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制备技术发展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讲义综合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讲义综合
无碱玻璃布 中碱玻璃布 中碱玻璃布 长沙玻纤总厂 长沙玻纤总厂 长沙玻纤总厂 33#胶衣 33#胶衣 美国胶衣
岳阳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
(7)复合材料车体模具设计过程
1)车顶模具设计 设计成阴、阳对模;(两面光滑) 具体过程:
用木材加工成一个模面尺寸与车顶制品外表面尺寸相同的过渡阳模;
在过渡阳模上翻制一个环氧复合材料工作阴模,模具加强;
2.5 手糊基本工艺过程
凝胶时间测试 粘度测试 清理污渍 修复缺陷 上脱模剂 烘干
树脂胶液配置
成型模具准备
增强体剪裁
胶衣配置
喷(刷)胶衣 涂刷树脂胶液 铺层与赋形 固化,脱模 纤维铺层 制品厚度控制
检验,修整
2.6 手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品铺层构 成

外表面层 结构层 制 品 厚 度
过渡层 内 内表面层 模具成型面
编号 1
2 3 4 平均 固化过程 峰始温度(℃ ) 峰顶温度(℃ ) 结束温度(℃ )
80
80 80 80 80
145
145 145 145 145
车座与裙边采用铆钉铆接;
(6)复合材料车体及模具材料配方设计
树脂 牌号 厂家
南京巴斯夫树脂厂
温州市中乔树脂化工实业公司 番禺市福田化工有限公司 温州市中乔树脂化工实业公司
增强材料 牌号 厂家
表面层
车顶 901
车座 裙边 模具 196/191 196 CYD-128
无碱玻璃布 长沙玻纤总厂 33#胶衣
2)车座和裙边模具设计
阴模成型;(外表面光滑)
(8)复合材料车体制备工艺流程
工作阳模表面喷胶衣 表面层糊制 结构层糊制 加强筋糊制 湿态下合模定位 重物加压 室温固化 60℃烘烤2h 脱模,修整 工作阴模表面喷胶衣 表面层糊制 结构层糊制

无机—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技术进展

无机—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技术进展

维普资讯
62 4






变 换 原 料 或 反 应 体 系 , s l e 法 也 被 用 于 无 机 一有 机 复 合 膜 的 制 备 ,并 且 成 为 目前 一 o— l g
种 主 要 的 方 法 .原 因 有 很 多 : ( ) o —e 法 操 作 简 单 ,现 在 工 艺 已 比 较 成 熟 ; 1 s lg l ( ) 作 温 度 比 较 低 ,能 够 不 破 坏 膜 中 的 有 机 成 分 ,这 对 原 料 中 含 生 物 活 性 物 种 的 膜 的 2操
2 溶 胶 一 胶 法 (o g1 凝 S1 e . )
溶 胶 一 胶 法 原 来 主 要 被 用 于 无 机 膜 的 制 备 ,即 醇 盐 或 无 机 金 属 盐 等 原 料 溶 于 水 或 有 凝 机 溶 剂 中 ,发 生 水 解 或 醇 解 反 应 ,生 成 物 聚 集 成 几 个 纳 米 左 右 的 粒 子 并 组 成 溶 胶 I 在 支 撑 引. 体 上 浸 渍 溶 胶 ,干 燥 或 在 毛 细 吸 力 下 溶 胶 变 成 凝 胶 ,热 处 理 后 得 无 机 膜 .以 硅 的 醇 盐 为 例 : 水 解 反 应 : -SOR+H2 + i i O-  ̄SOH+ROH
相 关 论 文 ,对 其 制 备 技 术 进 行 了 综 述 .
关 键 词 : 无 机 .有 机 复 合 膜 ;制 备 ;进 展 ;溶 胶 一 胶 ;等 离 子 体 凝
中图 分 类号 : TB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引 言
膜 科 学 技 术 自五 十 年 代 以 来 发 展 迅 速 ,现 已在 水 处 理 、化 工 、生 物 、医 药 、食 品 等 领 域 获 得 广 泛 应 用 ,形 成 相 当 的 产 业 规 模 .就 膜 材 料 而 言 ,发 展 最 早 的 是 有 机 膜 , 因 其 柔 韧 性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合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复合膜是一种复合材料,具有多种组成,包括金属、陶瓷、复合陶瓷和复合塑料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研制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膜,为工业及科研提供了便利。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物理复合法、化学复合法和物理化学复合法。

物理复合法是指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机械压力,以及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将组分均匀地压缩、层压和热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膜体的制备方法。

化学复合法是指利用特殊的化学成分和高温烧结来制备复合膜,它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来形成复合膜,并具有特殊的功能。

物理化学复合法是指将单组分物质进行组合,利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实现,从而可以形成复合膜,可以赋予它不同的特性,但是比较复杂。

复合膜的制备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需要认真仔细地进行研究,在材料的组成、成分、温度、压力、时间等方面都要做出合理的设计,以获得满足需求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要采取精准的操作来保证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复合膜性能的因素很多,比如成分、结构、制备工艺等,需要根据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艺,才能更好地获得更好的性能。

