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磷酸酯酶组织定位
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
四、实验操作
④30min后,将玻片转入10%中性福尔马林,4℃冰箱内 固定30min。 ⑤自来水漂洗5min,把水沥干。 ⑥转入酸性磷酸酶作用液中,37℃处理30min。 ⑦自来水漂洗片刻。 ⑧1%硫化胺处理3~5 min。 ⑨自来水冲洗,甩干。
四、实验操作
⑩用1:30的姬姆萨染液染色15min。 ⑾自来水冲去染液,用磷酸盐缓冲液临时封片,镜检。 ⑿对照实验 ⒀将第3步的腹腔液涂片置50℃温箱中处理30min,使酶失 活,再进行⑥~ ⑾步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观察酸性磷酸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
二、实验原理
酸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脂而释放出磷酸基,在pH5.0 的环境中,磷酸基能与铅盐反应形成磷酸铅。但因 其是无色的,所以再经过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黑 色的硫化铅沉淀,由此就能显示酸性璃酸酶在细胞 内的存在与分布。
实验八
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
实验简介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特征性酶,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中。在 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牌休止状态,酶活性很低,但在一定的
pH条件下,其酶活性可被激活。本实验预先用6%淀粉肉汤腹腔 注射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酸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脂而
释放磷酸基,在pH5.0时,磷酸基能与铅盐形成磷酸铅,然后经 与硫化铵作用而形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在显微镜下可见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为不规则形状,阳性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棕色 或棕黑色的颗粒,即为酸性磷酸酶。 实验学时3个。
五、实验结果
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许多棕色或棕黑色的颗 粒和班块。部分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极为丰富,整个 细胞质区域都有黑色沉淀。 中性粒细胞呈现阴性反应。
六、作
业
简述酸性磷酸酶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绘制一张实验所见的巨噬细胞中酸性磷酸酶显色图。
实验三+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器官定位
实验三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定位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的金属盐―铅法染色进行组织定位的原理与技术。
2、掌握制作徒手切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内,常作为溶酶体的标志酶,此外,还存在于内质网和胞质内。
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活动增加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酸性磷酸酶还参与酯类代谢。
因此,它在疾病、免疫反应和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
酸性磷酸酶金属盐―铅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下,底物β―甘油磷酸钠被酸性磷酸酶水解,释放出磷酸,磷酸遇铅离子则生成磷酸铅沉淀,最后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褐色硫化铅沉淀。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甘蓝叶片与小白菜叶片。
2、实验试剂:丙酮、β―甘油磷酸钠溶液、2%硫化铵等。
3、实验用品:刀片、镊子、培养皿、托盘等。
四、实验步骤1、甘蓝叶脉染色(1)徒手切片的制作:在切片时,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甘蓝叶脉,右手平稳地拿住刀片。
然后,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匀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材料湿润。
将刀口向内对着材料,并使刀片与材料切口基本上保持平行,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地拉切。
当切到一定数量后,可在培养皿内挑选透明的薄片用于材料染色。
(2)将一部分材料薄片铺在载玻片上,滴加蒸馏水铺平材料,加入1滴冰的丙酮溶液,固定15min。
固定完成后,用蒸馏水水洗,一边滴加蒸馏水,一边用吸水纸吸,反复2-3次。
用滴管慢慢的将切片挑起来,放置在含有10ml的底物溶液中,37℃保温1h。
将切片用蒸馏水水洗2~3次后,放置在含有2% 的硫化铵溶液中1-2min,蒸馏水水洗2-3次。
将染色的切片盖上盖玻片,制作成临时玻片。
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染色结果。
(3)将另一部分切片放置蒸馏水中加热用作空白对照。
其余操作同上。
2、小白菜根系染色(1)将小白菜的根系蒸馏水洗净后,用刀切开,一半用于组织染色,另一半放在蒸馏水中加热煮死,作为空白对照。
《酸性磷酸酶的》课件
基因克隆与表达
基因克隆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生物体中提取酸性磷酸酶基因的全 长或部分序列,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复制。
基因表达
