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
中国古代报纸及特征
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还有“状”、“报”、“朝报”、“塘报”等多种名称:其特征是:
(1)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2)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3)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总的来说,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宫文书色彩,但是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力的事件下达,而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延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例如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报刊:
宋代邸报(朝报)、小报。宋代的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的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
求。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来源)。
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性质及特征
传教士在华办报活动,是帝国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实行“攻心”政策的一部分。早期传教士办报传播西学是手段,其目的是传教;后期教会报刊内容多由“教”而“政”,传教士借报刊直接参与、影响中国政治,目的是为了以外国资本主义那一套为蓝本,加速中国的殖民地化。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攻心”。但是,在客观上,传教士所办报刊又起到了开化中国人头号脑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文明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特征:
(1)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2)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4)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
综上外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异同点
(1)从1815年到1911年,作为近代报刊的外报,同邸报,京报等中国古代报纸,并存了将近一个世纪。
(2)作为新闻传播工具,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因此,前者经常转载后者的内容。
(3)在办报思想,每一家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并公之于世。而中国古代报纸,却找不出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办报方针的文章。
(4)在内容和版式上,外报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文艺作品(副刊)、广告为基本内容的格局,而邸报、京报始终以宫方文书为基本内容。
(5)在机构设置与专业分工上,外报的报馆是独立的机构,办报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
这种外来的新事物同原有的事物同时存在的状况,是东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背景下出现的。
报馆内部的明确的分,从出报到营销能有序的运作。而邸报运作属官广告为,设有专设地办报机构;刊行京报的报房只是出版与销售的商
业机构,设有专业的编辑人员。
(6)在新闻传输和印刷技术上,邸报、京报停留在手抄、木刻活字印刷时,外报已经利用近代科学技术传输稿件和排印报纸。
(7)在传播范围和效果上,邸报、京报都较小,而外报而向社会发生,办报者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和市场意,他们努力使报刊满足读者需求,强化传播效果,扩大销售市场。
产生以上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时代前进了,物质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