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

1.选题缘由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加强,汉语的实用价值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根据国家汉办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已超过5000万。

在数量如此众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中,一类是本土学习者,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大学或者中小学学习汉语;一类是来华留学生,他们专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除了这两类学习者,还有一类长期被研究者所忽视,这就是在华留学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生活,甚至长期定居在中国。他们的子女,有的在自己国家接受基础教育,有的在国际学校就读,也有的在中国的中小学就读。这些在中国的中小学学习汉语和其他课程的外国学生,笔者称之为“在华留学生”。

虽然都是在中国学习汉语,但是“在华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还是有所不同。首先,他们年龄更小,以未成年人为主,而“来华留学生”以高中毕业生、在读大学生等成年人为主;其次,他们不是为了学习汉语才来到中国,而是由于家庭原因来到中国;第三,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时间更长,而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在半年到两年之间。除此之外,这些“在华留学生”大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国籍、语言和文化,同时又长期受到中国

语言与文化环境的熏染,对两种语言、文化都有比较深刻的体悟。笔者所任教的一批韩国“在华留学生”。在教授他们汉语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些学生在中国的中学学习汉语,其主要的学习动力是什么?②如何激励这些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汉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有一些认识和感触,希望能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两项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类型,即其学习汉语的主要动力。

(2)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励措施。

2.被调查者汉语学习动机类型的总体情况

问卷中学习动机类型部分的调查共有31题,分别属于9种动机类型。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对象9种动机类型的均值均大于3,按照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证书动机>情境动机>国家动机>被动动机>升学动机>兴趣动机>焦虑动机>出国动机>融入动机。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对象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描述性统计

2.1 “证书动机”最为强烈。

在平日的授课实践和对学生的访谈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对hsk等级证书非常重视。韩国班的学生,将来都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hsk 等级证书是大学入学的重要条件和考察内容,所以,每个学生对hsk

都非常重视。青岛二中韩国班最初没有开设专门的hsk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要求强烈,后来专门开设了hsk辅导课程。

另外,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学院”参加hsk课程的课外辅导。韩国的“学院”类似于中国的培训班,大多由韩国人开设,教师大多是韩国人,也有少数中国教师。为了获得hsk等级证书,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在访谈中,每个学生都表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考取更高的hsk等级证书。

2.2 学习情境非常重要。

在调查问卷中,情境动机涉及到教师、教材、学习成绩和学习氛围,情境动机的均值排第二位,说明学生受教师、教材、学习成绩、学习氛围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年龄较小,行为更多地由自己的喜好所支配,二是与教材选择和班级编排有关系。

学生除了汉语课以外,还要上中国语文课,用的是中国的语文课本,内容选择和语言难度都不太符合他们的需求。汉语课用的是北京大学李晓琪主编的《博雅汉语》,教材前言中有关于使用对象的说明:“全套书共9本,既适用于本科的四个年级,也适用于处于不同阶段的长、短期汉语进修生。”总体来看,这是针对大学生或来华留学生的教材,而不是针对这些还未成年的在华中学留学生的,有些内容并不适合他们。

国际部韩国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班,而不是根据其汉语水平,这就会使得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

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成绩差距却相当明显。这就使得学生的汉语学习受到成绩和学习氛围的影响。

教材选择和班级编排不完全合理,要激励学生学好汉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遇到一个“好”的汉语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动机。

2.3 有社会责任感,“为国学习”的意识强。

国家动机的均值排在第三位,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韩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强。

韩国父母很重视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得知,班内一名男生在家经常被父亲教育要努力学习,要担当起家庭的责任。访谈中,有四个学生希望将来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个学生的理想是担任韩国驻华大使。另外三个学生希望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希望在中韩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不太成熟,但是由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这些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还是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

2.4 升学压力较小,学习焦虑程度低。

对韩国班所有的学生而言,升学是他们来国际部的共同动机,考上大学是他们的最终目的。韩国国内高考的竞争压力极大,但是对于这些在华中学留学生来说,上大学的难度相对较低。如果他们选择读中国大学,只需要hsk五级证书、参加难度较低的留学生入学

考试就能被录取。如果他们选择读韩国大学,也可以享受“特例”照顾。通过访谈笔者得知,韩国高校招生有两种入学“特例”,第一种是在国外生活12年以上的学生,申请韩国一类大学,如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可以只提交申请材料而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第二种是在国外留学3年以上、12年以下的学生,需要提交申请材料、参加面试和笔试,但考试难度低于韩国本土的考生。

总体来说,这些韩国在华留学生上好大学的难度是相对较低的,这从学生高校录取情况中就可以看出。由于升学压力小,所以他们学习的紧张焦虑程度也相对比较低。

2.5 以“被动学习”为主,兴趣、出国、融入动机较弱。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14岁,他们大多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来到中国,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笔者所教的6个学生,都是跟随父母来到中国的,其中5个是在韩国上完幼儿园后,来中国读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么小的孩子,根本无所谓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对喜欢不喜欢汉语应该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兴趣动机相对较弱,“被动动机”是其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

这些被调查者已经长期在中国生活,他们的“出国动机”相对较弱,通过学习汉语在中国旅游、工作的意愿不是很强烈。虽然他们处在汉语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但他们的家庭不断对其进行韩国语言和文化的教育,而且主要生活在韩国人“聚居区”中,他们的汉语交流大多限于课堂上,从家中到学校,几乎都坐校车,课下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