将克隆的酸性磷酸酶基因转染至适当的细胞或生物体中,使 其表达产生相应的蛋白质。
基因突变与功能研究
基因突变
研究酸性磷酸酶基因突变对其功能的 影响,包括酶活性、底物特异性等方 面的变化。
功能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深入了解 酸性磷酸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 作用机制。
基因治疗与药物研发
基因治疗
利用酸性磷酸酶基因或其相关分子进行治疗,以纠正或补偿某些遗传性疾病或病理状态 。
药物研发
基于酸性磷酸酶的特性,开发具有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用于癌症、感染性疾病等的治 疗。
06 酸性磷酸酶的未来研究方 向与展望
低副作用。
抑制剂的优化
02
对已有抑制剂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其选择性、稳定性和口服
生物利用度。
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
03
深入探讨酸性磷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
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药效学特性
抑制剂对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其他酶的影响较小。抑制剂的作 用强度与抑制常数(Ki)成反比,Ki越小,抑制作用越强。
药代动力学特性
抑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半衰期、血药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05 酸性磷酸酶的基因工程研 究
它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包括 对pH值的敏感性,通常在酸性 环境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此外,酸性磷酸酶还具有底物 特异性,只作用于特定的磷酸 酯底物。
植物酶的组织和细胞化学定位研究方法
酶是广泛分布于生命有机体的组织细胞内具有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参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功能活动进程。
有些酶类还是不同亚细胞器的标志酶,如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葡萄糖-6-磷酸酶是内质网的标志酶,氨肽酶是微粒体的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线粒体的标志酶[1–2]。
目前,由国际生物化学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ssion, EC)认定并注册登记编号的酶约有2000多种。
按照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催化性和来源,酶的命名可分为6大类: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EC 1)、转移酶(Transferase, EC 2)、水解酶(Hydrolase, EC 3)、裂解酶(Lyase ,EC 4)、异构酶(Isomerase, EC 5)和合成酶(Synthetase, EC 6), 这些酶中已知能被现有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检测显示的酶仅有200多种[3]。
1980年,简收稿日期: 2014–01–09 接受日期: 2014–04–17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林植芳(1936~ ),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 22(5): 525 ~ 536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植物酶的组织和细胞化学定位研究方法林植芳*, 刘楠(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摘要: 酶是参与植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特殊蛋白质。
在保持活组织和细胞结构完整性的条件下,利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和显微检测等技术研究酶的即位定位,是了解酶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中的分布、活性动态与定量及酶功能等的重要途径。
对植物体中酶定位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的概念、原理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国际酶化学分类编号顺序,分别介绍了25种酶的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所用的反应介质和染色方法及46种酶的细胞化学定位方法的参考文献。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磷脂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磷脂酶通过在细胞膜上特定的作用位点催化反应,产生多种不同的产物。
本文将从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磷脂酶的作用位点磷脂酶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磷脂类物质,其中最常见的作用位点包括磷脂酰肌醇位点和磷脂酰乙醇胺位点。
1. 磷脂酰肌醇位点:磷脂酰肌醇是一类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磷脂酸(PA)是磷脂酶作用的底物,磷脂酶通过催化磷脂酸的水解反应,将磷脂酰肌醇合成酶A(PI3K)催化生成的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转化为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P3)。
PIP3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
