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受力分析(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课件

① 直接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② 接触面间存在弹力;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a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练
习 3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
摩擦力的是
BCD
A
B
F
C
D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去判断
方向:①平行于接触面, ②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N
F静
FN
FN
F静
F静
F FN
F
G
G
G
G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练 习
10 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A、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瓶子在被握在手中,瓶口向上。 D、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校教育精品PPT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F
F2 F1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A
F1
光滑斜面
A
FB B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F
半球形的碗
4
直接接触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
压的物体
弹 方向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
② 接触面间存在弹力;
③ 接触的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校教育精品PPT
15
理解相对运动趋势
a
高校教育精品PPT
16
练
习 3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
摩擦力的是
BCD
A
B
F
C
D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17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去判断
方向:①平行于接触面, ②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N
F静
FN
FN
F静
F静
F FN
F
G
G
G
G
F
高校教育精品PPT
29
练 习
10 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A、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瓶子在被握在手中,瓶口向上。 D、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校教育精品PPT
1、曲面与平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F
F2 F1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0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2、点与平面之间弹力方向
F1
FA
F1
光滑斜面
A
FB B
结论: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高校教育精品PPT
11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曲面与曲面之间弹力方向
F
半球形的碗
4
直接接触 产生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
压的物体
弹 方向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均匀 位置 分布决定
或支撑
法
体验重心
结论:物体下降的真正原因是重心在下降,重 心越低物体越稳
重心与稳度
思考: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长棍呢,他 是如何改变重心,从而保持平衡的呢?
重心与稳度
思考:观察他们的结构,他们又是如何 增强稳定性的呢?
用重心
不倒翁原理介绍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想一想
如何让小球上坡呢?
会爬坡的小球
思考与讨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力的认识?
1.力的定义? 2.力的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习旧知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F) 单位:牛顿(N)
2.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
5.追 求 一 种 具 体生 活之上 的普遍 原则很 容易, 所以很 多人选 择“活 得正确 ”而放 弃“活 得丰富 ”。
•
6.不 论 是 正 确 性标 准的形 成,还 是正确 性标准 的修正 ,都离 不开生 活实践 的丰富 性,二 者密切 相关。
•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2.方法总结:重心----等效替代的思想。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课件(共25张PPT)

F
F
F2
F1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F1’
F’
F’
F2’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 3.判断物体是否产生了弹力
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本质:斜面与小球 之间接触 但没有 相互挤压因此没有 相互作用力
弹力有无判断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挤压,看物体有没有静止,如 果还能静止,说明没有挤压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实例分析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①、点与平面接触
N` N
②、曲面与平面接触
练习3、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 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 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共31张PPT)

马与车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车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所受的阻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只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受力,即合力;当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 系不变。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传感器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只传感器,一只系墙上, 另一只握在手中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一匹马拉着马车在加速前进时,关于马和马车之间的一对作用力 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因为马车在加速前进,所以马车对马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B. 因为马和车的质量不同,所以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 小不同 C. 不论马车是加速运动,匀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马对车的拉力 都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D. 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 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相互”的意思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是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能 相互抵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共存的。
3.3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射火箭时,使火箭飞上天的力施力物体 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推动火箭前进的力 施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受力物体:火箭
喷出的气体给火箭向上的力的同时,有没 有受到火箭对大气的力呢? 火箭对喷出气体的力 施力物体:火箭 受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各有各的 受力物体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只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受力,即合力;当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 系不变。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传感器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只传感器,一只系墙上, 另一只握在手中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一匹马拉着马车在加速前进时,关于马和马车之间的一对作用力 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因为马车在加速前进,所以马车对马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B. 因为马和车的质量不同,所以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 小不同 C. 不论马车是加速运动,匀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马对车的拉力 都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D. 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 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相互”的意思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是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能 相互抵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共存的。
3.3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射火箭时,使火箭飞上天的力施力物体 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推动火箭前进的力 施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受力物体:火箭
喷出的气体给火箭向上的力的同时,有没 有受到火箭对大气的力呢? 火箭对喷出气体的力 施力物体:火箭 受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各有各的 受力物体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学课件

