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独领风骚兴不忘忧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教授胡鞍钢

目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的“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是认识当代中国,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方向的最好窗口。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如何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呢?主要遵循以下路径:人民政府确立发展目标,通过运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投资建设、公共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评估的方法是什么呢?目标一致法。即衡量当年提出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计算完成率这个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始终按照目标一致法对执政过程进行第三方评估。

五年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从2012年-2017年,中国的GDP经济增长率从7.9%到7.8%、7.3%、6.9%,2016年最低达到6.7%,去年略有上升,达到6.9%,平均下来在7.1%左右,但是GDP的规模不断扩大,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世界经济比重采用汇率法来计算。

第二个数据是我们更关心的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到,中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7.28万元到2017年的10.12万元(见图2),年平均增长率为 6.8%,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从世界背景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的失业人数翻了一番,现在达到2亿多人,2017年全球失业率达5.78%,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认为,在中国,只要失业率低于5%,就是充分就业,与美国是一样的。在中国,城镇失业率基本上在3.9%或者4.0%,美国最新的数据已经表明已经降至4.1%,说明两个大国在G20中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如同李克强总理所言“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中国在过去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6600万人。实际上,从“十五”计划开始,除了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指标以外,中国就已经制定了创造新增就业的指标——城镇新增就业。“十五”计划新增就业的目标人数为800万,“十一五”规划为900万,“十二五”规划为900万、“十三五”又进一步提出1000万,去年提出了1100万。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创造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1226万人,去年达到1351万人(见图3),破了历史记录,这是什么概念?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过去五年全球劳动力增加了1.97亿人,中国城镇就业则增加了6600多万人,占世界的1/3左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不仅要看失业率,更要看新增就业人口,即新生劳动力人口能不能进入到就业队伍之中。我们每年有高达700万到800万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学毕业生、高中和高职毕业生,其受教育的年限要高于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有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进入就业队伍,这解

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突出表现为两个核心指标: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一是从需求结构“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从产业结构看“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也就是从需求结构来看,能够使消费成为最主要动力,从产业结构来看,能够使服务业成为重要动力。直到“十二五”时期才发生这两大转变。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GDP构成和各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占整个GDP的比重从9.4%下降到7.9%,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000亿斤。第二产业的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从45.3%下降到40.5%,其中工业比重下降最明显,但是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我们也判断,中国已经从工业化后期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与此同时必然进入现代服务业主导时代。从数据来看,服务业比重从2012年的45.3%提高到51.6%,首次超过了一半以上。在增长贡献率方面,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44%提高至大2017年的58.8%,这也反映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动成为从工业主导过渡到现代服务业主导,增长动力从工业主导驱动过渡到服务业主导驱动,进入中高速经济增长阶段。

从需求结构的角度看,GDP增长由三个方面构成,消费、投资和货物净出口。由表4可以看出,中国的GDP由资本投入驱动逐步转向消费驱动,投资占GDP 比重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达到55.3%,而后消费需求成为主要的拉动力,2017年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达到58.8%。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公共消费就是政府用于卫生、教育、旅游、环境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有助于带动私人消费。总的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以消费需求驱动的新的增长模式,最重要的是使14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既是消费主导的时代,更是消费者主权的时代。

《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到“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见表5),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相当于德国总人口(2017年为8059万)。从城镇化角度的来看,2012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是7.1亿人,2017年已经提高至8.1亿人,短短的五年已经新增1亿人,平均每年增长2000万人口,这对中国而言是巨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58.52%,但在世界还相当于一个比较低的城镇化率,因此在发展城镇方面还有巨大空间,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

城镇化什么时候会减速?至少要达到70%或者75%以后,也就是今天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用相对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二百年才走完的城镇化过程。中国在城镇化做加法,与此同时就在农村人口做减法,突出表现为农村总人口从6.4亿人减少至5.7亿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也在进一步下降。中国实际上完成了从1949年农村人口为主的社会到以城镇人口为主的社会的转变,这主要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发生的变化,过去五年发生的变化尤其显著,包括了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