底隧道,隧道全长5.948 km,其中海域段4.2 km,为双向6车道双洞海底隧道,采用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两侧为行车主洞,中间一孔为服务隧道。

该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从进口到出口依次要穿越海底F1、F4、F2、F3风化深槽,涌水突泥风险很高。

F1风化深槽段主隧道开挖断面为17.04 m×12.56 m,隧道建筑限界为13.5 m×5.0 m。

确保施工和工程安全是建设中的核心,而安全的主要隐患来自渗漏水,防水措施决定防水成败,而防水成败又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2 隧道防水措施2.1 超前水文地质预测预报(1)TSP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采集数据通过配套的TSPwin专用软件分析、处理,便可了解隧道开挖面前方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岩带、破碎带、断层、含水岩层等)、位置及规模。

(2)红外线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目前,对地下水的探测,应用较广是红外探水技术。

在距掌子面20 m内可定性告知有无水。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维普资讯

厦 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 防排水设计 与施工
樊 孝 军
( 四 院 工 程 监 理 咨 询 公 司 , 北 武 汉 40 6 ) 铁 湖 3 03
摘 要 : 要 介 绍 了 厦 门 翔 安 海 底 隧 道 工 程 、 文 地 质 特 点 , 点 阐 述 了 该 海 底 隧 道 施 工 中 洞 内防 水 设 计 与 施 简 水 重 工 、 水 砂 层 区段 防 水 措 施 以 及 采 用 的 各 种 排 水 措施 , 合 工 程 实 践 , 出 加强 初 支 背 后 注 浆 加 固 、 视 抑 拱 富 结 提 重
收 稿 日期 :0 7 1 一 7 2 0 — 1O
生Q Q
玉堕查2遂王

C1 5混凝土仰拱回填
ty m l 13 em sx @ 6 .o
作者简介 : 樊孝 军 ( 93 )男 , 程 师 ,0 1年 毕 业 于 华 中科 技 17 一 , 工 20
大学 土 木工 程 专业 , 要从 事 工 程 管理 工 作 主
水一般 深 1 最深 2 采 用钻爆 暗挖 法 修建 。 5m, 5m, 海底 隧道 需 穿越 海 底 地层 , 最 大 的特 点 之 一 其 是 渗漏水 源是无 限 的 ; 其 是 当海 底 隧 道 穿 越 断层 尤
破 碎地段 时 , 与海 水 直 接 连 通 , 防排 水 问 题 更 加 突
以 下 结 构 的 防 排 水 设 计 等 建 议 , 类 似 工 程 的设 计 与施 工 提 供 了 有 益 的 借 鉴 。 对
关键词 : 底 隧道; 排水技术 ; 浆堵水 ; 水板 ; 工缝 ; 形缝 ; 海 防 注 防 施 变 降水 疏 干 井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23 5 ( 0 8 0—0 50 U4 3 6U4 9 5 B 17-9 32 0 ) 20 3—5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李昌宁【摘要】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7(000)0z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海底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技术措施【作者】李昌宁【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9.51 工程概况(1)概况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隧道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码头与翔安区西滨下店村之间,浔江港南东出海口最窄处,西北为封闭的海湾,东南为海湾通向大海的出口(图1-E线)。

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 km,跨越海域总长4.459 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 km,潮间带暗挖约1.534 km,陆域暗挖约1.392 km。

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行车速度为80 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宽×高=17.04 m×12.56 m,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3.5 m×5.0 m。

隧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图2、图3)。

图1 厦门翔安隧道平面与纵面示意图2 厦门翔安隧道示意图3 厦门翔安隧道效果该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隧道采用一次修建双向3车道,并在两隧道中间修建一服务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64~66 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耕地,地面高程约为3 m,表层为厚度0~25 m的残积黏土、亚黏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1.5~15.5 m,弱微风化花岗岩顶板高程为-12.8~-38.0 m。

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SD-0501-2011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李阳刚1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海底隧道施工工法众多,常见的有钻爆法、沉管法、盾构法和TBM法等,本工法是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海底隧道的施工工法,是通过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四年施工实践和不断总结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施工工法。

在国外采用钻爆法修建的海底隧道非常多,如日本长53.85km的青函隧道、关门铁路隧道、关门公路隧道、新关门隧道、瑞典的Forsmark1(2)隧道、英法海峡隧道等。

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该工法的形成对我国海底隧道施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该工法是普通山岭隧道、过江隧道的发展与延伸,海底隧道与普通的山岭隧道相比,常会受探测手段的限制,对地质及其性质等情况掌握不全面,加之头顶无限量海水,在高水压和潮汐的影响下,施工存在很高的风险,施工安全难以受控,施工时容易发生突水涌砂等情况,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工程报废等灾难性的后果,产生不良的社会、经济影响。

该工法对海底隧道施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2工艺原理海底隧道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原则,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重点突出“管超前、严注浆、勤量测”,采用物探(TSP-203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常规钻探相结合、区域地质重点分析和地质素描相结合、长距离地质预报和短距离地质预报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水位情况,施工中加强地表和洞内的监控量测,据以优化、调整施工方法,将海底隧道施工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

2工艺工法特点2.1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电力、排水、通信、门禁、视频监控、报警、逃生救援系统,加强应急演练,强化防范施工风险的能力,使施工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系统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较为全面的掌握隧道掘进面前方地质情况、支护系统的变形情况,定岗定责,建立信息反馈、沟通、处置机制,以进行风险预警,避免盲目施工,降低施工风险。

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F1
F4
F2 F3
F1、F2、F3、F4:全强风化深槽
花岗岩岩芯
全强风化层岩芯
砂层掌子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化深槽岩芯
二、施工关键技术
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超前地质预报 Geology Forecasting 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in Unfavorable Geological Zonditions
三、结束语 Conclusion
1、施工进度回顾: 2005.09.06 开工
2009.06.13 右洞贯通 2009.10.14 服务洞贯通 2009.11.05 左洞贯通
2009.6右洞贯通误差: 横向:60mm 竖向:7mmm
翔安隧道于2010年4月26日胜利通车! 实现“施工零死亡”和“创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
施工安全管理 Manag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1、海底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Geology Forecasting
地质风险是海底隧道的最大风 险源,国内尚无工程先例
作为一道必经工序,有疑必探, 无疑也探,先探后掘
长短结合、物探钻探结合,主 要手段包括:
➢ TSP地震波探测(100—150m) ➢ 水平钻孔取芯(50-70m) ➢ 地质雷达(30m) ➢ 红外探水(30m) ➢ 服务隧道超前作地质先导洞
翔安端长达1551m
工程难点:地下水发 育、长距离、大断面、 超浅埋;土石交界段软 硬不均更难处理;
主要风险:渗水量大、 易变形、坍塌
地下水发育,掌子面不稳定 Rich in water and unstable rock
2007年3月,服务隧道土石交界面右侧拱架塌陷,侵入轮廓线4米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估和变形应对措施工程简介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是厦本岛第六条进出岛公路通道,连接门市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

