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雅教育”中树德养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儒雅教育”中树德养正
作者:杨登明
来源:《教育》2016年第49期
深圳市龙华新区民顺小学以“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儒雅教育”为办学特色,办学两年多来,已实现办学起点高、设备齐全、环境优雅、特色鲜明、家长满意、顺应学生发展和社会评价优良的公办学校。校长魏畅彪说: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文化建设首当其冲。学校实行的“儒雅教育”涵盖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儒雅文化”引领和推动学校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儒雅”的管理方式,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导向,已形成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发展与教育理念并进,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融合,从而渐成有文化底蕴与文化活力的现代学校。
顺民意而“诞生”
随着深圳北站的建成,金地梅陇、世纪春城、水谢春天、绿景公馆等十余个高档社区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民治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后花园”。社区居民素质高、适龄儿童数量大,对教育的需求也“水涨船高”。2014年9月,民顺小学诞生了。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42个教学班,可提供近2100个学位;学校现有一年级至五年级32个教学班,学生1648名,教师91人。
“顺”是民顺小学的校徽,校徽中心初看是一个行笔流畅、姿态优美的草书“顺”字,也是校名“民顺”拼音的首字母“ms”;细看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中国人喜欢“顺”字,因为“顺”不仅意味着顺风顺水、顺心顺意,更意味着大家方向相同、目标一致,同心同德。所以,民顺小学也因为这个“顺”字,才办得风生水起,生气勃勃。民顺小学的“顺”寓有三意:顺应学生幸福成长,顺应家长美好期盼,顺应社会未来发展。由于地处龙华新城中心区,民顺小学周边新建了不少高档楼盘,一大批“事业有成”的业主进驻其中,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学校以“儒雅教育”为办学特色,实施顶层设计,期待孩子们在民顺小学的儒雅中树德养正,在民顺小学的教育中快乐成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建校以来,民顺小学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业务精湛、团结互助的教师团队。学校借助校内外各项比赛契机,组织各学科带头人凝聚“学术共同体”,在备赛过程中实行团队作战。学校师生先后获各级奖励364人次,其中教师获省、市、区级奖项78人次。2015年新区教师综合技能大赛,参赛团队在副校长张德芝、工会主席潘向阳、教学副主任徐莉莉等策划与组织下,通过群策群力,10个学科组一举获得10个一等奖,5个学科代表获2个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被参赛同仁褒奖为龙华新区的“民顺现象”。
2016年5月,教师肖丽芳作为深圳市唯一代表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观摩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副校长张德芝获“指导教师”奖。学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朗诵社团数获市、区一等奖,并从香港捧回7个奖杯;舞蹈社团参加亚洲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展演获金奖;合唱团获新区一等奖。学校先后被授予“深圳市绿色学校”“市柔道传统项目学校”“龙华新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龙华新区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等荣誉称号。
“儒雅教育”课程体系
民顺小学通过“儒雅课程”开发、建设,积极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课程建设坚持人本性原则,即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重视教师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学习需求,形式多样,让学生学有选择,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树立整体性原则,即学校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结构,各学科全员参与,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开发新课程;兼顾科学性原则,即借鉴有益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以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边实验,边总结。
方日华老师说:“儒雅课程”建设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儒雅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体会成长,在成长中提升素养,构建富有民顺特色的课程体系。
教学处徐莉莉主任介绍:学校为此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规划、制订方案、出台措施,为课程建设提组织保障。学校将规范管理与扶持激励相结合,从制度与经费上予以支持,建设相配套的活动设施和校园环境,购置相应器械、设备和用品,确保课程顺利实施。教师则根据自身技能、特长申报课程建设负责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然后由教学处统筹安排。同时,学校聘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当义工为学生上课。
区级名师刘芳说:在建设“儒雅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校通过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演讲、朗诵等课程开展软陶课、舞蹈课,先后组织观看百部经典电影,探讨如何上好电影课,培养孩子电影鉴赏能力。学校以培养学生具体操作与实践能力,组织科技小发明、新闻采访实课,一年级开发武术、二年级开发儿童网球、三年级开发羽毛球,高年级有篮球、田径、足球等课程。区级名师肖丽芳本学期负责阅读推广工作,她说,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校投入20多万资金,一次性购置上百套“班级共读”图书,每套60本,孩子们人手一本,一月一交换。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至少可以读五六本优秀书籍。副校长张德芝主持“名师工作室”开发微课程研究,教师每学期可选择一位文化名人与学生共同研读;或者选择一本文学名著,引导孩子们从作品到作者,从内容到鉴赏,把一本书尽可能“读透”。学校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现场作文、国学展演等活动,人人参与,反响热烈。
教坛新星崔月老师说:学校通过不断改进“儒雅课”,比如让电影课成为“电影课程”,提高孩子们的电影鉴赏水平;引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发的“十德”教育,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底
蕴。对于“儒雅课程”,学校正探索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尝试将国际象棋、儿童网球、古典吉他、小提琴等课程引入课堂,为儒雅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渗透式审美教育
张德芝副校长认为: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逐步增强的。由于经历、思想水平等个体因素差异而使不同的学生对美的内涵的认识也大相径庭,因此,只有不断地让学生们接受美的教育和陶冶,不断积累与升华对美的体验,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素养,从而完善他们的文化与学习素质。
张德芝从事语文教学研究20余年,获得课堂教学、评课、试卷命制题等比赛奖50多项,深圳市龙华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八”红旗手、深圳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入库专家、广东省名教师培养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学科指导专家”;曾出版专著《主题式教研生成语文教育智慧》《小学语文智慧教育探索》《小学语文“微课程”(基于文化名人研究)》;主编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系列,在《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发表文章20多篇。她说:在小学所开设的各个学科里,无不隐藏着审美教育,各学科组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可以尝试“渗透式审美教育”。比如语文学科推行国学诵读,每个年级均有不同的背诵篇目、古诗。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前,均会引导孩子感知古诗词所包含的内在韵味。在感受韵律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英语学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平静处轻缓流畅,语速放慢;激动处则加强语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尽量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让学生领略、欣赏以至喜欢这种抑扬顿挫的音律之美。再如体育课,在足球运动教学中,队员在场上奔跑、断球、带球、突破、射门等动作,技、战术配合,激烈竞争与团结协作都是身体美和意志美的完美结合;在羽毛球教学中,通过发球、扣杀、上网等动作,充分展示羽毛球运动的形体与力量美。学校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朗诵社等社团活动,也为审美教育打开一扇大门,让有特长的孩子发挥特长。
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成员、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綦群菊说;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如文化艺术类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和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党洁说: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舞蹈培养孩子身体语言表现能力,体育可以协调孩子运动能力,绘画能够提高孩子美术表现能力。社团活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自律精神。
民顺小学社团开展的有利条件:有42个功能室,2个图书馆,1个小剧场、1个体育馆,体育馆内设室内标准篮球场和3个标准羽毛球场,有2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和内置足球场、1个比赛网球场和与之匹配的3个训练场。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个性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深圳市培养学生“八大素养”主题,艺术类围绕“灵”理念,相继开设文学社、小实验家、风云气象、数独、奥数及茶艺、烘焙、开心果农、整理小能手等实践课。班级承办升旗仪式、经典国学诵读、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大队委竞选、阅读故事比赛、创意绘画、艺术节表演。首届生活节,从“开心果园”开始,到“生活技能大PK”,再到激动人心的“生活大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