(3)设计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放大法,在有些现象、变化、待测量十分微小的情况 下,往往采用放大法,物理学中不少重大发现利用了放大法。
【典例示范】 如图所示,半径不同的P、Q两球紧靠着并静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两球之间存在有弹力 B.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是球所受的重力 C.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球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D.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是球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解析】选C。对Q受力分析,若P对Q有弹力,Q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错误;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但是它们性质不同,所以B错误;所有压力都是由形变产生的,球发生微小形变对水平地面有压力, 所以C正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是水平地面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所以D错误。
1.产生:由于_地__球__的__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重力的计算公式是_G_=_m_g_。 3.方向:总是_竖__直__向__下__。 4.重心: (1)定义:从效果上看,物体各部分受到的_重__力__作用集中于一点。 (2)重心位置决定因素:物体的_形__状__和_质__量__分__布__。
(3)由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什么? 提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只是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不明 显。上述两个实验均采用了“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的原理。
任务2 弹性形变 【实验情境】如图所示,用力将弹簧拉伸和用手挤压面包,松手后,观察现象。
【问题探究】 (1)在图甲中,用力可以将弹簧拉长,松手后会怎么样?
提示:松手后弹簧会恢复原状。 (2)在图乙中,用力可以将面包挤扁,松手后会怎么样? 提示:松手后面包不会恢复原状。 (3)弹簧和面包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弹簧形变的特点是:形变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复原状,属于弹性形变。 ②面包形变的特点是: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属于非弹性形变。
【典例示范】 如图所示,半径不同的P、Q两球紧靠着并静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两球之间存在有弹力 B.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是球所受的重力 C.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球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D.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是球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解析】选C。对Q受力分析,若P对Q有弹力,Q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错误;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但是它们性质不同,所以B错误;所有压力都是由形变产生的,球发生微小形变对水平地面有压力, 所以C正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是水平地面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所以D错误。
1.产生:由于_地__球__的__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重力的计算公式是_G_=_m_g_。 3.方向:总是_竖__直__向__下__。 4.重心: (1)定义:从效果上看,物体各部分受到的_重__力__作用集中于一点。 (2)重心位置决定因素:物体的_形__状__和_质__量__分__布__。
(3)由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什么? 提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只是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不明 显。上述两个实验均采用了“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的原理。
任务2 弹性形变 【实验情境】如图所示,用力将弹簧拉伸和用手挤压面包,松手后,观察现象。
【问题探究】 (1)在图甲中,用力可以将弹簧拉长,松手后会怎么样?
提示:松手后弹簧会恢复原状。 (2)在图乙中,用力可以将面包挤扁,松手后会怎么样? 提示:松手后面包不会恢复原状。 (3)弹簧和面包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弹簧形变的特点是:形变后撤去外力就能恢复原状,属于弹性形变。 ②面包形变的特点是: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属于非弹性形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021优质ppt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 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重 心
• 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为集中于某一 点,这个点就是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1.重心(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力,而且只有一
个重心。
2.重心的找法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其重心位置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 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 (2)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它不是物 体上实际存在的特殊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 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铁 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 直向下”,也不能说成“指向地心”.“竖直向下”是垂直 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可以垂直于任何支持 面向下;物体只有在赤道或两极上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 心,其他位置并不能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也不受其他作用 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知识精析
一、相互作用的特点 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而且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才能 产生力.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乙 物体也同时作用于甲物体,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 力物体必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物体直 接接触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用手压桌子时产生的压力 就是直接接触产生的;二是两个物体并未直接接触而发生相 互作用.例如:两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时虽未直接接触,但 它们之间存在磁场力.
➢重 心
• 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为集中于某一 点,这个点就是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1.重心(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力,而且只有一
个重心。
2.重心的找法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其重心位置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 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 (2)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它不是物 体上实际存在的特殊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 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铁 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 直向下”,也不能说成“指向地心”.“竖直向下”是垂直 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可以垂直于任何支持 面向下;物体只有在赤道或两极上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 心,其他位置并不能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也不受其他作用 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知识精析
一、相互作用的特点 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而且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才能 产生力.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乙 物体也同时作用于甲物体,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 力物体必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物体直 接接触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用手压桌子时产生的压力 就是直接接触产生的;二是两个物体并未直接接触而发生相 互作用.例如:两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时虽未直接接触,但 它们之间存在磁场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二、 重力
4、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 (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 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 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小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 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地球吸引苹果
(施力物) (受力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绳
车
人
分析车.绳.人之间的力的作用
车与绳
作
业
P53 (2)
按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结 4重力:方向;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G=m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压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3课《摩擦力》课件(共27张PPT)