2. 磷脂酰乙醇胺位点:磷脂酰乙醇胺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磷脂酶通过催化磷脂酰乙醇胺的水解反应,将磷脂酰乙醇胺催化生成的溶酶体磷脂酰乙醇胺(LPA)。
LPA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等。
二、磷脂酶的产物磷脂酶通过在特定的作用位点催化反应,产生多种不同的产物。
根据底物的不同,磷脂酶的产物也具有多样性。
1. 磷脂酰肌醇酯酶(PI3K)的产物:PI3K主要催化磷脂酰肌醇的水解反应,生成PIP2和PIP3两种产物。
PIP2在细胞内起着调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PIP3则进一步参与信号传导,激活蛋白激酶B(Akt)等下游信号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和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
2. 磷脂酰乙醇胺酶的产物:磷脂酰乙醇胺酶主要催化磷脂酰乙醇胺的水解反应,生成LPA。
LPA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可以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
LPA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
磷脂酶还可以催化其他磷脂类物质的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磷脂酸和醇胺的产物。
这些产物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酸性磷酸酯酶的作用原理
酸性磷酸酯酶的作用原理酸性磷酸酯酶是一类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功能。
其催化反应涉及底物的磷酸酯键的加水裂解,将磷酸酯底物转化成磷酸盐和相应的醇。
酸性磷酸酯酶的作用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酸性磷酸酯酶通过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将酶与底物有序结合在一起。
酶表面的亲和性位点与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特异性的结合使得底物分子的反应中心与酶催化中心相对靠近,从而增强催化效率。
其次,酸性磷酸酯酶通过在催化过程中降低底物的活化能,加速了催化反应的进行。
酸性磷酸酯酶的催化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催化中心,其中一个关键的催化残基是丝氨酸残基,通常用来进行质子化。
质子的转移能够影响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亲和性和氢键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催化过程中活化能的降低。
此外,酸性磷酸酯酶能够通过酸碱催化机制使催化反应达到可逆的平衡。
在催化反应中,底物的磷酸酯键会与酶催化中心形成共价键,并生成脱水酯中间体。
然后,酶催化中心的碱基残基会与H2O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使水分子的羟酸根离子形成。
最后,这个离子会进一步与酶催化中心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从而催化底物的裂解反应。
在催化过程中,酸性磷酸酯酶通过互相作用的残基和功能团,可以实现催化过程的多个步骤。
例如,催化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起到酸碱催化的作用,而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则可以形成氢键和离态相互作用,推动反应的进行。
最后,酸性磷酸酯酶会根据催化反应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调整构象。
酶的活性通常与其构象变化密切相关。
酶在与底物相互作用后,会通过构象变化来使得底物与酶中的活性残基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总结起来,酸性磷酸酯酶作用原理的核心是通过降低底物活化能和调整底物与催化中心的相互位置来加速底物的加水裂解反应。
酸碱催化,氢键形成,以及构象变化等机制都对酶的催化活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酸性磷酸酯酶的催化反应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磷酸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磷酸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磷酸酯酶(phosphat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的酶,它能够催化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去除磷酸基团。
磷酸酯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DNA修复以及骨骼和牙齿的钙化等。
因此,磷酸酯酶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磷酸酯酶的分类磷酸酯酶是一类酶,其名称中的“酸”指的是它能够催化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磷酸酯酶根据其作用的底物种类和催化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碱性磷酸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双酯酸、核苷酸、核酸以及磷脂酸等底物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具有高亲和力和良好的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实验室领域。
2. 酸性磷酸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单酯酸的水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这类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于工业和研究领域。
