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 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我国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发展,通过政策引导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 域。
THANKS
感谢观看
私立部门重要补充
以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学前教育投入以私立 部门为重要补充,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发展。
混合模式
以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为代表的学前教育投入采用混 合模式,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优势推动学 前教育发展。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经验借鉴
市场主导投入模式
市场主导投入模式的特点
主导地位
市场主导投入模式强调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市场 竞争机制激发学前教育机构的活
力和创新。
多元化投入
该模式下,政府并非唯一的投入主 体,社会团体、企业、家庭等都可 以成为学前教育的投入者。
灵活的办学模式
市场主导投入模式下的学前教育机 构办学模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 场需求和家长需求灵活调整办学策 略。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 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概述 • 政府主导投入模式 • 市场主导投入模式 • 家庭主导投入模式 • 学前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
鉴
01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概述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01 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 育都有重要影响,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02 投入主体多元化
各国的学前教育投入来源多样,包括政府投入、 家庭投入、社区投入和私人机构投入等。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导言•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国际比较•中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现状与问题•学前教育投入方式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结论与研究展望01导言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全球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不同投入方式的优缺点,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投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研究主要涵盖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
研究限制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与限制VS研究结构与安排研究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开2. 对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投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优缺点。
4. 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
研究结构:本研究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内容。
1. 收集各个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对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01020304050602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国际比较该国的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由政府和家庭共同组成,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等。
同时,该国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并通过立法等方式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
国家一该国的学前教育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形式多样,包括直接拨款、设立教育基金、实行教育券制度以及税费减免等。
同时,该国还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学前教育是指对3岁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照顾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财政投入的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渐增加。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全社会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8174亿元,其中学前教育支出占比为11.6%。
这一数字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原因。
是财政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国防、教育、医疗等领域,学前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财政投入相对有限。
是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中的优先级较低。
相比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地位相对较低,财政投入相对较少。
是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不完善。
由于学前教育的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政府的投入方式和管理手段并不充分,导致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不佳。
针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预算、优先安排经费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公私合作等方式,增加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提升财政投入水平。
需要改革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
可以建立健全的经费使用监管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议题。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改革经费管理和分配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推动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其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以期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和促进其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投入三个部分。
政府投入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社会投入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等,家庭投入则主要体现在家长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所支付的学费等方面。
(二)问题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投入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和家庭负担较重。
其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投入差距较大,导致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最后,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成本分摊标准和责任划分。
三、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与原则(一)理论基础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双重属性。
因此,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应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此外,教育公平理论也要求在成本分担过程中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原则1. 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2. 多元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成本的机制。
3. 公平原则:在成本分担过程中,要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4. 效率原则:要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确保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