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工程全长8.695km,其中海底隧道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

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最大纵坡3%。

隧道2005年9月开工,工程概算约31(97亿元。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建设者们依靠科技进步,加上自身的努力,一一克服了难题。

据统计,从翔安海底隧道中开挖、弃运土石方约235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将埃及大金字塔塞满。

支护用锚杆、钢架、钢筋网、衬砌钢筋等钢材约5万吨,相当于7座巴黎艾菲尔铁塔。

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施工方案概况工程地质情况:在路地段为全强风化闪长岩, 在地下水位以下无自稳能力,易崩解。

地下水为陆域地下水,据其赋存形式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就近向低洼地排泄,略具承压性, 总体上属于潜水。

地下水水位变化随降雨的频率,变化剧烈, 且有滞后现象。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工程环境:厦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每年 2月到8月为雨季, 7月到9 月为台风季节。

厦门海域为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4. 53 m, 最低潮位- 3. 30 m。

场区内小型水体较多,池塘遍布。

本区段主要场地开阔平坦, 运输较方便,水、电、通讯等均可直接引入, 但附近居民工厂较多。

主要施工方案:全强风化层采用拱顶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及注浆加固, 主洞采用 CRD 法开挖, 服务洞开挖采用正台阶法。

衬砌设计应用新奥法原理, 采用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由工字钢拱架、双层钢筋网、30 cm 厚喷射混凝土组成;二次衬砌用55 cm 厚模筑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窜流防水板作为防水层。

隧道结构防排水采用全封堵方式,采用分舱的方式对隧道进行分区防水。

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翔安海底隧道

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翔安海底隧道

现就×××隧道“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施工技术交底如下,请遵照执行. 本合同段隧道支护主要包括洞口边仰坡防护、隧道初期支护、隧道超前支护。

洞口边仰坡防护采用Φ32预应力中空锚杆、Φ25砂浆锚杆、φ6钢筋网、 C25喷射 混凝土联合防护。

隧道初期支护见表4-1。

隧道超前支护见表4—2.行车隧道洞口段采用 40m 注浆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长管棚为φ 108热扎无缝钢 管,壁厚6mm ,节长3m 、6m ,环向间距40cm ,并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套拱作为长管棚的 导向墙,套拱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施作,如图4—5.明洞土石方开挖在YK6+609~YK6+619段预留核心土,核心土分两层,以管棚机施 工方便为准.详见下图。

在原设计管棚套拱位置,用挖掘机把套拱拱脚挖出来 ,立模绑扎钢筋,拱部按设 计的管棚位置、角度预埋φ127定位钢管,根据管棚的长度预留上抬量, 40m 管棚预留管棚入土深度40m ,管棚钢管采用Φ108×6mm 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 ,接头用长15cm 的丝扣直接对口 连接.外设Φ127孔口管,注浆后以30号砂浆填充。

采用10m 及4m 长两种形式,长短结合,每两排长导管 之间设置2排短导管,形成双层小导管棚超前支护。

长导 管采用外径38mm 自进式锚杆,壁厚8mm 外插角10°,环向间 距60cm 。

短导管采用外径42mm ,壁厚3。

5mm 热轧无缝钢 管,环向间距40cm ,外插角10°.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采用10m 及4m 长两种形式,长短结合,每两排长导管 之间设置2排短导管,形成双层小导管棚超前支护。

长导 管采用外径50mm 热轧无缝钢管,壁厚4mm 外插角15°,环 向间距60cm.短导管采用外径 42mm,壁厚3.5mm 热轧无缝 钢管,环向间距40cm ,外插角15°.注浆采用超细水泥浆. 采用外径42mm ,壁厚3.5mm 热轧无缝钢管,长450cm, 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10°.注浆用纯水泥浆。

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_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

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_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

