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经典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知识,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2.突破策略:采用图片展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山水画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欣赏自然之美。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2.难点: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山水画的相关图片、画作,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山水画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准备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激发他们对山水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山水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文字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山水画的认知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欣赏山水画的美。
2.难点:深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2.讨论法:教师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名作品。
2.素材:收集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用于课堂欣赏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边听边欣赏课件中的山水画作品,感受文字和画面的结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尝试自己描绘出作品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案
14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
你们能结合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
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惆怅..(chóu chànɡ)真挚.(zhì)渲.染(xuàn) 身临.其境(lín)胸有成竹....(xiōnɡyǒu chénɡ zhú)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2)词语释义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临,到。
境,境地。
(3)词语辨析“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都可以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九年级下学期《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山水画的意境》是九年级下册读书与艺术鉴赏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意境,以及如何获得意境,并提出了意境与意匠之间的关系。
同时指出好的山水画意境和意匠都要具备。
学习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情趣,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并迁移运用到欣赏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对中国的山水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对山水画的意境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尤其是课文在引入意境的时候运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难度。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训练思维能力。
2、学会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想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思考:这段视频主要讲什么?(播放视频:《“五一”出游男友拍照速成大法》)既然拍出好看的照片需要技巧与方法,那么我们传统的山水画又需要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可染大师的《山水画的意境》(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为了论述有关艺术原理,作者在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用横线画出这些例子,并简要概括例子的内容,看看他们分别阐述了什么问题。
例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艺术原理: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山水画意境教案
初中语文山水画意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山水画的意境概念。
2. 欣赏并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山水画意境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水画意境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山水画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意境”的概念。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讲解意境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并讲解意境在作品中的表现,如山水交融、借景抒情等。
4.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意境表现。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并描述作品中的意境。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意境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分享自己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山水画作品,并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意境在作品中的表现。
通过课堂实践和拓展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进而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对中国山水画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山水画的意境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画的意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欣赏法: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山水画,体验意境之美。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资料;准备画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准备画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山水画的意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山水画的创作特点;2.分析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并学会批评赏析;3.通过多种练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山水画意境的形成和表现方法;2.通过赏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表现方法的掌握;2.对画作进行深度批评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引入1.1 问题导入教师可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你们了解什么是山水画吗?•你们觉得山水画有什么意境?1.2 展示引入教师可利用投影仪或其他方式展示几幅山水画图,引导学生领会画作所表现出的意境。
2.知识讲授2.1 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2.1.1 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最早出现于唐代,唐太宗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2.1.2 山水画的发展隋唐时期,山水画因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而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代至北宋时期,形成了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
南宋时期,江南画派形成,山水画艺术更为纯粹和高妙。
明清时期,吸收了西方法,带来了山水画的新变化和发展。
2.2 山水画的意境2.2.1 山水画的意境基础山、水、云、天、石、树、鸟、兽、人、寺、庙、塔等元素,都是构成山水画的基础。
其中的形式、色彩、构图、笔墨、意境都是山水画意境的表现要素。
2.2.2 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山水画的意境表现需要一定的表现方式,如重点、空间、气氛和情感等。
教师可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展示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3.实践练习3.1 学生自由实践学生可以用画笔和纸展开自由创作,课堂中可以多次推动学生完成不同形式的山水画。
3.2 根据案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提供更加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案例,让同学们有更多发挥空间,并完成更加优美、逼真的山水画。
4.综合评价4.1 学生自己评价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幅自己最满意或者最有意义的山水画作品,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