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一般是先将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然后再经过合成、压缩、热塑成型等工序,最终制得所需要的复合膜。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裁断、检测和检测的外型性能,以及要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需求和特殊应用,采取相应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操作。

复合膜的制备可以采用各种制备技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些因素,比如原料的质量、制备技术的选择、制备操作的把握等,才能确保制备出质量好、性能优良的复合膜。

因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把握好原料性能、制备工艺、把握好操作细节,以获得高品质的复合膜。

只有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综合制备工艺,才能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复合膜,为未来工业和科研提供更多的便利。

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讲义模压成型实例ppt课件

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讲义模压成型实例ppt课件

火箭发动机喷管耐热内衬原材料性能指标
产地 北京251厂 陕西玻璃纤维总厂 吉林碳素纤维厂
游离酚 (%) 11.22 SiO2含量 (%) ≥ 96 含碳量 (%) 精选ppt≥课件92
主要性能指标 固体含量 (%) 98.09% 径向强力 (N/mm) 486/25 径向强力 (N/mm) 800/25
精选ppt课件
3
4.3 模压成型工艺过程 (1)模压工艺流程
模压料计量、预热或预压
冷模具
模具预热
涂脱模剂
嵌件放置
加模压料
合模
模具清理
脱模
保压固化
排气
后处理
精选ppt课件
4
①模压料预热目的 ➢提高物料流动性,可预压成型,便于装模; ➢去除物料中大部分的水分和挥发物,提高制品性能; ➢降低模压压力,减少对型腔的磨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预热


装模,初始压力 制

成型压力,保温2h
胶液配精置选ppt课件
脱模,修整
23
6、模压工艺参数确定 (根据树脂的放热曲线) 616#氨酚醛树脂DTA曲线特征温度
固化过程 编号
峰始温度/℃ 峰顶温度/℃
1
87
145
2
89
147
3
85
143
4
90
148
平均
88
146
结束温度/℃ 180 180 180 180 180
温度,也不易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因此,应根据模压料的流动性能
来选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精选ppt课件
15
(3)防眩板模压工艺参数的确定
防眩板各部位的厚度不一。根部厚度最大,为10mm。两边厚度次 之,为6mm。中间厚度最薄,仅为3mm。制品属薄壁结构,形状较为复 杂。当防眩板用铁架、螺栓固定竖立后,作为一种悬臂梁受力构件, 要求制品具有较好的抗折强度和弹性,以满足使用要求。从制品性能、 结构和形状要求来看,采用较大的成型压力和较高的成型温度是较理 想的。压力大,温度高,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强度,且容易成型薄壁制 品。模温高,与固化放热峰的温差就大,制品的表面质量较好。考虑 到模压料的性能与生产效率,合适的保温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保温时 间太短,制品有可能固化不完全;保温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

复合材料概论教案

复合材料概论教案

复合材料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3. 了解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及结构2. 复合材料的分类按组成分类按制造工艺分类按性能分类3. 复合材料的特点优异的力学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性热稳定性电磁性能4.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溶液法悬浮法熔融法粉末法5. 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制备预浸料铺层设计压制与固化切割与加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复合材料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复合材料的认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参观或动手制作复合材料样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复合材料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制作复合材料样品的质量。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复合材料概论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复合材料概论2. 课件: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3. 实验室设备:复合材料制备与检测设备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视频、新闻报道等关于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六、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估1. 介绍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力学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电磁性能测试等。

2. 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力学性能测试。

3. 探讨复合材料性能评估的方法,如微观结构分析、损伤力学分析等。

4. 分析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七、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1. 概述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复合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优势和挑战。

复合膜课程设计

复合膜课程设计

复合膜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复合膜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制备方法,了解复合膜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复合膜的结构和特点,理解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分析复合膜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复合膜材料和制备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新材料研究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合膜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制备方法,复合膜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首先,介绍复合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复合膜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膜。

然后,讲解复合膜的分类,包括按组成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分类。

接着,介绍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如溶液法、熔融法、相分离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复合膜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等,并介绍复合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运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复合膜的基本概念、分类、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领域。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复合膜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再次,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中复合膜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合膜的实际价值。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备复合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和参考书。

教材方面,采用《复合材料导论》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多媒体资料方面,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和动画,直观地展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和应用场景。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如搅拌器、烘箱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参考书方面,推荐《复合材料手册》等书籍,便于学生课后深入学习和查阅资料。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干式复合膜的生产工艺及性

干式复合膜的生产工艺及性

干式复合膜的生产工艺及性由于单种塑料薄膜总是存在着树脂带来的固有优点也有它存在的一定的缺点,虽然从合成树脂来讲,可以通过物理的共混方法,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利用其本身具备的或者外面添加的相容剂可以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改善了某些性能的高聚物合成材料,填充、增强方法以及化学的共聚法、交联方法来得到改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种的商品对包装愈来愈广泛而高度的性能要求。

因此开辟了多层次塑料薄膜及塑料同纸、金属箔等的复合材料的生产,来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满足包装业的需要。