3. 磷酸二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磷酸二酯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信号转导、DNA修复、能量代谢等。
4. 磷酸三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磷酸三酯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在调节脂肪代谢和脂肪组织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磷酸酯酶的结构和功能磷酸酯酶的催化机制是通过阳离子、氢键和亲水效应实现的。
其催化基团通常包括亮氨酸、天冬氨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残基,这些残基在催化过程中与底物的磷酸基团形成氢键和离子对,从而使磷酸基团脱离底物分子。
此外,大多数磷酸酯酶还包含金属离子辅助催化,如锌、镁等离子。
磷酸酯酶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结构域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域是磷酸酯酶底物结合域和酶活性中心。
磷酸酯酶底物结合域是磷酸酯酶与底物分子结合的结构域,它决定了磷酸酯酶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
而酶活性中心是磷酸酯酶催化反应的结构域,通常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需要金属离子的辅助催化。
三、磷酸酯酶的应用磷酸酯酶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领域,磷酸酯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糖尿病治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等方面。
酸性磷酸酯酶组织定位
酸性磷酸酯酶的组织定位一、目的1.了解并掌握酸性磷酸酶定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2.观察酸性磷酸酶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原理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是能专一性地水解磷酸单酯键。
PO43-+Pb(NO3)2 -----Pb3(PO4)2↓(沉淀)Pb3(PO4)2+(NH4)2S----PbS ↓(棕黑色)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材料新鲜蒜苔,新鲜青菜的全根系组织;2、试剂底物溶液:0.1mol/l磷酸缓冲液(PH=5.1),10mlPb(NO3)2,30ml2%甘油磷酸钠丙酮,60mlH2O 。
(NH4)2S试剂,丙酮,蒸馏水等。
3、仪器和用具恒温箱、显微镜、大小培养皿、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新鲜蒜苔的酸性磷酸酶组织定位:A. 徒手切片蒜苔(使切片尽量薄而透明),将切片放入装有干净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备用;B. 挑选适宜的蒜苔切片,将其放入4℃的丙酮中,固定15 min后用蒸馏水清晰切片1-2次;C. 将洗好的切片移入装有底物溶液中,在37℃恒温箱中保温1h;D. 完成后,将切片用蒸馏水洗3次,加入0.5%的(NH4)2S溶液,放置1-2 min后,再次用水将切片洗净;E. 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新鲜蒜苔的酸性磷酸酶组织定位:■在40×的放大倍数下对切片进行观察:观察到在蒜苔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许多棕色或棕黑色的颗粒和斑块。
部分细胞内,如筛管细胞中(图中颜色最深的部分)酸性磷酸酶极为丰富。
筛管、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区域也呈棕色。
酸性磷酸酯酶基础实验
实验一 酶促反应与时间的关系——初速度时间范围测定[原理]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 E.C.3.1.3.2)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中,植物的种子、霉菌、肝脏和人体的前列腺中。
它对生物体核苷酸、磷蛋白和磷脂的代谢,骨的生成与磷酸的利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酸性磷酸酯酶是酶动力学研究的好材料。
它能专一性水解磷酸单酯键。
本实验选用绿豆芽作材料,从中提取酸性磷酸酯酶。
以人工合成的对-硝基苯磷酸酯(NPP)作底物,水解产生对-硝基酚和磷酸。
在碱性溶液中,对-硝基酚盐离子于405nm 处光吸收强烈,而底物没有这种特性。
利用产物的这种特性,可以定量地测定产物的生成量,从而求得酶的活力单位。
即测定单位时间内405nm 处光吸收值的变化,来确定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酸性磷酸酯酶一个活力单位是指在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下,每分钟生成1μmol 产物所需的酶量。
要进行酶活力测定,首先要确定酶反应时间,酶的反应时间应该在初速度时间范围内选择。
可以通过进程曲线的制作而求出酶的初速度时间范围。
本实验进程曲线是在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下采用每隔一定时间测产物生成量的方法,以酶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产物生成量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从进程曲线可知,在曲线起始一段时间内为直线,其斜率代表初速度。
随反应时间延长,曲线趋于平坦,斜率变小,反应速度下降。
要真实反映出酶活力大小,就应在初速度时间内测定。
求出酶反应初速度的时间范围是酶动力学性质的一系列研究中的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
[试剂和器材] 1、试剂:(1)酸性磷酸酯酶原酶液取萌发好的绿豆芽,剪去根的头部,称取豆芽茎20g ,用蒸馏水洗干净,用研钵研碎,加0.2mol/L 乙酸盐缓冲液4mL ,置冰箱6小时以上。
