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部分名小吃的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部分名小吃的历史
盲公饼
盲公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传统名点之一,因由于它是由一盲人创制于浦嘉庆年代后期(1796一l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饼,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

这位盲人名叫何声朝,八岁时由于家贫患病,无钱医理而致双目失明。

十岁开始学卜易,学成后,就在本市教善坊口开设"乾乾堂"卦命馆,颇得当时一些人士信仰。

他生有二子,长子名叫奋兴,字豫斋,次子名荫源。

长子豫斋长大后在馆中侍奉父亲,由于问卜者多携带小孩,喧闹啼哭,影响工作。

豫斋乃想出一法:用饭焦干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再用生油和匀,制成米饼,称为"肉饼"。

这样既可卖给问卜的人用来哄小孩,又可以多赚一些钱补助家计。

所以,盲公饼其实并非盲公所创,而是其儿子创制的,由于购买者习惯了到盲公处买饼,故将饼称为“盲公饼”。

辗转相传,盲公饼遂由此而得名。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盲人最忌别人叫他盲公,因此百多年来,市场上盲公饼虽已闻名遐迩,但何声朝的子孙后代,也不拿“盲公饼”作招牌,而以合记肉心饼为名。

西樵大饼
西樵大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传统小吃之一,其特点是松软、香甜,入口松化。

因用西樵山清泉才能制成此饼,其它地方仿制,不及此味,所以被称为西樵大饼,至今已有300年历史,远近驰名。

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礼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洗完毕,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起床迟了,来不及做点心。

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

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轿夫起轿,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

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

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

”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

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

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

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又因为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九层糕
在佛山、南海一带的民间喜庆节日,尤其春节,家家必做九层糕,取其“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

九层糕是一中甜米糕,做工讲究。

民间用白米浸透,用石磨磨成水粉,搅拌成浆,加入糖水,用铜盘放一层薄水粉,加热蒸熟,然后逐层加粉至九层。

蒸熟的九层糕层次分明,软滑可口,有些人还用食用色素掺入,每层红白相间,十分好看。

节日期间,人们将蒸好的九层糕切成菱形小块,每四块叠成一盘(三块在下,一块在上),先敬神、后敬祖先,然后是全家吃糕。

取其吉祥之意。

春节时,人们往往以松糕、年糕、煎堆、油角互赠亲友,但九层糕则不赠与别人,据说分给别人会把吉祥分薄,于己不利。

佛山扎蹄
佛山扎蹄是广东省佛山地区一道传统名菜,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在佛山菜系品种中,因接近北方口味算是另类,因此也较受外地人欢迎。

相传清朝时候,有一位巡抚大人,视察到佛山,时巳深夜,命差役弄些饭菜来"宵夜",但当时各食店都已关门,差役无奈,只好拍门来得心斋买酝扎蹄。

巡抚食而甘之,大加赞赏,以后多次差人来佛山购买,并广为介绍。

因此,佛山得心斋酝扎蹄的名誉,不胫而走。

不仅本地人喜欢购食,即外来游客亦莫不以一尝为快,很多游客还购买回去品
尝或馈送亲友。

得心斋的酝扎蹄远销至广东全省及港澳各地,全盛时期日销百数十罐,往往供不应求。

调味方面,该店师傅也很讲究,他们设有专柜,由师傅来站柜台,制成品放在盆内,用卤水淹着,放在上面,顾客光顾多少,他就切多少,如果外来客人,他必问明携往何处,有多少路程,什么时候食用,他就根据这些情况,替顾客调好味,等到吃的时候,味道恰倒好处。

柱侯酱
柱侯酱是佛山传统名特产品之一,由厨师梁柱侯在清嘉庆年间创制。

它以大豆、面粉为原料,经制曲、晒制后成酱胚,和以猪油、白糖、芝麻等重蒸煮而成。

其色泽红褐,豉味香浓,入口醇厚,鲜甜甘滑。

适于烹制鸡鸭鱼肉等,尤以柱侯鸡为最,是调馔中的上乘酱料。

对于柱候酱,相信大多数的佛山人都不陌生,但对于其为何叫”柱候酱“,可能很多人就会像小编一样蒙查查啦!其实,柱候就是发明柱候酱的那个厨师的名字。

相传100多年前的同治年间,祖庙附近的三品楼饭店,生意十分兴旺,饭店有个厨师,姓梁名柱侯,他对菜色很有研究,做出来的菜味道与众不同,尤其是肉类菜谱,更是色香味俱佳。

原来,梁柱候做菜,不是用集市卖的豆酱,而是自制一种酱料作为调料。

他做出来的菜,人人吃过都赞不绝口,饭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由于顾客喜爱,有些顾客便自带容器请店相让。

起初每人买少许,后来买者日众,至日产50公斤仍未满足要求。

另三品楼邻近祖庙,游客众多,很快名传省内外,于是产品便销向南海、广州及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

后来,梁柱侯自己开了间小食店兼营酱料,这酱叫什么好呢?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柱侯酱。

以后,梁柱候更用心制酱,选上好的黄豆,配上盐、白糖、芝麻、生抽,味道比以前更为芳香可口了。

梁柱侯年老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制酱方法继承下来并推而广之。

柱侯酱便成为佛山特产,销行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