干式复合是使用一种胶粘剂经在基材上涂布后,先进行干燥,挥发去溶剂,提高了胶的初粘力和粘结力后再同另一种基材进行压贴复合。

而湿式复合则相反,先涂胶压贴后,有大量的胶粘剂溶剂被压贴复合在复合膜上,塑料薄膜无法使这些溶剂在干燥固化时使其挥发出去,也不能被塑料薄膜吸收,因而湿式复合不适宜于塑料薄膜之间的层压贴合用。

湿式复合只适宜于多孔性材质的复合,如纸、木材、三合板等或者多孔性泡沫塑料的层合。

因为这些孔隙散发出来或者被吸收。

湿式复合用的胶一般为丙烯酸乳胶、EV A乳胶、酚醛树脂胶以及其他有机溶剂胶。

基材是纸、织物、无纺布、玻璃纸、铝箔等。

湿式复合用胶还可以使用淀粉胶。

铝箔和纸的湿式复合流程如下:铝箔放卷→涂布胶粘剂→同纸压贴→铝箔另一表面涂布滑爽剂或上光剂→烘道干燥固化→收卷。

这种方法复合的复合材料,可用于香烟、巧克力等包装,还可用于糖果,医药品、烤糕点包装,但是层间粘结力的耐水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较差,在高温高湿下,这些具有亲水性的胶粘剂会发生脱层、铝箔受腐蚀等问题。

干式复合法同其他复合工艺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可供选择的基材面宽广,可以是塑料同塑料,也可以是塑料同纸,塑料同金属及织物、无纺布等的复合,甚至没有塑料,纸同金属也可复合;(2)复合的牢度比较高,层间剥离力可达1000g/25mm宽以上,可以生产高档的包装制品,如高温蒸煮袋等;(3)各层的厚度可以自由选择,精确控制;(4)可以表面印刷,也可以反面印刷;(5)生产速度快,一般操作速度在150-180m/min,最快可达200m/min以上。

干式复合培训教材 (2)

干式复合培训教材 (2)

复合工序工艺技术培训教材前言在塑料软包装的生产中,为了获得一种综合性能,经常需要对不同的材料之间进行复合,工业化的常用的复合方式包括:干式复合、湿式复合、挤出复合、涂覆等等.在我公司现有的设备上可以完成的复合方式有:干式复合(含无溶剂)、基础热融复合(含三文治复合)、涂覆复合。

第一章干式复合干式复合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复合形式。

干式复合就是将经过预处理的薄膜进行涂胶、干燥后,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与另一种材料(事先经过预处理)黏着的过程。

干式复合按照使用的黏合剂类型可分为溶剂型层压复合和无溶剂型层压复合。

溶剂型与无溶剂层压复合有如下区别:产品工艺及技术质量标准几个方面对干式复合进行介绍.一、黏合剂★概述两种同类或不同类的固体,由于介于两者表面的另一种物质的作用而牢固地结合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粘合。

介于两固体表面间的物质称为粘合剂,这两边的固体则是被粘物。

作为粘合剂必须具备三个基条件:①容易流动的物质;②能浸润被粘物的表面;③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发生固化,使被粘物牢固的结合起来.在目前软包装材料的复合加工所应用的黏合剂中,聚氨酯黏合剂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得到最为普遍地应用.它的优点可归纳为: 通用性好:不仅可以用于干式复合,也可用作挤出复合增粘剂;对薄膜适用性好:可用于复合OPP、CPP、NYLON、AL FOIL、PET、PE、纸张等种类繁多的材料;极佳的物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内容物性等方面表现优异;复合强度较高;可进行高速生产.可以热固化,或常温固化,操作方便应用性能良好。

对粘接膜的柔韧性或坚硬性可自由选择。

但对于非极性的薄膜复合,需要事先对其表面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溶剂型(一)我公司在干式及挤出复合中应用的均为聚氨酯二液反应型粘合剂(又称“双组份"反应型粘合剂).凡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基团的树脂通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一般聚氨酯系由多异氰酸酯与含有许多羟基的化合物(多元醇)作用制得,即通常所说的固化剂和主剂。

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材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质和优势。

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热、导电性能,同时还具备了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这些独特的性质为石墨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石墨烯复合膜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备受关注。

石墨烯复合膜是在石墨烯材料基础上引入其它材料形成复合结构,以进一步改善石墨烯的性能。

例如,通过将石墨烯与聚合物复合,可以提高薄膜的收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步骤是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最早被用于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给石墨材料施加剪切力或撕裂力,将石墨分散成单层的石墨烯。

然而,由于机械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薄片尺寸较小且存在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为了改善石墨烯复合膜的性能,可以将其与其它材料形成复合结构。

聚合物是常见的一种与石墨烯复合的材料。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变形性和加工性能,而石墨烯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将聚合物与石墨烯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例如,通过将石墨烯掺杂到聚合物中,可以提升聚合物的导电性能,进而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领域。

石墨烯复合膜的性能研究是对其应用前景的重要考察。

通过对石墨烯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复合膜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在力学性能方面,石墨烯的高强度和高韧性使得复合膜具备优异的抗拉伸和耐磨损性能。

导电性能方面,石墨烯的高电导率能够提高复合膜的整体导电性。

除了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石墨烯复合膜的导热性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远远优于其他材料,因而可以被用于制备高导热性的复合膜。