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14《⼭⽔画的意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画的意境⼀、教学⽬标知识与技能:学⽣初步了解⼭⽔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掌握画⼭⽔画的⼀般⽅法。
过程与⽅法:通过讲授和欣赏,使学⽣了解和欣赏⼭⽔画的意境之美,并能主动参与实践,展⽰⾃⼰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和完成⼭⽔画的过程中,达到了丰富学⽣想象⼒,加强了对传统⽂化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画的意境美,画出有⼀定意境美的⼭⽔画。
教学难点:对笔墨的控制⼒和对意境的理解程度。
三、教具准备:⽑笔,墨汁,⽣宣纸,笔洗,瓷盘,画毡四、课时安排:⼀课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讲述齐⽩⽯和⽼舍的故事,引出《蛙声⼗⾥出⼭泉》。
提问:如果是你,将如何画呢?画⾯⾥会安排哪些景物呢?学⽣活动:青蛙,⼭泉,⾼⼭教师活动:展⽰《蛙声⼗⾥出⼭泉》,⽩⽯⽼⼈以诗⼈的素养、画家的天才、⽂⼈的⽓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板书:⼭⽔画的意境(⼆)讲授新课,初步体验1、欣赏名作,理解意境教师活动:意境理论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学创作上,北宋画家郭熙最早在⼭⽔画上提出。
北宋郭熙《窠⽯平远图》画⾯近景,溪⽔曲折,岸边岩⽯裸露,⽯上杂树⼀丛,枝⼲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叶,⽤淡墨渲染。
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尘,是⼀派深秋的景象。
范宽《溪⼭⾏旅图》巍峨的⼭峰,葱茏的林⽊,突兀的巨⽯,描绘出雄伟的⾃然景⾊;⼭路间⾏商的⼩⼩驮队⼜显出了⼈世间⽣活的脉搏,⾃然与⼈世的⽣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齐⽩⽯《古树归鸦》取仰视的⾓度描绘乌鸦归巢的情景,画⾯构图简洁⽽富有诗意。
作品底部以简笔画出⼩桥栏杆,房屋仅画出屋顶,给⼈以天⾼⽆尽之感。
占据画⾯半幅的树枝与⼭峦则以淡墨出之,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乌鸦。
作品⽤笔简练,墨⾊讲究,笔墨⼲湿。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山水画的意境》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3.重难点三:个性化教学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设想: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富有山水画意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山水画产生好奇心。
2.新课导入: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山水画的意境表现,让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示范讲解:教师现受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4.鉴于学生在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山水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山水画基本知识的掌握。由于山水画涉及的技法、历史背景等方面较为丰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点,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注意运用所学到的构图和笔墨技巧,下节课互相展示和评价。
-研究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例如查找一些现代艺术家如何将山水画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并分析其创新之处。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绘画或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能够从细节中捕捉到作者的意图。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理解文学作品,而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字描述来感知艺术。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山水画的意境》这篇文章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美术术语感到困惑,如“笔墨”、“构图”等。此外,对于文中提到的山水画创作理念和意境的把握,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转化这些抽象概念,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将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挑战。
4.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好。学生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但在理解和表达山水画的意境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中的表现,教师需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在理解和表达山水画的意境方面的困难,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于学生在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教师需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意境,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区一等奖】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作者,积累本课生字词,理清本课作者论证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于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整体上认识课文内容;深入文本,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解决作者提出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画同源,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2)能够认识“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赏析诗画、教师提问点拨、学生思考、课堂朗读、合作探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设想:《山水画的意境》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教会我们欣赏中国山水画,是一篇议论文,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在经过了九年学校系统学习的初中生来说,只要认真在课下预习了课文,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后,应当能够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利用课前七八分钟时间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明确这是一篇议论文,让学生清楚学习议论文注意议论文三要素,这是这种文体的特点,针对本课词语在朗读时有错误的我也予以纠正,因为这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基础薄弱,所以我认为必要的提醒可以使学生少犯错误,以便顺利进行完本课教学。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然后谈谈欣赏之后的感受。
(二)进入本课,学生齐说课题和作者,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能够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2能够认识“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四)检查预习: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意境惆怅真挚赋予暮霭渲染夔门颐和园2、解释下列词语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浮光掠影(五)整体感知:结合课前朗读课文,快速从书中找到下列问题答案。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答: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议论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特别初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
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议论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
我们教材安排的议论文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名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材地位:《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篇巨幅的山水画,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空灵、隽永、含蓄、蕴藉,或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或雄浑幽深、气势如宏的意境之美。
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技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1.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2.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3·学习文中介绍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几幅画作,猜猜是哪句诗?问:是根据什么猜到的?(诗的意境)展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联想一幅画面,这就是意境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跟随画家李可染老先生去看看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分类及主要画家。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和画法特点。
