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木把文化”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木把文化”的认识

摘要:木把文化是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活跃在长白山林区以及东北其他林区的务林人在长期的木材生产实践中总结提

炼出的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民间文化。木把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拥有自己的节日——木把节,这在一些传统行业中并不多见。木把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行业性,木把文化是林区特有的文化现象;二是地域性,它的产生以及流传主要在长白山林区;三是群众性,林区人民是木把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深入挖掘木把文化对于丰富发展关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什么是木把文化木把文化的产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一木把文化的涵义

1 关于“木把”

“木把”一词原指木材把头。据1935年出版的《临江县志、实业志、采木公司沿革》载:“木把已做成木植若干,而绌于资本向公司指木贷款若干,公司验明照数贷款,木把招保立卷,运至安东(今丹东)验收,是为贷金。”“办事宗旨纯以信用为本,待遇木把非常优渥,木把有成绩优良者必加以逾格之奖励。”“以此鸭绿江上游著名之木把无不踊跃从事。”这里所说的木把就是指木材把头。吉林省临江市是一个森林重镇,长期以来,林业是该地最重要的产业,活跃着一批木材把头。木材把头一般把贮木场设在镇子周边地区,当地人就以此为该地命名。例如,临江市如今还有叫“五人把”

的村子,该村在临江头道沟,过去是一个较大的木材集散地,据说当时有五位较有影响的木材把头在此从业。而临江林业局主要产业聚集区的临江市三公里地区(今临江市森工街道)原名“三人把”,据说也是因该地当时有三个木材把头经营木材生意而得名。

“木把”一词后指从事木材生产的人。笔者参加林业工作后,在与林业工人接触时,他们都自称是木把,笔者当时不知何为木把,问他们时,他们说是听师傅说的,也不知道其由来,他们以为摆弄大木头的人就是木把。有的人说木把是对应“车把式”“鹰把式”等而言,是指专精木材生产技术的人。

在林区林业工人自称是木把,久而久之“木把”成为林业工人的代名词。

2 “木把文化”

“木把文化”是林业工人在长期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古老的民间文化。“木把文化”产生于民间,在长白山林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是长白山林区有“木把节”。“木把节”是长白山林区的一个特有的、重大的民间节日,在《临江县志》中有详细的记载,这是长白山林区其他行业所不可企及的,也是全国乃至世界所不多见的。

其实,作为一个行业而言,能够拥有自己的节日,就足以说明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节日是一个文化遗产,一种文化一旦形成节日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影响

力。

二“木把文化”的产生

“木把文化”与狩猎文化、人参文化一样,是东北,尤其是长白山林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木把文化”与人参文化同源,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和节日)它产生于人们开发利用长白山森林资源的社会实践当中。

对长白山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民间自用目的为主的开发。人类从走出洞穴,居住房屋、进行耕种起,就进行了采伐森林活动。因为人类耕种需要工具,这些工具离不开木材,而人类居住的房屋更离不开木材,中国古时的房屋为土木结构,木材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最长,从远古到清朝末年,因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因此,对森林的破坏最小。这一阶段,木材以自用为主,需求量不大。

2 开采“皇木”用于清朝皇家建筑。清朝初期,清政府树立柳条边,将长白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除皇家外严禁任何人进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乾隆十九年(1754年),更是下令封禁长白山。清朝同治年间,长白山逐渐开禁,然而,进山伐木也是为皇家建筑所用。需求量不大,但是,材质要求高,所采木材均为优质良材。

3 日本进入掠夺森林资源。日本对长白山森林资源早已垂涎三尺。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借战争胜利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从此,开始了对中国鸭绿江流域的木材掠夺史。起初,以日中两国联合开采长白山森林资源为借口,成立了“鸭绿

江采木公司”,总部设在丹东,设通化、临江、长白、八道江(今白山市浑江区)、十三道沟五处分局。鸭绿江采木公司当时相当发达,是伪满洲国最著名的国有企业。其采伐区域在沿鸭绿江中国一侧60华里以内,自临江头道沟至长白二十四道沟(八道沟以上为长白县境内)。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时,临江境内有近十家采木公司。它们有日本独资企业,有日中合资企业,但实际控制者都是日本人。这一时期,日本人大肆掠夺长白山优质木材,对长白山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4 新中国对长白山林区的开发。新中国林业事业产生于建国前的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的需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到东北接收日伪资产。1946年,为了修复被日本破坏的东北铁路,成立了通化利华林木公司。当时,日伪留在临江境内的木材约有40万立方米,为了尽快地把这些木材运出来,支援解放战争,同年6月11日,成立了临江分公司。自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开发利用长白山森林资源的序幕。这一时期,开发利用长白山森林资源时间长、力度大。这期间,务林人逐步对森林有了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大量采伐木材到大力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使长白山森林资源逐渐得以恢复。

“木把文化”正是在开发利用长白山森林资源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完善和丰富,而集大成者即“木把节”的建立。“木把节”是长白山林区独特的节日,据1935年编撰的《临江县志》记载,“木把节”是农历3月16日,为纪念伐木工人的祖师神“老把头”而设。

据伐木工人世代相传,老把头为山东莱阳人孙良。孙良于清同治年间独闯关东,冒险入林谋生,为后人开辟了生路。《临江县志》(1935年版)有孙良的一首自述诗:“家住莱阳本姓孙,翻江过海来挖参。三天吃个啦啦咕,教我伤心不伤心!嗣后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入山再有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人。”从诗中可知孙良在长白山林区迷路绝粮而死,临死还为后来者引路。林业工人认为他是放山英雄,死后成了掌管长白山林的山神。林业工人十分敬仰孙良,每到农历3月16日,都集会祭祀他。

新中国建立后,“木把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吉林森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把“木把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核心价值观;“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的企业精神;“经营以效益为第一,合作以互惠为原则,做人以真诚为根本,处世以付出为乐趣”的企业哲学;“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给“木把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

三“木把文化”的特点

1 行业性。木把文化是森工企业特有的文化现象。木把们在长期从事木材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丰富经验,在木材生产的伐(木)、打(枝)、集(材)、造(材)、归(楞)、装(车)、运(材)、贮(木)流程中,木把们有独到的做法。例如,在伐木时,他们采取“抽片”的方式,即在树的根部割两个相邻锯口,把中间的木片砍掉,然后再伐木。这些既可以控制树木倒的方向,保证伐木者的安全,还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