通过调控石墨烯的含量和排列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复合膜的导热性能。

例如,将石墨烯分散均匀地掺杂到聚合物基质中,可以有效提高复合膜的导热性能。

复合膜制备重点技术发展

复合膜制备重点技术发展

反渗入膜旳制备技术发展反渗入是运用反渗入膜只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或小分子物质旳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旳静压差为推动力,实现对混合物分离旳膜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用一种只能使溶剂透过而不能使溶质透过旳半透膜把稀溶液与浓溶液隔开,由于浓溶液中水旳化学势不不小于稀溶液中水旳化学势,水就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从稀溶液进入到浓溶液中,使浓溶液液面上升,直到浓溶液液面升到一定高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渗入(osmosis)或正渗入。

如图1所示,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差所产生旳压差称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旳渗入压差Δπ,如果稀溶液旳浓度为零,渗入压差即为(浓)溶液旳渗入压π;如果在浓溶液上方施加压力ΔP,如果ΔP不小于Δπ,则浓溶液中旳水便会透过半透膜向稀溶液方向流动,这一与渗入相反旳过程称为反渗入(reverse osmosis,RO)[1]。

由于反渗入膜旳截留尺寸为0.1-1nm左右,因此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中旳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清除率达97~98%),系统具有水质好、能耗低、无污染、工艺简朴、操作以便等长处,其已广泛应用在苦咸水脱盐、海水淡化、废水解决、纯水制备、食品和医药等方面,被称为“2l世纪旳水净化技术”。

[2]1.1 反渗入复合膜发展概括人类发现渗入现象至今已有260近年历史。

1748年,法国旳Abble Nollet 发现水能自发地扩散进入装有酒精溶液旳猪膀胱内,并首创osmosis一词用来描述水通过半透膜旳现象,成为第一例有记载旳描述膜分离旳实验。

在接下来旳100近年里,渗入作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旳爱好。

最初实验用膜都是动物或植物膜,直到1864年,Traube才成功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

该膜对稀电解质溶液体现出明显旳选择通过性,特别渗入压现象引起了极大旳关注。

Preffer用这种膜以蔗糖和其她溶液进行实验,把渗入压和温度及溶液浓度联系起来,给出了计算渗入压旳关联式。

1887年Van't Hoot根据Preffer旳结论。

倒装复合膜课程设计

倒装复合膜课程设计

倒装复合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倒装复合膜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掌握倒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3. 了解倒装复合膜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倒装复合膜相关的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倒装复合膜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倒装复合膜的性能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倒装复合膜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倒装复合膜的基本概念- 定义及分类- 结构与组成- 功能与应用2. 倒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真空镀膜、磁控溅射等- 化学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 复合方法:结合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特点3. 倒装复合膜的工艺流程- 基底处理- 膜层沉积- 后处理:热处理、离子束刻蚀等4. 倒装复合膜的性能评价- 结构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性能测试:透光率、折射率、机械强度等5. 倒装复合膜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光学领域:抗反射膜、增透膜等- 电子领域:半导体器件、光电器件等- 环保领域:污水处理、气体分离等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教学大纲明确,包括倒装复合膜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工艺流程、性能评价及应用。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以便教师和学生按照大纲进行教学和自学。

教学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复合培训教材 ppt课件

复合培训教材 ppt课件
➢ 胶液的配置 ➢ 胶液的配制主要指二个方面: 一是胶液浓度的确定: 操作溶液的浓度要根据要求和涂胶器的性能来考虑。
所谓上胶量就是每平方米基材面积上与多少重量干基胶粘剂。所谓涂胶器 的性能,是涂胶辊的状态,即光棍还是凹版网线辊,它的线数和网点深度 多少,网点的形状是怎样的,若是光棍,其转动方向是正转还是逆转,还 有橡胶压辊的硬度和压力。 二是该胶液的配制程序和胶液保存。 配制时,称量要十分准确,若固化剂是小包装,是一次用完的定量化配胶时,最 好先加主剂再加固化剂,然后用已准备好的溶剂洗刷固化剂容器,力求全部固 化剂都真正与主剂配合,不要因粘在容器桶壁上倒不干净、丢弃而影响主剂 与固化剂的真实比例。因此,洗刷固化剂容器的溶液应加到配胶桶内与主 剂配合。最后将剩余的溶剂全部加到配胶桶中去,充分搅拌均匀。
P6
6
六.干式复合
干法复合工艺作为制造复合材料的
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各种基膜材料, 用胶粘剂在干的状态下进行复合。干法复 合的主要工序有基膜的准备、胶液的配制、 涂胶、干燥、复合、冷却收卷和熟化,下 面依次进行叙述。
2020/9/4
P7
7
➢ 基膜的准备
➢ ,所要进行复合的基膜,其表面必须是清洁干燥平整无灰尘无油污,表面 张力最少也要在38以上,这样,印刷和粘接才能达到一定的牢度。
P9
2020/9/4
9
工艺流程
胶粘剂的 醋酸 乙酯溶液 乙酯
基材2
检验、包装、
转入下道工序
基材1 涂布
干燥 热合层压
收卷 收卷
20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4
P10
10
➢ 配胶过程:先在胶桶中加入一半左右溶剂,然后加入主剂搅 匀,再加入固化剂和剩下溶剂,搅匀。用3#杯测量粘度。

