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形成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技工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问题
关心农民工身体健康。 关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提供灵活的工作和休假时间。
3、规范企业用工合同管理,确实维护农民工合法 权益 4、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确保农民工整体素质得到 提升
努力抓好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懂技术、守纪律、有 作为。 企业要针对农民工开展回乡创业的指导性培训。
5、注重人文关怀、搭建文化平台,确保精神生活 得到充实
摘要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 结果,它同样也告诉了我们市场是公正的,在市场经济的 条件下,劳动力也是经济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资源,即使 在中国这样13亿人口的劳动力供给大国,民工们依然有着 其让人不可轻视的比较优势———这提醒着世界:任何
人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善待民工。
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
物质上的关心是稳定的基础。 企业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和丰富农民工 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
总结: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生活得
有尊严。”那么,当我们把善待民工问题作为一种责任真正 落到实处的时候,我们便维护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的今天,我们
国家政策的影响 中央新农村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漠视人性过度追求利润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
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确保劳动待遇得到落实
推行岗位工资制度。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
【官媒评论】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自2004年以来,从我国沿海地区开始,逐渐产生了“民工荒”现象,并向内地延伸发展的趋势。
(民工荒,指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
)中国有着一亿多(据农业部称,有1.5亿多)的剩余劳动力,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呢?民工潮是一种人口流动现象,“民工荒”则是人口流动中的反常现象。
“民工荒”的出现,给我国带来许多变化,无疑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中主要涉及到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中央新农村政策这些间接原因,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民工荒”出现的直接原因。
一、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一)国家政策的影响1、中央新农村政策。
就改变农民收入的农村政策而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主要是“税费改革”政策,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中国的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税的取消,种田还有补贴,对农民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头一遭遇到的好事。
农民对于新政策的反响自然强烈。
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回流,留在家里种田。
这可以说是“民工荒”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引)。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4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超过8.5%。
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从政策、政府职能、法制环境、市场体系建设等软环境到基础设施、通讯等硬环境建设都作了出色的努力,这些努力为吸引外资,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兴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工荒
2.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根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2)根源(1)经融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的用工反弹,这些企业忙活的大都是“短单”和“小单”,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后续订单无法跟上,这些农民工再度被裁减,这对他们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一大打击。
(2)工资待遇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工荒”,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无法就业,根本原因就是待遇太低。
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使得很多企业把工资压得很低。
现在虽然接到了订单,但是很多订单只是企业为了稳定客户而接下的“薄利单”,有的甚至是零利润,所以即使是缺人,也无助于提高农民工待遇。
(3)国家对农业扶植政策因素。
自2008年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以来,各地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扶助农民工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贮备实用型技术人才3)对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2008年以来为了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继续坚持,尤其是一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效应的措施,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与劳动力输入地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为农民工发布就业信息,避免农民工盲目地流动。
对于劳动力输入地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以此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到沿海务工;同时更要从信贷、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
“民工荒”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到足 够 的劳 动 者 。
参考文献 : [ ] 防. 民 工 荒 ” 象 : 因及 政 策 涵 义 分 析 …. 放 导 报 1蔡 “ 现 成 开
2 1 ,) 0 0( . 1
工
பைடு நூலகம்
12 4 2元 ( 家 统 计 局 { 0 9年 第 季 度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出 务 工 情 国 20 况 》 。很 明显 , 工 资 待 遇 上 东 部 地 区 已 经 丧 失 了 优 势 。加 之 近 ) 在 年来 , 由于 政 府 不 断 推 出 惠农 政 策 。 三、 决“ 解 民工 荒 ” 的对 策 建议
国 内从 2 0 0 4年 开 始 就 出 现 了 比较 全 面性 的 民 工 荒 ,一直 持
续 到 金 融 危 机 以 后 。 家 统计 局 的 分析 报 告 指 出 , 0 9年 在 长 三 国 20 角 地 区 务 工 的农 民 工 为 2 1 8 6万 人 , 上 年 减 少 2 8万 人 , 少 比 3 减
首先 , 现在 的农 民 工 追 求 的 不 仅 仅 只 是 工 资待 遇 的 问题 . 更 加 在 乎 自身 权 益 问题 。 体 来 看 , 先 工 作 时 间 远 高 于 相 关 法律 具 首
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民工荒”的含义:“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春节过后,各地企业纷纷招工,但却招不到人、招不够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民工荒”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年,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导致节后的“民工荒”?“民工荒”的成因:首先,说一下“民工”一词的由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引入、私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那些为谋生从农民中脱离出来到城市中打工的就被称为民工。