第28卷 第1期台湾海峡Vo.l 28, No .1 2009年2月J OURNAL OF OCEANO GRAPHY I N TAI W AN STRA I T F eb .,2009收稿日期:2008202201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专项课题资助项目(908202203203)作者简介:许文锋(1972~),男,高级工程师.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许文锋1,2(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由于海底隧道的特殊性,其防排水技术与一般陆地隧道有着显著区别,本文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情况,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海底隧道防排水应结合围岩与支护的自防水功能采取以堵为主的原则,并针对海底隧道防排水方案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是重点,改进注浆材料等建议.从而论述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关键词:防排水技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中图分类号:TU 2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60(2009)0120102205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诸如涌(突)水、垮塌等各种地质灾害,在这些地质灾害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尤其突出[1~7].如果隧道防排水处理不当,会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严重者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时隧道防排水处理不当,还会影响隧道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因此,设计并实施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对保障隧道施工以及隧道的安全运营,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海底隧道衬砌在承受围岩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高的水压,且由于海底隧道纵坡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倒人字坡,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防排水技术尤为重要.根据海底隧道不同的地质情况,分别设计相应的防排水方案,根据方案实施效果动态调整防排水方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工程实践表明,这种设计理念非常有效的,本文以翔安海底隧道为例来论述动态调整防排水措施.1 工程概况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隧道全长6105km ,跨越海域总长412km,设计为分离式、上下行六车道隧道,左右为行车隧道,中间一孔服务隧道.海域段除穿越四道断层破碎带风化深槽(囊)之外,围岩基本上是弱微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基本为Ñ~Ò级.隧道在潮间带和陆域,全部穿越全、强风化花岗岩层,围岩级别全部为Õ级,隧道共穿越四道断层破碎带风化深槽(囊)和全、强风化花岗岩层,它是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尤其在防排水方面.隧道埋深自洞口的6m 到海域的40m,海水一般深15m,最深25m,施工方式采用钻爆暗挖法,翔安海底隧道主洞左右线纵断面地质剖面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右线纵断面地质剖面F i g .1 Geol ogical profile of ri ght li ne i n Xia m en X iang .an subsea1期许文锋: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图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左线纵断面地质剖面F i g .2 Geol ogical profil e of l e ft li ne i n Xia 2m en Xiang .an subsea2 隧道防排水设计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其防排水设计采用了包括洞口排水、隧道明暗洞防排水、竖井防排水、洞内路基防排水等方案.2.1 洞口防排水设计由于隧道纵坡中间低两端高为倒人字坡,洞口两端都有较长的路堑引道.为避免洞外雨水流入洞内,路基设计时根据地形情况,通过边沟将边坡水和路面水截流进洞口集水池,并设泵站将雨水导入洞顶排水系统.隧道两端洞口左右线均设置三道截水沟(60c m ),集边坡和路面水排入洞口集水池.洞口路堑顶部设置天沟,通过开沟将水汇入附近沟渠.2.2 洞内防排水设计施工缝、沉降缝防水处理:施工期间隧道内产生的水主要是围岩渗水和施工用水,由于海底隧道所处的特殊环境,为保证衬砌结构的防水能力,隧道沉降缝采用外贴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置带注浆管的橡胶止水带,内壁加设结晶填充材料的三层防水方式;隧道施工缝采用外贴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中间设置企口,并安放带注浆管的膨胀橡胶止水条,内壁加设结晶填充材料的三层防水方式.采用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可实现分区防水,便于后期检修和处理.采用分区防水形式,充分保证防水板的防水效果.由于施工空间狭窄、作业条件差、工序相互交叉干扰等原因可能会使安装好的防水板遭受到损坏,一旦一处漏水造成/窜水0,从而使整个隧道结构受害,并且维修弥补困难、费用高、效果差.因此用分舱的方法设置防渗肋条将整个隧道的防水分成小区.防水区面积控制在150m 2内.一旦漏水可以通过外贴式止水带的注浆管,针对漏水区域进行注浆修补,效果好,修补费用低.3 翔安隧道防水方案的动态设计情况设计方案在没有通过实践检验之前,始终具有预设计的性质,而真正的设计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和完善的,翔安隧道防排水总体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翔安隧道防水设计方案通过一年多的施工实践证明,是较全面的、具体的.但也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正.针对富水砂层区段试验了高压旋喷地表防水技术方案;在竖井施工中实施了高压旋喷桩、钢板桩、钻孔咬合桩、钻孔切合桩以及实施了地表井点降水方案.富水砂层段最后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和疏干降水井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未采用地表高压旋喷桩和洞内水平旋喷桩的设计方案.在采用了地表防水技术措施的同时洞内并用超前预注浆、初支背后补偿注浆回填的防水技术.为了防止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基面粗糙,凹凸不平而损伤防水板.在防水板与初支喷射混凝土基面之间,加设一层无纺布,既是缓冲层也是疏水层.在施工期间,根据最新设计理念,增设了边墙底部纵向排水盲管、泄水孔,改衬砌结构全封闭型为半封闭型,保证了/以堵为主0限量排放.4 结构防排水技术措施翔安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进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洞结构防排水施工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是暗洞结构防排水施工.#103#台湾海峡28卷图3 翔安隧道防排水总体设计方案F i g .3 Outli ne of des i gna ti on of wa terproof and dra i n f or X iang .an subsea t unne l4.1 结构防水方案中的技术措施(1)围岩自防水.以堵为主,通过注浆止水将隧道开挖面周围的涌水和渗水,封堵在结构外.(2)初期支护自防水.采用防水防渗混凝土,将围岩的少量渗漏水,堵在初期支护结构之外.(3)将初期支护难以堵住的有限渗流水通过预埋排水管环向引入边墙侧沟.(4)铺设防水板.将少量渗水封堵在二衬混凝土之外.(5)施工缝、沉降缝均采用外贴带注浆管背贴式止水带自防水.施工缝内间设置带注浆管的中埋式膨胀橡胶止水条,沉降缝内设置带注浆管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两种缝内壁均加设结晶类填充材料的三重防水方式,保证沉降缝自防水.施工缝细部防水设计如图4所示.(6)采用分区防水形式自防水(示意图5).防止一处渗漏四处窜水的后患.4.2 结构防排水的技术保障(1)必须严格初期支护质量验收程序,合格后才能进入二衬施工工序.因为初期支护的/三头0:锚杆头、钢筋头和欠挖的岩石头不认真削平必然会刺破防水板;初期支护表面凹凸不平超限,将会在泵送混凝土的压力下撕裂防水板.(2)严格把好防水技术六道关,即上述六项技术措施.在把关中要防止忽视初期支护的自防水功能,以#104#1期许文锋: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浅析)))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例为有防水板防水,而对初期支护的自防水质量不当回事.(3)要防止边墙两侧铺设长度不均造成剪刀叉接缝,尤其是曲线区段,宁可接缝长预留富裕些也不能短了采用补接的方法,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接缝质量.(4)不要为施工方便和赶进度,而将矮边墙和二衬仰拱分两次施工,人为增加两条纵向施工缝,因为施工缝是二衬渗漏的薄弱环节.(5)隧道进口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进入F1断层破碎带,进出口还将先后穿过F2、F3、F4风化深槽断层破碎带.(6)在通过断层破碎带及风化深槽区段要注意的问题:¹超前地质预报是前提,预报手段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物探和钻探并用,以钻探为准;预报的岩性水情位置要准确到米,预报专业人员要长驻工地,跟踪预报;º全断面帷幕注浆是关键.a .注浆以堵水为主,加固围岩为辅;b .注浆由专业队伍实施,必须采用先进的设备;c .要完善的压注计划是成功的保证;d .注浆工艺参数要通过试验取得经验极为重要;e .止浆墙的厚度要一次做够;.f 注浆方式以前进式为主,后退式为辅,注浆顺序先外圈后内圈;g .帷幕注浆压力,不大于115MPa ,保证不将覆盖层穿透;径向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防止损坏初支结构,压注浆胶凝时间要能调整到3~5m in ;h .注浆材料必须用超细水泥;.i 注浆效果检验要严格按照标准,准确监测,达到既定标准才能开挖;»加强支护是重点.a .结构支护、超前支护、径向加固围岩注浆相辅相成;b .超前支护绝不能因为施作了全断面帷幕注浆就省了不做,因为全断面帷幕注浆有可能出现盲区,所以需要通过每循环的超前支护来弥补.c .初支背后必须及时充填注浆;d.径向注浆很必要:因为在初支背后一定范围内注浆加固围岩是加强初期支护结构的基础,也是巩固后方的重要技术措施.径向注浆材料一般不应采用双液浆,应用普通水泥浆或超细水泥加适当的聚氨酯;¼监控量测非常重要,要做到及时布点,及时量测,出现动态时及时反馈,及时分析研究;½方案落实是保证,要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严格纪律,要件件落实;¾开挖中要注意控制爆破,要保护全断面帷幕注浆固结的人工结石体;¿抢险救援预案是后备,要注意做到预演,有效;À服务洞先通过后左右洞通过.5 防水技术的效果分析高压旋喷注浆以及钻孔咬合桩、钻孔切合桩,目的是在洞室外围形成止水帷幕隔断海水进入开挖面.虽然高压旋喷桩未完全止住水,但为井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实施减少了水压力和渗水量,配合钻孔咬合桩成功的通过了砂层段.高压旋喷桩在W4全风化花岗岩地区止水效果不理想,但加固了围岩,减少了洞内开挖过程中洞顶沉降.超前小导管注浆,各施工单位都不同的反应,W 4、W 3地层中注不进浆液,砂层中也有注不进去的反应.目前国内外施工技术水平,注浆止水加固技术是成功的.国内外成功的实例比比皆是,如日本的青函隧道、舞鹤隧道,中国的歧岭隧道、草庵隧道、大瑶山隧道、刺桐关三号隧道.如出现注浆注不进,其主要原因是超前预注浆与进度的矛盾.技术上的欠缺是注浆工艺的配套技术不到位的原因.如不设止浆墙或虽设了但不足以止浆.应该承认,在W3、W 4风化花岗岩中、砂层中注浆技术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止水和加固效果.只要:¹注浆配套技术措施到位.隧道局有成功的经验总结,用TSS 注浆导管、设置足以止浆的止浆墙或是足够深度的注浆小导管、试验得出注浆压力和注浆量.º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适当的注浆材料,在单液水泥浆、水玻璃水泥双液浆、超细水泥浆中选用.6 结语(1)只有进行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加固,形成堵水承载圈,才能实现初支无渗漏的设计要求.在软弱围岩区段,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前,对富水砂层区和集中涌水区段进行后注浆,在初支背后形成一定厚度(3~5m )的堵水承载圈,加强围岩自防水功能.(2)应从长远考虑结构防水,从百年大计的角度考虑使用超细水泥浆,这在翔安隧道的富水W 3、W 4地#105#台湾海峡28卷段和富水砂层地段施工中做过试验.同时设计方案中也可建议选用超细水泥、聚胺脂和环氧树脂注浆的.(3)注浆材料应选以单液浆为宜.超前预注浆多数选用的防水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是为了快速堵水和注浆后能迅速实施掘进作业.但由于双液浆的后期强度低,一定时间后堵水及抗压抗剪能力迅速降低,这就为结构防水造成隐患.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和后注浆一般不能选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浆,应选以单液浆为宜,否则就会损害工程结构的安全的百年大计.(4)正确处理下部结构防水.隧道一般在仰拱以上的结构防水做得较全面,但海底隧道所处地下水大部分为承压水,仰拱底部的承压水易造成路面的渗流、冒水,因此下部结构也应该贯彻/以堵为主0限量排放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技术方案.参考文献:[1]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2(4):1~4.[2] 孙钧.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8):1513~1521.[3] 吕明.挪威海底隧道经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4219~4225.[4] 杨会军,李丰果.深埋长大隧道地下水处理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6,3(9):62~65.[5] 韩忠存.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防排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1,4(38):5~9.[6] 李兴高,刘维宁.公路隧道防排水的安全型综合解决方案[J].中国公路学报,2003,1(16):68~73.[7]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4(22):1~4.Discussi on on the technology ofwaterproof and drai nof t he subsea tunnel)))i n case ofX i a men Xiang .an subsea tunnelX U W en 2f eng 1,2(1.Th i 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 A ,X i a m en 361005,Ch i na ;2.Ch i 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 430074,Ch i na)Abstrac:t Because of t h e specificity of subsea tunne,l the water proof and dra i n age technology has disti n ct diff erence w it h the general land t u nne ls .Th is paper i n troduces t h e sche me desi g n on waterproof and dra i n ofX ia men 2X iang .an subsea t u nne lw it h an eva l u ation on the eff ect of t h e sche me .It conc l u des that the wa ter proof and dra i n age technolo 2gy of the subsea t u nne l shou l d adopt t h e pri n ciple of leak stoppage and co mb i n e t h e self 2water proof f unction of rock mass and supports .The aut h or be lieves that the i n j e ct grout beh i n d the pri m ar y lining is i m portan,t and t h e mater i a ls of i n ject grout should be i m proved.The technol o gy ofwater proof and dra i n is a core prob le m re lates to the success or defeat of the subsea tunnel constructi o n .K ey words :technology ofwaterproof and drain ;X i a ng .an region ofX ia men;subsea tunne;l application(责任编辑:杜俊民)#106#。