复合膜制作流程

复合膜制作流程

复合膜制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复合膜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

复合膜生产‎工艺知识一、复合牢度不‎好1、胶粘剂的选‎择,复合厂家都‎希望采用一‎种胶做所有‎的复合,实际上,所谓的通用‎型也是胶厂‎的一种愿望‎,YH200‎0和YH2‎000S是‎比较成功的‎,如YH20‎00S可以‎用于除了蒸‎煮以外的所‎有复合,包括AL复‎合。

但与专用胶‎比起来剥离‎强度相差还‎是较大的,通常蒸煮膜‎、镀铝膜、抗介质膜复‎合需专用胶‎。

2、基材,PE和CP‎P膜用于复‎合时,其表面张力‎不应低于3‎8达因,PE和CP‎P刚下机时‎表面张力都‎在43达因‎以上,但PE和C‎PP有一个‎特性,下机后表面‎张力下降非‎常迅速,一般一个月‎内可以保持‎38达因,三个月内可‎以保持35‎-36达因,所以除了少‎购少存以外‎,对于PE和‎C PP还应‎该坚持上机‎前检测达因‎值。

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刚下机时复‎合强度可以‎,但第二天发‎现强度反而‎下降,什么原因呢‎,PP和PE‎在加工或制‎膜时要加入‎热稳定剂、抗氧剂、防粘剂、爽滑剂等,这些物质会‎不断从膜内‎部向表面转‎移渗出,如果助剂量‎大,会引起剥离‎强度大幅度‎下降,一般常温下‎7天可显现‎出来,在固化室2‎4小时后就‎可能引起剥‎离强度的下‎降。

二、油墨1、“油墨处牢度‎不好,剥离时油墨‎大面积转移‎”原因:胶对油墨的‎渗透性不好‎或油墨中树‎脂不合格,或胶涂布量‎不足,应改用高固‎含低粘度胶‎或换油墨,有经验的厂‎家复合满底‎油墨时,把涂布量提‎高10%。

2、“油墨处牢度‎可以,而周围非油‎墨处剥离强‎度低”原因:该批号油墨‎防粘剂过量‎了。

三、工艺问题:胶涂布量上‎不去。

原因:复合辊温度‎太低,胶活化不足‎,对油墨浸润‎不好,这在满底A‎L复合时相‎当明显。

解决:特殊结构要‎采取不同工‎艺:PET/AL/PE和PE‎T/VMPET‎/PE。

四、胶液飞丝或‎胶盘中的胶‎液泡沫多1、选择低粘度‎胶粘剂。

2、胶盘中胶液‎面尽量接近‎刮刀位置。

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发展与应用

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发展与应用

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发展与应用《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发展与应用》篇一嘿,纳米复合膜,这可是个超酷的东西呢!你要是现在还没听说过,那可就有点out啦。

先说这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吧。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精细的魔术表演。

科学家们就像魔术师一样,把各种材料变到一块儿去。

我听说啊,制备纳米复合膜得用好多高科技的手段,什么物理气相沉积啦,化学气相沉积啦,这些名字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感觉像是在操控宇宙飞船的控制台一样复杂。

我想象着科学家们穿着白大褂,在那种超干净、超高科技的实验室里,周围都是各种精密仪器,滴滴答答地响着,就像在演奏一场科技的交响曲。

纳米复合膜的发展那也是相当传奇的。

它就像是一个从无名小卒慢慢变成超级明星的过程。

一开始,可能只有少数几个超级聪明的科学家在捣鼓这个东西,也许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也经常失败,就像我做数学题,十次有八次做错一样。

但是呢,他们没有放弃,就这么一点点地改进,纳米复合膜就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了。

现在啊,它在好多领域都开始大放异彩了。

说到应用,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在食品包装方面,纳米复合膜就像是一个超级保镖。

它能防止氧气进去,把那些容易让食物变质的坏家伙都挡在外面。

我就想啊,要是没有它,我们买的那些薯片啊、饼干啊,可能打开没几天就变得软软的、难吃极了。

还有在电子设备里,纳米复合膜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隐形英雄。

它能让电子元件之间更好地配合工作,就像一个协调团队的小队长。

我有一次拆坏了我的旧手机,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零件,我就想,这里面要是没有纳米复合膜在起作用,这手机还不得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乱套啊?不过呢,纳米复合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也许在制备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小问题。

就像我们看到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苹果,可能里面还有一点点小虫子呢。

而且,纳米复合膜的成本可能比较高,这就限制了它在一些地方的广泛应用。

我就在想,科学家们是不是可以像我们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一样,想办法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呢?纳米复合膜这个东西啊,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宝藏,我们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挖掘。

