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基础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讲座
1
2 3 4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行政执法基本程序
行政执法常见问题 案例分析
目录
1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和特征
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执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具体地说, 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取得行政权的其他组织依照法律,对行政相对人采取 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三个方面理解: (1)行政执法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同时还包括一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2)行政执法不仅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执法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行政执法的特征 (1)主动性。特别注意必须依法主动,并依法进行,“没有法律便没有行政” 的原则精神。 (2)广泛性。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相比,特定的人和事。 (4)强制性。强制性必须依法进行,必须依法强制。
(5)责任制原则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对其所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行 政执法责任制)
3
行政执法要件
(1)、实体要件 ①、主体合法。依法组成,拥有行政管理权,职权范围内。 ②、内容合法。执法内容合法。(如税务,执法有据) ③、意思表示真实。(非暴力、协迫) ④、相对方必须有法定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未满14 周年) ⑤、执法行为指向标的物合法。(建筑文物) (2)、程序要件 ①、法定步骤、顺序、方式、形式、时限。 ②、回避。(任何人不得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③、公平、公正。居中裁决给予当事人双方同等机会的申辩权。 ④、决定前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告知。 ⑤、决定后的行政或司法的救济权。
6
行政执法行为
(6)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 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 健康安全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F:强制拘留、强制隔离、强制拆除/扣留/代履行/查封 与行政处罚密切。 (7)行政给付:行政机关对管理相对人在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F:对无劳动能力人发放救济金;贫困户救助 (8)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 质或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 F:发给奖金或奖品;劳动模范;
2
行政执法原则
(3)应急性原则 特殊紧急情况下,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以及保障公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抵触 的行为。(例外原则:非典、5.12) 注意: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状态;只能由法定有权机关或由其委托,无权机 关的事后追认 ;法定特别程序;适当合理。 (4)时效性原则 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时间和讲求效率。
5
行政执法依据
(1)、法律规范(最主要的依据) ①、宪法:一切法律规范的渊源,即母法。 ②、法律:基本法律(人大)、一般法律(人大常委会) ③、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法规 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⑥、行政规章: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规章。 ⑦、法律解释:分为非正式解释(没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主要为理论研究 等)和正式解释(有权机关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全国人大、 地方人大常委会界限和补充规定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⑧、国际条约: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 性质的文件。
2
行政执法原则
(1)合法性原则 ①、主体合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具备。 ②、权限合法。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法。
③、程序合法。
④、滥用、越权等违法行为应当被依法撤销或宣布无效,违法者应承担相应 法律责任。
(2)合理性原则 ①、执法行为符合行政的基本目的,手段方式有助于行政目的实现。 ②、公平基础之上,体现一致性。 ③、执法决定合情理、适度。 ④、执法行为既能有效实现行政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行政相对人损害。 (价值位阶、个案平衡、比例原则)
6
行政执法行为
(1)行政征收: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 行为。 F:税收、资源费、建设资金(养路费)、排污费管理费、滞纳金。 (2)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的行为。
F:食品卫生许可;音像制品生产、经营许可等
(3)(非许可)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依据。 (4)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 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与许可联系密切。常为一行为两步骤:如食品商贩,健 康证明,从业许可。 F:房产登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烈军属和优抚对象证明。 (5)行政处罚: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 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
(9)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 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F:损害赔偿裁决:卫生部门裁决违法食品厂赔偿相对人误工费。权属纠纷裁决:国土部门 对土地使用权归属裁决。侵权纠纷裁决:假冒商权的裁决。易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混淆。 (10)行政征用: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和劳务的具体 行政行为。 与征收区别:法律后果、行为目的(劳务和财产)、能否补偿。
5
行政执法依据
(2)其他规范性文件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 《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 充规定》 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政策性的规范性文件 ③、国务院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和性质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等。 ④、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命令等。 ⑤、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指示和决定等。
4
行政执法效力
(1)、公定力(先定力) 一经依法作出,推定合法有效,并应执行,非经有权机关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或撤销。 (2)、确定力(不可变更力) 行政管理相对方、行政执法主体均具约束力(复议、诉讼) (3)、约束力 必须履行义务,行政执法主体也有义务执法。 (4)、执行力 依法强制或提请法院强制执法。复议或诉讼不停止执行。(例外情况)