四、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优化建议(一)增加政府投入,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2篇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2篇(一)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现状研究对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官方公布的数据具有模糊性,缺乏针对不同类型幼儿园、具体投入项目的详细数据。
针对这样的数据,学者提出了质疑:“两组数据都没有告诉我们政府在学前教育经费中的分担比例如何。
我们姑且把这叫做学前教育财政中的‘60%之谜’。
”正因如此,学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现状的实证研究上。
(一)不同类型幼儿园财政投入现状研究我国的幼儿园有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其他部门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等不同类型,基本上能够划分为公办园与民办园两个类型。
公办园与民办园获得的财政投入是不一样的。
2008年,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组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市)30个区(县)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构成实行调查,发现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去向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办、各级政府机关办、事业单位办、部队办以及国有企业办5种类型的公办园,对其他类型的民办园基本没有投入。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宋映泉利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4—6月在河北、安徽、浙江三省25县抽样获得的591所幼儿园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在不同类型幼儿园机构之间政府财政投入的差异:县直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幼儿园获得显著多的财政投入。
在591所幼儿园中,有255所(即43.1%)获得了财政拨款支持。
绝绝大多数民办园没有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在218所民办园中,只有8所(仅占3.7%)获得了政府财政拨款。
(二)城乡幼儿园财政投入现状研究因为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城镇的学前教育相对发达,获得的财政投入也较多;农村的学前教育明显滞后,获得的财政支持较少。
蔡迎旗博士认为,城乡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分布和幼儿入学机会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是我国幼儿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侧面。
城市主要表现在教办园和非教办园之间的巨大不公平,农村主要是县城教办园和乡镇中心园之间严重不公平,县乡两级财政投入差别较大。
学前教育中的政府投入方式研究

眼球 ,不 少 家 长 以为 “ 件越 好 ,质 量越 好 ” 硬 ,盲 目跟 风 ,大 量 “ 高价 幼儿 园” 的存在 .也进 一步 加
一
、
政 府 投 入 学 前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和 紧 迫 重了家庭 的负担。其三 ,政府财政投人不足造成幼
儿教师待遇偏低 ,各种行业从业者进入幼儿园担任
教师 的 门槛也 低 。 同时 ,大 多数 幼儿 园对 “ 正 规 非
投 入 、社 会 举 办 者 投 入 、家 庭 合 理 负 担 的投 入 机 施 ,明确 提 出要 将 学前 教育 经 费列入 各 级政府 财 政 制 .实现基 本普 及学 前 教育 的教 育发 展 战略 目标 和 预算 ,新 增教 育经 费要 向学 前 教育倾 斜 。2 1年 1 00 1 合 作 的态度 ,甚 至充 满 着对 同伴 成就 的嫉 妒 或对 同 习 内容 ,注重 营造 温暖 的合 作学 习氛 围 ,借 助小 组 讨论 、交 流 、互助 、协 同作 战等 形 式 ,提升 幼儿 合
00 1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战 略任 务 。2 1 年 1 月3日,温 家 宝 总理 主 持 召 开 国
(00 22 年 ) 明确指 出 ,学前 教 育 要 建 立政 府 2 1— 00 》
国务 院 常 务 会 议 ,研 究 部 署 发 展 学 前 教 育 政 策措
东社 会 科 学 ,2 0 ( ) . 00 4
以平 等 、真诚 、人 道 的方式 促进 个 体 间的合 作 ,学
习合 作需 要 的不仅 是技 能 、更 是态 度 。 因为没有 合
[ ]大 卫 ・ ・ 2 w 约翰 逊 ,等 . 作 性 学 习的 原 理 与 技 合 巧——在教与 学中组建有效 的团队 [ M]. 刘春红 ,等 ,译 .
国外学前教育研究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
本文以芬兰学前教育体系为例,探讨其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芬兰学前教育体系概述1. 芬兰学前教育政策芬兰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视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芬兰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平等、公正和个性化教育,旨在为所有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学前教育体系结构芬兰学前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教育(0-3岁):以家庭为中心,政府提供育儿补贴和家庭教育指导。
(2)幼儿教育(3-5岁):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实行免费教育。
(3)学前班教育(5-6岁):为即将入学的小学生提供过渡性教育,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3. 学前教育特色(1)注重个性化教育:芬兰学前教育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尊重儿童兴趣和需求,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2)高质量师资队伍:芬兰对学前教育教师要求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素养。
(3)家庭与学校合作:芬兰学前教育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芬兰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 提高学前教育重视程度芬兰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表明,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其纳入国家教育战略,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2.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借鉴芬兰经验,我国应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增加幼儿园数量。
(2)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
(3)加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幼儿园设施设备水平。
3.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芬兰学前教育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我国也应重视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实施个性化教育芬兰学前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关注儿童个体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欧美国家与中国学前教育的投资情况比较研究

欧美国家与中国学前教育的投资情况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是面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也是收益率最大的一笔投资。
本文从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政府对学前教育投资情况及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摊情况几方面,对中国和西方学前教育投资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学前教育投资的差异,为中国目前学前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办普惠性幼儿园;以法律形式保障政府对幼儿园的投资。
标签:学前教育投资;学前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分配一、欧美国家学前教育投资概况(一)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来源主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划分:现实和统计角度、实际主要投资主体、预算来源。
从现实和统计角度划分可分为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教育投资、学生缴纳的学杂费、社会团体捐赠、校办企业和勤工助学收入及其他来源。
从实际主要投资主体划分可分为个人(家庭)投資、社会教育投资及政府教育投资。
从预算来源划分可分为预算外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
由于学前教育在大多数国家属于非义务教育所以幼儿教育机构的经费主要由国家、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欧洲大多数国家社会福利保障已经非常完善,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幼儿教育支出,家长只需为上幼儿园的孩子承担10%左右的费用。