他们的出现,是由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从中西部地区涌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农村涌向城镇。
而他们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工资较低,生活条件差。
一部分从事城市基建工作,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想过拥有房子,医疗、孩子受教育、劳动安全与保障等一系列大大小小问题未能解决。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工厂倒闭,很多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生计不保。
这些工人本来就没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浪费了不少时间与金钱,于是干脆回老家。
而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动荡时期,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转变,这过程中,素质低的劳动力将被时代和社会发展淘汰。
但鉴于我国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但却出现了民工荒。
原因是深层次的,农民工无法在迅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得到应得的利益,在城市中种种的困境使他们对这个留下奋斗的足迹的城市失去了归属感,加之第二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大大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了。
第二,民工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变。
第一代的民工主要出生在80年代之前,他们要么选择在就近城镇打工,要么选择远离故土的城镇打工。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进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进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RM生活稳定,城市进展迅速,同时,GJ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GJ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治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
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操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原因及解决办法
民工荒原因1 背景:一:企业对民工需求的增大,这以后将取代的是跟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二:新青年加入民工行业的在减少!三:个人创业的多了,独自去发展的多了!都想当老板,民工在减少呀!!2 原因:当然是民工利益导向所致,这是毋庸置疑的.查询资料可知,春节后,大量民工选择留在自己家乡或家乡附近就业,这是为何?从民工的选择可以推断出:近几十年来沿海制造业企业对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忽视甚至蔑视民工权益,致使民工物质利益受损,更不用说精神上能够有所慰藉.这是企业方面的主要原因,至于民工本身方面的原因,相信不用多说也能想到吧!会导致什么后果?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根本的劳动力,企业机械无法动工,企业内形成荒废的景象. 2一定程度的迫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维护民工权益,主要是提高民工工资,福利等方式吸引民工,挽留民工.3单凭企业是难以解决民工荒的,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工会)解开这个捆绑多年的结4民工荒并非真的"荒",而是民工量分布不同所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民工荒,那个地方就民工盛,所以说民工荒具有地域性.(随便说说)至于现今讨论得民工荒是否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问题,难以考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民工荒只是民工与企业双方博弈的一种后果而已,并不具备推动经济转型的能量.民工荒具有两方面性质,一方面让企业知道民工的集体力量(劳工权益主体),使企业遭受损失,知痛而后改;另一方面,呼唤社会各界重视民工权益.要知道,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之一.首先,应当如何看待引起民工荒的直接原因。
说起这次民工荒,工资低甚至工资被拖欠、工作条件差,尤其在一些地方工伤事故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缺失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其实,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物价的上升与农民工生活费用的提高第三个原因,是与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劳动力大量需求有关另外,促使民工荒发生的因素,也取决于特定的背景。
如果这些背景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因素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第一篇: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民工荒现象问题分析摘要:民工荒问题,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期两次大型民工荒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来阐释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关键词:民工荒就业问题用工缺口材料一:2004 年7 月15 日, 《南方周末》上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 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 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
经过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9 月7 日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承认“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 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
报告认为, 工资低和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
材料二:2010年的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
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
不同往年,今年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
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生大规模民工荒,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根本上退潮的背景下。
它再度提醒中国产业转型的极端必要性。
因为,在当前的外向型、低附加值产业背景下,仅仅靠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挽留工人仅仅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中国的产业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向内需型和“高精尖”型转型。
一、农民工群体的概况分析----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以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四大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群体, 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具有“城市人”与“农村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 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 在他们身上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角等地 “ 民工荒 ”不 同, 此轮 “ 民工荒 ”
