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习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习题参考答案
1.B分析: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收集大脑发出的信号,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进一步佐证了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错误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C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错误。
2.B【解析】“为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宋朝加紧对马和羊等战略物资的控制。
因此,《清明上河图》上几乎不见马和羊这两种常见动物”,表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物质先于意识产生,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不合题意。
3.A【解析】材料中强调了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我们会产生错误的判断,但是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同时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错觉属于意识的范畴,既然是意识范畴,就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不具有物质性,排除;③说法错误,错误的意识也是对物质的反映,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4.A【解析】材料中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写《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也说明《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5.B【解析】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受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题肢①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摆脱物质形态的束缚,排除题肢②;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可能相同,故题肢③错误;艺术观念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故题肢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B。
6.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种感受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说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 说法错误,做事情要可客观实际出发,排除;C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D说法错误,意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简单、机械的复制,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7.B【解析】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生命物质的感应特性、动物的感觉能力、人的意识这一过程,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演进顺序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8.B【解析】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现象,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与题意不符,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现象,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③中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的说法不对。
故本题答案选B。
9.B【解析】之所以没有写到“枪炮”,没有提到互联网和高尔夫是因为当时不存在这些物质,而意识又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这些物质就无法对它作出反映,故B项正确;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项错误;人的意识可以预见未来,C项错误;人的意识有正误之分,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促进事物的发展,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10.A 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些人担心某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将人类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
这个观点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故A入选。
B错误,机器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可能有意识。
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D选项没有体现。
本题选A。
11.D【解析】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不对,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④说法不对,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本题答案选D。
12.D【解析】题干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①符合题意。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雷同现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属于认识论,不是辩证唯物论的依据。
④不符合题意,属于唯物辩证法,不是辩证唯物论的依据。
故本题答案选D。
13.D14.C【解析】13.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100年后美国科学家们成功探测到来自一个双黑洞并合事件的引力波,这反映了人们对引力波的认识水平和程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带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②符合题意;引力波的发现再次印证了物质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认识和利用引力波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可靠保证,故①错误。
引力波的存在具有客观性,③错误。
14.引力波的发现将让人类了解宇宙起源真相,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C符合题意;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A错误;自然科学是具体科学,哲学才是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B错误;自然科学研究就是要揭示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故D错误。
15.B【解析】诗人从感觉的角度通过一个“冷”字,点出大雪,“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正是深厚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的光亮,最后两句则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
可知,诗人蜷缩在被窝中却能“知雪重”,是借助于推理实现的,说明了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A错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C错误;这与认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无关,D不合题意。
16.A【解析】漫画及其文字揭示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而一旦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需要遵守规律、按规律办事,对规律心存敬畏。
也就是要实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高度的探索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机结合,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与事业成功无关,③不合题意;“限制”一词错误理解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④不合题意。
17.D【解析】将改变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稀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这体现了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创新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不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①错误;不能简单地比较哪种联系更具有意义,②错误。
18.D【解析】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面对淋雨人可以改变心情,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排除;B说法错误,意识离不开客观存在,如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会有人的意识的产生,排除;C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19.B【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错误,“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B符合题意,“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这里“理论”推动科学研究发展体现的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可以入选;C说法错误,“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D说法错误,“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体现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体现意识的相关内容,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20.D分析:“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排除;③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认识规律,排除。
21.D【解析】:诗句中“凤去台空江自流”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晋代衣冠成古丘”说明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2.B【解析】试题分析:有人能把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变成可能,从哲学角度看,说明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也说明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的生理潜能,②④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①错误;唯意志主义的特点就是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③错误。
23.A【解析】试题分析:“疑罪从无”是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从哲学上看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符合题意;没有体现意识的作用,B不合题意;没有体现辩证思维,C不合题意;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不合题意。
24.B【解析】
试题分析:规律是固有的本质的一种必然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旨为转移的,所以必须尊重规律和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所以①错误,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但是不能直接创造客观事物,②错误,科学家新的研究发现表明意识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B。
25.C【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意识对实践的方向不能起决定作用,故排除;题肢④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通过安全教育日增强公民安全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故题肢①④正确,本题答案选C。
26.(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气出现的问题这个客观实际,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全社会倡导“八荣”反对“八耻”,必将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把握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认识类试题试题,要从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角度回答。
解答时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等两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27.(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这点。
(6分)
(2)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这点。
(6分)
(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这点。
(8分)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哲理,切入点是本题材料,题型属于体现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有关哲理来组织答案,注意答题思路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28.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防灾抗灾要以各自然灾害运动的规律为依据,而不能人为割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
在防灾抗灾中,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在防灾抗灾中要反对那种试图消灭自然灾害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强调客观困难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设问指向我国在防灾抗灾中是如何做到的,属于体现类试题。
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
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