有的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以社会保教服务的提供者如托幼机构、社区为支持对象,如法国;有的国家以家庭为支持对象,如芬兰。
在北美地区,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一般占该国幼儿教育总经费的40%左右。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教育基本上是州和地方负责,学前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州内经费和联邦政府的福利基金。
美国幼儿教育总经费的41%有联邦和州政府按比例承担,州内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州税和特殊资金两种。
西方国家大部分幼儿园是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在欧洲所占比例较小。
公立幼儿园经费大部分来自财政,私立幼儿园经费由个人(家庭)社会捐助及政府补贴构成。
西方大多数国家学前教育80%教育经费都由政府承担,私人只承担很少部分学前教育费用(如表1所示)。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和意识的逐渐提高,各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其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教育奠定基础。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式和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研究和比较。
在中国,学前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投入已经逐渐增加,目前投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政府为公办园提供资金和管理,公办园占据着学前教育市场的主要份额。
第二种是民办园,这种方式是由个人或企业设立的园所,它们依托于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教育服务,所以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第三种是普惠性民办园,它与公办园类似,由政府为其提供经费资助、保障教育质量并验收等。
第四种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它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一项计划,通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推出育儿知识宣传、实施社区配套保育等措施,鼓励和促使儿童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在美国,学前教育投入主要分为联邦和州两个层面。
联邦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通过“Head Start”计划来实现,该计划旨在改善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教育水平,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机会、发展正常智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未来的自我发展。
而州则更加注重非公共机构,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更为灵活,更具有地方性、特殊性的考虑。
在加州,学前教育投入占比较高,二者占了整个教育预算的接近20%。
此外,学前教育的投入还与社区契合,如靠近公园、图书馆等地点可为儿童提供在教育之余的更多机会和活动。
在北欧三国(丹麦、瑞典、挪威),学前教育基本实行免费制度,所有3岁以上儿童都有权接受公共的基础教育之外的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共花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比许多国家更高。
在这三个国家中,最特别的是中心化的投入模式,所有关于学前教育的决策和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教育部门指导。
此外,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效果来看,北欧三国着重于早期预防和过渡,强调为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的积极性投资。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况分析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教育经费总额的百分比、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的比例三个方面,将各国对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占GDP的百分比有关学前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儿童个体发展价值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使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加大对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投入的重要价值。
1996年欧盟委员会保育协会就建议欧洲各国对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投入总额至少要占GDP的1%。
目前,欧洲少数国家已超过或接近达到这一水平。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学前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仅0.036%左右,投入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②(二)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百分比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差异很大,但总体来看,多数国家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都超过6~8%。
与之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长期在1.2~1.4%,水平极低。
[1](三)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的比例西方国家对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而这种不同与各国社会价值观密切相关。
自由国家认为,只有市场失灵时,政府才要进行干预,因此,这些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常强调家长和私营部门在学前教育提供上的作用;而在社会民主传统的国家中,学前教育是所有劳动公民都可享受的服务(如北欧国家)。
虽然各国情况不同,但从OECD公布的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在2000年~2005年间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之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市场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公共投入比例均远大于私人投入,多数国家公共投入在生均经费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
[2]二、公共投入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方式分析公共资金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支出为基础(expenditure-based)的资助,即政府直接为早期保育和教育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二是以税收为基础的资助(tax-based),即政府通过税收抵免、为雇主减税和允许雇员使用税前税收支付儿童保育费用。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解决方案,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普及化进程。
一、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现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投入支出占比低: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支出占比较低,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支出的比例仅为4%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都在10%以上。
这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2. 地区差异较大: 在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中,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明显偏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则偏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 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低: 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一直是财政投入问题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福利待遇不高。
这导致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大,也难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投身学前教育工作。