范 围明显 扩大 , 少 中西部城 市甚 至 二 不 线 城 市 也 出 现 用 工 紧 缺现 象 。以笔 者 所在 的 山西省 晋城 市 为例 , 从去年 下半
类 地 区6 0 ; 6 元 而山 西省 2 1 年 月最 低 00
工资标准 依次 为: 类地 区8 0 、 一 5 元 二类 地 区7 0 、 8 元 三类地 区7 0 、四类地 区 1元 60 , 4 元 考虑 到 较差 待遇 和 各种 歧视 性
业 分 别是 机械 加 工 、 装 、 业 等制 造 多 年 的 农 业 税 正 式 走 入 历 史 。不仅 如 服 鞋
( )我 国特 有的城 乡二 元 结构 , 三
业, 劳动力 需求 占了全市总需 求一半 , 物 此 , 国家还 推 行 种粮 农 民直 接 补贴 、 良 流 、 饮、旅 游 业 的人手不 足 问题 也 严 种 补 贴 和 大 型农 机 具 购置 补 贴三 项 补 餐
( 1 二 中西部 地 区的发 展 , 出打 外
本轮 “ 民工荒”的特点
4 缺工 多的企业普 遍 待 遇 较 差 . 由于对我 国农村劳 动力无 限供 给的
工 已 缺 乏 吸 引 力
人 力 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 发布 的 调查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 劳动科 学研 想象 , 部分 企 业看不 到劳 动 力由买方 市
与 以往不 同的是 , 轮 “ 此 民工荒”不 仅 是 技 工 缺 乏 , 工 同样 紧缺 , 普 而且 数 量 巨大 。 广州市人 力资源 市 场服 务 中 如
投 入 力度 。自2 0 年 1 日起 废 止 《 0 6 月1 农
心 主任 张宝 颖 称 , 时广I 最 缺工 的行 业 税 条例 》, 意 味 着在 中 国延 续两千 现 』 、 『 、 J 这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有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
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
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
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
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
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劳动力短缺的成因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一直成为我国突出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年初, 有着九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遇到民工短缺的现象, 打破了民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一、农民工出现的历史与现状农民工,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特有词汇,指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
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许多民工遇到黑心雇主连基本的工资都拿不到, 甚至还会遇到各种处罚、克扣、歧视甚至体罚和遣返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和尊严的事。
二、六大因素导致劳动力短缺:(一)经济回暖致使部分企业订单集中出现,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
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几乎成了东部企业力挽狂澜最直接的牺牲品。
而今年经济回温,不少外向型企业外来订单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许多企业又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二)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
工资缺乏竞争力、企业订单量大集中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三)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做普工。
当前80后和90后逐渐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都与自己的父辈有很大不同,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自由时间、工作轻松度等,大都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
(四)国家在农村推出的惠农政策增多,返乡农民工多就近择业。
2010年“一号文件”中惠农政策增多,更加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加大了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等源源不断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有所增加,另外国家允许大型国有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的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闲散农民,他们单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生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工荒”的根源“民工荒”的发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而绝非偶然现象,更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
经笔者与用人单位、中技学校、劳务输出机构、生产员工等调查研究,由以下众多原因产生了“民工荒”。
民工来源减少,计划生育的作用初步出现。
当前各地出现的“民工荒”,其实大多数都是指制造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缺乏。
大多数企业招的普通生产工人要求都是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16—25周岁。
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在1980年至1988年左右出生的人,此阶段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
中国人口在增加,但是可用劳动力人数的确在减少。
用人需求增加,加入WTO、新增企业多,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
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
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提供的统计数据,2003年11月底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达到98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一直以5%的幅度稳步增长。
加入WTO后,东南沿海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CEPA协议及泛珠三角合作等因素,原有企业的扩张和新增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
由于种种原因,女工的需求量是男工的需求量的数倍。
因女孩子文静温和,便于管理,众多电子制造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男女比例有的高达1:10,个别企业除搬运等特殊岗位外,全部招女工。
男女人口出生比例都在1:1左右,而众多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民工荒”是这种性别需求差异的必然结果。
区域需求不均衡,用人单位户籍限制不合法,民工西行或北上,孔雀不再东南飞。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劳动力从祖国各地奔向东南沿海,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民工潮”。
最近几年,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民工在省内或市内都能找到一份工作,加之西部开发和东北工业区的振兴,沿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民工向内地东北和西北流动实属自然现象。
东南沿海民工需求越来越大,而到沿海来的民工越来越少,东南沿海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民工外出减少。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粮油价格大幅增长。
主要生活物品的价格上涨达30%—50%,大米从每斤1元钱涨到每斤1.5元;花生油从50多元一壶涨到70多元一壶,猪肉价从5元多钱一斤涨到7元多钱一斤。
农民负担的减轻,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发展农业政策的落实,部分地区的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但是更加自由和安心。
在家务农既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又可以与家人团聚,还不用挤车劳累,出外打工的民工就自然少了。