翔安海底隧道全强风化围岩双侧壁工法施工技术探讨

翔安海底隧道全强风化围岩双侧壁工法施工技术探讨
图3 双侧 壁 法 结构 形 式 一
图4 双 侧 壁 法 结 构 形 式 二 表 2 三 种 结 构 对 比 分 析 表
图5 双 侧 壁 法 方 案 三
回 福 交 科 21第 期 建 通 技 0年 1 1
结构 形式 一控 制 地表 沉降 较 好 ,能 使用 大 型机 械 ,
32 1 步 序 ..
监控 量测 证明 ,其拱 顶沉降 很小 ,分析原 因是因 为两侧
导洞 施工 超 前 ,己将 中导 围岩 中的水排 干 ,超 到改 良围
岩 的作 用 ,同时 由于 两侧 导洞 已封闭成 环 ,中导两 侧拱
两侧 同时 悬 空 ,造成 下 沉量 过 大 ;第 三步 开 挖3 ,安装
拱 1 、1 、中3 4 5 ,喷 混凝 土 ;在 开 挖 过程 中 以小 型挖 机
图1 工 程地 质 剖 面 圈
2 双侧 壁导坑 法适 用范 围及施 工特点
国 内软 弱 围岩浅埋 大跨 工程 多为城 市地 铁 、 车站 , 采
用双侧 壁 工法施 工长度 不超 过2 0 而 厦 门翔安海 底隧 0 m。 道 右洞 采用双 侧壁 工法 穿越 10 ( 中F 、4 化深 26m 其 1F 风
( )钢筋 网片 :主 拱拱 部 、边墙 、弯 头为 双层 ‘ 钢 2 p 8 筋 网 片 ,永 久 仰 拱 与两 侧壁 为单 层 ‘ 钢 筋 网 片 ,网 格 p 8
为 2c 2 c 0 mx 0 m。
图 8 施 工工 艺 流 程
6 施 工 要 点
双侧 壁工 法除 执行 设计 和相 关规范 的有 关技 术要 求 外 。还 应注意 以 下事项 : ( )做 好超 前地 质预 报工 作 ,超 前地 质预 报 是确 定 1

