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素材:自律最高为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不欺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康熙《庭训格言》

“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人之心,朕与卿辈日所食,皆取诸民者也,故封官委任皆为民也。”——唐太宗李世民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清张伯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朱熹《朱子语类》

“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神。”——李二曲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

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大宗师》

“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故事一: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猴子常听人说,天堂里的生活最美好。于是,它决心要找到天堂。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跋涉,终于有一天,猴子来到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园,奇特的建筑,喧闹的街道,诱人的美味。猴子高兴极了,它结交了不少朋友,每天和小动物们做游戏,搞比赛,听音乐,真是无比的快乐。它觉得这就像是自己要找的天堂。可是,让猴子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规矩太多。就说在花园里玩吧,那么多好看的花儿不让摘。在家乡可不是这样,高兴的时候,猴子经常采摘一大把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玩。可是,在这里,猴子刚刚摘了一朵花想闻闻香不香,就被小白兔看到,狠狠地批评了它一顿,还被罚在花园里干半天活儿。还有,猴子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边,又被大公鸡看到,被罚扫一天街道。猴子倒不是怕劳动,它感到太不自由了,处处受约束。终于有一天,猴子在因为一点小事和黄狗打架而被罚做五天公益劳动时,愤然离开了小镇。猴子想:“这里肯定不是天堂,天堂里的生活应该无拘无束。”于是,猴子又开始了寻找……故事二:

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故事三: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农夫叫甄彬。此人品行高洁,从来不取不义之财。这一年闹春荒,家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全家人饥肠辘辘。甄彬找到一捆萱麻,拿到当铺,典当了一点钱,买了些粮食,勉强度过了春荒。老天还算帮忙,这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秋后,甄彬卖了些粮食,凑齐了钱,到当铺里将那捆萱麻赎了回来。过了几天,甄彬的妻子拆开麻捆准备纺线时,猛然从里面掉出一个布包,啊,竟然包着5两黄金,一家人很是惊喜。甄彬对妻子和儿子们说:“这可能是当铺的伙计在收拾库房时,不小心把这包黄金裹进了麻捆里。按说,我们留下它也未尝不可,反正也不是我们自己拿的,别人也不知道,而且咱们家也太需要钱了。不过,话得说回来,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们人穷志不穷,不是我们该得的东西,不要说是5两黄金,就是一文钱也不能要!你们以为如何?”甄彬的妻子、孩子平日里深受他的影响,也都为人正派,他们都很赞成甄彬的意见。于是,甄彬立即将黄金送还给了当铺。

故事四:

古时候,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的秀才,在经过一片熟透的桃林时,只淡淡望了一眼便继续低头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渴,他说:“桃李无心,我心有主。”主人不在,桃李是不会管自己的,但是我去偷吃,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

故事五:

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慎独”的功用

“慎独”之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在人们修身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这里告诉我们,君子修德要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其突出的正是自觉性的品格。故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性理字训·学力》)可见,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毫不马虎。这也就是要做到《中庸》所要求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其意是说,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之处;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之域。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唐代著名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复性书·中》)这里所谓“其心一动”,指的是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在李翱看来,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就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慎独”必须在此处下功夫。南宋朱熹将这一思想阐释得更透彻,他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四书集注·中庸注》)其意是说,“慎独”要求道德主体对于“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事,“尤加谨焉”,以便“遏人欲于将萌”,使其不滋长于隐微之中。显然,其突出的仍然是主体在修身中的自觉性。

二是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慎独”必须以“诚意”为前提,《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又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朱熹深明此道,他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用“诚意”来释“慎独”,确实深得本旨。这是因为,只有诚心实意地坚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独”落到实处。丢掉“诚意”,“慎独”就是一句空话。显然,坚持“慎独”,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

三是有利于帮助道德主体在修身中把握下手处。修身虽有种种功夫,但慎独尤为重要。明末思想家刘宗周对此有独到见解。他指出,“慎独外别无功夫。”(《中庸首章说》)“自昔孔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