第四章 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第四章 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课程名称:《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
1.1固态制备法 (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等静压法、轧制法及拉拔法)
粉末冶金法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
1.3 新型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 原位自生成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镀法 电镀法 复合镀法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与一般金属相比,具有耐高温、高比强度与高比刚度、线胀系 数小和耐磨损等特点,但其塑性和加工性能差,这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 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不仅剪切强度高、对缺口不敏感,物 理和化学性能更稳定,如不吸湿、不放气、不老化、抗原子氧侵蚀、抗核、抗电磁 脉冲、抗阻尼,膨胀系数小、导电和导热性好。 金属基复合材料更适合于空间环境使用,是理想的航天器材料。在航天、航空、 先进武器系统、新型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飞行器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既复杂又多样,其中,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复合膜,我们按照复合膜的材料形态,首先来介绍和分析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一、复合膜材料复合膜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综合结构体,它们可以是塑料、纤维、金属、合成材料等。

(1)塑料复合膜塑料是复合膜材料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它具有耐腐蚀、耐腐蚀、耐热、耐冷等优点。

根据不同应用要求,塑料可以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叔丁醇,也可以是其他塑料材料。

(2)纤维复合膜纤维复合膜是指复合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纤维,它们可以是纤维素、涤纶、玻璃纤维等。

(3)金属复合膜金属复合膜是指该复合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金属,可以是铝、铁、钢等,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提供强度和刚性。

(4)合成复合膜合成复合膜是指由聚合物、碳纤维、矿物纤维等综合组成的复合膜,它们具有较高的抗拉力和较高的耐热性能。

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1)喷涂法喷涂法是指将胶粉分散在液体中,并用催化剂加热,使胶粉形成一层流动的涂层,以便与复合膜基板结合。

此外,如果在喷涂过程中添加不同的填料,可以达到复合膜结构调整的目的。

(2)沾湿法沾湿法是指将胶粉悬浮液用布片沾润以形成膜层,然后将沾湿膜放在其他支撑物上,再将此膜热压在复合膜基板上,形成紧密且均匀的复合膜结构。

(3)湿滴法湿滴法是指将胶粉悬浮液用喷雾器喷洒在复合膜基板上,形成湿滴,然后用高温和压力将湿滴烘焙至成膜,从而形成紧密的复合膜结构。

(4)蒸镀法蒸镀法是指将胶粉悬浮液用蒸镀法在复合膜基板上蒸发,形成一层厚膜层,以便调整复合膜的形状和性能。

三、复合膜的应用(1)包装复合膜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产品等产品的包装,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环境伤害,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长效性。

(2)建筑复合膜可以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热性、耐紫外线性、绝缘性和装饰性等性能。

(3)机械设备复合膜可以用于机械设备,如滚筒涂层,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机械部件的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药品包装技术02(复合膜)

药品包装技术02(复合膜)






四、复合膜生产工艺
1、干式复合法 干式复合是常用的复合膜生产方法,用粘合剂将两种或 数种基材复合在一起。 主要特点: 对基材的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使用聚氨酯粘合剂, 其粘合强度大,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品性。操作简 单,只要干燥温度和张力控制适当,就可顺利生产。


主要缺点: 粘合剂用量大,能源消耗大,其生产成本较高;且聚氨 酯粘合剂有一定的毒性。


2、挤出复合法 挤出复合法用聚乙烯树脂作为胶粘剂,用塑料挤出机 将聚乙烯树脂或其他树脂加热熔融挤入一个平片模具 内,再由模具的模口流出片状固化的薄膜,然后立即 与其他薄膜通过复合夹辊复合并冷却固化。
为了增强粘性,预先将烷基酸酯化合物、聚乙烯亚氨 或氨基化合物、聚异氰酯树脂,用槽辊涂布或滴布法 涂于基,再用聚乙烯/聚丙烯等与之复合。

透湿性测试仪
4、气体透过率(OTR) 以对包装物影响较大的氧气为代表,若药品对氧气敏感, 如易氧化或药品具有芳香类挥发物,则必须有良好的阻 气性。 OTR是在一定温度、相对湿度、压差下,氧气在在24h内 透过1m2试样的气体体积,单位cm3/m2.24h.0.1MPa。 阻隔性规定: I类,不大于4000; II类,不大于1500; III类,不大于10; IV类,不大于3.0; V类,不大于0.5; 采用的方法是压差法 ,GB/T1038-2000。 氧气透过率测定仪

药用复合膜对粘合剂的要求: 柔软性 耐热性 耐寒性 粘接性 抗介质性

聚氨酯双组分


4、药品包装用复合膜(按照功能分为5个部分)
(1)普通复合膜 典型结构: PET/DL/AL/DL/PE PET/AD/PE/AL/DL/PE 生产工艺: 干式复合法 先挤后干复合法 特点: 印刷适应性良好, 提高产品档次; 气体、水分阻隔性良好。