厦门海底隧道暗挖施工中运用到的主要技术

厦门海底隧道暗挖施工中运用到的主要技术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 地形地貌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长度5900米,起点里程ZK6+600,终点里程ZK12+500。

其中海面宽度2860m,最大水深29m。

该区地貌主要为以下三种类型:陆域地貌、岸滩带地貌和海域地貌。

陆域地貌主要由海蚀台地及海积平原组成,海蚀台地面波状起伏,多为基岩残丘,坡度平缓,略向海倾斜。

岸滩带地貌主要包括西南端五通岸和东北同安岸,西南端五通岸属于开敞海湾淤泥质问夹基岩海岸,高潮带为狭窄砂滩,局部为岩滩,滩宽10~20m,由粗中砂组成,坡度4~6°;中潮带为含泥质沙滩,滩宽200~300m,滩面上常有风化壳红土出露,坡度1~2°;低潮带为粉砂质泥滩,滩宽600m,时有礁石出露,坡度2°;东北端同安岸属于淤泥质间夹台地土崖海岸,高潮带为沙滩,滩宽20~30m,由含砂砾的中粗砂组成,坡度4~6°;中低潮带为砂质泥质和淤泥滩,一般有向低潮带变细的趋势,潮滩涂泥明显,滩面上凸,浮泥层厚,大片潮滩已经辟为养殖场。

海域地貌中,海域内水深0~29m,海底为水下浅滩,浅滩总体上向东南港湾口方向和缓倾斜,倾斜坡度1~5°,海底常有高低不等的暗礁分布。

海底浅滩表层主要分布砂-粉沙-粘土、粉砂质泥和泥质粉砂。

海底西南五通一侧,海底地形起伏较大,最深高程-29m,最高处已经突出海面3~4m,局部形成相对较深的海底沟槽。

2 地质构造厦门地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闽东中生带火山断拗带(二级构造单元)之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三级构造单元)。

本三级构造单元内,对测区地质构造具有控制意义的断裂构造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九龙断裂带。

长乐-诏安断裂带由一系列走向NE,近于平行、长度不等的断裂组成,断裂带宽38~58m,延伸长度450m左右。

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只发生过 3 级左右地震,该带多数断层最新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少数与NW向断裂相交,最新活动年代到晚更新世早期。

翔安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翔安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2 施 工 技 术
根 据 隧道 主 体 结 构 工 程 的特 点 , 结合 现 场 条件 , 一 下 几种 用
方法施工:
级止水材止水 ; 明洞拱部及边墙均采用 2 m厚双面 自粘橡胶沥 m
青 防水 卷 材 防 水 ,在 明洞 衬 砌 外 沿 铺 设 2 m 厚 B C双 面 自粘 m A
回填相关要求施工 ,回填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对称分层夯填
密 实 。 明洞 防水 施 工 , 水 设计 遵 循 “ 防 以防 为 主 、 柔 并 济 、 刚 因地 制 宜 、 合 治 理 ” 原 则 。在 明洞 和 暗 洞 结 构 连 接 处 , 置 变 形 综 的 设 缝 , 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采 明洞 环 向及 纵 向施 工缝 采 用 P 2 1 一 0 超
可 全 面 展 开 施 工 。 坑 采 用 明沟 排 水 法 施 工 。 坑 开 挖 到 底 后 , 基 基 观 测 基 础 地 层 是 否 变 化 , 进 行 承 载 力 检 测 。 载 力 不 符 合 要 求 并 承 时 , 同设 计 单位 、 理 单 位 提 出对 地 层 加 固 的 处 理 方 案 , 保 会 监 确 基 底 承 载 力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后 , 可 进 行 仰 拱施 工 , 防止 基 底 裸 方 为 露 风 化 , 响 地 基 承 载 力 , 坑 开 挖 预 留 2 ~ 0m 厚 度 , 衬 砌 影 基 03e 待
明洞项覆土开挖一起 施工,超 前管棚支护完成后采取超 短台阶
法 进 入 暗 洞 上 半 断面 施 工 , 挖 支 护 完 成 约 1m 左 右 后 封 闭 掌 开 0 子 面 , 入 明挖 段 第 二 步 开 挖 。第 二 步 开挖 明 洞 下 半 断 面 , 进 开挖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穿越二长岩脉关键技术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穿越二长岩脉关键技术

h a p p e n e d wh e n t h e s e r v i c e t u n n e l o f t h e Xi a me n Xi a n g " a n S u b s e a T u n n e l c r o s s e d mo n z o n i t e v e i n s .I t wa s o n e o f t h e
Tu n n e l a c r o s s Mo n z o n l i t e Ve i n
W ANG Ya n— — qi n g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2 2 t h B u r e a u G r o u p C o . L t d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3 , C h i n a )
厦 门翔 安海 底 隧 道 穿 越 二 长 岩 脉 关 键 技 术
王 彦 清料
( 中铁二 十 二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 , 北京 1 0 0 0 4 3 )
摘 要: 研究 目的 :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 国大 陆第 一条海底隧 道。厦门翔安 海底隧道 服务隧道穿 越二长岩 脉 时, 地质条件复杂 , 易发生突水 , 涌泥 , 坍塌等事故 , 是该工程施 工 的难点 之一 , 也 是 以往 海底隧道施 工过程 中
中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号 : u 4 5 文献标识码 : A
Ke y Co ns t r u c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f o r Co n s t r uc t i o n o f Xi a me n Xi a n g a n S u b s e a
Ab s t r a c t : Re s e ar c h p ur p o s e s:Th e Xi a me n Xi a n g P a n S ub s e a Tu n n e l i s t h e f ir s t s u b s e a t un n e l b u i l t i n t h e Ch i n a ma i n l a n d . As t h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d i t i o n s we r e c o mp l e x,t h e a c c i d e n t s o f wa t e r a n d mu d bu r s t i ng a n d t h e c o l l a p s e e a s i l y