4. 公立学前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以公立为主,但是公立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一方面,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了很多家长难以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也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普及化和提升质量。
1. 教育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和决策者都存在着“小孩子不懂事,学前教育没必要”的观念。
这种观念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程度,使得学前教育始终处于较低的优先级。
2. 财政资源配置问题: 在我国的财政资源配置中,学前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大部分财政资源被倾向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我国学前教育经 费投入现状
03 三、学前教育经费投 入-产出效率分析
04 四、政策建议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标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产 出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开 发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提高了 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普及程度。然而,经费投入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有效地 转化为教育产出,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次演示将针对我国学 前教育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各种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合适的投 入方式时,政府需要考虑到本国的教育理念、财政能力、公平与效率等因素。对 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解决和应对。 对于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方式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教育政 策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提高全球的学前教育质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 争力。
学前教育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对于儿童的社会性、情感、 认知和身体发展的基础性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对于这个关键的教育阶段, 各国的公共经费投入方式却各有不同。本次演示将对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学前教育 公共经费投入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四、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改善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2、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政府应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保障每一个 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基金、鼓励社会捐 赠等方式,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的来源。
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

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1. 前言“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民族的希望。
”自2010年起,我国落实了“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全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优先发展艰苦地区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情况,并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我国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岁至六岁幼儿进行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全面培养和促进,以适应其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的阶段”。
发展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总体进步、促进教育公平、加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0至6岁儿童总人口为9713.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7.0%。
而截至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总数近5700万人,其中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超过4800万人,普惠幼儿园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
3.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情况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来推动发展,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额为1443亿元。
3.1 财政支出占比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支出占比逐年有所提高。
以2019年为例,全国各级财政支出学前教育直接费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05%,比2018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3.2 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普惠工作,也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关键。
我国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布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方案。
3.3 学前教育支出的构成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直接费用和为学前教育提供的公共服务。
其中,直接费用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学前教育课程、师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开支。
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

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然而,在资金分配方面,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上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际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现状1.美国:美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
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对幼儿教育进行引导和扶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实施幼儿教育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美国的幼儿教育资金分配较为注重公平性,对于贫困家庭和少数族裔的幼儿教育投入较多。
2.英国: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苏格兰政府、威尔士政府和北爱尔兰政府。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
英国政府还鼓励私人投资幼儿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3.德国:德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对于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大。
德国政府还鼓励家庭和社会力量投资幼儿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4.日本:日本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中央政府、都道府县政府和市町村政府。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对于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大。
日本政府还鼓励家庭和社会力量投资幼儿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二、我国幼儿教育资金分配的现状1.政府投入: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但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社会投入:我国幼儿教育的社会投入主要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家庭等。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社会投入尚不足,且分布不均,大量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