F
与接触面的材料
及光滑程度有关
F
v
典型例题
例4 、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雪撬上, 马拉着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撬, 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 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 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撬匀速前进?
解:雪橇匀速运动,拉力与阻力
f
F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
F=μFN
比例常数,无单位与 接触面的材料及光滑 程度有关
正压力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几种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注意 ①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②要特别注意“相对”这个条件→相对运动
f
f1 F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也可能跟运动方向相同
④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但它产生的效果一定是阻碍物体间 的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方向 推力
静摩擦力
二力平衡
1、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两个物 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就会 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做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 作用点在接触面,受力物体上.
2. 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并且 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且有弹力产生
两物体相对运动
谢谢观 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 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大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饭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 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 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 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 次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 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 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 幸福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 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转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乌云总会被驱散的,即使它笼罩了整个地球。心态便 明灯,可以照亮整个世界。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有些人说:我爱你、又不是说我只爱你一个。生命太 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删掉了关于你的一切,唯独删不掉关于你的回忆。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别放弃,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 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 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 存梦想去拥抱蓝天。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 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让我记起容易,但让我忘记我怕我是做不到。不要跟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 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他不爱你,你为他挡一百颗子弹也没用。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做什么,却又不想关掉它。做 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 并把研究继续下去。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 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意志若是屈 它都帮助了暴力。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意志坚强,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 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 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3章《相互作用——力》 教学分析 课件(共79张PPT)(共79张PPT)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被列为高中物理学生的必 做实验,是必修课程12 个学生实验之一。为此,教科书中 以“实验”栏目,全面陈述了探究胡克定律的实验过程,并 让学生自主获得实验数据,制作弹簧弹力和伸长量关系的Fx图像,发现并概括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定量关系,形成胡 克定律的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胡克定律是初中教学中没有的 内容,在高中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 念的意义。 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 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 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小是 ,方向是
b.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右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水 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车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擦
力、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c.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左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 水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
实际操作
创造 评价
起始年级物理教学定位
培养兴趣、乐学物理、良好习惯 循序渐进、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让学生体 验成功。
物理老师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物 理的大气和魅力!
(2)关注学情,注意 初高中的衔接。
三种力、二 力平衡知识 有初步认识
(3)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比初中要上 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 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太大。另外,受 知识结构本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 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的理解要逐步深化循序渐进,这是个渐 变的过程。教学要使学生对力的基本概 念的认识在初中基础上得到提高,体会 研究矢量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不脱离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因 此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的原则。
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 念的意义。 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 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 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小是 ,方向是
b.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右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水 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车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擦
力、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c. 如果箱子和人是静止在水平向左匀速行驶的货车上,箱子被推动后,人只用90 N的 水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箱子沿车厢匀速前进,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是 (填滑动摩
实际操作
创造 评价
起始年级物理教学定位
培养兴趣、乐学物理、良好习惯 循序渐进、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让学生体 验成功。
物理老师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物 理的大气和魅力!
(2)关注学情,注意 初高中的衔接。
三种力、二 力平衡知识 有初步认识
(3)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比初中要上 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 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太大。另外,受 知识结构本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 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的理解要逐步深化循序渐进,这是个渐 变的过程。教学要使学生对力的基本概 念的认识在初中基础上得到提高,体会 研究矢量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不脱离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因 此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的原则。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谢 谢 观 看 ! 相互
作用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返回
第2节:弹力
思考:
谢 谢 观 看 ! 用力压讲台桌面或者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等,发生形变了吗?
T 弹力竖直向上.
T′ A
否则没有.
A
T A
返回
第2节:弹力
【总结提升】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假设法+共点力平衡法
相互 作用
FN
谢
谢
观
FN
看
!F
F
FN FN
G 不平衡
FN
FN
F
G 不平衡
FN
不平衡
G
返回
第2节: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
相互 作用
谢 谢有关观? 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也消失。
谢 谢 观 看 !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相互
作用(3)公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 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 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 号是N/m。
返回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重力
谢 谢 观 看 !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相互
作用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又是谁? 问题2:物体受重力,需要与地球接触才能产生吗? 问题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对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教育教学课件

分力
等效替代
合力
F1、F2、F3…
F
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
分力
F1、F2、F3…
等效替代
力的分解
合力
F
思考
如果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它们的合力?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它们的合力?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它们的合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F1
读数
读数
F实际 F理论
F1
读数
回顾实验
1. 如何保证用两个弹簧秤和一个弹簧秤拉动橡皮筋的力是等效的? 2.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是否必须与木板平行 ? 3. 两个分力的大小是用绳长表示吗? 4. 如何减小本实验的偶然误差? 5. 两个分力所用的细绳可以用橡皮绳代替吗? 6. F 与 F′ 谁是理论值,谁是测量值?
F
FB
A FA α
α
B
F
谢谢
第4节 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会用平行 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分力与合力间的大小关系.(重点) 3.知道共点力的概念,力的分解原则,会用作图法、计算法求 合力.(难点) 4.知道力的三角形定则,会区别矢量和标量.(重点,难点) 5.会用正交分解法求分力. 6.会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以致用
劈的剖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使用劈的时候,在劈背上加力 F,这个力产
生两个效果,使劈的两个侧面推压物体,把物体劈开。设劈背的宽度是 d,劈
的侧面的长度是 L。试求:F1 和 F2 的大小。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受力分析(共16张PPT)(优质版)

