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是指货币
当局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
其主要是指管理当局对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营运的方式、方向、结构,甚至严格规定金融业人员的法律资格。
纵观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30年代危机至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
早期的金融监管是不系统的,其理论和
经历了—个漫长缓慢的发展过程。
1720年英国颁布的《泡沫法》标志着世界金融监管的正式开始,它的许多重要原则一直影响到今天。
不过,当时的政府金融监管并非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其主要是政府针对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而采取的干预措施。
金融监管制度的形成和演进与银行业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密切相
,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确立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起点。
从银行业产生到20世纪初,经济自由主义盛行并占据统治地位.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得到西方主流
的普遍推崇,人们坚信“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与市场机制的完美性。
19世纪中后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代表,以哈耶克为首的“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的理论与“看不见的手”的范式也相吻合,他们不承认市场是有缺陷的,信奉金融业的自由经营原则。
这一时期被称为“自由银行”时代。
受古典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20世纪30年代之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基本上不干预,更不对利率等金融服务和市场价格进行直接控制。
此时的金融监管比较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很少使用行政命令,而是强调自律;关于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很少,比较宽松也相对灵活。
其监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一个稳定和弹性的货币供给,通过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以及建立存款
制度来防止银行挤提造成的不良影响。
这种状况与当时自由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有关。
但现实经济金融的发展却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的,自由经营银行业务造成的投机之风盛行,多次金融危机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0年代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大危机是金融监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大危机给西方国家经济以巨大冲击,也给金融业敲响了警钟,使人们不再相信市场调节的完美性。
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要,各国政府正式大规模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干预,金融监管的手段和内容也相应发生重大的变化。
作为一种反危机措施,各国都建立了以严密的管制和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体系。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稳定金融体制的秩序,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及其引发的金融体系崩溃,是促成较为完整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许多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措施是在这场大危机之后发展起来,如利率管制、外汇管制、分业管制、机构管制以及对资本充足度、贷款集中度、资产质量、资金流向和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管等等。
存款保险制度在这场危机中正式诞生。
鉴于经济大危机的经济教训,这一时期的金融监管主要以安全性为首要目标,以求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对宏观经济的严重冲击。
政府通过立法对银行经营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限制是其重要的特点。
在理论方面,经济大危机提供了一系列证明市场不完全的充分证据,表明“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至的能力是一种神话,1936年凯恩斯
的《通论》使“看不见的手”理论第一次遭到系统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就是建立在对市场不完全的确认基础上,主要以讨论规模经济与自然经济、不确定性与非理性预期、银行体系的外部性影响、银行服务的公共品性质等为主。
这些理论为30年代开始的严格、广泛的政府金融监管提供了正式的理论支持。
此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一直在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中占支配地位。
在此理论影响下,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货币管制已经转化为货币政策并服务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对金融机构具体经营行为的干预则成为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