01 Chapter学前教育的重要性030201各国学前教育投入现状私人投入优势在于能满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
劣势在于可能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公共投入优势在于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学前教育。
劣势在于政府负担重,投入效益难以衡量。
混合模式优势在于兼顾了公平和效率,能充分发挥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的优势。
劣势在于需要精心设计和管理,避免出现不公平和混乱的情况。
不同投入方式的优劣分析02 Chapter政府主导投入模式的特点公立幼儿园为主投入涵盖面广政府作为主要投资者中国法国政府主导投入模式的案例政府主导投入模式的优劣分析优势劣势03 Chapter市场主导投入模式的特点多元化投入市场主导投入模式中,学前教育机构之间会形成竞争,以吸引更多的投入。
竞争性创新性市场主导投入模式的案例0102优势劣势市场主导投入模式的优劣分析04 Chapter多元化的投入主体灵活的投入方式以需求为导向的投入社会力量主导投入模式的特点美国的社区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了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同时通过灵活的投入方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中国的民办教育中国的民办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社会力量的投入,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社会力量主导投入模式的案例社会力量主导投入模式的优劣分析优势劣势05 Chapter混合投入模式的特点混合投入模式的案例丹麦丹麦的学前教育投入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投入模式。
政府为所有3-5岁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同时鼓励家庭通过缴费的方式选择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向家庭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家庭选择指定的学前教育机构。
美国美国的学前教育投入模式也具有混合投入的特点。
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方式,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一些非营利组织和教会团体也会通过捐赠和投资等方式参与学前教育投入。
欧美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支撑,欧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以公共经费投入为主导,通过支持特殊项目、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及专门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普及、公平和质量。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体制亟待完善,借鉴这些国家的有益经验,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并立法保障投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以支持我国学前教育持续发展。
关键词:欧美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政策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价值逐渐为政府所认识,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然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处于“垦荒时代”,政府的责任意识、投入水平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英美等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已有了很多成熟、完善的机制可供我们参考,分析、借鉴欧美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内容和特点,可以减少我国在这方面前进路上的曲折性,加快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欧美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一)以公共经费投入为主导,兼顾机会普及和质量提升欧美一些国家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以公共经费为支撑,逐年增加投入,注重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就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拨款中,给予对学前教育投入的专项资金。
[1]19世纪中叶以前,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2]一些关于早期教育成本——效益的相关研究,从经济学角度证实了早期投入对更新劳动力市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价值,自此,以公共经费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欧美部分国家逐步实现了以公共经费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并在投入过程中兼顾机会普及和质量提升。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发起“普及学前教育”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加强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应接受学前教育的3—4岁幼儿提供免费教育;“2001—2005战略规划”中强调:“所有儿童通过接受高质量和适当的学前教育促进其入学准备”;2022年奥巴马政府又通过“0—5岁教育计划”,用联邦拨款100亿美元资助各州普及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更加关注早期教育经验的普及和质量。
不同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模式与比较

不同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模式与比较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在教育理念、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几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1. 北欧国家的综合性学前教育模式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等以其著名的综合性学前教育模式而闻名。
在这些国家,学前教育被视为全面发展儿童的重要阶段,政府普遍提供免费或补贴的学前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机构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通常由政府或非营利机构经营。
这些机构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包括自由游戏、手工艺、户外活动等,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
2. 美国的多元化学前教育模式美国的学前教育模式较为多元化,包括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家庭保育和非营利组织等形式。
公立幼儿园通常由政府或学区管理,注重智力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私立幼儿园则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家庭合作。
家庭保育由专业的保姆或家庭成员提供,提供个性化照顾。
非营利组织通常由社区或宗教组织管理,注重宗教、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3. 法国的公立幼儿园模式法国的学前教育以公立幼儿园为主,是法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的公立幼儿园由政府统一管理,实行免费教育,普及率较高。
幼儿园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美术、音乐等各个方面,注重综合发展。
4. 中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模式中国的学前教育经历了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重点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学前教育的普惠化,如建设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等。
学前教育模式包括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注重基本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5. 比较与总结不同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模式各有特点,但都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
北欧国家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美国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选择,法国强调公立幼儿园的普及和统一管理,中国注重学前教育的普惠化和质量提升。
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体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教育理念。
