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科普创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区科普创新的思考
张正浩
XX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科普工作者应当从中更为深刻地感受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也应从中感受到科普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科普的春天来临了,我们应当为之自豪,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要肩负起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科普工作者面对的最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不断地创新,因为创新是科普工作具有生命力、影响力之根本所在,广大基层科普工作者也为之做出了大量地、长期地思考与探索。但是大家都感到科普工作的创新着实不易,并且随着科普工作的广泛深入,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感到科普创新如此之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对科普创新理性思考和研究的欠缺,或是处于初级的、低水平的、松散的思考与研究阶段,更多
的是在实践中盲动。实践的探索固然重要,但理性的思考与研究是基础、是关键。科普工作的创新包括内容、形式、载体、机制、文化、环境、设施、队伍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这是每个科普工作者应当知晓的,而不能像目前那样仅仅局限于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同时要明白这方方面面的创新是互相关联的,整体的创新,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理解这方方面面的创新都基于科普理念的创新,只有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才可能产生方方面面的创新,理论的落后与浅薄,是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创造发明的。这些年来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实际上也是人们科普理念提升的显现,而科普理念的提升与创新恰恰是对科普工作进行理性思考与研究的结果。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理性地去看待、研究事物的时代,每个科普工作者都应树立和强化这一意识,共同来加强对科普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夯实科普理论基础,以促进科普事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特点,科普工作也不例外,所以科普工作创新之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其内在规律与特点的把握不足,尚未全面了解、掌握科普创新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原则之一广泛性。。。。指的是科普的内容、对象涵盖面要广、要大、要全,因为科普应当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就科普内容而言,目前的社区科普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很少甚至没有考虑科学方
法、思想、精神、能力如何普及;就科普对象来说,也仅局限于老、弱、病、残,而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得科学素质建设四大重点人群中的三大群体——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普及。权威人士指出“21世纪将是社区世纪”,社区的功能将不断地扩大和增强,社区应当充满信心地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将科普惠及全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原则之二针对性。。。。指的是科普的内容、方法、形式应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针对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惑,提升他们的素养。可能有不少街道社区科普工作者自以为这一原则坚持得不错,其实不然。人类对知识的需求是多元的、无止境的,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需求将越来越广,我们不能将科学的普及仅仅局限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等极小范围,这是其一;其二,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如何满足?其三,方法、形式、手段的单一、贫乏,也没有体现针对性。所以在这一原则上大有文章可做。
原则之三——参与性。。。。指的是所组织开展的科普活动具有群众可亲身体验、感受,参与式的、互动式的特点。例如:下城区与省、市科技、科协部门联合举办得大型动感体育健身展;下城区组织开展的科普旅游万人行活动。通过
参与、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和魅力,从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应是当今科普的发展方向。然而,纵观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科普活动,绝大多数还是说教式的、单向传输式的、给予式的,这就很难激发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实质性提高。实践、体验是获得真知、提高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科普创新的一大突破口。
原则之四——主体性。。。。指的是要让群众成为科普的主体,要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使群众能够自觉主动地追求科学、参与科普活动,自行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乃至成为科普的志愿者、宣传员。因为人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只有通过内在的吸收、消化、积淀,外因固然重要,内因才是根本。例如:我区组织开展的百场科普文艺进社区活动,就是要通过让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科普文艺节目,实现自我教育成为科普主体;又如部分社区组织开展的居民才艺大比拼活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也让群众大开眼界,发现“明星”就在身边,只要努力谁都可以成为“明星”。其实,活跃在社区的各种健身队、艺术团体,其组织的稳固性、活动的有效性,就是群众成为主体的结果。而反观我们大量的科普工作,居多的还是把群众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因此难以产生实效。
原则之五——整合性。。。。指的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其一,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只有全
社会的重视和参与才可能有效推进;其二,单一的科普宣传活动,已很难引起群众的兴趣。内容多样化、形式综合化、活动系列化、规模大型化,已成为当今科普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三,科学无所不在,任何部门、任何方面的宣传都必然含有科学的观念、科学的知识、科学的道理。因此,应当充分挖掘、利用、整合丰富的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资源,应当将科学的普及有机地渗透、融合到各部门、各方面的宣传活动中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也必然会创造出科普工作的新亮点、新特色。事实上凡是科普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社区,无一不是整合能力较强的社区。换一个角度来说,整合的过程也是对科普工作社会化的一种促进、一份贡献。
原则之六——时代性。。。。指的是科普的内容、形式、方法、载体、机制等要顺应和体现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特征。具体来说,其一,公众对科学的需求,对科技传播形式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陈旧的内容、老一套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其二,反之,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盛,对国民的综合素质必然有与之相匹配的要求,通俗地说,没有公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其三,实践证明,科普内容、方式、载体、手段、机制的现代化,极大地增强了科普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有效性。例如我区与浙江省科普研究中心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