化学物质的功能复合膜研究

化学物质的功能复合膜研究

化学物质的功能复合膜研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复合膜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学生能了解复合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复合膜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研究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功能复合膜为主题,结合实验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化学实验和应用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复合膜基本概念及组成- 理解复合膜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学习复合膜的组成材料及其功能2. 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应用- 探究不同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作用机制- 学习常见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应用实例3. 复合膜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了解复合膜在环境保护、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分析复合膜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4. 实验教学- 设计并实施化学物质功能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作用5.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复合膜基本概念及组成- 第二课时:化学物质在复合膜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复合膜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第四课时: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膜制备技术发展反渗透膜的制备技术发展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只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的静压差为推动力,实现对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用一个只能使溶剂透过而不能使溶质透过的半透膜把稀溶液与浓溶液隔开,由于浓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小于稀溶液中水的化学势,水就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从稀溶液进入到浓溶液中,使浓溶液液面上升,直到浓溶液液面升到一定高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渗透(osmosis或正渗透。

如图1所示,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差称为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渗透压差An ,如果稀溶液的浓度为零,渗透压差即为(浓)溶液的渗透压n;如果在浓溶液上方施加压力△P,如果A P大于An,则浓溶液中的水便会透过半透膜向稀溶液方向流动,这一与渗透相反的过程称为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1。

由于反渗透膜的截留尺寸为0.1-1 nm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达97〜98%),系统具有水质好、能耗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其已广泛应用在苦咸水脱盐、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纯水制备、食品和医药等方面,被称为21世纪的水净化技术”。

[2]1.1反渗透复合膜发展概括人类发现渗透现象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1748年,法国的Abbie Nollet发现水能自发地扩散进入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并首创osmosis 一词用来描述水通过半透膜的现象,成为第一例有记载的描述膜分离的试验。

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渗透作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

最初实验用膜都是动物或植物膜,直到1864年,Traube才成功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一亚铁氰化铜膜。

该膜对稀电解质溶液表现出显著的选择通过性,尤其渗透压现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Prefer用这种膜以蔗糖和其他溶液进行实验,把渗透压和温度及溶液浓度联系起来,给出了计算渗透压的关联式。

1887年Van't Hoot依据Preffer的结论。

Soll ner进行了反渗透的初步研究,当时人们称之为“反常渗透”。

1949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Gerald Hassler教授开始了“将海水作为饮用水的水源’’的研究,描述了“阻挡盐分渗透的膜”和“选择性渗透膜层",最早提出了膜法脱盐的概念。

尽管Hassler教授的研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这为后来的反渗透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3年,美国的C. E Reid教授首先发现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同年,反渗透在Reid教授的建议下被列入美国国家计划。

1960年UCLA 的Samuel Yuster, Sidney Loeb和Srinivasa Sourirajan等在对膜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工作后,以醋酸纤维素(E-398-3,乙酰含量39. 8%)为原料,采用高氯酸镁水溶液为添加剂,经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首次制成了世界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高脱盐(98. 6%)、高通量(10.1MPa下水透过速度为O. 3X10-3cm3/s,合259L/d*m2)的不对称反渗透膜。

该膜由一层很薄的致密层(厚度约15〜25nm)和一个多孔支撑层(>100um)组成。

不对称膜的制备成功成为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反渗透膜技术的发展。

膜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第一张实用反渗透膜的发明而停止。

1963年Manjikion对CA膜进行了改性,1968年Salt on stal I研制了CA-CTA(三醋酸纤维素)共混膜。

醋酸纤维素类膜制作较容易,价格便宜,耐游离氯,膜面平滑不易结垢,但应用pH范围窄,耐热性差,易发生化学及生物降解且对操作压力要求高。

针对这些缺点,美国Du Pont公司开发出一种a -PA(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

与醋酸纤维素类膜相比,芳香族聚酰胺类膜具有脱盐率高、通量大、应用pH范围宽、耐生物降解、操作压力要求低等优点。

70年代初该公司成功推出一种由a -PA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制成的“Permasep B-9渗透器获1971年美国Kirkpatrick化学工程最高奖),使反渗透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期,德国、中国和前苏联也相继开发出了自己的聚酰亚胺R0 膜和聚砜酰胺R0膜。

复合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70年代问世的NS-100复合膜(聚乙烯亚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在聚苯乙烯基膜上复合而成)是膜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0年Filmtec公司推出了性能优异、实用的FT-30复合膜(间苯二胺和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而得),实现了反渗透复合膜技术的商品化,从而使反渗透复合膜技术取得划时代的进步。

80年代末高脱盐率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工业化;90 年代中期超低压和高脱盐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开始进入市场;2000年初耐污染、高脱硼、极低压和高压聚酰胺复合膜相继出现,,从而为反渗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 2反渗透膜的结构反渗透膜按结构来分主要有两种:不对称反渗透膜和反渗透复合膜[5], 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非对称反渗透膜一般由相转化法一步制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致密皮层与支撑层为同一种膜材料;二是致密皮层与支撑层是同时制备、形成的。

由于其对溶质起分离作用的致密皮层较厚(约0.5呵),因此水通量较小⑹。

复合反渗透膜是由致密的超薄分离层(约0.2呵)、多孔支撑层(40〜70 口)和织物增强层(约110口)组成。

一般先在织物增强层上制备多孔支撑层,再在其上制备致密皮层,分两步完成。

通用的复合膜大多是在多孔聚砜支撑膜表面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得致密的交联芳香聚酰胺超薄分离层,这种膜的水通量较高。