厦门海沧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厦门海沧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序号
隧道名称
1 澳门大学海底隧道
2
独墅湖隧道
3
昆明草海隧道
4
蠡湖隧道
5
流花湖隧道
6
水果湖隧道
7
东湖隧道
8 无锡太湖大道隧道
9
西湖隧道
10 南宁南湖隧道
11 厦门机场隧道
12
玄武湖隧道
地区 澳门 苏州 昆明 无锡 广州 武汉 武汉 无锡 杭州 南宁 厦门 南京
用途 公路/人行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
序号 1 2 3 4
国家 名称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隧道名称 上海外环隧道 港珠澳岛隧工程 宁波甬江常洪隧道 天津海河隧道
长度 (km) 2.88km 6.1km
2.07
3.37
建造时间 2005年 2016年
1999~2002 2008~2014
堰筑法
➢ 堰筑法是先将水域全部或部分截流,挖除隧道部位的土体,然后修建隧道结 构,再进行回填恢复水域的施工方法,已在国内许多城市的湖泊或内河了广 泛应用。
厦门海沧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Contents 目 录
一、水下隧道的发展现状 二、厦门海沧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三、水下隧道的发展趋势展望
一、水下隧道的发展现状
中国公路隧道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5181座、14039.7km,其中,特长隧 道815座、3622.7km,长隧道3520座、6045.5km。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 隧道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和难度最高的国家,这不仅体现在隧道长 度、埋深和断面尺寸的增长上,建设难度和技术创新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

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

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

附件2018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项目名单一等奖1、磁驱动同步双向拉伸功能化尼龙薄膜的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伟、刘跃军、陈曦、林新土、贺爱忠、林凤龙、谢建达、陈剑洪2、超高密度小间距LED芯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林素慧、何安和、王锋、郑高林、夏章艮、洪灵愿、彭康伟、吴超瑜3、客车涂装整体解决方案与涂料国产化关键技术开发厦门大学、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福建鑫展旺集团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戴李宗、彭东庆、谢平展、邱远红、何建辉、许一婷、谢永立、林静宇4、汽车曲轴加工用高品质异形刀具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邹伶俐、吴其山、何耿煌、陈艺聪、林凤添、林亮亮、鄢国洪、王俊5、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厦门大学李炜、刘祖国、李程、张丽颖、瞿杨洛娃、欧尚坤、何昕、何卉二等奖6、节能型纯平智能坐便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方奕敏、许海涛、骆忠锋、陈联进、吴爱民、江长发7、多功能2.5Gbps双闭环突发模式收发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林永辉、林少衡、章可循、葛军华、李发明、高泉川、彭慧耀、黄秋伟8、高品质LED健康照明封装与检测技术及其产业化厦门多彩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郑剑飞、陈忠、曾人杰、涂庆镇、郭伟杰、吴挺竹、林岳、郭盛辉9、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苏敏咸、王松辉、李旭芳、林旭、叶文菁、刘洁、林超衡、江培舟10、轻量化车身防撞系统及乘员防护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厦门理工学院、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唐友名、许苘、宋名洋、薛清、张义、于冯淼、刘瑞、洪伟鹏11、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关键技术与示范华录易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林祥兴、李艳东、赵新勇、夏晓敬、孙建宏、李瑞敏、王汝毅、褚奕12、琼脂精准提取及高值产品开发集美大学、福建省绿麒食品胶体有限公司、绿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唯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倪辉、杨远帆、肖安风、姜泽东、陈申如、胡阳、张其标、朱艳冰13、基于食源性组分多维结构干预的水产蛋白制品新型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周文果、范大明、黄建联、张清苗、张少华、方涛、王俊坤、余良14、一类糖靶向制剂应用于术中肿瘤微小病灶定位显像和光热治疗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厦门生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新辉、韩守法、罗芳洪、陈陆馗、刘平果、吴选俊、吴淑琪、薛钟慰15、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异常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沙艳伟、李萍、纪智勇、丁露、梅利斌、苏志英、周裕林、何雪梅16、核受体非基因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药靶价值厦门大学曾锦章、刘杰、张晓坤、曾文军、王培钰17、外科器械穿刺器系列产品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蔡铭智、莫易凡、林聪杰、蔡丽生、林小雷、洪建明、陈秋贤、邱木旺18、基于视频的海面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集美大学、厦门大学陈延行、蔡国榕、张翔、李绍滋、孙申雨、陈水利、李仁杰、江文涛19、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厦门厦工中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郑伟、吕专真、李峰、陈福涛、刘恒、韩兴超、王鸿、王维军20、工业生产传热传质工序减排降耗关键技术与装备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吴玉生、周跃飞、林荣欣、徐建燎、王道铨、钱继春、罗靖、戴宇昕21、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楼寓智能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集美大学、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许志龙、王远春、刘菊东、汤光耀、钟建华、黄种明、陈毅城、洪永强22、融合知识图谱技术的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厦门理工学院、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林开标、郭骁昌、卢洪满、卢萍、潘才色、郁静、饶志坤、翁伟23、进口货物消毒及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侨大学、厦门和健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洪俊明、黄柏山、张倩、王泊舟、苏升、陈志坤、张发明、孙荣24、基于双模通信的智能路灯管控系统研发及应用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智联信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朱顺痣、查利君、王大寒、谢大成、谢彦麒、蔡滨锋、戴彬25、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智业互联(厦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安盟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姜杰、王占祥、许中、吴谨准、陈坚、蔡哲锋、陈玉秀、林土笔三等奖26、功能化聚丙烯树脂专用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厦门市通达创智实业有限公司郭永新、罗伟昂、骆杰、袁丛辉、陈明进、曾碧榕、陈国荣、赵海波27、建筑化学外加剂结构设计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郭鑫祺、蒋卓君、官梦芹、李乐民、温庆如、尹键丽、林添兴、麻秀星28、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研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桂秀、陈娟、刘源、李燕、钱红燕、段利华、何燕、黄鹤卿29、车载儿童约束系统集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厦门理工学院、福建麦凯智造婴童文化股份有效公司韩勇、陈治宇、王丙雨、王方、周水庭、黄红武、彭倩、潘迪30、糖代谢分子影像学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龙、吴华、陈皓鋆、郭崴、郝冰、赵广、魏继宏、吴靖31、中医推拿数字化模拟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张云龙、冯时、贺中春、陈水金、陈建福、肖健、陈国华、洪辉能32、双面卷对卷微细线路挠性印制电路板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李毅峰、何耀忠、续振林、黄冬荣、王毅、陈嘉彦、童本平、陈妙芳33、基于烟气余热蒸发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万忠诚、郑煜铭、张净瑞、刘其彬、苑志华、马明军、黄奕军、赵飞34、环保舒适型游览船舶动力总成研发与应用集美大学、厦门瀚盛游艇有限公司于洪亮、俞万能、吴德烽、廖建彬、王国玲、王荣杰、廖卫强、谢启栋35、高强度汽车零部件特殊热处理与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厦门宇龙机械有限公司、集美大学郭幼丹、廖德峰、陈益明、王沁峰、程俊、陈彰健36、面向公路客运的网约车智能调度平台华侨大学、蓝海(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傅顺开、李海波、王田、王成、高悦尔、蔡奕侨、陈永红、曾省明37、食用植物油掺伪识别技术及安全因子控制技术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厦门大学、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徐敦明、黄慧英、赖国银、沈伟健、余可垚、吴敏、张志刚、魏雪缘38、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苏先进、黄詹江勇、王志东、林艺成、苏宁焕、江立佳39、高效高光通LED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砺德光电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朱文章、沈汉鑫、何贵聪、熊飞兵、王素彬、许英朝、何景清、朱卫平40、基于大数据、空间地理及行为感知的水务供水协同决策支持平台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许建国、郭俊青、郭俊毅、吴元喜、王磊、张力、杨宏辉、谢译德41、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辛永、黄文思、陆鑫、陈婧、郑建宁、周雪、廖华东、范成锋42、厦门市老年健康状况与养老意愿调查及流行病学研究厦门大学方亚、曾雁冰、周鼒、韩耀风、袁满琼43、急性期脑梗死多模式影像指导支架取栓治疗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星宇、苗佳音、彭锋、阳清伟、陈良义、陈中杰、庄晓荣、郑维红44、中厚板机器人的自适应焊接控制系统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柯晓龙、刘建春、谢传禄、林彦锋、易际明、林晓辉、黄海滨45、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厦门恩成制药有限公司乐云峰、王立兴、林亚玲、郭加明、张家福、黄余金、贺宇46、融合3G/4G及无线采集技术的多功能“全网”物联网终端系统研发厦门四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陈淑武、唐仕斌、彭府、苏怀恩47、综合管廊智慧管控平台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乔志勇、林亚杰、宋跃明、柏鹤、李坤煌、童丽闺、陈庆聪、刘轩48、多机场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厦门兆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军杰、谢荣生、黄丽新、高志强、王信聪、黄勍、吴磊、王晓栋49、铁矿石柔性选矿及污水快速处理技术厦门环资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木清、苏建财、唐立靖、李萍50、节能与安全大客车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陈笃廉、彭倩、林剑健、韩锋钢、张财智、黄红武、陈斌强、蒋振宇51、水库蓝藻优势度的变化过程及机制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军、刘乐冕、杨军、薛媛媛、余正、吕宏、郭云艳、ISABWE Alain52、热熔聚酯单组份长丝研发与产业化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刘龙敏、吴铁城、刘志麟、郑铮53、金融软件系统智能风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至恒融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马樱、李峰、卢俊文、刘曹雄、庄蔚蔚、潘淑珍54、食品中多种全氟化合物检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严丽娟、芦春梅、方恩华、林立毅、林建忠、徐敦明、周晓、胡婷婷。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介绍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介绍