将上述绿豆芽浸液倒入纱布内压榨,榨出液3 000r/min 离心15min ,上清液置透析袋对蒸馏水充分透析,间隔换水10次,透析24h 以上。
将透析后酶液稀释至最终体积与豆芽茎克数相等,以3 000r/min 离心30min ,所得的上清液即为原酶液,置冰箱待用。
2011-10-16 酸性磷酸酯酶
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在工业、化工和保健中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其的来源;产生方式、仪器)microorganism1 百度(1)中文名称:酸性磷酸酯酶英文名称:acid phosphatase定义:编号:EC 3.1.3.2。
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内的磷酸酯酶。
能广泛地催化水解各种磷酸单酯与磷蛋白,但不能水解磷酸二酯。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2)中文名称:磷酸酯酶英文名称:phosphatase定义1:能水解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磷酸酯键的酶。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毒理与药理(二级学科)定义2:编号:EC 3.1.3.-。
一类催化正磷酸酯水解的磷酸单酯酶。
根据反应的pH分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编号:EC 3.1.3.1)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编号:EC 3.1.3.2)等。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性质] 磷酸酯酶通常是指催化正磷酸酯化合物水解的酶类总称,或者说是水解磷酸酯及多聚磷酸化合物酶类的总称。
有时也分别称为磷酸酯酶和多磷酸酶。
前者主要包括磷酸单酯酶类和磷酸二酯酶类。
后者有三磷酸腺苷酶、焦磷酸酶、偏磷酸酶等。
(3)磷酸单酯酶phosphomonoesterase多种酶蛋白的总称,属于水解酶类中的磷酸酶(phosphatase)类。
它们仅能催化酯化一次的磷酸基,即把磷酸单酯化合物中磷酸单酯键切断而使磷酸基游离。
根据它们对所作用的底物的专一程度,可把它们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前者常冠以底物名以便与后者区别,如己糖-6-磷酸酯酶等。
后者又根据其催化反应时最适pH值条件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即Ⅰ至Ⅳ型。
Ⅰ型,又称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atase;EC 3.1.3.1;分子量8.0×104~1.9×105),最适pH值8.6~9.4,在pH值7.5~8.5稳定,可被Mg2+或其他二价阳离子活化。
植物组织中酸性磷酸酶与多酚氧化酶的组织定位
植物组织中酸性磷酸酶与多酚氧化酶的组织定位一、实验目的(1)熟悉酸性磷酸酯酶与多酚氧化酶的功能;(2)掌握两种酶的组织定位方法及原理(3)观察酸性磷酸酯酶与多酚氧化酶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通常酸性磷酸酶在pH5.0左右发生作用,能分解磷酸酯而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能与铅盐反应形成磷酸铅沉淀物。
但因其是无色的,需再经过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黄到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由此能显示酸性磷酸酶在细胞中的存在与分布;PO43-+Pb2-→ Pb3(PO4)2 ↓(沉淀);Pb3(PO4)2+(NH4) 2S→PbS(棕黑色)↓邻苯二酚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褐色的邻苯二醌,通过显微镜观察褐色的部分即为多酚氧化酶在组织中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玉米根,甘蓝叶,蒜苔,显微镜;冰箱;保温箱试剂:底物溶液;丙酮;0.5% (NH4) 2S溶液;PH 7.2 磷酸缓冲液;1%邻苯二酚。
四、实验步骤1、酸性磷酸酶(酯酶)的组织定位(1)取完整根系或叶片的表皮;(2)将材料放置在冰冻的丙酮中,固定15min之后用水冲洗1~2次;(3)将固定好的材料移入底物液中,37℃,反应1h;(4)将上述材料移入0.5%(NH4)2S中年浸泡1~2min;(5)将材料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黑色部位即多酚氧化酶作用的部位。
2、多酚氧化酶的组织定位(1)取完整根系或叶片的表皮;(2)滴一滴PH7.2的磷酸缓冲液,在冷藏室中放置5min;(3)将上述材料移入1%的邻苯二酚中,进行染色,37℃,保温30min;(4)将材料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棕色的部位即多酚氧化酶作用的部位。
五、实验结果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用到许多有机毒性试剂,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通风;2、作用液中铅离子的浓度至关重要的,必须现配现用,当铅离子浓度过低时产生的磷酸离子不能被捕捉而引起弥散,并可进入细胞核内造成细胞核染色的假阳性,孵育时间过长也可发生酶扩散和核染色的现象。
实验10 细胞中酶的定位
实验9 细胞内酶的定位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催化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本质是蛋白质。
酶具有高度特异性,酶细胞化学就是利用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使某些试剂产生颜色变化,从而间接显示酶的位置和活性强弱。
酶的显示方法很多,根据反应原理,主要包括金属盐沉淀法、偶氮偶联法、吲哚酚法、四唑盐法和底物标记法等。
对照方法在酶细胞化学中非常重要,许多酶在保存时被破坏而得出假阴性或因其他酶的作用或操作问题得出假阳性。
因此在做标本片时,应同时制作对照片。
阳性对照片可证明试剂已起作用,阴性对照片通常的方法是:用沸水或一种化学药品破坏标本片上的酶,或将阴性对照片放入无基质的反应混合液,其余处理过程相同。