教育事业发展,就业时间推迟,劳动力资源短期供给不足。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治穷先治愚,读书之路就是出路。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民办教育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家长都在竭尽全力让子女多读一点书。
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中学毕业生,都会再继续读书,中学毕业生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了。
原本参加民工大军的毕业生又走进了学校,能到企业上班的民工肯定就少了。
生活水平提高,自愿失业人数增加。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谁都知道出外打工很辛苦。
很多人出外打工是生活所迫。
现在生活稍有好转,家长不忍心让子女外出受苦,子女也不愿意再受苦受累获取微薄的收入,部分民工开始挑选企业,待遇环境不满意的就不去应聘,宁愿在家里等待机会,有的干脆不参加工作,反正家里当前生活还过得去,有好机会了再参加工作。
黑职介、传销、色情场所等不利影响,因思想包袱民工外出减少。
部分职介机构,为获取巨额利润,在内地欺骗民工,在沿海欺骗企业,对民工给出很多不负责任的承诺,降低企业的招聘标准,夸大企业的劳动报酬,导致很多内地民工花了钱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近几年在一些城市流行的传销及夜总会、桑拿按摩中心、美容美发室等机构打着合法经营的牌子,干着违法犯罪的活动。
许多家长害怕子女上当受骗,故不轻易让子女外出。
用工年龄限制严,导致年龄性民工荒。
为了工厂的利益,许多工厂在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18—22周岁的未婚青年。
若把18—50周岁的劳动力算在一起,那么现在多数工厂招工的人数只是总劳动力人数的15%左右。
现在所说的“民工荒”实际上多数是指青年“民工荒”,而25周岁以上的民工还是充足的。
工资水平低,生活环境差,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减少。
珠江时报网曾报道:民工工资12年增长68元。
12年的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几乎翻了一番,而工资只增长了68元,相当于每年增加1%。
有的公司多年不涨一次工资,有的甚至因其经营效益不好,还降低员工的工资,有的来料加工企业,每月只发生活费,工资到年底发,到年底时只发年收入的一半,另一半留到第二年发,若第二年不来了就不发了,有的黑心老板到年底时还拿着民工的血汗钱跑掉了。
信息不畅通,民工无序流动,就业难和招工难在局部地区同时出现。
企业招普工,主要是通过张贴招工广告、内部员工引荐、与技校联系、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招聘等方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了解到各公司的招聘信息。
春节刚过,多数工厂都是用工淡季,加之春运交通运输紧张等原因,广东省等许多东南沿海城市都明文规定,春节后一个月内禁止招聘外省民工。
这样以来,信息可靠的内部引荐招聘途经就难以发挥作用。
用人素质提高,技工供不应求,出现技能性民工荒。
现在各企业招聘的工种多数是初级技工,要求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操作。
而农村新增的劳动力,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即使是少数中技学校的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或专业不对口,也难以胜任此项工作。
还有部分内地偏远山区的初级劳动力,有的还没有小学文化,有的小学毕业还听不懂普通话,沟通起来就十分困难,用人单位当然不会录用。
民工问题没有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企业都十分重视核心骨干的作用,注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占80%人数的普通劳动力,但现在发生了变化。
“民工荒”的对策发展生产力,推行机械化,通过技术进步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
若将几百、几千或几万人手工操作的工厂变成只需少数人操作机器的自动化或机械化工厂,那就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
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企业就改为手工操作。
虽然机器作业简单高效,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下,企业宁愿采用复杂的人工操作。
能采用机械化而不采用机械化的企业,在民工荒发之时应引起深思。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反映民工供需情况。
各地劳动保障单位应成立劳动力引进和劳动力输出部门,以解决各类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各层次民工的就业。
同时,用工企业也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招工。
通过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达成用工协议,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形象,降低求职者求职成本和风险,提高招聘效果。
以往姜太公钓鱼的招工方法最终是“坐以待闭”。
提高民工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尊重民工价值。
最低工资是基本生活保障,而许多企业包括某些知名企业都以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员工的工资,很多企业每年盈利数千万元,而辛勤劳动的员工连生活都难以维持,估计这种现象都是“民工潮”惹的祸。
民工荒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太低惹的祸,员工每月的纯收入几乎都是靠加班费来获取。
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执法,保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中高级人才市场相对规范,而针对民工的劳务市场还相对落后劳动执法监督也没有做到位,要不然电视、报刊上怎么会经常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闻呢?民工苦于生活无出路,加上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少,法律观念淡薄,就是明知道发生了侵权行为,也只好忍气吞声,最多是走为上策,只有极少数民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找到劳动仲裁部门解决。
调整用工标准,适当放宽年龄、性别、地域、经验等限制,扩大用工范围。
事实上,当前所谓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性民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许多企业的民工荒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动力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将非劳动力或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对于部分边远山区的劳动力,只有体力没有智力的现状,企业可以组织技能培训,将没有满足条件的劳动力转化为符合条件的劳动力。
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导向作用。
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增加,只有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或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比如说,对新审批成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引导和适当控制。
对于单纯靠廉价劳动力来进行生产的企业,要指导其限期改正,或对改造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
校企联合,市场调节,定单式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
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人才,才能整体提高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工荒,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工荒的必由之路。
学校的教师做企业的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民工荒的现象若继续深入,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然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缓解,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只要社会各界能够正视民工荒的现实,认清民工荒发生的根源,主动协调解决,通过政府的宏观导向,民工荒的现象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有可能此次民工荒的发生,还会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愿如此。