防渗肋
环向施工缝变形缝
注浆管控制盘 PVC 背贴式止水分区带
水平施工缝 中埋式止水带
图 6 分区防水平面示意
尖锐之物。经过断面净空量测, 在无超欠挖、满足净 空要求的情况下, 再进行无纺布铺设和防水板的铺 设。本隧道无纺布规格选用 400 g/m2, 首先将无纺布 用水泥钉和垫圈固定在初支上,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 纵 向 固 定 间 距 为 40~100 cm, 环 向 固 定 间 距 为 80 cm, 然后将防水板焊接在垫圈上。防水板搭接长度按 规范和设计要求为 10~12 cm。在绑扎钢筋和浇注二 衬混凝土之前需对防水板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防水板 在钢筋施工中受到破坏的地方要进行修补, 确保防水 板铺设平顺、完整, 搭接符合要求, 并对搭接处进行气 密性试验检测, 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 排水体系
初喷混凝土
背贴式止水带 防水板
先施工段衬砌 遇水膨胀橡胶带注浆管
后施工段衬砌 施工缝
模板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防水涂料
图 3 施工缝防水处理
24 CBW 2008.2
地下与隧道防水
围岩 初支
2 cm 宽
先施工段衬砌
浸沥青木丝板 挡头板
钢筋卡
中埋式止水带
模板
聚氨酯密封胶
图 4 沉降缝防水处理
的背贴式止水带与防水板焊接, 在二衬混凝土断面中 部设带注浆管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在二衬混凝土 表面设深 3.8 cm、宽 2.5 cm 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 水涂料带。纵向施工缝和环向相交处是容易出现渗 漏 水 的 地 方 , 各 在 四 个 方 向 1.2~1.5 m 范 围 内 涂 设 P201 遇水膨胀液型密封剂。②变形缝防水: 在土石分 界处、结构变化处设置变形缝。除在靠防水板侧设带 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之外, 在二衬混凝土中部设带 注浆管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在二衬混凝土表面施作 不小于3 cm 深的聚氨酯密封胶。 2.4 分区防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半断面注浆/周边注浆为主(部 分风化槽局部地段优化方案)
大管棚超前支护 spiling bolt 分部开挖(CRD法) 拱背回填注浆
Pregrouted if necessary
SECTION ALONG TUNNEL
大管棚:φ108,L=40m
注浆孔 注浆机
钻机
帷幕注浆
钻孔
风化槽钻孔注浆施工
施工控制要点:
开挖顺序:1-3-2-4(即先上半断面,后下半断面) 导坑间距:8—10m
I
III
台阶长度:3—5m
II
开挖支护循环:1.0—1.5m(极软弱段开挖0.5m立即支护)
IV
拱顶下沉控制量:180mm(CRD1部开挖约占50%)
陆域段全强风化土层施工方案:双侧壁导坑法
施工要点:控制水平收敛,必要时两侧导坑加横向支撑
目前,日车流量约为4.3万辆。
通车啦…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更加高效、准确的海底地质勘探和预报技术 海底隧道高效注浆技术、注浆材料 海底隧道结构及防排水体系 特长(海底)隧道通风、防灾系统
谢 谢! Tank You!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 施工关键技术
一、工程概况1、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
1、工程地理位置
杏林大桥/2008
高集海堤/1955 厦门大桥/1991
集美大桥/2008
翔安区
海沧大桥/1999
厦门岛 龙海(漳州)
翔安隧道/2010
金 门(台)
2、工程建设规模 2、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C:S=1:(1~ 35Be’ 0.3)
3~5min
在施工过程中试验了:MFC超细水泥单液浆、 MC超细水泥单液 浆、HSC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马丽散等注浆材 料,实际采用以普通水泥单液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为主。 周边注浆时主要采用双液浆,在内圈注浆时主要采用单液浆。
风化槽注浆效果评价标准:
施工安全管理 Manag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1、海底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Geology Forecasting
地质风险是海底隧道的最大风 险源,国内尚无工程先例
作为一道必经工序,有疑必探, 无疑也探,先探后掘
长短结合、物探钻探结合,主 要手段包括:
➢ TSP地震波探测(100—150m) ➢ 水平钻孔取芯(50-70m) ➢ 地质雷达(30m) ➢ 红外探水(30m) ➢ 服务隧道超前作地质先导洞
海底段风化深槽处理方案:
注浆孔
Fan of spiling bolts
Tunnel face
ls supported orced shotcrete s
PLACING OF SPILING BOLTS
bolt rib or arch
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 堵水加固(注浆范围:轮廓线外 5-6m;注浆循环长度:30-40m)
设计 钻 孔
分 层 厚 度
孔口标高:0.26 0.26
柱 状 图
岩 土 名 称
里程:YK11+287.74