复合反渗透膜与不对称反渗透膜比较,具有如下优点[7]:(1)反渗透复合膜是在支撑膜上复合一层致密分离层而制得,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膜材料制备致密皮层和多孔支撑层,并能控制多孔支撑层的孔隙率、孔结构等,通过调节,可以满足不同的分离要求。

而不对称反渗透膜的致密皮层与多孔支撑层通常为同一材料,没有明显的界面,结构难以控制;(2)复合反渗透膜中的超薄分离层可由线性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组成,可用的聚合物种类较多。

而非对称反渗透膜则要求可溶性聚合物,还需具有脱盐功能和合适的水通量,所以可用的聚合物十分有限,主要是醋酸纤维素和可溶性的聚酰胺;(3) 反渗透复合膜中的致密皮层可以在多孔支撑层上直接反应得到高亲水性的交联聚合物,使分离层既具有高亲水性,又有好的耐溶胀性,在高脱盐的情况下能保持高的水通量。

而非对称反渗透膜一般通过相转化法一步完成,分离层较厚,水通量相对较小,分离性能差。

这些特点在目前已工业化的膜产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是复合反渗透膜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1. 3反渗透膜的渗透机理反渗透膜是通过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来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选择性分离膜。

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0〜10.5MPa,溶剂(通常是水)能够通过反渗透膜,而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则被膜截留。

反渗透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透过率;二是操作压力要高于溶液的渗透压。

在实际反渗透过程中膜两边静压差还须克服透过膜的阻力。

反渗透膜透过机理主要有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以及溶解扩散理论[8]。

1. 3. 1氢键理论氢键理论,基于离子和分子能通过膜的氢键的结合而发生联系,从而以这种联系发生线形排列型扩散来进行传递。

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醋酸纤维素活化点-碳基上氧原子形成氢键,原来的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则被断开,水分子解离出来并且随之转移到下一活化点,形成新的氢键。

通过这一连串氢键的形成和断开,使水分子离开膜表面的致密活化层,由于多孔层含有大量的毛细管,水分子才能畅通流出膜外。

1. 3. 2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索里拉金等人提出了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以氯化钠水溶液为例,膜的表面能选择性的吸水,所以水被优先吸附在膜表面,而对氯化钠产生排斥。

在压力作用下,被优先吸附的水通过膜,形成脱盐过程。

这种模型还给出了混合物分离、渗透的一种临界孔径的新概念。

临界孔径为选择性吸附界面水层的两倍。

基于这种模型在膜的表面必然会存在相应大小的毛细孔。

根据这一理论,奠定了实用反渗透膜发展的基础。

1. 3. 3溶解-扩散模型Lon sdale等提出溶解-扩散模型,假设溶质还有溶剂都具有溶解于均质的非多孔膜表面。

在化学势推动下扩散通过膜,再从膜下游解吸。

因膜的选择性透过,使得气体或者液体混合物分离;而物质的渗透能力,不仅取决于扩散系数,同时与其在膜中的溶解度有关。

所以溶解-扩散模型适用于均相的、高选择性的膜,如反渗透膜。

1.4反渗透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已被大量反渗透工程实际运行结果所证实。

反渗透膜法分离技术的核心是高性能的反渗透膜。

但常规反渗透膜还存在抗污染和抗氧化性能较差,截留率和通量偏低等缺点[9](1)膜污染膜污染是物料中的颗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分子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而使通量下降的现象。

反渗透膜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反渗透膜的性质和结构、料液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等。

目前,适于反渗透膜制备的材料比较有限,膜的亲水性不理想,反渗透膜的耐污染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清洗频率较高。

膜污染和频繁清洗,将直接导致膜产水量下降、产水水质变差、膜使用寿命变短以及操作运行费用增加等。

抗污染性是衡量复合反渗透膜性能的重要指标。

(2)膜氧化膜氧化主要是由膜材料与氧化剂发生相互作用而被氧化。

膜材料的氧化,将直接导致膜性能衰竭,严重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目前,商品复合反渗透膜的分离层一般为交联芳香聚酰胺,交联芳香聚酰胺易被水中活性氯(活性氯是指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氯元素)氧化而导致反渗透膜性能急剧下降。

在实际应用中,反渗透膜的进水需要经过脱氯处理,以确保进水料液中余氯低于O.lppm。

(3)截留率现有用于海水淡化的复合反渗透膜的盐截留率偏低(一般在99.2- 99.4%之间),对硼的脱除效果不理想(一般去除率低于90%)。

反渗透膜的截留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反渗透膜的分离效率,降低造水成本;(4)水通量与高盐截留率相对应,提高膜的通量也将提高反渗透膜的分离效率,降低造水成本。

1.5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1.5.1非对称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非对称反渗透膜一般通过相转化法制备。

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a.将聚合物和添加剂溶于适当的溶剂或混合溶剂中制成铸膜液; b.用刮刀直接将铸膜液刮在支撑物(如无纺布、涤纶布等)上; c.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短时间溶剂蒸发;d.浸入非溶剂浴中,进行溶剂与非溶剂交换,使聚合物凝胶成固态;e.经热处理成膜。

图3为平板式非对称反渗透膜制备流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