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样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對策研究》讲座

------新李小学校长李勇我國計劃生育國策必然出現大量獨生子女、我國社會變革引起的社會規範的重構、職業競爭的加劇, 思想觀念和價值選擇的多元化、家庭結構和功能的顯著變化、國外和境外文化和各種思潮的進入、黃賭毒和社會腐敗現象的滋生等種種因素, 必然對本來就缺乏社會適應能力的中小學生造成新的適應困難。当前, 我國中小學生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突出, 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註, 研究和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是解決中小學生問題的關鍵, 已刻

不容緩。

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時期, 良好行為習慣的

培養, 對於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小學生存在註意力不夠穩定, 不易持久, 情感易外露, 自制力較差, 分辨是非的能

力較弱等心理特點。而在經濟發展迅速, 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化的今天, 廣大少年兒童處於交流文化逐漸擴大, 多種信息影響以及社

會活動日趨多樣化的立體的、開放的社會環境之中, 其中各種思潮、黃賭毒和社會腐敗等現象強力地影響著少年兒童, 影響著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因此我們有必要也必須在教育過程中研究這些問題, 並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進行探索。

習慣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基本條件。心理和行為是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為習慣總是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支配的, 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 人的心理素質一經形成在相應情境中會產生條件性反應, 表現出與之匹配的行為, 進而形成一定的適應能力。

另外, 由於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 我國少年兒童中獨生子女占90%左右。這些少年兒童, 大多從小養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 她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缺乏與人合作的思想, 不懂得關心和尊重別人, 例如在學校與同學相處不懂得遷讓, 在家只知自己穿好吃好, 不懂得關心父母, 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甚至不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等, 總之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過去, 我們一提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總是將其單純地歸為品德教育, 認為一些強制性的管理和處罰制度就能使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果卻總是治標不治本。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來探索和研究矯治學生行為問題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問題, 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潛能, 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根據學生心理或行為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 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提高其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一、調查目的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 ”教育是什麽, 往簡單方面講, 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可塑性大, 特别是低年級孩子正處於各種習慣形成的雛形期, 各種習慣容易養成, 也易於改變。從

小培養她們良好的習慣, 對她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後的發展都具有

重要意義。如果錯過該階段再矯正或補救, 往往事倍功半, 難以奏效。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 以便及時有效給予糾正, 我最近對實驗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

二、調查對象與抽樣方式

針對小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 我設計了九項調查試題, 對小

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涉及一、二年級學生76人, 共發放調查表76份, 回收76份, 從調查的76個學生中, 我們發現: 東西

隨手亂扔、亂放的學生達92、 8%; 隨地吐痰、亂仍雜物現象的學生達85、 6%; 自私, 不懂關心幫助別人的學生占79、 5%; 偏食、挑食、常剩飯的學生占76、 1%; 著迷電視、不遵守作息

時間的學生占66%; 自己能做的事仍依賴家長的學生占63、 8%。

作業馬虎、應付、拖拉的學生約占42、 5%; 學習時要求家長陪讀的學生占45%; 借別人的東西不及時歸還的學生占30、 2%; 以上調查分析反映, 絕大多數孩子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壞習慣, 低

年級孩子自私、散漫、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現象頗令人憂心。

行為問題是指學生行為中存在的阻礙其身心健康, 影響其智

能發展, 或是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麻煩的問題。其中有學習、生活品德, 或者性格上的問題。行為問題的表現:

1、外顯型的行為問題, 即比較容易從學生平時的言行中明顯地觀察到的一些行為問題。溫江區小學生中外顯型的行為問題主要

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①不良的學習習慣, 如上課註意力不集中, 不按照要求完成作業。

②不良衛生習慣, 如亂扔紙屑, 隨地吐痰, 亂吃零食, 留長指甲等。

③缺乏良好的社會公德, 如打架、賭博、撒謊、偷竊等。

④缺乏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 如不尊敬師長, 不懂得互相謙讓等。

⑤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如高年級學生不會自己做飯、洗衣, 低年級學生不會自己穿衣服, 整理書包等。

2、內隱型的行為習慣, 即不易被察覺的, 多表現為退縮、消極性的行為。

①性格內向, 不善於與同學交往, 如不愛說話、害羞, 不與同學一起玩耍, 在問卷中農村教師反映存在這一類型的行為問題的學生較多, 這多與家庭環境以及教養方式有關。

②缺乏自信心、自卑。`

③學習上不動腦筋、依賴心理較強。

④神經敏感, 不能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小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有:

1.學習時間不固定, 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2.課堂上思想開小差, 精神不集中;

3.自習課目標不明確, 東翻西看, 效率低下;

4.不善於利用工具書, 馬虎應付學習;

5.愛面子, 不懂也不問;

6.做作業拖拉;

7.快下課時聽不進講, 早早收拾好書包, 心中開始想著課後的娛樂活動;

8.學習之余不善反思;

9.做作業前不看書, 做完作業不相信自己, 總要找人對對答案才放心;

10.只關心分數, 而不對作業、考卷進行分析檢查;

11.學習時小動作多;

12.邊做作業, 邊看( 聽) 電視( 收音機) ;

13.書本胡亂丟, 學習時現用現找, 浪費時間;

14.平時不復習, 考前開夜車;

15.聽不進對學習的批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