酸性磷酸酶(ACP)是溶酶体的特征性酶,定位于溶酶体内。
通常酸性磷酸酶在pH=5左右时发生作用,能水解磷酸酯而释放出磷酸基,PO43-与底物中硝酸铅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物。
由于这些沉淀物是无色的,在与黄色的硫化铵反应,生成棕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而被显示出来。
碱性条件下(pH9.2~9.8),碱性磷酸酶经镁离子激活后可以分解磷酸酯,释放出磷酸根离子,磷酸根与钙盐反应,生成磷酸钙沉淀物。
因磷酸钙无色,需与硝酸钴反应生成磷酸钴,再和黄色硫化铵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钴沉淀物,从而能够显示出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分布。
【实验目的】了解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器材、材料和药品】1.器材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恒温水浴箱、注射器2.材料小鼠3.试剂及其配制(1)3%淀粉溶液(2)0.05mol/L乙酸缓冲液A液(0.2mol/L乙酸液):冰醋酸1.2ml加蒸馏水至100ml。
B液(0.2mol/L乙酸钠液):NaAc·3H2O 2.72g加蒸馏水至lOOml。
取A液30ml+B液70ml+蒸馏水300ml即成0.05mol/L乙酸缓冲液,置4℃保存。
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定位
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定位学院:植物保护学号:2019050226 姓名:薛雨欣指导老师:曹翠玲时间:2019.10.151 引言植物根可向根际分泌许多有机化合物, 其中有许多物质都能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作为必需大量营养元素的P, 在土壤中以无机磷酸盐阴离子的形式被吸收, 而有机磷酸酯必须被水解成无机 P 后才能进入植物根,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非常重要的步骤, 就是由微生物、菌根外真菌和植物根分泌酸性磷酸酶。
诱导并分泌酸性磷酸酶是植物应对低磷环境的重要适应性反应之一。
酸性磷酸酶可以从不同的有机磷底物上水解磷酸基团,供植物吸收利用。
大多数的植物酸性磷酸酶没有明显的底物特异性,可以水解的底物包括 RNA、DNA、3-磷酸甘油酸、磷酸己糖等。
体外实验中,从拟南芥、番茄中纯化的酸性磷酸酶的酶活力都受到了缓冲液中高 Pi 浓度的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酸性磷酸酶水解产生的 Pi 可以负反馈抑制大多数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磷饥饿条件下, 植物被诱导分泌酸性磷酸酶;另一方面, 植物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又能够水解释放土壤中的有机磷化合物供植物生长。
在植物体内, 酸性磷酸酶主要累积在液泡中, 大量研究表明, 酸性磷酸酶在调控植物磷营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在有机磷的代谢及再利用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活性直接影响着有机磷有效性的高低。
在植物体内, 酸性磷酸酶对有机磷的再利用主要通过 2 个功能来实现:1)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2)将植株中的磷从衰老组织转运到幼嫩组织。
梁宏玲的研究表明, 低磷胁迫下, 磷高效品种97081 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磷低效品种97009 , 低磷条件下97081 各部位酸性磷酸酶活性比97009 相应部位增加的幅度大, 植物体内磷素的分组结果也是97081 的相应部位的可溶性磷占总磷的比例高于97009 , 说明97081 在低磷条件下, 酸性磷酸酶受到强烈的诱导, 其活性大幅度增加。
生化检验辅导: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本酶生理作用还不十分清楚,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中,是溶酶体的标记酶之一,推测此酶参加细胞中的分解代谢。
目前发现有4个不同的基因位点生成4类不同的同工酶,第一个基因位点生成前列腺ACP,其它组织仅有微量存在,有特异抗原性,用免疫学方法很易与其它ACP分开;第二个基因位点生成为溶酶体ACP,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中;第三个基因位点生成为红细胞ACP,实际上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中,还广泛存在于细胞质中;第四个基因位点生成ACP存在于破骨细胞和一些吞噬细胞,如肺泡的巨噬细胞,病理时还存在于高雪细胞和白血病的“毛细胞”中。
【组织分布】外语学习网它几乎存在于体内所有细胞中,虽然在细胞质中可找到ACP,但主要在于溶酶体,ACP 主要组织来源是前列腺、红细胞和血小板。
正常男性血清中1/3和1/2ACP来自前列腺,其余部分和女性血中ACP可能来自血小板或破骨细胞。
【生理变异】男女性血中ACP含量无差异,新生儿ACP活性与成人相似,出生后1个月中血清酶活性甚高,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春期又可出现一活性峰值,至20岁降至成人水平。
【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常用抗凝剂抑制ACP活性,以血清为测定标本较好。
ACP是常用酶中最不稳定的一个,尤其在37℃和偏碱性时灭活更快,此时放置1小时,酶活性可丧失50%,如将pH降至6.5以下,酶比较稳定。
最简单方法可按1ml血清加入10%醋酸20μl酸化,此时酶在常温可稳定1天,4℃3天,-20℃稳定几个月。
【参考值范围】不同方法参考值也不同,国外多推荐使用磷酸麝香草酚为底物的方法,因为前列腺ACP 对此底物亲合度高,测定结果基本能反映ACP含量高低,此法参考值范围为0.5-1.9U/L,男女无差异。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论断前列腺癌,由于酶不稳定,测定困难,目前正被其它前列腺癌标记物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所取代。