存在摩擦力。本题受力分析的次序先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的摩擦力,
然后分析的弹力。
例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 M
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 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
P
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个数可能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A
C
N
解:假设去掉挡板MN,①如果斜面体P仍保持静止状态,则 斜面体只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 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 力.②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面体除受到重力和 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条件 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 力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F
Q
解析:
N1
N2
P
f
GP
Q
F
N1’
GQ
思考:如果两个木块一起做加速运动呢? C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34张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重力 电磁相互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2.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做一做]
1. 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足球的运动 状态变化了
足球的速度方向变了 是什么原因使足球改变运动状态?
再看一下图片 树枝为什么弯曲?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4.力的作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假设法分析弹力和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是被动 力,它与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例4. 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个木块做
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V
A.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4个力的作用 B.P受到2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P
C.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 文 章 语 言 质朴 流畅, 叙事简 而有法 ;后半 部分的 大段议 论,宏 阔高远 ,显示 出宋代 士大夫 心忧天 下、善 议政事 的特点 。 5. 言 行 举 止 异乎 众人的 盛此公 ,虽聪 颖有才 ,却困 于场屋 ,不遇 于时, 且又连 遭身残 目盲的 打击, 贫窘困 顿,最 后抑郁 而终。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 找对象(受力物体) 2 只分析对象受到的力,而不管给的力 3 按顺序分解:一给二重三弹四摩
4 画受力图
分析力的技巧 ((11)给定力不能忘
(2)重力一定有
(3)弹力看接触物(杆、绳、接触 面)
(4)摩擦力看接触面
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已知接触面粗
糙)
N
fj
N
N 静止G
fj
fj
N
静止 G
F
fH
G
匀速上滑
N
fj
G
N
N
N
N
θ
G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N
T
θ
G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T
θ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θ
G
光滑球,绳竖直张紧
竖直平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
fj
F
N
静G 止
fH
F
N
匀速G 下滑
FN
匀速G上fH滑
T
N
静止
G
简单连接体受力分析
NB
AN
TT
F
fH
G
G
BA
F
F
F
A
N1
NN
B
G
fj
NG
C BA
F
D C BA
F
F
A B
A B C
F A F
B C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物体从静止放到向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
v
N
fj
v
N
fj
G
向上匀速运动
G
向下匀速运动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0仰 角的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6. 周 亮 工 接 受 父命而 与此公 交往, 两人一 见如故 。死前 数日, 此公写 信托付 亮工在 他死后 拜见其 母,并 为他书 写墓碑 。 7. 盛 此 公 遭 受 打击后 失意无 聊,喜 欢饮酒 ,没几 年就生 病了, 右手手 指不能 屈伸。 但他的 书法造 诣愈加 精深。
8. 对 于 盛 此 公 的不幸 ,作者 认为他 生前不 能名声 显扬; 死后别 人也无 法真正 了解他 的才华 ,其主 要原因 是他交 友不慎 。
有人会说子弹受到高温高压气体施于 子弹向前的力F,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理解力的物质性。 惯性不是力。
v
f
G
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
向右做匀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C
F
B.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α
存在摩擦力。本题受力分析的次序先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的摩擦力,
然后分析的弹力。
例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 M
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 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
P
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个数可能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A
C
N
解:假设去掉挡板MN,①如果斜面体P仍保持静止状态,则 斜面体只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挡 板对斜面体没有压力,当然挡板对斜面体也没有静摩擦 力.②如果斜面体向上加速运动,则斜面体除受到重力和 弹簧的支持力外,还受到挡板对它的压力,根据平衡条件 可知,斜面体一定会受到挡板对它的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 力作用,斜面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一定为Fsinα
解:物体做匀速运动,合外力为零,可以判断水平方向必受
滑动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所以一定有弹力。根据
平衡条件可得:
F cos f ①
Fy
F
N F sin mg ② f f F cos
Nα
Fx
N ' N mg F sin
mg
弹力是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有弹力不一定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有什么意义?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出发点。 物体的受力决定了它的运动情况
受力分析的方法 • 1、由力的产生条件(如弹力、摩擦力)
• 2、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 3、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某力的方向不 确定,可用假设法,假设该力不存在, 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以此确定该力)
F
Q
解析:
N1
N2
P
f
GP
Q
F
N1’
GQ
思考:如果两个木块一起做加速运动呢? C
1. 本 文 名 为 “学 记”, 却略于 州学本 身的具 体描述 ,将重 心置于 有救民 兴学之 功的王 秬,塑 造了一 位勤政 崇学的 地方官 形象。 2. 文 中 以 “ 客” 的口吻 盛赞王 秬贤于 当涂历 任长官 ,就是 因为他 才真正 认识到 修葺州 学的重 要性, 故能事 济而功 成。 3. 文 末 感 叹 ,自 古以来 天下之 治乱强 弱皆系 于人, 成事与 否关键 也在于 人,太 平州得 以重建 就说明 了这个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