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知识(2008.09)·探索与争鸣·

丁永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众传媒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大众传媒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无论对社会进步,还是公民个人社会化都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当然,大众传媒的不当引导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资讯,对公民道德教育起着消极作用。因此,研究大众传媒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改善社会风气;而且能为大众传媒更好发挥公民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消除其不利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众传媒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以图文并茂的技术手段强化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大众传媒的客观定位;在“传播学”领域里,公民道德教育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承担着舆论导向和宣传的功能,大众传媒可以更加主动的发挥作用,这是其主观方面的反映。因此,大众传媒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第一、大众传媒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从公民道德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中,大众传媒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并发挥作用的,这是大众传媒客观性的重要体现。“载体”本是一个科技术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各领域。其基本含义为:某些能传递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 随着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为众多学科所广泛使用,通常被理解为承载知识和信息的物质形体。而“公民道德教育的载体”,则是指承载、传导公民道德教育因素,能为公民道德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活动形式。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都可以是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即道德教育的载体。教育者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形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并与其进行双边互动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①道德教育载体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承载道德教育信息,能为道德教育主体所操作。第二,必须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一种物质形式,主客体可以借此形式发生互动关系。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无论从其性质还是具体运作的方式来分析,都能被看作一种重要的公民道德教育载体。它是属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载体。相对于谈话、会议、理论学习等传统载体,大众传媒的形式更新,手段更丰富,所起到的效果也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

第二、大众传媒自身具备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

从传播学角度看,道德教育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工作,它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的传播,其表达形式、运用手段与信息传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大众传媒主体性的体现。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大众传媒不是一个单纯的“中转站”,凭借自身的特点,大众传媒与其他传统道德教育手段相比,发挥了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所谓“道德教育的功能”,是指道德教育对其教育对象及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大众传媒除了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载体,它自身所具备的道德教育功能,即对大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大众传媒的主体性特征,决定了它在道德教育中能够比一般的载体更加主动的发挥作用。大众传媒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仅能被动的反映公民道德教育主体的观点的中介工具,它拥有自己的“思维”和“身体”。它的主体性决定了大众传媒不但能传达道德教育的信息,还能主动地影响道德教育主体,改变甚至创造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而它的地位和组织结构则保证了自身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具有其他载体难以企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道德

论大众传媒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

新闻知识(2008.09)·探索与争鸣·

教育的目的。

其次,大众传媒的文化教育功能本身就蕴涵了“道德教育”因素。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社会大众进行“道德教育”。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是人的社会化活动的产物。它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实践。文化是一个国家国脉之所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亦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等的总和。因此,“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带有浓厚的民族性、阶级性。由此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带有本国、本民族鲜明特色的内容,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道德教育”过程。

再次,大众传媒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有着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对道德教育功能的内容进行细分,可以区分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等。②大众传媒在实现这些功能的时候,由于自身的因素,有着许多独特之处。在我国大众传媒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众传媒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不受时空的限制。当今社会,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宣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已经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它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成为影响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2)大众传媒是公共议题的“指向灯”。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倾向于了解大众传媒所关注的问题,并依据传媒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确定自己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指出:“新闻传媒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 )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上十分有效。”③可以说,受众不仅通过大众媒介了解公众问题及其他事情,而且会根据大众媒介对一个问题或论题的强调,决定对该问题或议题予以怎样的重视,从而影响受众的行为。(3)大众传媒是道德教育“授受合一”的演练场。大众传播媒介还是一个实现思道德教育中传播者与接受者“授受合一”的演练场。在传播媒介相对单一的年代,人们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的知情权迅速扩大,有了更多表达意志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表达意志的渠道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畅通。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传播者与受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大众媒介实现了主客体的对接与统一,即“授受合一”。(4)树立价值判断标杆,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大众传媒利用其权威性和广阔的覆盖面,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把一整套价值判断体系确立在人们的脑海中。由于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手段与其他道德教育方法相比,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好的做到“寓教于乐”,经过它所推崇的价值观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第三、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促使大众传媒道德教育功能的更好发挥

众所周知,大众传媒所报道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即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如果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素质提高了,那么大众传媒作为对人们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所反映出来的就将是人人讲公德、人人有道德的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所以相对于对普遍较低道德素质的公众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的反映而言,大众传媒本身所报道出的内容就会以更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更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更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更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道德教育功能就会更好的发挥。同时,公民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意味着大众传媒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同样得到提高。那么,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者,作为各种信息的把关人,他们就会更加严格的把好大众传播的道德关,将那些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低级趣味的信息拒之门外,而将一些高雅的文化内容以及我们所倡导的主流道德文化信息吸收进传媒进行报道宣传,潜移转化地影响广大受众,从而会大大提高其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公民道德素质越高,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功能就会发挥的越好,反过来,公民道德教育功能发挥的越好,对于整天生活在大众传播包围中的广大受众来说,其就会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更容易受到高尚社会文化的熏陶,更容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就会相应的提高。所以,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促使大众传媒道德教育功能的更好发挥。

注 释

①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江汉论坛》[J]2003第7期,P9

②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70—79

③ [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307

(作者系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