对学前教育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优化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教育目标与理念在教育目标方面,各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许多国家都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例如,北欧国家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注重让儿童在自然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学前教育不仅关注儿童的综合发展,还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后续的学业竞争做好准备。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儿童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教育理念上,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理念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通过特定的教具和环境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
瑞吉欧教育则注重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鼓励儿童通过探索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各具特色。
在欧美国家,课程内容通常较为丰富多样,包括艺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多个领域。
例如,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德国,幼儿园的课程强调实践活动,如园艺、手工制作等,让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数学、语言等。
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综合性课程的设置,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国际上,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在英国,幼儿园教师会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儿童发展认知、社交和运动技能。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contents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概述•政府主导的投入方式•市场主导的投入方式•混合投入方式•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比较与启示•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都至关重要,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缩小社会经济差距。
缩小社会差距学前教育不仅关注儿童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提高教育质量投入公平性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很多国家采取公共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确保所有家庭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政府投入主导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发挥主导作用。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投入的国际趋势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的多样性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包括建设幼儿园、培训教师、购买教育服务等。
公共投入私立投入家庭承担捐赠与资助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满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
在部分国家,家庭需承担部分学前教育费用,但政府会通过补贴或减免等方式给予支持。
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捐赠和资助,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财政拨款是政府主导投入方式的主要手段,其资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
投入来源政府直接向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划拨经费,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设施设备购置及维护、日常运营等支出。
投入方式保障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优点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投入不足,影响学前教育发展。
缺点政府主导建设公立幼儿园和托儿所,为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
建设主体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具有较高质量的公立幼儿园和托儿所。
建设方式保障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学前教育投入方式研究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况分析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教育经费总额的百分比、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的比例三个方面,将各国对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占GDP的百分比有关学前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儿童个体发展价值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使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加大对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投入的重要价值。
1996年欧盟委员会保育协会就建议欧洲各国对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投入总额至少要占GDP的1%。
目前,欧洲少数国家已超过或接近达到这一水平。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学前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仅0.036%左右,投入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②(二)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百分比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差异很大,但总体来看,多数国家学前教育公共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都超过6~8%。
与之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长期在1.2~1.4%,水平极低。
[1](三)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中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的比例西方国家对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而这种不同与各国社会价值观密切相关。
自由国家认为,只有市场失灵时,政府才要进行干预,因此,这些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常强调家长和私营部门在学前教育提供上的作用;而在社会民主传统的国家中,学前教育是所有劳动公民都可享受的服务(如北欧国家)。
虽然各国情况不同,但从OECD公布的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在2000年~2005年间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之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市场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公共投入比例均远大于私人投入,多数国家公共投入在生均经费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
[2]二、公共投入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方式分析公共资金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支出为基础(expenditure-based)的资助,即政府直接为早期保育和教育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二是以税收为基础的资助(tax-based),即政府通过税收抵免、为雇主减税和允许雇员使用税前税收支付儿童保育费用。
本文以两类资助体系为线索,贯穿政府分担成本的不同比例,对政府具体的资助方式进行分析。
(一)以支出为基础的成本分担方式分析以支出为基础的成本分担方式包括以下七种具体途径:1.将某一年龄段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提供免费服务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实行免费的学前教育是很多国家公共投入学前教育的做法。
在义务教育方面,荷兰和英国将儿童的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即儿童从5岁起享受义务教育;墨西哥从2009年开始实施学前三年义务教育;在免费教育提供上,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提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爱尔兰和荷兰提供学前两年的免费教育;美国、瑞典和丹麦的部分地区开始在5岁免费的基础上向3~5岁幼儿提供免费教育;提供三年及以上免费学前教育的国家有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葡萄牙等。
