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工荒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工荒现状
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主要表现
1企业用工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
自2004年年初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此波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据东莞市劳动局公布的“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企业表示将招用新员工。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用工需求仍然旺盛,预计今年企业用工需求将增长10%-15%。据估计,东莞今后5年内企业用工需求每年都要新增10万以上。据调查显示,在企业新的用工需求中,75%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34%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45%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60%的岗位需求女工。
2不同类型企业招工难易程度不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调研情况显示,2008年劳动力供求的特点是,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
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3拖欠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民工流失率不断攀高
在走访中,不少民工表示这个月的工资经常会在3个月甚至4个月后才能拿到,甚至会被拖欠,这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在建筑业尤为严重。据东莞市劳动监察大队介绍,2007年5月-8月,全市发生外来工群体性事件86起,其中29起是由企业主拖欠或者逃逸民工工资引起。农民工讨薪不成,去告状又苦于因当初没签订劳动合同而没有证据,反而遭受欺凌殴打,最后,农民工被逼无奈,只有一走了之。据调查,东莞市的普通工人平均年流失率为10%左右,而毛纺和玩具行业的流失率更是高达20%-30%。
百度百科
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2010年,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这一缺工比例,虽然不及“民工荒”说法最盛行时的水平,却显示出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回升的明显势头。比对以往用工情况,经济复苏是本轮“民工荒”的本质诱因。
真正的大规模民工回流潮起源2010年初,以浙江、广东等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为代表。
刘易斯拐点
民工荒自2004年起为人所知。三年之后,基层劳动力匮乏所波及的范围,已经由制造业生意人的恐慌,影响到了城市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转和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室主任张展新认为,2005年时人们对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结束还存在不同观点,但今天来看已毫无疑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攀升,劳动力供给成本逐渐提高。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越来越明显,适龄农民工群体也在相对减少,代表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已到来,“民工荒”已由结构性短缺向劳动力全面供应不足转变。
但中国社科院2007年5月发布的《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显示,短缺的劳工恰恰是杨玉红这类“干手头活的非技术工人”,而且,对女工的需求量占了2007年新增用需求的57.8%。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章铮对此的结论是:目前的“民工荒”主要是2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造成的。
在民工荒的最早爆发地广东东莞,民工荒仍在持续,由它所带来的工资上涨,已是普遍的事实。根据中国社科院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系统调查,2003~2005年,农户家庭经营各业雇工平均工资由560元/月提高到658元/月,增长了17.5%。
在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表》中,能够全部招满工的企业只有不足32%。另有32%的企业招到用工量的75%
以上,至少有1/3的企业缺工在25%以上。“缺工不仅是全国性的,而且严重程度也远远高于2004年媒体报道的东南沿海民工荒。”中国社科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副主任都阳说。
2011年民工荒
2011年,"民工荒"现象不仅愈发严重,提前到来,更是呈现了扩散之势--这种现象甚至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传统劳务输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少内陆省份"推进",因而,相关的纷争也变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抢人战".
东部西部抢人战
"民工荒"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2004年,媒体就开始轮番爆炒春节期间总是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但当时炒作的话题主要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互"抢人"的问题。到了2011年,"民工荒"现象不仅愈发严重,提前到来,更是呈现了扩散之势--这种现象甚至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传统劳务输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少内陆省份"推进",因而,相关的纷争也变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抢人战".
在江苏省,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万人,减幅4.51%.一增一减,意味着不少企业不能再"稳坐
钓鱼台",而是要"求人办事".
在上海,春节黄金周刚过,就有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充分体现了上海诸多企业对农民工人才的"饥渴".
另据媒体报道,号称"鞋都"的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也很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去年,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减产".
事实上,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也面临缺工新问题。据贵州省相关部门介绍,近期,贵州本土企业用工缺口达万人次,缺工现象十分严重,"现有2200余家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排队,等候安排进场招聘。同时,2月招聘会展位早在春节前就已经预订完毕,最早的空余展位已排至3月中下旬".
"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收缩10%至15%左右,至少'缩水'100万。"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农村处处长李湘泉表示,该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至少减少60万。
此外,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项目已相继开工,由于施工单位的努力,暂时没有出现建筑工人短缺的现象,但我看到,其他行业,如餐饮业等,用工非常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