1
2 3 4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行政执法基本程序
行政执法常见问题 案例分析
目录
1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和特征
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执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具体地说, 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取得行政权的其他组织依照法律,对行政相对人采取 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三个方面理解: (1)行政执法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同时还包括一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2)行政执法不仅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执法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行政执法的特征 (1)主动性。特别注意必须依法主动,并依法进行,“没有法律便没有行政” 的原则精神。 (2)广泛性。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相比,特定的人和事。 (4)强制性。强制性必须依法进行,必须依法强制。
(5)责任制原则 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对其所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行 政执法责任制)
3
行政执法要件
(1)、实体要件 ①、主体合法。依法组成,拥有行政管理权,职权范围内。 ②、内容合法。执法内容合法。(如税务,执法有据) ③、意思表示真实。(非暴力、协迫) ④、相对方必须有法定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未满14 周年) ⑤、执法行为指向标的物合法。(建筑文物) (2)、程序要件 ①、法定步骤、顺序、方式、形式、时限。 ②、回避。(任何人不得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③、公平、公正。居中裁决给予当事人双方同等机会的申辩权。 ④、决定前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告知。 ⑤、决定后的行政或司法的救济权。
6
行政执法行为
(6)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管理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 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 健康安全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F:强制拘留、强制隔离、强制拆除/扣留/代履行/查封 与行政处罚密切。 (7)行政给付:行政机关对管理相对人在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F:对无劳动能力人发放救济金;贫困户救助 (8)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 质或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 F:发给奖金或奖品;劳动模范;
2
行政执法原则
(3)应急性原则 特殊紧急情况下,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以及保障公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抵触 的行为。(例外原则:非典、5.12) 注意: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状态;只能由法定有权机关或由其委托,无权机 关的事后追认 ;法定特别程序;适当合理。 (4)时效性原则 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时间和讲求效率。
5
行政执法依据
(1)、法律规范(最主要的依据) ①、宪法:一切法律规范的渊源,即母法。 ②、法律:基本法律(人大)、一般法律(人大常委会) ③、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法规 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⑥、行政规章: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规章。 ⑦、法律解释:分为非正式解释(没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主要为理论研究 等)和正式解释(有权机关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全国人大、 地方人大常委会界限和补充规定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⑧、国际条约: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 性质的文件。
2
行政执法原则
(1)合法性原则 ①、主体合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具备。 ②、权限合法。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法。
③、程序合法。
④、滥用、越权等违法行为应当被依法撤销或宣布无效,违法者应承担相应 法律责任。
(2)合理性原则 ①、执法行为符合行政的基本目的,手段方式有助于行政目的实现。 ②、公平基础之上,体现一致性。 ③、执法决定合情理、适度。 ④、执法行为既能有效实现行政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行政相对人损害。 (价值位阶、个案平衡、比例原则)
6
行政执法行为
(1)行政征收: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 行为。 F:税收、资源费、建设资金(养路费)、排污费管理费、滞纳金。 (2)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的行为。
F:食品卫生许可;音像制品生产、经营许可等
(3)(非许可)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依据。 (4)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 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与许可联系密切。常为一行为两步骤:如食品商贩,健 康证明,从业许可。 F:房产登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烈军属和优抚对象证明。 (5)行政处罚: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 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
(9)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 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F:损害赔偿裁决:卫生部门裁决违法食品厂赔偿相对人误工费。权属纠纷裁决:国土部门 对土地使用权归属裁决。侵权纠纷裁决:假冒商权的裁决。易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混淆。 (10)行政征用: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和劳务的具体 行政行为。 与征收区别:法律后果、行为目的(劳务和财产)、能否补偿。
5
行政执法依据
(2)其他规范性文件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 《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 充规定》 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政策性的规范性文件 ③、国务院发布的带有规范性内容和性质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等。 ④、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命令等。 ⑤、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指示和决定等。
4
行政执法效力
(1)、公定力(先定力) 一经依法作出,推定合法有效,并应执行,非经有权机关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或撤销。 (2)、确定力(不可变更力) 行政管理相对方、行政执法主体均具约束力(复议、诉讼) (3)、约束力 必须履行义务,行政执法主体也有义务执法。 (4)、执行力 依法强制或提请法院强制执法。复议或诉讼不停止执行。(例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