补勘1#





孔口标高:1.5
柱 状 图
岩 土 名 称
1.5
里程:YK11+294
回填土
-1
补勘2#
分 层




孔口标高:1.5
柱 状 图
岩 土 名 称
翔安端竖井
最大涌砂约60m3/min
竖井涌水涌砂原因分 析:
原设计在该地层开 挖前采用钢板桩穿透全 风化层,嵌入强风化层, 外侧以高压旋喷桩加固 竖井周围地层。
竖井位置砂层起伏 很大,勘探布孔数量不 足。经补勘发现,实际 砂层深度超过钢板桩底 标高,且砂层夹杂砾石, 影响环形钢板桩施工精 度和咬合效果。
7
终孔间距
2.2m
8
注浆方式
前进式为辅,后退式为主 分段长度3~5m
9
注浆孔数量
主洞共255个孔/服务洞101孔
10
孔口管
L=3m,φ76mm,壁厚4mm
浆液配比参数
名称
普通水泥 单液浆
水泥-水玻璃 双液浆
水灰比
浆液配合比 体积比
W:C=0.8~1.3
水玻璃浓 度
凝结时间 1h~2h
W:C=(0.8~1.2):1
粗 砂
粗砂 (含大量鹅卵石)
强风化花岗岩
原设计竖井围护钢板桩施工
竖井涌砂处理方案:
新增两排高压旋喷桩加固 外围钻孔切合桩 竖井内全断面TSS管超前预注浆 取芯检验注浆堵水效果
高压旋喷桩
切合桩
¦ 4µ2花钢管
井内TSS管注浆
4、海底风化深槽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in Weathered Trough under Sea
翔安端长达1551m
工程难点:地下水发 育、长距离、大断面、 超浅埋;土石交界段软 硬不均更难处理;
主要风险:渗水量大、 易变形、坍塌
地下水发育,掌子面不稳定 Rich in water and unstable rock
2007年3月,服务隧道土石交界面右侧拱架塌陷,侵入轮廓线4米
陆域段全强风化土层施工方案:CRD工法
➢ 钻孔注浆设备
注浆机
全断面帷幕注浆参数表 Requirement of Grouting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备注
1 纵向注浆加固长度
25—40m
2
径向加固范围
开挖轮廓线外5-6m
3
浆液扩散半径
1.3m
4
注浆终压
一般1.5MPa,最大3.5MPa
5
注浆孔直径
φ65mm
6
注浆速度
5~110 L/min
服务、管理区
终点K14+647
翔安
22m
服务隧道
3、工程地质条件 Geological Conditions
场区为花岗岩地层,主要不良地质有:两岸全强风化层、翔安 侧浅滩段部分透水砂层、海域段多处全强风化深槽,施工极具 挑战性
最大纵坡:3%;最深处:海平面下约 70m
全强风化层
全强风化层、部分透水砂层 海水最深约30m
海底段风化深槽探孔出水(全水头水压,与海水直接连通)
海底风化槽施工流程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Weathered grooves
超前水平探孔
预留5m岩盘(注浆加固体)
施作3m厚止浆墙



帷幕注浆及效果评估

安设防水闸门
大管棚超前支护
开挖支护(CRD)
风化深槽结束
(分段拆撑)衬砌
检查孔数量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10% 渗水量不大于0.25L/孔·米·分钟 堵水率不小于85% 钻孔取芯率不小于70%
风化槽拱顶沉降控制标准:
主隧道:不大于60mm 服务洞:不大于30mm
注浆后
注浆前
风化槽施工安全应急措施 emergency measures
止浆墙
混凝土止浆墙
钻孔止水阀
海底段全程水平探孔 Horizontal hole Bore before Blasting
风化槽岩芯
地质雷达(30m)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2、两端全强风化地层施工 Construction in
fully weathered zone
五通端989m且有地表建筑物、水塘
三、结束语 Conclusion
1、施工进度回顾: 2005.09.06 开工
2009.06.13 右洞贯通 2009.10.14 服务洞贯通 2009.11.05 左洞贯通
2009.6右洞贯通误差: 横向:60mm 竖向:7mmm
翔安隧道于2010年4月26日胜利通车! 实现“施工零死亡”和“创优质工程”的建设目标!
工程长约8.711km,隧道长 6.05 km,跨越海域宽 4.2 km ,三孔隧 道,设双向六车道,概算32亿,建设工期4年8个月。
隧道起点K6+540
竖井K7+850,内 径8.3m,深约45m
竖井K11+250,内 径8.3m,深约45m
隧道终点K12+485
西滨互通
起点K5+909
五通
52m
F1 F4
F2 F3
注浆需孔穿越四处海底风化深槽,宽 度从60m到190m不等
与海水连通,最大水压达 0.7MPa;最大出水量达 50m3/h.孔
地质复杂,土、砂、石交杂
易发生突水、涌泥、坍塌灾 难性事故
头顶无限海水,无法通过地 表进行处理
风化深槽探孔出水 Gushing water from the grooves in seabed
透水砂层处理方案: treatment of permeable sandy layer
洞外:地下连续墙隔断水源,井点降水 洞内:加强超前支护、注浆、CRD法开挖
翔安端竖井施工穿越沙层时发生涌砂、涌水
outburst of flood and sand during construction of vertical shaft in sandy layer
3、浅滩段透水砂层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in shallow cover with permeable sandy layer
左线隧道砂层影响范围纵断面图
翔安端浅滩
施工难点:
砂层侵入断面,影响范 围长约450m
砂层与海水相连通,易 坍塌、涌砂、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