[4]2.举办公立幼儿园公共财政直接用于举办托幼机构,家长缴纳部分费用是政府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做法,尤其是在欧洲。
据有关欧洲39个国家的数据显示(5个国家是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其余均为2006年的数据),其中有23个国家入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0%以上。
具体来讲,公共财政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因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价值观念而有所不同。
据OECD的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欧洲16国公共财政分担3岁以上学前教育费用在90%以上的国家有9个;分担80~90%的国家有6个;德国分担的比例为72%。
[5]诚然,政府分担的比例越高,家长承担的费用就越低,在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儿童接受有质量的早期保育和教育的几率就越高。
此外,在公立幼儿园比例很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对象基本不作限制;在公立幼儿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广大民众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将学前教育服务定位于“保底”,优先招收各种处境不利的幼儿,有条件或有空额时再向社会扩展。
如,韩国规定公立幼儿园采取“排富原则”招生,且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减免学费。
3.建立儿童保育和教育项目当公共资金不能为所有或多数儿童提供免费的儿童保育和教育时,政府会优先考虑为各种处于不利地位的幼儿建构社会安全网。
一般而言,这种安全网的构建是通过国家(地区)层面的项目或计划开展的,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韩国的“农村公立幼儿园计划”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扶持5岁弱势幼儿及早教育计划”等。
另外,有些国家还积极引入国际组织的项目支持。
印度政府专为贫困儿童设计的ICDS项目就得到了国际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1.38~2.76亿美元的支持,占项目总额的60%,印度政府投入40%,2,300万儿童从中受益。
[6]4.建立儿童保育和教育基金有些国家还设立了基金来为早期保育和教育提供支持。
如美国联邦政府就设立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CCDF),主要投入于儿童保育服务和质量的项目,其作用有四方面:第一,使低收入的父母和享受临时家庭援助计划基金(TANF)的父母能参加工作或接受教育和职前培训。
第二,部分儿童保育和发展资金用于提升儿童保育质量及其可获得性。
第三,基金中的一部分还用于改善婴幼儿保育的质量。
第四,一些州还用这笔资金对儿童保育者进行培训,协助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达到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聘请专家对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进行专业训练,或是向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提供奖励以便激励其提高质量。
[7]为了保障资金的充足,联邦儿童保育和教育项目会要求州政府给予配套的资金。
州政府的匹配率会随州人均收入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最富裕的州的匹配率为50%,即联邦政府支持1美元,州政府也要配套1美元;相对比较贫困的州,配套率可低至20%。
5.购买“学位”当公立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时,政府会用公共资金向有资质的民间组织或机构“购买”学前教育服务。
购买服务的方式很多,本文中的购买“学位”指为实现政府的特定目标而出资、以契约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民间早期教育机构提供“学位”,即入园名额的方式。
提前开端项目允许向私立幼教机构购买服务。
美国一些州规定提供服务的对象只能是非营利性机构,也有一些州允许向营利性私立机构购买,但在服务对象上明确要求面向弱势群体。
在Pre-K项目中,当公立机构名额不够时,各州同样采取向私立机构购买服务,每个州的Pre-K项目对机构的师幼比、班级规模、师资、课程内容以及其他服务都有明确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满足这些标准才有资格申请,而这些标准通常超过了各州对办园许可的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的“扶持5岁弱势幼儿及早期教育计划”中也规定,2004年~2006年,离岛和原住民地区5岁弱势幼儿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公立幼儿园或小学附设的“国幼班”承担。
公立幼儿园不足的地区再纳入私立幼儿园试办的国幼班,每人每学期最高补助新台币1万元。
2007学年起,5岁弱势幼儿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扩大至全台湾,仍主要由公立幼儿园(国幼班)承担。
因公立幼儿园供应量不足而就读私立幼儿园的,每人每学期最高补助学杂费新台币1万元。
由此看来,在美国,在经济条件好、能为所有4岁或3~4岁儿童提供免费服务的州中,政府购买服务面向了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儿童;财力不足的州则针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和学业发展不利的儿童。
[8]我国台湾“当局”向有资质的私立幼儿园购买服务也旨在解决5岁弱势幼儿的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6.补贴私立幼儿园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财政也开始投向非营利和营利性托幼机构,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补贴私立幼儿园的目的、要求、方式和数额有所不同,政府的补贴方式也有差异,在此介绍三种具体方式:第一,资助开设费用。
政府资助的前提条件是对私立保育机构的开设地点提出要求,一般是政府保教机构未顾及到的社区。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有一项“儿童保育机构的设立资助”。
按规定,“设立资助”的经费只能用于雇用教职员工、招募保教人员及招生的推广宣传、购买玩具和设备、电话和保险。
[9]第二,资助运作费用,支持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
有些国家采用有选择的资助方式向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教服务的机构提供经费以维持正常运转。
澳大利亚政府的“维护资助”项目目标瞄准了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弱势的地区,用于帮助“特别需要地区”中那些没有财政支持就难以维持下去的小型儿童保教机构。
维护资助每季度计算和发放,每次都会根据机构报告的全日制利用的学位数量进行调整。
经费发放的多少与机构所在地区和全日制利用的学位数量都有关。
学位数量越少,资助额度越高;从大城市到偏远地区,资助额度随之增高。
[10]第三,资助教师薪酬。
许多国家(地区)采用补助教师的方式来支持非营利性保教机构。
这类补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稳定性,留住优秀教师,并将保教费用控制在家长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自1995年起开始采取为非营利性幼儿园提供“薪酬资助”,为合格教师的工资“埋单”,其目的是“向非营利幼儿园提供资助,让他们毋须大幅提高学费的情况下,能够聘请足够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合格幼师),以符合政府所制定的最低合格幼师比例”。
[11]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向保育机构提供的补助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为合格教师提供工资补助。
补助不完全排斥营利性机构,但人均补助金额远远低于非营利性机构的教师:非营利性机构中的教职工大约能获得每年7,000美元的工资补助或相当于薪水30%的补助;而营利性机构中教职员工只能获得2,500美元的补贴。
[12]7.实施幼儿教育券教育券有“无排富性”和“排富性”两类。
前者强调选择的自由和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以提高教育效益;后者更关注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英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实施了“无排富”的教育券。
1996年英国开始在几个地区试行的幼儿教育券计划,对4~5岁的幼儿每人每年补助1,000英镑以减轻大多数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家长选择能力,从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质量,并希望通过教育券所规定的标准来保证质量。
我国台湾地区公办托幼机构仅占总数的30%左右,多数幼儿只能入私立幼儿园,而未登记注册的私立机构较多,公私立机构收费差距大,质量差距大,公共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的问题较为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率先在台北实行非排富性的幼儿教育券,向在注册的私立托幼机构就读的5岁幼儿家庭发放教育券,数额相当于公私立幼儿园学费平均差距的50%。
其后这一政策逐渐扩大到全台湾地区,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增加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缩小公私立幼托园所的学费差距,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提高入园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通过家长选择权的实施,提升学前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