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同步课时训练
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实行行省制度
2、“诏令劝农薄賦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
B.汉朝以民为本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
3、《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4、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 )
A.设置郡县
B.创建太学
C.创立科举
D.设立刺史
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7、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8、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9、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
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
B.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C.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D.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10、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令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酿成新朝 (王莽建立)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11、《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
A.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上表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锻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西汉统治者认为秦由于未分封同姓子弟而造成孤立,最终败亡,为此采取郡国并行制。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汉初年政府实行黄老之术,重视农业生产,使汉朝强盛起来,C项正确;西汉的建立与材料中诸多措施不符,A项排除;“以民为本”不能得出,B项排除;“大一统”不能得出,D项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体现的是主张分裂诸侯封地增加诸侯数量,进而削弱诸侯王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即“推恩令”,故B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