酸性磷酸酯酶性质的探究及其固定化
酸性磷酸酯酶性质的探究及其固定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011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摘要:以紫贻贝消化腺为原料提取一种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编号:EC 3.1.3.2),进一步将原酶液盐析、透析、层析纯化,经SDS-PAGE电泳得到酶带。
该酶水解对磷酸苯二钠最适pH值为4,最适温度为35℃,K+、Mg+、Na+、Ca+四种金属离子都能促进酶活,其中,Ca+的促进作用较小。
对该酶用两种方法固定化,活性炭吸附和海藻酸钠包埋,其中活性炭吸附后的酶最适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而海藻酸钠包埋后的酶最适温度有较大改变。
关键词:紫贻贝酸性磷酸酯酶性质固定化酸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编号:EC 3.1.3.2)属于Ⅱ型非特异性磷酸单酯酶,酸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低等生物大肠杆菌,酵母到高等动植物组织,体液以及人类肝脏、前列腺等都发现有酸性磷酸酯酶的存在。
它与物质代谢关系密切,通过催化磷蛋白的水解,在细胞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可以确定该酶的最适催化条件,并探究其固定化方法,对其发挥催化功能并大量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作用。
1.酸性磷酸酯酶的提取酸性磷酸酯酶(Acid Phosphatase,ACP)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霉菌、肝脏和人体的前列腺之中,能专一水解磷酸单酯键。
本课题选用紫贻贝消化腺中的酸性磷酸酯酶为材料,将买来的紫贻贝用过滤的海水饥饿处理4~8小时。
戴上手套,将紫贻贝解剖后,观察其消化腺的位置,取下腺体与其周围组织,取紫贻贝消化腺,用滤纸吸干后称重142.554g,加入1倍体积预冷的缓冲液和石英砂在搅拌机中完全研成浆状。
静置0.5h。
继续4℃,4000rpm/min,离心10分钟。
将离心管中大部分上清液倒入量筒中,少部分接近沉淀物的上清液经滤纸过滤,一并收入量筒中以测量体积114ml,然后倒入三角烧瓶中,做好标记,用塑料薄膜密闭,作为“原酶液”。
酸性磷酸酶显示方法的研究
酸性磷酸酶显⽰⽅法的研究鸡肝酸性磷酸酶显⽰⽅法的研究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是指⼀组⾮特异性磷酸酯酶,在酸性条件下能⽔解各种磷酸脂。
ACP分布⼴泛,它能够催化磷酸单酯键的⽔解并释放⽆机磷酸,是⽣物磷代谢的重要酶类,ACP活性的⾼低与⼈和动物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溶酶体作为细胞内起消化功能的细胞器,含有⼤量酸性⽔解酶,在细胞内外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分重要的作⽤。
ACP的活性变化直接体现溶酶体的功能状态[1]。
在⼤部分组织中,它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内。
在溶酶体膜完整时,底物不易渗⼊,ACP活⼒微弱或⽆活性。
经固定后,在合适的pH条件下,膜本⾝变得不稳定,逐渐改变其渗透性,底物可以渗⼊,酶活⼒被显⽰。
此酶在pH5.0的环境中发⽣作⽤,分解磷酸脂⽽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能与铅盐反应形成磷酸铅。
但因其是⽆⾊的,所以再经过与硫化铵作⽤,形成棕⿊⾊的硫化铅沉淀,由此就能显⽰酸性磷酸酶在细胞内的存在与分布[2]。
国内外也发布不少有关酸性磷酸酶在细胞中的定位研究的报道,例如:⽯长应等[3]已经利⽤电镜酶细胞化学⽅法,对⼤尾柱⾍(Urostyln grandis)、冠突伪尾柱⾍(Pseudorostyld cristata)、魏⽒拟尾柱(Paraurostyla weissei)三种纤⽑⾍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进⾏了定位观察。
发现在它们体内ACPase的阳性反应颗粒除分布在消化腔隙内独⽴的泡状结构上和被消化的⾷物组织中外,在细胞质中的⼩圆泡内也有分布。
近年来研究⼈员应⽤超微结构酶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家蚕幼⾍中肠ACPase活性的亚细胞分布[4],结果表明ACPase主要分布在圆筒形细胞的细胞核内,核周围的内质⽹及溶酶体中,杯形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底部的内褶膜上也有少量的酶活性存在。
采⽤酶组织化学⽅法,孙建梅等[5]⾸次报道了ACP在⽂昌鱼组织中分布。
ACP在⽂昌鱼组织中分布⼴泛,在表⽪、消化道及⽣殖腺中均有分布。
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H值是5.0,故均为酸性⽔解酶(acid hydrolases)。
它是典型的溶酶体的⼤⼩、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泵等。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酸性磷酸酶的定位研究与溶酶体的发现 在⼆⼗世纪的五⼗年代初期,Christian de Duve 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亚细胞组分时发现了溶酶体,不过,溶酶体的发现带有很⼤的偶然性。
■溶酶体的酶 溶酶体的酶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解酶类,在酸性pH条件下具有的活性。
溶酶体的酶包括∶蛋⽩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等,主要类型的酶列于表9-8。
酶天然底物酶天然底物磷酸酶类酸性磷酸酶磷酸单脂酸性磷酸⼆脂酶磷酸⼆脂酸性焦磷酸酶 ATP, FAD 磷脂酸磷酸酶磷脂酸磷酸蛋⽩磷酸酶磷酸蛋⽩硫酸酯酶芳基硫酸酯酶芳基硫酸酯蛋⽩酶和肽酶组织蛋⽩酶蛋⽩质胶原酶胶原肽酶肽核酸酶核糖核酸酶 RNA 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脂酶磷酸脂酶磷脂酯酶脂肪酸酯β-葡萄糖脑苷脂酶葡萄糖脑苷脂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糖原β葡萄糖苷酶糖蛋⽩β-半乳糖苷酶糖脂、糖蛋⽩溶菌酶细菌的细胞壁 ■植物溶酶体 ●圆球体(spherosome) 是植物细胞中由⼀层单位膜包裹的含有细微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为0.5~1µm,内含酸性⽔解酶,相当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