3.了解山水画传递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4.通过阅读、赏析山水画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5.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山水画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理解山水画的构图及画法特点。
3.通过赏析山水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和人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与表达山水画所传递的情感和意蕴。
2.通过观察山水画细节,了解画家的构思和画法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开课铃声、登记考勤、合唱国歌,进入正题。
二、新课导入1、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查看画面,引导学生讨论画面的构图、色彩、表现和所传达的情感。
2、老师简单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史和分类。
三、课堂学习1、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几幅经典山水画,分析画家的意图、笔墨和表现手法。
2、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山水画,谈谈对这幅画的感觉和理解,分享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心得。
3、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巨匠的山水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寓意和艺术价值,加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四、让学生亲自进行练习,尝试绘制山水画。
1、让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基本山水画的示范,让学生跟随画出。
2、学生自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山水画。
五、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加深对山水画意境和构图的理解。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互相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六、课堂小结,下课。
五、教学方法:1、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法。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3、情感导向式教学法。
4、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
2、黑板和彩色粉笔。
3、书籍和山水画绘制工具。
七、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构图、画法和意蕴,拓展美感领域,提高艺术修养。
九年级语文《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知识储备点:通过对几幅近现代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评述,引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内涵。
2.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
(2)掌握一定的控制笔墨的能力。
3.情感激发点:领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欣赏、评述作品。
2.领会作品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和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同样是表现自然景观,表现手法却大不相同。
那么,中国画的表现主要是对于什么而言的呢?三、讲授新课(一)作品欣赏。
1.《溪山行旅图》(北宋画家范宽作)画中的山石用密如雨点的墨痕和豆瓣皴点,表现出北方山石浑厚苍劲之感,展现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
2.《万山红遍》(现代画家李可染作)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用浓重的积墨法表现出山的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画面,全画展现了深秋景象。
3.《秋鹜》(现代画家林风眠作)在方形的构图中,创造了令人神往的意境。
清淡的笔墨,表现了风吹芦苇和逆风中仓皇飞离苇塘的秋鹜,画面给人以广阔的遐想天地。
4.《江山如此多娇》(当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作)这幅画是根据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词意创作的,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
作者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融合在一起,通过概括、取舍、提炼和精密的构思、巧妙的布局以及轻重、粗细、虚实的用墨,表现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
5.《山村》(现代画家吴冠中作)作者用传统的笔墨,描绘了山下的小村,通过线的流动、墨与白的穿插、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二)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风格。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绘制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辩证地分析读书方法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培养批判性思维。
3.在初步学习文艺论文的基础上,明晰文艺论文核心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观点与实例的关系,将文艺论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完成一篇500字的议论文。
教学重难点1.绘制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辩证地分析读书方法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培养批判性思维。
3.在初步学习文艺论文的基础上,明晰文艺论文核心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观点与实例的关系,将文艺论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完成一篇500字的议论文。
【核心任务】撰写赏析语段【重点难点】1.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意境"的含义及“意境”中景与情的关系。
2.初步学会运用“意境"的知识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之前的生活中有没有鉴赏画作的经历?比如对中国的山水画,请看这幅为课文配的插图——这是李可染先生的画作《漓江胜景图》(PPT)。
你能做一些赏析点评吗?(学生自由作答,教师适当予以点评。
)我们要能够鉴赏文艺作品,就需要文艺方面的知识,并阅读一些文艺性评论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板书),学习如何欣赏山水画的魅力。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
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
中国画的一种。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部编九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山水画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能深入体会其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
2.阅读指导:(1)师生共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师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a.什么是山水画?它具有哪些特点?b.为什么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c.山水画有哪些意境?如何表现这些意境?3.听音指导:(1)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完背景音乐后,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观察指导:(1)呈现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其中的意境。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体验指导:(1)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位山水画家,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意境。
(2)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6.总结指导:(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b.山水画的意境有哪些?如何表现这些意境?(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课堂延伸:1.展示名家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山水画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
经典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
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
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
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
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