●植物细胞的液泡(vacuoles) 植物细胞的液泡⼏乎占据了细胞总体积的90%,它含有多种⽔解酶类,并具有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酶的类似的功能。
液泡膜上具有H+-ATPase,能够将H+运输到液泡中,同时在液泡膜上还有⼀些运输蛋⽩,帮助液泡⾏使⼀些特殊的功能。
液泡膜含有两种类型的质⼦泵:V-型H+-ATPase和单向焦磷酸⽔解质⼦泵。
这两种泵可以维持液泡中低pH,并建⽴正电动势,促使Cl-和NO3-从离⼦通道蛋⽩进⼊液泡。
通过H+质⼦梯度的⼒,促使Na+、Ca2+和蔗糖从胞质溶胶运⼊液泡。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磷脂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细胞膜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在细胞内定位于细胞膜上,具有多个作用位点和产物。
首先,磷脂酶可以在细胞膜上催化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脯氨醇(PA)之间的反应,产生肌醇二磷酸(PIP2)和甘油酸(DAG)。
这个反应被称为磷脂酶C(PLC)催化的磷脂水解反应。
PLC的作用位点位于细胞膜上,它通过加水将磷脂酰胆碱分解成PIP2和DAG。
PIP2是细胞膜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它参与了许多信号通路的调控,是细胞外生理信号传导的核心分子。
而DAG则参与了细胞膜上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如启动脂肪酶C的活性。
其次,磷脂酶还能够催化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肌醇磷酸(PIP)之间的反应,产生肌醇三磷酸(PIP3)。
这个反应是磷脂酶D (PLD)催化的磷脂水解反应。
PLD的作用位点也位于细胞膜上。
PIP3在细胞内参与了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如PI3K/Akt通路,该通路与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磷脂酶还参与了磷脂的代谢调节。
在细胞膜上,磷脂酶能够催化磷脂酰鞘醇(PS)和磷脂酰丝氨酮(PE)之间的反应,产生磷脂酰鞘醇丙醇(PtdOH)和磷脂酰丙醇(PtdOH)。
这个反应被称为磷脂酶B(PLB)催化的磷脂水解反应。
PLB的作用位点同样位于细胞膜上。
PtdOH能够参与细胞膜上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其功能。
总结起来,磷脂酶在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多种多样,并且参与了多个生物学过程的调节。
它催化不同的磷脂水解反应产生了不同的产物,如PIP2、DAG、PIP3、PtdOH等,这些产物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磷脂酶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对于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代谢和疾病发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三、 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定位
在高等动物中存在大小两类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 胞),专司吞噬作用,在细胞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 用。 1.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来自骨髓的前单核细胞,发育成熟后释放到血液中。 血液中单核细胞已向全身各组织并进一步分化成各种组织的巨噬 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20微米,在形态 上很难和其他独核细胞相区分。胞质中含有嗜天青颗粒,它是一 种溶酶体,其中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 溶菌酶等,这些酶与单核细胞的杀伤和消化功能有关。单核吞噬 细胞在血液中约占白细胞的1%-3%,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810个小时,一旦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其生命周期可长达 数月至数年。
通常酸性磷酸酶在pH5.0左右发生作用,能分解磷 酸酯而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能与铅盐反应形成磷 酸铅沉淀物。但因其是无色的,需再经过与硫化铵 作用,形成棕黄到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由此能显 示酸性磷酸酶在细胞中的存在与分布。
反应如下:
β-甘油磷酸钠---β- 甘油 +PO4 3PO43-+Pb(NO3)2 -----Pb3(PO4)2(沉淀) Pb3(PO4)2 +(NH4)2S----PbS (棕黑色)
2.巨噬细胞的特性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则呈显著的多形性,在培养条件下对塑料或 玻璃表面具有极强的粘附性,一次可利用这一特性分离巨噬细 胞并与非粘附性细胞分开,但其作用机制不详。巨噬细胞在体 内可借其表面粘附分子与其它细胞或细胞外基质黏附在一起。 巨噬细胞的另一特性是对异物通过不同机制具有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吞饮(endocytosis)或胞饮作用 (pinocytosis)。可将异物吞入胞内,并借其胞浆内的大量液 泡及颗粒中的内含物和代谢产物将吞入的异物降解,消化和清 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